- 年份
- 2024(6443)
- 2023(8618)
- 2022(7272)
- 2021(6770)
- 2020(5609)
- 2019(12058)
- 2018(12087)
- 2017(23025)
- 2016(12252)
- 2015(13528)
- 2014(12706)
- 2013(12390)
- 2012(11007)
- 2011(9919)
- 2010(10359)
- 2009(10090)
- 2008(9726)
- 2007(9217)
- 2006(8383)
- 2005(7381)
- 学科
- 业(47851)
- 济(46752)
- 经济(46684)
- 农(45241)
- 管理(34622)
- 农业(30050)
- 企(27267)
- 企业(27267)
- 业经(17033)
- 中国(14511)
- 技术(14008)
- 制(13155)
- 方法(12880)
- 财(11283)
- 数学(10706)
- 地方(10560)
- 数学方法(10485)
- 农业经济(10149)
- 发(9390)
- 银(9338)
- 银行(9330)
- 体(9275)
- 贸(9261)
- 贸易(9253)
- 技术管理(9217)
- 村(9076)
- 农村(9069)
- 易(9029)
- 行(8964)
- 策(8736)
- 机构
- 学院(169002)
- 大学(160188)
- 济(71399)
- 经济(69934)
- 管理(65838)
- 理学(56187)
- 理学院(55688)
- 研究(55171)
- 管理学(54781)
- 管理学院(54473)
- 农(46627)
- 中国(46171)
- 农业(35089)
- 京(32430)
- 科学(32251)
- 财(31879)
- 业大(30083)
- 所(27641)
- 江(27517)
- 中心(27421)
- 研究所(24347)
- 财经(24063)
- 州(21893)
- 范(21630)
- 经(21627)
- 师范(21495)
- 农业大学(21427)
- 经济管理(20783)
- 省(20138)
- 北京(19867)
- 基金
- 项目(107648)
- 科学(85595)
- 研究(85357)
- 基金(76259)
- 家(65012)
- 国家(64258)
- 科学基金(55688)
- 社会(55250)
- 社会科(51807)
- 社会科学(51794)
- 省(45452)
- 基金项目(40289)
- 编号(37494)
- 教育(37298)
- 划(35483)
- 自然(32793)
- 自然科(32044)
- 自然科学(32038)
- 自然科学基金(31427)
- 成果(29858)
- 资助(29065)
- 农(27816)
- 创(25563)
- 发(25340)
- 课题(24866)
- 创新(23933)
- 重点(23619)
- 部(23284)
- 制(22733)
- 国家社会(22482)
共检索到266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乐章
本文实证考察了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覆盖面有限且保障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农民对于子女赡养和独立养老的预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对养老风险的认识不断提高,依赖子女的传统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民重要的养老途径,独立养老有着较高的条件限制且功能有限,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农村社会保障的养老效果初显并被农民寄予厚望。文章认为中国农民养老问题的解决不能过于强调农民自身及其子女的努力,政府和社会应勇于承担起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使命和责任。
关键词:
子女赡养 独立养老 社会保障 新农保
[期刊] 改革
[作者]
谭智心 孔祥智
农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民增收的动力机制也将实现从依靠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转变。农民增收的短板是农村贫困人口,要按照是否具有劳动能力分开设计脱贫路线。新常态下促进农民增收要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农民增收 农村创新驱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锋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及解决途径刘锋我国是有80%农民的发展中国家,农民问题始终是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科学地认识、正确地处理农民问题,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至关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的伟大变革,必定对我国的农民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辉 刘玉成 张明如
文章分析了多元就业选择条件下农民就业选择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运用2012年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数据对农民就业选择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自家农业生产、农业打工、非农受雇、非农自雇、家庭帮工等5种就业类型中,农民就业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且做选择时都会受到家庭和个人因素的影响;运用多元Logit模型验证表明,4种家庭因素(家庭总人口、家庭总收入、家庭金融总资产、家庭总土地)和5种个人因素(性别、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年龄、婚姻状况)均对农民的就业选择产生显著影响,且对新生代农民和传统农民的影响效果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辉 刘玉成 张明如
文章分析了多元就业选择条件下农民就业选择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运用2012年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数据对农民就业选择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自家农业生产、农业打工、非农受雇、非农自雇、家庭帮工等5种就业类型中,农民就业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且做选择时都会受到家庭和个人因素的影响;运用多元Logit模型验证表明,4种家庭因素(家庭总人口、家庭总收入、家庭金融总资产、家庭总土地)和5种个人因素(性别、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年龄、婚姻状况)均对农民的就业选择产生显著影响,且对新生代农民和传统农民的影响效果不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国华 张成杨
农村居民新农合医疗费用控制所展现出的两种控制形式,疾病预防医疗费用控制和疾病治疗医疗费用控制,在疾病风险管理和疾病治疗管理上,新农合制度缺乏对疾病预防的有效制度设计,未能有效实现医疗服务需求合理化和遏制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供给非合理化,医疗费用控制作用机制脆弱。因此,可以通过消除农村居民在疾病预防和疾病治疗中的障碍,来实现医疗费用控制的机制优化和效能提升。本文在"预防-治疗-预防"的理念之下,提出疾病预防医疗费用控制循环路径和疾病治疗医疗费用控制循环路径,结合新农合的制度性框架,提出与政府、市场两大主体结合,形成内部连通的调节反馈系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国华 张成杨
