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39)
2023(8345)
2022(6746)
2021(5850)
2020(4480)
2019(9976)
2018(9683)
2017(18030)
2016(9735)
2015(10751)
2014(10884)
2013(10872)
2012(10536)
2011(9772)
2010(9881)
2009(8918)
2008(8762)
2007(7813)
2006(7230)
2005(6982)
作者
(29672)
(24682)
(24535)
(22956)
(15520)
(11775)
(11059)
(9678)
(9425)
(8812)
(8376)
(8268)
(7936)
(7927)
(7668)
(7640)
(7346)
(7088)
(7083)
(6972)
(6361)
(6261)
(5960)
(5666)
(5537)
(5527)
(5441)
(5417)
(4954)
(4943)
学科
(51535)
经济(51495)
管理(23350)
(22659)
地方(22252)
中国(18216)
(15358)
(15185)
企业(15185)
地方经济(13001)
业经(12547)
方法(12088)
农业(11021)
(10454)
数学(10279)
数学方法(10195)
(9806)
金融(9802)
环境(9405)
(9196)
银行(9185)
(9171)
(9081)
(8060)
贸易(8048)
(8024)
发展(7685)
(7661)
(7647)
技术(7395)
机构
学院(140847)
大学(136971)
(59268)
经济(57941)
研究(57159)
管理(49008)
中国(43653)
理学(40464)
理学院(39870)
管理学(39230)
管理学院(38957)
科学(35076)
(30823)
(29746)
研究所(26762)
(26177)
中心(25319)
(24576)
(23319)
(22520)
师范(22318)
(21099)
北京(20187)
(19461)
财经(19350)
业大(19099)
(19050)
农业(18846)
师范大学(17877)
科学院(17718)
基金
项目(91178)
科学(72274)
研究(69527)
基金(63036)
(55025)
国家(54510)
科学基金(46067)
社会(44325)
社会科(42027)
社会科学(42021)
(38454)
基金项目(32967)
(31785)
教育(30192)
编号(28590)
(27650)
自然(27253)
自然科(26554)
自然科学(26549)
自然科学基金(25986)
资助(24506)
成果(23326)
发展(22624)
(22239)
课题(21636)
重点(21596)
(19255)
(18703)
创新(18101)
国家社会(18099)
期刊
(77660)
经济(77660)
研究(47015)
中国(37366)
(24619)
学报(20338)
科学(20331)
教育(20009)
管理(19800)
(17714)
(17329)
金融(17329)
农业(17165)
大学(15139)
业经(14415)
学学(14084)
技术(13295)
经济研究(12263)
问题(9796)
财经(9097)
资源(8966)
(8868)
(7937)
(7703)
(7635)
科技(7471)
商业(7395)
(7278)
论坛(7278)
国际(7165)
共检索到236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范恒山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使命和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较为长期的历史过程,但现在已经到了必须高度重视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对黄河流域来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更具必要性和紧迫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林   张春霆   高晓彤   吴殿廷  
文章在解析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机理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1—2020年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与共同富裕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对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缓慢波动上升,空间上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梯度格局特征;共同富裕指数呈稳步提升的演变轨迹,空间分布上由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不均衡格局演进。(2)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度呈阶段性波动上升趋势,空间上形成以省会城市为高水平协调中心的“中心—外围式”圈层结构;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并具有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的空间俱乐部趋同效应,但空间自相关性趋于减弱。(3)金融发展、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和城镇化水平是驱动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影响因子对耦合协调度的作用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且各因子交互作用后的解释力具有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特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金成   洪晗   申秀敏  
区域是经济发展和物质分配的主要载体,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内涵出发,指出目前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面临的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分配制度不够合理、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等主要问题,并进一步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出发,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新型城镇化道路发挥内需拉动作用、以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张其仔  叶振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巩固和完善时期,中国始终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经过长期的探索和不懈努力,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实现共同富裕取得更加实质性进展奠定了有利的区域基础,突出表现为区域发展差距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改善、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虽然区域协调发展为中国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区域基础,但为了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仍需通过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夯实共同富裕的区域基础,重点包括:加强制度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区域内外循环,进一步提升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水平;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中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优化产业链布局,协同推进区域间产业链升级与社会升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仲伍  畅田颖  高鑫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测算不同主体功能区生态和经济的权重,改进生态经济协调度模型,对1991—2015年黄河流域8个省份642个县域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流域生态价值呈曲线波动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8 230亿元增至2015年的11 420亿元。(2)流域GDP呈线性增长态势,人均GDP高值区和中高值区集聚在黄河流域九大都市圈附近,成为人均GDP热点区域;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生态保护区和农业开发区。(3) 1991—2015年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度先升后降,中下游生态经济协调度普遍处于上升状态;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度偏低,类型以失调-经济滞后型为主。协调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以济南市和青岛市、郑州市、西安市、呼和浩特市、兰州市和西宁市为中心的五大城市群;失调区域面积占比高达86%,位于黄河中上游的生态限制开发区和能源丰富的重点开发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泳莲   邢文利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有重大意义,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能从根本上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然而由于地理区位、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南北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越来越严重,致使发展成果无法惠及全体人民。本文基于共同富裕视角,在系统梳理区域协调发展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南北区域协调发展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探寻南北区域发展不协调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共同富裕视域下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选择。本文的分析对于促进南北区域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统筹区域发展,着力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文玉钊  李元征  杨慧敏  
