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25)
2023(9700)
2022(7626)
2021(6909)
2020(5564)
2019(12399)
2018(12379)
2017(23288)
2016(12331)
2015(14352)
2014(14237)
2013(13955)
2012(13019)
2011(12088)
2010(11964)
2009(11159)
2008(10837)
2007(9642)
2006(8966)
2005(8635)
作者
(35312)
(29624)
(29536)
(28400)
(19069)
(13845)
(13281)
(11515)
(11439)
(10551)
(10343)
(9686)
(9643)
(9559)
(9345)
(9173)
(8906)
(8484)
(8452)
(7829)
(7726)
(7113)
(7074)
(6807)
(6803)
(6667)
(6392)
(6044)
(5881)
(5862)
学科
(80667)
经济(80605)
管理(31823)
(28214)
方法(25304)
中国(23275)
数学(22717)
数学方法(22630)
(20191)
企业(20191)
地方(19348)
(17390)
业经(15447)
(13046)
贸易(13035)
地方经济(12939)
(12715)
(12668)
(12070)
(12050)
农业(11720)
(11346)
(10599)
金融(10599)
环境(10443)
(10294)
银行(10286)
(10026)
(9849)
产业(9697)
机构
大学(188108)
学院(185687)
(98673)
经济(97253)
研究(74117)
管理(65685)
中国(57755)
理学(55476)
理学院(54817)
管理学(54110)
管理学院(53746)
(41618)
(40375)
科学(39578)
(36813)
经济学(34048)
研究所(33226)
财经(33014)
中心(31367)
经济学院(30465)
(30234)
(26734)
(26510)
北京(26405)
(26148)
财经大学(24415)
(24201)
师范(24037)
科学院(22906)
业大(21909)
基金
项目(116982)
科学(93937)
基金(88415)
研究(88086)
(76715)
国家(76164)
科学基金(64878)
社会(61822)
社会科(58835)
社会科学(58820)
基金项目(45132)
(41344)
教育(38929)
自然(37182)
自然科(36355)
自然科学(36346)
资助(36100)
自然科学基金(35752)
(35333)
编号(32796)
国家社会(28092)
(27824)
(27740)
成果(27157)
重点(26868)
中国(26267)
教育部(24457)
发展(23793)
(23473)
(23445)
期刊
(116202)
经济(116202)
研究(65871)
中国(39054)
(30282)
管理(27537)
(25935)
科学(25702)
学报(25477)
经济研究(21036)
大学(20545)
(19671)
金融(19671)
学学(19217)
财经(18421)
农业(17762)
教育(16736)
技术(16381)
(16251)
问题(15779)
业经(15255)
(14614)
世界(13824)
国际(13427)
技术经济(11271)
(10196)
统计(9754)
经济问题(9681)
现代(8724)
经济管理(8518)
共检索到299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稻葵  
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描绘了一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那就是在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49年实现现代化。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就意味着在2021年要突破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迈入初步发达国家的行列。具体说来,到2021年,中国经济人均GDP达到美国的30%左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到2049年,作为现代化的标志,中国经济的人均GDP发展水平应该达到届时美国人均GDP的50%以上。美国过去100多年以来,始终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标杆,其人均发展水平在大中型国家中名列前茅。在2049年达到美国人均GDP的50%以上的水平,就能够保证中国能像今天的欧美日韩等国一样,进入到发达国家...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茂林  
1999年依法治国方略正式在宪法中确立,标志着我国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转变。自此,依法治国成为我国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依宪治国作为依法治国的核心,在国家治理中无疑占据重要地位。从依宪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来看,无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提出,还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手段,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都与依宪治国密切相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是宪法实施的重要举措,本身就是依宪治国的产物。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离不开宪法的规范和保障,依宪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准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骐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自党的十五大正式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但有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邹雄智  
高速发展的绿色物流已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样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完善的法律制度能为绿色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然而,我国由于绿色物流行业起步晚、起点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绿色物流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构建绿色物流法律体系,完善相关部门的法律职能。当前,我国物流法律制度存在着法律位阶低、有的规定缺失、缺乏系统性、统一性、协调性等问题,应从构建绿色物流法律体系、完善政府监管职能、加大自律组织职能、强化消费者法律意识培育等方面采取措施,不断促进我国绿色物流法治化。绿色物流法治化不仅关系到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而且是我国物流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昆  
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财政法治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一方面,财政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完成了13部财政法律、7部行政法规、28部财政规章的立改废工作,全面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和清理。另一方面,财政"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精简了80%的部本级行政审批事项,财政检查事项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减税降费、服务便民取得实效。总的来看,财政部的各单位齐心协力在立法、执法、普法、守法等方面做了大量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俞光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离不开财税法治建设。现阶段要以新《预算法》实施为契机,加快财税法治建设步伐。重点包括加快现代预算法制建设,强化预算法定约束;加快现代审计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加快现代税收法制建设,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2001年2月,北京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加强管理、全面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傅光明  
税收法定原则,称为税收法律主义,强调征税权的行使必须限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确定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必须以法律规定为依据,任何主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均不得超越法律的规定。税收法定原则产生于英国,发展于美国。目前来看,完备的税收法定体系已经成为当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重要宪法原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王力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其显著特点,就是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通过完善立法,做到依法理财,依法治税。王力会长的文章系统展示了当下中国在推进税制改革中所要着力解决的各种法律建设问题,明确提出了中国税收立法所面临的新的历史使命,指出中国要成为国际税收规则制定的积极参与者和引领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向军  
发挥文化因素的作用、解决文化问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系统工程的题中应有之意。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创造性地传承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得以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勤华  
重新审视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通过调整结构和创新机制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充分对接。认真总结悠久的法律文化积淀,充分展示中华法律文化之精华,维系中华法律文化之血脉,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是时代赋予高校的职责。全面发展的法治人才不仅应该具有法律从业者的综合素质,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具有社会主义法治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期刊] 改革  [作者] 莫于川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法制建设,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复杂成因,现行法律体系和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尚不能适应法制建设进入精细化、规范化、民主化发展阶段的时代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助于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战略目标,是转型期的重大现实课题。一、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内涵:全面推进、共同推进、一体建设我国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齐琳琳  
青年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对建设法治中国具有基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意义。将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熔铸到大学生的心中,坚定他们的法治信念和法治信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的主渠道。
[期刊] 改革  [作者] 莫纪宏  
守法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党的十二大、十五大、十七大报告中均有关于守法的相关论述,在这些论述中,"守法"问题是与加强"公民法制教育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民守法"的概念,并将"全民守法"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相并列,作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最重要的四项保障措施之一。"全民守法"将守法主体扩展到"全民"意义上,"守法"的前提不再只是与普法工作联系在一起,而且包含了法治文化的培养等内容。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