农村居民新农合医疗费用控制所展现出的两种控制形式,疾病预防医疗费用控制和疾病治疗医疗费用控制,在疾病风险管理和疾病治疗管理上,新农合制度缺乏对疾病预防的有效制度设计,未能有效实现医疗服务需求合理化和遏制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供给非合理化,医疗费用控制作用机制脆弱。因此,可以通过消除农村居民在疾病预防和疾病治疗中的障碍,来实现医疗费用控制的机制优化和效能提升。本文在"预防-治疗-预防"的理念之下,提出疾病预防医疗费用控制循环路径和疾病治疗医疗费用控制循环路径,结合新农合的制度性框架,提出与政府、市场两大主体结合,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坚
实际中个体维权的艰难,使农民意识到了集体维权的必要,继而导致了近年来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然而分析表明,在导入集体维权战略之后,形成的是一种博弈依赖的格局,该种格局注定了在与基层组织的博弈中农民权益状况的改善不仅是有限的,且这有限的改善,还要受到维权承诺有效性的影响——与基层组织有效的侵权承诺相此,农民的集体维权承诺常常是无效的。要打破博弈依赖实施有效承诺,关键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晨
基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凤翔县、岐山县3个县区农户抽样问卷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参与新农保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职业、家庭年收入、家庭耕地面积、家庭60岁以上老人比例、养儿防老观念、是否认为缴费标准合理、养老负担减轻程度、对村干部工作满意度、参保程序是否便捷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参保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家庭子女数量、意愿缴费档次、村集体经济状况和邻里互助情况对参保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转变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晨
基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凤翔县、岐山县3个县区农户抽样问卷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参与新农保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职业、家庭年收入、家庭耕地面积、家庭60岁以上老人比例、养儿防老观念、是否认为缴费标准合理、养老负担减轻程度、对村干部工作满意度、参保程序是否便捷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参保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家庭子女数量、意愿缴费档次、村集体经济状况和邻里互助情况对参保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转变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观念,树立科学养老意识;加强政府对新农保的宣传力度,使农民真正了解到新农保的详细信息;拓展多种养老模式,减轻子女及政府负担。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程达军
农民增收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要持续提高农民的收入必须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农民角色的变化并没有辅之以农民自身相关能力的提升与外部配套制度的建立,从而造成了农民的弱势地位。通过制度创新可以改变农民在市场中弱势地位,增强农民的经营能力和就业能力,保证农民在农村和城市两个战场上的收入持续增加,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农民增收 长效机制 制度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春凤 朱启臻
本文以德州郭庄葡萄专业村形成过程调查素材为基础,认为传统农村集体组织在动员、形成专业化生产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在专业化生产条件下,传统集体组织很难适应市场要求,这是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农民比非专业化条件下农民合作意愿强烈的原因所在。在专业化生产条件下农民迫切要求由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代替旧的组织,新型合作组织在服务生产、农资采购、产品销售等方面更能适应市场要求和有效保护农民的利益,开放性、不平衡性和非线性等特点是新型合作组织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农业专业化 合作意愿 农民合作组织特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红宇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增收越来越受到国民经济和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深刻影响,持续增收有机遇,但也有压力和挑战。要抓住农民增收的新机遇,实现农民增收新突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士辉
本文以社会学的角色功能理论为框架,分析了我国从反市场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中农民经济角色的演进和政府职能的转换过程,确立了市场经济要求农民成为最基本的经济主体和政府作为个人经济活动派生出来的公共人应充当“裁判”和“导演”角色的理论支点。籍此提出政府的市场职责是:注重市场制度安排,正确运用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和宏观调控“看得见的手”指导并调节农村市场经济活动,即构建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产权制度;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搞好宏观经济调控,协调工农、城乡利益矛盾等方面。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庆乐
在农地的多元主体中,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权曾经是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要形式。由地方政府推动的村组集体组织合并重组,使得村民小组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发生转移。目前,村组合并重组主要有三种形式:合村并组,小集体变大集体;土地股份化,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继受村民小组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双放弃",村民变市民。所有权转移对集体组织和集体组织成员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减少农地所有权变革的制度过剩供给的根本途径在于坚持所有权转移的主体意思自治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