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91)
2023(9672)
2022(8426)
2021(7699)
2020(6627)
2019(15356)
2018(15566)
2017(29284)
2016(16478)
2015(19007)
2014(19700)
2013(19110)
2012(17926)
2011(16116)
2010(16502)
2009(15278)
2008(15409)
2007(14363)
2006(12383)
2005(11239)
作者
(48878)
(40983)
(40819)
(39117)
(25871)
(19619)
(18833)
(16080)
(15378)
(14909)
(13825)
(13788)
(13182)
(12906)
(12858)
(12854)
(12703)
(12078)
(12036)
(11695)
(10292)
(10245)
(10031)
(9417)
(9391)
(9268)
(9057)
(9029)
(8413)
(8372)
学科
(65670)
经济(65593)
管理(46805)
(43208)
(33898)
企业(33898)
方法(29947)
数学(26270)
数学方法(26014)
(20289)
中国(18803)
(17681)
(14751)
(14409)
地方(14269)
(14059)
贸易(14056)
(13636)
业经(13322)
农业(13276)
理论(11967)
(11214)
银行(11176)
(10640)
(10547)
(10516)
金融(10508)
(10447)
(10403)
财务(10403)
机构
学院(236948)
大学(235490)
(93144)
经济(90842)
管理(86854)
研究(78746)
理学(73638)
理学院(72803)
管理学(71387)
管理学院(70944)
中国(60972)
(50482)
科学(49388)
(44786)
(43441)
(41281)
(38736)
中心(37423)
研究所(37097)
业大(36346)
财经(34994)
农业(34262)
北京(31841)
(31779)
(31489)
师范(31390)
(30658)
经济学(28405)
(28030)
技术(27914)
基金
项目(150428)
科学(115799)
研究(111306)
基金(105263)
(91489)
国家(90686)
科学基金(76270)
社会(67283)
社会科(63527)
社会科学(63507)
(60928)
基金项目(55232)
教育(52872)
(50763)
自然(48753)
编号(47936)
自然科(47591)
自然科学(47575)
自然科学基金(46705)
资助(44215)
成果(39885)
重点(34094)
课题(33845)
(32931)
(32484)
(30869)
创新(28880)
科研(28800)
项目编号(28618)
大学(28350)
期刊
(106251)
经济(106251)
研究(69070)
中国(53702)
(39452)
学报(39172)
(37183)
科学(33311)
教育(31054)
管理(30822)
大学(28995)
学学(27011)
农业(25956)
技术(22722)
(21395)
金融(21395)
业经(18852)
财经(17294)
经济研究(17119)
(14891)
(14229)
问题(14144)
图书(13249)
(12503)
商业(12027)
技术经济(11653)
(11644)
统计(11601)
理论(11421)
财会(10763)
共检索到362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弟伦  沈彩虹  
协商,是法治基础上和法治框架下的协商,法律是我们衡量是非的准绳,不能以变通法律、损害法律权威,来实现协商目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组织指导职工、用人单位协商调解劳动争议纠纷时,不仅要做到依法协商,更要注重中立、平等协商。协商调解中,鼓励双方通过平等的协商和谈判来解决争议,不仅保护了弱势劳动者的权益不受侵犯,也保护了用人单位的合理诉求,使协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高正  
和谐劳资关系无疑是当前劳资关系领域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囿于传统劳资双方从属关系的定性,鲜有对劳资集体协商机制进行的系统建构和梳理。为此,有必要通过对当前劳资双方集体协商的现状分析,探讨畅通劳资集体协商模式、优化劳资集体协商结构,尤其是要建构并完善劳资集体协商机制。即通过强化政府的协调和监督职责、完善工会主体地位和代表作用、培育和发展资方代表企业组织,实现劳资集体协商的制度化、法治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晶  
本文以经济放缓背景下三个典型集体劳动争议案例为基础,通过对该案例的梳理与比较,探讨以集体协商的方式解决集体劳动争议的合理性。文章指出,从争议的解决效果看,以劳资协商解决集体劳动争议的方式应当是较为符合劳方利益的,但是,这种方式最终能否采取,首先取决于工人的组织程度,其次是政府的态度和策略。在经济放缓期,按照以往惯例处置的方式往往难以奏效,因此,政府在解决这类争议的时候,需要及时修订应对策略与措施。在保障社会稳定的同时,保障工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罗韶蓬  刘畅  
近年来,企业内部各种劳资纠纷日益增多,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逐年递增。有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1.4万件,是1995年《劳动法》实施当年的9.5倍,涉及劳动者74.4万人,10年间增加了近6倍。为探索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的新方式,去年4月,劳动保障部与美国劳工部合作进行的"中美劳动法合作改善劳动关系项目"在青岛正式启动。试点的主要内容就是引荐美国企业内部成立的用于劳资双方交流沟通的劳动关系委员会,指导部分企业成立类似组织,通过定期召开专门的会议,协调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项目实施1年多来取得了显著成效,15家试点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建立起了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双方自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信卫平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中保障劳动者报酬水平正常增长的重要机制,在我国由于社会基础薄弱而始终处于艰难的推行中。在新收入分配原则确定的情况下,需要重新审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改革中利益受损者的补偿、最低工资标准的功能以及工会集体行动的权利等问题,力争取得社会共识,从而使得全面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社会基础更加牢靠。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静  
