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36)
2023(13893)
2022(11499)
2021(10459)
2020(8431)
2019(18805)
2018(18563)
2017(33785)
2016(18736)
2015(21015)
2014(21055)
2013(20444)
2012(19691)
2011(17935)
2010(18429)
2009(16824)
2008(16780)
2007(15659)
2006(14302)
2005(13066)
作者
(56027)
(46700)
(46180)
(43776)
(29917)
(22370)
(21039)
(17959)
(17905)
(17125)
(16021)
(16015)
(15494)
(15129)
(14959)
(14371)
(13834)
(13752)
(13589)
(13354)
(12100)
(11482)
(11370)
(10860)
(10611)
(10594)
(10487)
(10421)
(9650)
(9570)
学科
(79460)
经济(79378)
管理(53501)
(50014)
(40058)
企业(40058)
地方(29376)
中国(28029)
(25031)
方法(21332)
业经(20660)
(18747)
贸易(18730)
技术(18308)
(18145)
(17504)
数学(17027)
(16943)
数学方法(16795)
农业(16757)
地方经济(15626)
(15499)
银行(15469)
(15419)
金融(15411)
(15287)
(15122)
环境(13905)
(13793)
理论(12996)
机构
学院(263314)
大学(258825)
(104528)
经济(101969)
研究(101344)
管理(93751)
理学(77510)
中国(77388)
理学院(76449)
管理学(75105)
管理学院(74580)
科学(62382)
(58314)
(52871)
(49645)
(48560)
(47935)
研究所(47527)
中心(45473)
(39729)
师范(39279)
业大(38143)
(37791)
农业(37175)
北京(36646)
(36520)
财经(35822)
(35695)
技术(32690)
(32049)
基金
项目(168256)
科学(131397)
研究(127824)
基金(115552)
(101440)
国家(100478)
科学基金(84452)
社会(78783)
社会科(74451)
社会科学(74433)
(71244)
基金项目(60345)
(58145)
教育(58057)
编号(53369)
自然(51807)
自然科(50513)
自然科学(50496)
自然科学基金(49534)
资助(45753)
成果(44467)
(43508)
课题(40563)
重点(39215)
(37210)
发展(35239)
(35226)
创新(34960)
(34642)
(32620)
期刊
(135214)
经济(135214)
研究(85405)
中国(70225)
(46048)
教育(41681)
学报(41251)
管理(39606)
科学(38537)
(36462)
农业(31158)
大学(30824)
(29877)
金融(29877)
学学(28335)
技术(26540)
业经(24517)
经济研究(20392)
问题(17516)
财经(17459)
(16947)
图书(16265)
(15481)
(15269)
(15196)
论坛(15196)
科技(14153)
国际(13997)
资源(13533)
职业(13106)
共检索到443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吉余  徐长乐  
当前正处于向长江口发展的最好时机。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开展,长江口水流复杂、河势易变的局面正在改变,加之长江口越江通道的建成通车,在长江口外形成超深水泊位及超深水航道的条件已渐趋成熟。利用长江口外-15m以深的天然水深建设海上人工岛,就可达到-20m以深的航道水深,打造河口深水大港,使之成为长江流域水水中转、海陆联运的桥头堡;而整治、疏浚工程所产生的大量泥沙,又为促使横沙东滩及其邻近沙洲加快成陆创造了条件。通过疏浚、促淤、造陆的三位一体,预计可在未来20a间长江口南港与北港之间、北槽主航道两侧形成500多km2的河口岛群,发育塑造成为长江河口的亚三角洲体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新华  濮存惠  肖元真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长江流域开发的比较研究张新华,濮存惠,肖元真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为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期步伐,打开对外开放局面,提出了在东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对外开放地区等政策,鼓励沿海地区发挥优势,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刚  余之祥  
分析了长江流域经济协作系统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其未来的运行模式,并就该模式运行的关键策略,即长江三角洲国际性区域建构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其措施进行了论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阮仁良  韩昌来  
长江口水域是上海市重要水源地,同时兼具工农业取水、通航、纳污、围垦等多种功能,长江口已成为上海市建设世界级城市的重要支撑之一,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重点分析了随着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域水旱灾害、水土流失、污染物排放、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对长江口水域功能的影响,提出长江口现状过境水资源量为9335×108m3/a,上海市最大可开发利用的资源量约在3680×108m3/a;长江口水域水质基本符合II类标准,但近岸水域的污染不容忽视;长江口咸潮入侵成为长江口水资源利用的最大障碍,每年长江口的氯化物超标天数在45d;长江流域的来沙量有减少的趋势,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3...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沈山  
区域协调发展是全球化时代大都市区域发展的基本导向,长三角日益成为城市地区,其内部的城市体系的空间重构日益重要,核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备受关注。阐述了基于国家区域政策变迁和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的空间重构,以及地方城市竞争态势下区域协调发展与多层次区域空间管治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瑛  
快速干道网是现代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间和地区间客货流的主要通道。由于其快速、便捷、可实行门对门运输,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并已成为快速交通的主流。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建设现代化快速交通网业已提到议事日程。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干道建设发展迅速,已修建了若干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但整个地区的快速干道尚未网络化,制约了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交通设施的现代化。有鉴于此,本文在分析该地区公路交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长江三角洲快速干道网建设的规划设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史和平  
