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85)
2023(16106)
2022(13435)
2021(12667)
2020(10569)
2019(24475)
2018(24350)
2017(46745)
2016(25597)
2015(28848)
2014(28690)
2013(28056)
2012(25491)
2011(22522)
2010(22867)
2009(20816)
2008(20784)
2007(18382)
2006(16011)
2005(14269)
作者
(72092)
(59705)
(59623)
(56647)
(38283)
(28536)
(27066)
(23506)
(22650)
(21579)
(20461)
(20021)
(19107)
(18896)
(18321)
(18243)
(17961)
(17875)
(17142)
(17049)
(14926)
(14744)
(14528)
(13781)
(13489)
(13340)
(13297)
(13287)
(11980)
(11871)
学科
(103512)
经济(103387)
(96017)
(87152)
企业(87152)
管理(86391)
方法(49225)
数学(39718)
数学方法(39006)
业经(32628)
(31692)
(30745)
中国(25393)
(23040)
财务(22964)
财务管理(22935)
理论(22864)
农业(22163)
企业财务(21696)
技术(21062)
(19318)
(19229)
(18571)
地方(18197)
(17557)
(16855)
(16621)
贸易(16606)
(16115)
环境(14884)
机构
学院(359839)
大学(354036)
管理(147242)
(138758)
经济(135714)
理学(127130)
理学院(125827)
管理学(123524)
管理学院(122877)
研究(110183)
中国(84398)
(75511)
科学(68795)
(64420)
(57347)
(54497)
(53964)
业大(53239)
财经(51459)
中心(50519)
研究所(49381)
北京(47540)
(46718)
(45797)
师范(45396)
农业(44822)
(43983)
技术(40750)
(40405)
经济学(40059)
基金
项目(242135)
科学(190862)
研究(180777)
基金(173336)
(149219)
国家(147850)
科学基金(129151)
社会(111429)
社会科(105511)
社会科学(105481)
(97326)
基金项目(91561)
教育(84876)
自然(84289)
自然科(82391)
自然科学(82375)
自然科学基金(80887)
(80169)
编号(75943)
资助(71914)
成果(60601)
重点(53633)
(52545)
(52430)
课题(52258)
(50906)
创新(48291)
项目编号(47115)
科研(45696)
大学(45559)
期刊
(154392)
经济(154392)
研究(102701)
中国(70234)
管理(58926)
(53298)
(52455)
学报(52097)
科学(49142)
教育(47152)
大学(40450)
学学(37947)
农业(37458)
技术(37265)
业经(28239)
(28208)
金融(28208)
财经(24756)
经济研究(23673)
(21936)
(21197)
技术经济(19593)
问题(19537)
图书(18435)
科技(17482)
现代(17286)
理论(16675)
财会(16604)
商业(16507)
统计(16304)
共检索到526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耿淬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但工学结合因校企业合作缺乏深度而难以实施,引企入校使之成为校内企业,是解决工学结合难题的途径之一。文章探讨了引企入校基本原则及校内企业工学结合运行的机制,并阐述了校内企业工学结合功能实现的方式、手段与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祥兴  
文章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认识不到位和实践层面遇到的问题,阐述了工学结合的内涵和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意义。结合近年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学结合上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以人才需求调研为依据,整体设计专业教学标准;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建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内容结构;创设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在完成任务中完成学习;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彰显工学结合的特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玉梅  
本文认为,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尽快在教学中建立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从传统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是高等职业教育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蓉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我院金融与证券专业于2006年1月开始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本文对该专业在"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考核方法等一系列改革探索进行了介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怡民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以工学结合为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本文介绍了以"岗位需求导向,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做于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钱和生  任谦  何晨阳  
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企业的学习与学校的学习交叉交替进行,实现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本文在简述"四化"特征的工学结合模式、"1223"结构的工学结合模式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建立学校与企业对接的办学平台、教育教学平台、资源平台"三平台"的实施模式途径,并根据实践经验引发的启示与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强  武振华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推崇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全面推行这一模式目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还有不少困难需要克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晓峰  刘世军  
本文主要介绍学校几年来在工学结合方面,经过努力探索出的具有自己特色的“2+1”办学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凤云  
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其基本特点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具有职工和学生双重身份,教学与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因此,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完善实习实训条件,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伟  
"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校企共同全程与全面参与。本文认为师资队伍的"双师"要求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是"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关键,制度、文化和机制建设则是校企长效运行机制建设的保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谷溪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矛盾的最好办法。然而,在我国,高职院校数量庞大,专业种类繁多,就是在同一所学校,不同的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差异性。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主动地更新观念,创造条件,依据不同专业需求,推进多元化工学结合创新体制,真正搭建起了学生、企业、院校间的桥梁,实现了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卫国  王京  王萍  
文章阐述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现状及问题,从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制定政策与制度、构建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几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汉  曹军平  刘俊栋  陆桂平  王涛  黄宝中  董加喜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校行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工学结合,校行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行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学生的"工"和"学"轮换进行,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按该模式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基本实现了与行业、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智辉  韩志孝  
河南省以建设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为契机,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以"产业—行业—企业"相融合、"岗位—能力—课程"相融合、"基地—师资—制度"相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显著提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综合竞争力,进而形成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赖华清  杨桂府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切入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实现工学结合,必须构建适合这一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考核评价体系、管理机制等方面与之相匹配。在深入研究高职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模具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讨了高职模具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模式的方法和效果,阐述了对工学结合模式实践的认识和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