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6)
2023(713)
2022(614)
2021(534)
2020(290)
2019(605)
2018(693)
2017(1157)
2016(682)
2015(773)
2014(798)
2013(771)
2012(717)
2011(773)
2010(817)
2009(790)
2008(872)
2007(766)
2006(834)
2005(680)
作者
(2473)
(2088)
(2052)
(1887)
(1235)
(1032)
(962)
(798)
(762)
(707)
(699)
(695)
(686)
(666)
(651)
(590)
(579)
(577)
(576)
(559)
(541)
(514)
(503)
(484)
(433)
(428)
(422)
(421)
(417)
(396)
学科
(4143)
经济(4143)
管理(2896)
资源(2288)
环境(1936)
(1671)
生态(1619)
地方(1520)
(1491)
(1157)
中国(1129)
(1114)
(1023)
地方经济(997)
(990)
企业(990)
方法(915)
业经(901)
农业(856)
数学(753)
数学方法(748)
经济学(676)
开发(655)
利用(596)
人事(525)
人事管理(525)
理论(509)
(473)
产业(464)
发展(462)
机构
学院(11856)
大学(11749)
(5067)
经济(4932)
研究(4664)
管理(4454)
理学(3678)
理学院(3633)
管理学(3576)
管理学院(3555)
中国(3495)
科学(3085)
(2634)
(2404)
研究所(2243)
中心(2095)
(1988)
师范(1968)
(1908)
(1846)
(1810)
北京(1724)
(1711)
科学院(1594)
业大(1572)
(1567)
师范大学(1552)
财经(1547)
经济学(1517)
农业(1421)
基金
项目(8187)
科学(6424)
研究(5982)
基金(5771)
(5116)
国家(5077)
科学基金(4262)
社会(3848)
社会科(3652)
社会科学(3650)
(3245)
基金项目(3046)
(2652)
自然(2601)
编号(2593)
自然科(2518)
自然科学(2518)
自然科学基金(2470)
(2433)
教育(2424)
资助(2274)
成果(2019)
重点(1867)
发展(1856)
(1812)
课题(1703)
国家社会(1676)
(1657)
(1486)
创新(1421)
期刊
(6197)
经济(6197)
研究(3193)
中国(2777)
科学(1841)
资源(1806)
学报(1655)
(1629)
管理(1546)
农业(1175)
(1093)
教育(1062)
大学(1033)
业经(1021)
技术(1020)
图书(939)
学学(932)
(850)
经济研究(794)
问题(791)
(748)
金融(748)
(700)
中国人(699)
国人(699)
生态(671)
技术经济(667)
书馆(666)
图书馆(666)
开发(624)
共检索到18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沈镭  
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的"资源危机"或"资源安全"问题,促使人们寻求资源集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新理念。本文旨从对资源循环特征的分析出发,探讨了资源循环利用与资源产品链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资源流动、资源循环利用与循环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指出了发达国家政府实现循环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作者认为资源之所以能够循环利用是由资源产品链特性所决定的,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表现为循环经济活动过程,并通过闭环的资源流动来实现,任何资源都不会成为废物无限期地积累在环境中,而总是处于特定的和永久的循环中,它们的存在形式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资源循环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通过"3R"提高资源的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波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的唯一途径。建立完善两型社会的主要措施就是围绕末端治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和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化、转变等过程,形成一套全面的控制机制,包括法律机制、社会文化机制、科学技术等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英豪  
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浙江省农业问题、保护农民利益的一种有效途径,是适合农村发展的全新的经济模式。农业循环经济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农业资源、农业产业和农村社会的良性循环,浙江省应采用多种模式,构建农业的绿色生产体系、生态体系、产业体系、产品体系和保障体系。政府应制定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示范工程,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英芹  
"双高计划"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推出的重大举措,其目的是为了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国际环境背景下,彰显出新时代特征,表现为以实现人才培养高质量为目标、以办学定位高标准为重心、以专业群高水平建设为关键。为了回应教育功能的转变、国际环境的驱动和人才培养的需求等诉求,高职院校应采取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双元"育人、坚持开放办学及培养国际化人才等有效路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杨林  于红  郑潇  
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而"双一流"建设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路径。本文考察"双一流"建设前后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区域发展异质性。研究发现:(1)"双一流"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效果较明显,其中服务社会子系统贡献最大,但内涵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发展不充分现象犹存;(2)"双一流"建设并未有效缓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区域失衡问题,东部内部、东-西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程度尤为突出,区域间不平衡是主要成因;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分布均存在东强中西弱的"撕裂现象"。鉴于此,应分类推进"双一流"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引导高教资源流向中西部;优化"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国家需求、争创世界一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霞霞  王资  
针对内涵发展的本质属性,在总结高职教育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概括出能够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和高职教育内涵发展需求的十大关键要素,这十个关键要素既是进行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评价的核心维度,也是推进内涵式发展需重点突破的方向。同时对各要素标准进行了分析论证,以便在进行内涵式发展评价时有着更为明确的思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将军  
我国信托业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表现出的更多是外延式发展的特征。在刚性兑付的约束和"证保新政"的竞争冲击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信托业的唯一选择。内涵式发展模式的关键是提高信托资产的主动管理能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德敏  
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相互关系的阐析 ,提出了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经济运行形态的基本概念和四个基本特征。并着重指出 :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资源循环利用。最后 ,本文对国内出现的循环经济概念泛化与误用现象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应把握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肖文海  
随着工业化推进,资源和环境质量成为日益稀缺的自然资本。打破资源环境无价的传统观念,建立反映其稀缺程度的价格制度,是循环经济长效发展的关键。基于一般均衡理论,在资源开采、产品制造、资源回收、污染物排放等环节分析资源环境理论价格的确定及其实现,可构建"政府调控(创设)市场,价格促进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应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在这一持续发展机制下,以资源生态补偿、清洁生产、绿色设计为重点,以前端减量化优先为原则,推出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韩亚品  
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打造数字经济生态系统,能够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本文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界定数字经济生态系统的内涵框架,阐述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生态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总结数字经济生态系统的运行特征,即整体性、多样性、自组织性、创新性、共生性。从夯实基础、组织重构、改革先行、创新驱动和发展保障五个方面,提出打造我国数字经济生态系统的现实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永欢  周立华  
循环经济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本文在分析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背景下,探索性地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梯度推进战略,进一步论证了实施的内在原因与三个阶段的战略部署。针对我国区域发展问题的差异性,提出了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勇  陈燕平  周国梅  冯东方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区域发展模式。根据我国循环经济的内涵、国际做法和国内相关实践探索经验,我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涉及生产和消费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四个重点产业是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绿色服务业和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置产业。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是在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系统支撑下的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的有机组合和共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区域基础设施体系也是应用循环经济原理的重要领域,以资源能源高效和环境影响最小为特征。在目前的实践中,我国出现了三种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而引发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延荣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范式从概念的提出到理论架构的基本形成经过了探索和争鸣的过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融合、发展与传播,循环经济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作者在总结国内外专家提出的循环经济“3+1”的实践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循环经济运行的静态模式和动态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木梁  朱明峰  
文章讨论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剖析了循环经济观念特征、经济特征、技术特征、资源特征、环境特征、效率特征等主要特征,从核心思想、发展目标、本质内涵等方面分析了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