中国加入WTO以后,面对滚滚而来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如何在宏观经济的大环境、大背景中找准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谋求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关键是顺应发展规律,趋利避害,科学确定战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罗正齐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成为全球性的普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量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发达国家。1970年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为6.87亿,发达国家只有6.86亿;1980年前者为10.13亿,后者为8.02亿。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的主要是拉美一些国家,有的达到70—80%;低的是亚洲和非洲,不少国家仍然在20%左右。同时大城市发展更快,有的国家首位城市占全国城市人口一半以上。泰国1980年城市人口1030万,而530万集中在曼谷;墨西哥城1984年人口就超过1700万,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3000万以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严斧  
长江流域是一个人口稠密、自然资源被强度开发的复杂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其自然能流过程是一个水的势能从山坡、干流和各级支流的不同高度逐级转化和汇集为动能的过程。其自然物流主要是水资源的流动、汇集与再分配及泥沙的搬运与再分配。本文认为要从这个系统的整体着眼确立标本兼治的治理洪灾的策略,并全面探讨了由全流域植被与水源生态工程、干流生态工程、沿干流湖泊调蓄生态工程、一二级大支流流域生态工程、小流域分类综合治理开发生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及总体调控的信息网络工程构成的生态工程体系建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祁巍锋  
本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风能资源及其空间分布和沿海风电开发建设条件,讨论了该区非并网风电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风能资源开发的原则、建设超过1 000×104kW非并网风电基地的发展目标和相应实现的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目标。以此为指导,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沿海规划布局16个风电场址,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 200×104kW,其中45%为非并网风电。并整合建设3个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基地,即:苏北沿海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沪苏南沿海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和浙北沿海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针对每个产业基地提出了相应的非并网风电产业布局思路,最后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风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卫东  彭俊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规模最大的经济区 ,上海市、江苏沿江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八市、浙江省的嘉兴、湖州、杭州、宁波、绍兴、舟山等六市都属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范围 ,土地总面积 996 87.5km2 ,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1%。 1998年全区人口 74 4 5 .6 9万人 ,GDP总量 12 70 1.39亿元。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 ,人口分布最密集 ,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阐明了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特征。指出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 ,开发区建设数量最多 ,类型最齐全的地区 ,它拥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农业现代化园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可文  车前进  梁双波  
以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实施的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为样本,将开放开发政策分为宏观开放开发政策、经济特区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开发区政策3个能级,从政策内容、工具、作用强度3个维度分析了区域开放开发政策演变的过程。长江三角洲国家级/省级宏观区域开放开发政策的目标从对外开放转为综合开发,对外开放在空间演化上呈从点到面、从沿海到内地、从中心城区到农村的梯度开放特征,政策工具从财税政策和行政控制转为发展社会资本与改善发展环境,前期的财税优惠政策和开放政策逐渐削弱甚至消亡,一些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得到增强。上海浦东经历了从经济特区向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转变,政策工具从优惠政策转向全方位的优先探试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进入21世纪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全国的地位明显凸现。其主要说明因素在全球化和市场化两大动力。长三角地区既有一体化趋势,同时也有反一体化的因素。长三角一体化意味着分属不同行政区域的各个地区,由单纯的竞争转向合作,从有限领域的合作进入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形成长江三角洲新的区域优势。其目标是共同建设以上海为主导的区域共同市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小立  易爱军  刘新平  
通过对长江流域七省二市商品粮基地县的调查和典型(市)县的考查,阐述了商品粮基地建设对保障粮食生产,维持区域粮食自给和国家粮食总量平衡的巨大作用。依据区域资源及社会经济条件,提出基地建设应把重点放在改善经济环境上,分项建设,中央针对区域性问题立项投资,地方负责完善和巩固已有成果;粮食生产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健全保障体系和向产业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