伴随建制率逐年上升,覆盖面逐步扩大以及协商层级结构的多元化,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有效性日渐显现,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建设与发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要妥善处理影响工资集体协商的诸多核心要素,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从国情出发,遵循"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组织保证、制度保证"的"两基础、两保证"的基本原则来解决相关问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磊  
构建集体协商制度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内在要求,而我国集体协商制度的构建面临着劳动力分化、工会不给力、法律规制不到位等方面的约束和障碍。在构建中国式集体协商制度中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需要我们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道路、提高工会覆盖率和战斗力,积极推进自上而下的集体协商机制和自下而上的集体协商机制的融合,完善集体协商制度和经济性罢工的立法等方面协同努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姚锐敏  董念念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劳资关系由政府部门的行政调控为主转变成市场调节为主,作为一种劳资力量平衡及平等对话的机制,工资集体协商引起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对武汉市部分民营企业的调查,发现实质性工资集体协商可显著提升员工的组织承诺、工会承诺及双组织承诺,与积极劳资关系气氛中度正相关;而形式化工资集体协商显著降低员工的工会承诺及双组织承诺,与消极劳资关系气氛高度正相关;双组织承诺在工资集体协商与劳资关系气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一瑞  于璐  
集体协商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预防劳资矛盾,协调、稳定劳动关系。上海市闵行区人社局会同区总工会、区企联、区工商联等劳动关系三方,加大力度推进集体协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6月底,全区集体合同覆盖企业9974户,覆盖劳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青  朱海伦  
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一种新的工资决定机制。在当前劳动力供给远远高于需求,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确定工资水平不仅具有经济学意义,更具有政治学价值。文章试图从政治学的角度,基于协商政治理论的基本观点,对这一机制能否真正地起作用进行理论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涂伟  蔡玉洁  
作为一项重要的劳动力市场制度,中国的集体协商制度在化解劳资冲突、规范和调整劳动条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法律对于如何处理集体协商争议规定较为概括,主要设计了两条路径进行处理,即双方协商和政府协调。这一处理制度在现实中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未有效的构建争议处理中当事人自主约定和国家强制干预的关系,未规定政府协调和仲裁、诉讼的关系,未明确集体协商争议和集体争议行为的关系。德国在处理集体谈判争议时强调集体合同自治原则、国家中立原则、最后手段原则,这些原则对完善我国集体协商争议处理制度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7号《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已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76次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部长尹蔚民二○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行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制定本规定。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阳  
本文由浙江温岭推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案例入手,首先分析我国推进区域及行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的外部动因及内在难点,进而剖析建制路径、主体动因和机制运行三个要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飞  
本文在对重庆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炼和总结了可供借鉴的地方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实践经验,主要包括与地方实际和企业实际紧密结合的"集中要约彩虹行动"、工资集体协商指导队伍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障等四方面的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