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43)
- 2023(4961)
- 2022(4152)
- 2021(3736)
- 2020(3170)
- 2019(7045)
- 2018(6873)
- 2017(13278)
- 2016(7226)
- 2015(8240)
- 2014(8208)
- 2013(7986)
- 2012(7360)
- 2011(6754)
- 2010(6927)
- 2009(6651)
- 2008(6755)
- 2007(6263)
- 2006(5598)
- 2005(5422)
- 学科
- 管理(28755)
- 济(27107)
- 经济(27040)
- 业(24478)
- 企(22148)
- 企业(22148)
- 制(12396)
- 财(12206)
- 方法(9397)
- 体(8577)
- 中国(7805)
- 数学(7739)
- 数学方法(7653)
- 体制(7576)
- 业经(7360)
- 务(7209)
- 财务(7191)
- 财务管理(7166)
- 企业财务(6794)
- 农(6794)
- 银(6428)
- 银行(6422)
- 行(6104)
- 融(6035)
- 金融(6033)
- 贸(5587)
- 贸易(5585)
- 易(5491)
- 划(5421)
- 度(5195)
- 机构
- 大学(106260)
- 学院(104809)
- 济(46203)
- 经济(45229)
- 管理(39805)
- 研究(35356)
- 理学(33559)
- 理学院(33224)
- 管理学(32853)
- 管理学院(32643)
- 中国(28065)
- 财(27117)
- 京(21919)
- 财经(19799)
- 科学(18385)
- 经(17846)
- 所(17174)
- 江(17074)
- 中心(16026)
- 研究所(14914)
- 经济学(14819)
- 财经大学(14645)
- 农(13796)
- 北京(13754)
- 经济学院(13244)
- 院(12951)
- 州(12792)
- 业大(12536)
- 范(12085)
- 师范(11976)
- 基金
- 项目(65977)
- 科学(52970)
- 研究(50549)
- 基金(49184)
- 家(41861)
- 国家(41534)
- 科学基金(36271)
- 社会(33881)
- 社会科(32192)
- 社会科学(32186)
- 基金项目(25485)
- 省(24952)
- 教育(23448)
- 自然(21864)
- 自然科(21344)
- 自然科学(21340)
- 自然科学基金(20982)
- 划(20875)
- 编号(19906)
- 资助(19786)
- 制(19458)
- 成果(17466)
- 部(15687)
- 重点(14922)
- 国家社会(14511)
- 课题(14294)
- 创(14153)
- 教育部(14019)
- 性(13928)
- 发(13583)
共检索到170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白景明 石英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求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全面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内容,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史无前例的预算改革措施。2014年8月31日审议通过的新预算法为加快推进财政改革提供了系统完备的法律依据,其中第十二条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这为推动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改革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有必要指出,如何积极稳妥推进这项改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其中既有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也有操作管控方面的问题。本文将对此做专题分析。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燕
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是规范预算管理的一大着力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等等。这一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给出了更加清晰的描述,并在新通过的预算法修正案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下称决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将涉及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制度安排的综合变革,因此,必须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理解。为什么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原预算审批以预算收支平衡为核心所带来的预算"顺周期"调节以及不规范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段晓红 罗敏
我国2014年新修订的《预算法》确立了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为克服年度预算平衡容易导致的人为控制财政收入规模、超收超支以及割断跨年度财政政策与项目的联系性等弊端,本文认为,《预算法》实施细则应明确跨年度平衡的项目范围、资金分配方式以及时间跨度等核心要素。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朱柏铭
长期以来,我国沿袭以收入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追求年度预算平衡就成为与之相适应的财政目标。今后要建构以支出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这就需要"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对于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必须放在预算管理模式转变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去考察。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对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概念进行界定,并认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重心在于建立严格的支出预算约束机制,尤其是规范的项目支出生成机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媛媛
"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新《预算法》在预算制度上的重要突破。文章在挖掘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意义的基础上,致力于分析地方政府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现实困难,并提出针对性的操作性建议。
关键词:
跨年度预算 预算平衡 收入预算 支出预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红霞 刘天琦
当前我国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财政收入增速下降与财政支出刚性增长矛盾进一步加剧。传统的年度平衡预算弊端凸显,不仅不能熨平经济波动,反而加剧了经济震荡和财政运行风险。推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有利于提高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有利于解决财政资金使用的短期化和"碎片化"问题,有利于增强对年度预算的约束力。要使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必须统筹考虑年度预算平衡与跨年度预算平衡的关系,克服年度预算与三年滚动预算存在的"两张皮"现象,实现政府决策方式与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准确预测中期财政收支的技术水平,实现绩效问责实质性嵌入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全过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燕 王晓
当前,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构建作为我国深化预算改革的新探索,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的决策文件对其进行了一些顶层设计,以此为基础的研究正在展开。为了进一步探讨该机制构建中的相关问题,本文首先对目前关于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内涵、实施原因、实施期限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在对相关研究的观点进行简要的评述的基础上,提出对于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理解,包括该机制的内涵,所要解决的问题,跨年预算与年度预算、中期财政规划的关系等,并得出了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的结论,即除了涉及财政自身的制度与技术层面的构建与完善外,还涉及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立法机关、政府职能部门间等的权力利益的重构等深层次问题。因此...