从经济地理学视角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关键问题:从人地关系视角研判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持续作用形成的共处关系;从空间异质视角审视流域不同区域的联系及其相应的空间协调状况。在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先天脆弱的前提下,对地市级人类活动施压、资源环境承压及两者关系相对分级评价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黄河流域多数地区的人地关系类型保持不变,近1/5的地区趋于紧张;2017年高度紧张、轻度紧张的区域占21.18%,基本协调的区域占38.82%。从人地关系调控的客观条件看,黄河流域受到生态先天脆弱性与经济发展迫切需求的双重压力。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与路径依赖问题对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甚至相对宽松的地区形成挑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诉求的实现将会进一步加重人类活动施压强度,使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研究建议,应深入把握不同类型地区的人地关系,进行针对性处理。黄河流域的城市空间联系特征映射了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流域空间结构的特殊性,应着力加强流域内部联系,迈向更高质量的区域合作。建议采用以大城市为中心面向周边的放射状开发开放新模式,以此驱动流域空间结构重塑与助推空间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荣胜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空间二次开发的立足点,黄河流域经济开发的突出问题是开发缺乏整体性、开发轴线实力弱,发展不平衡、缺乏强大的经济增长核心区。促进黄河流域协调发展,应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区域开发模式,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核心区,加快重点开发轴线的建设。只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政绩考核体系;充分利用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契机,提升经济增长核心区的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快经济增长核心区和开发轴线建设步伐,完善并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才能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加快推进城镇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婷  
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山西省在推动黄河流域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主要举措和成效,分析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强化产业承接与协作、深化基础设施互通互联、推动生态保护协同联动、提升对外开放能级、构建区域合作机制等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史杰   高跃  
农村电商是激活农村市场、扩大内需的有力手段,能够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本文基于2013-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农村电商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城乡协调发展在农村电商与共同富裕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电商对共同富裕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作用,且城乡协调发展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据此,建议加快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电商培育与扶持机制,打造城乡联通格局促进协调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健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破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大战略,这一战略在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目标下被赋予了如区域协调发展的高质量性、人民性和尊重经济规律性等新内涵、新特征。之所以新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需要着力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要是基于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走稳走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适用构建新发展格局目标任务等现实。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各区域行政主体的合作性有待增强、区域间各市场主体的利益协同性有待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关联性有待增强等难点,基于此,拟提出如下破解路径:一是,以经济治理的现代化为手段,构建东中西部区域各行政主体协同合作共同体;二是,以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建设为目标,构建东中西部地区各市场主体利益攸关共同体;三是,以中国式共同富裕现代化为价值指向,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成果惠及于民的共享共富共同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邱晗耕  杨乐  
采用OLS回归方法,分析2010—2019年黄河流域215家A股资源型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的关系,并从股权性质和流域范围两个角度探讨其差异。结果表明:(1)流域内资源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经济价值具有促进作用。(2)流域中游资源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经济价值的影响较之上下游企业更显著,非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经济价值的影响较之国有企业更显著。(3)对股东责任、员工责任和政府责任的履行对经济价值都具有促进作用。从政府法治和企业自治两个角度提出推动黄河流域资源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辉  王亿文  张宗艳  高一公  张大伟  
黄河流域面临的水、能源和粮食问题非常突出,研究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首先分析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发展机理,构建相应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08—2018年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并分析其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最后,利用灰色预测GM(1, 1)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2008—2018年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基本处于稳定的高水平耦合状态,2010年由初级协调转变为中级协调,2018年由中级协调转变为良好协调。(2)省区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宁夏仅为勉强协调,河南、陕西和甘肃为初级协调,山西、内蒙古、山东和青海为中级协调。(3)2019—2023年除陕西外,其余各省区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预计将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本文根据各省区的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豫新  欧国刚  
为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动力因素,本文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度量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分析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从外源动力、内源动力、政府动力和市场动力四个维度测度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研究时限内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较低;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明显,全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具有空间相关性,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特征;外源动力、内源动力、政府动力和市场动力共同推动了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本研究为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桂香  
本文从生态经济原理出发,运用持续发展的观点,对黄河流域八省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地域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