关键词:
跨年度预算平衡 机制 文献评述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燕 彭超 张晓蕾
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实施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但对于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内涵的理解及有效运行,还缺乏更深层次的探讨。本文从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内涵出发,探讨它的作用机理和运行机制,认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不是单一的制度建立,其有效运行还应涉及多项制度机制的变革和完善,需要通过深化改革以及政府、财政、部门等的互联互通与协同配合。此外,在分析我国现阶段实施跨年预算平衡机制存在的难点后,提出优化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运行所需要的外界条件,包括改变政府财政政绩观、实现财政包容性增长、建立赤字弥补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等。
关键词:
跨年度预算平衡 运行机制 实施条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蔡琛 张莉
从传统的年度预算平衡逐步走向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当前全面深化财税改革的重要议题。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指在预算决策中结合财政政策的相机变化,进行多年期的财政收支预测,实现预算收入从强制约束性向展望预期性的转变,兼顾预算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和预算在经济周期内的平衡。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在初始阶段可从跨年度预算估计开始,将跨年度视角逐渐融入预算决策过程,建立预算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同时,还应规范现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管理制度,设定科学的基金额度和保值增值措施。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马蔡琛
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需要区分权宜性选择和长期性制度安排的不同维度,来做出相应的内涵界定。同时,还应关注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预算决策者的道德风险、经济周期判断的滞后性以及相关周期错配等问题。就中国这样的单一制大国而言,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更接近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总分公司"构架,其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构建,也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应针对不同财政层级的具体情况,做出因地制宜的相机性规定。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岳茜玫 李艳芝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相对于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此项改革面临财政周期与经济转型的长期影响,亦存在新管理模式与技术手段不成熟等诸多问题。为此,研究追踪了实施跨年度预算机制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主要环节,试图分析其中的难点、成因及可能利用的化解办法。文章认为,应立足于构建超越财政周期与经济转型约束的预算平衡机制;将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设融入财税改革总体框架;解决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的国产化问题;致力于协调实现财政与经济的双可持续。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蔡琛
结合前述财政层级设置的分析,如果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采用五级财政的大纵深治理结构,体现了基于人口和疆域等国情因素的现实选择;那么即使在理论上有可能清晰界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但一旦将地方财政的四层级"压缩包"打开,在省、市、县、乡的纵向层级分布中,试图实现事权与支出责任的精准界定以及省以下分税制的结构优化,都将面临异常复杂的两难选择。与之相应,在中国这样的单一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尹清忠
中期财政规划是中期预算的过渡形态,是在对总体财政收支情况进行科学预判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确定财政收支政策,做到主要财政政策相对稳定,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研究调整,使中期财政规划渐近过渡到真正的中期预算。编制中期财政规划,是跨年度预算平衡的举措,在预算决策中结合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熨平经济和预算的周期波动,实现预算的逆周期调节和在经济周期内的平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尹清忠
中期财政规划是中期预算的过渡形态,是在对总体财政收支情况进行科学预判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确定财政收支政策,做到主要财政政策相对稳定,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研究调整,使中期财政规划渐近过渡到真正的中期预算。编制中期财政规划,是跨年度预算平衡的举措,在预算决策中结合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熨平经济和预算的周期波动,实现预算的逆周期调节和在经济周期内的平衡。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雍君
2015年开始实施的新《预算法》在一般公共预算的框架下确立了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使财政政策从传统上遵从的谨慎财政原则转换为全新的逆周期规则。然而,该机制的有效性取决于能否成功地克服四个主要障碍:财政赤字与可持续性计量、预测误差与控制、纵向财政纪律、与结构调整政策的兼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