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97)
2023(9078)
2022(7454)
2021(6900)
2020(5742)
2019(12496)
2018(12035)
2017(22374)
2016(12619)
2015(13801)
2014(13601)
2013(12713)
2012(11509)
2011(10417)
2010(10175)
2009(9214)
2008(9213)
2007(8039)
2006(6769)
2005(6006)
作者
(37011)
(30933)
(30548)
(29223)
(19538)
(14947)
(13824)
(12005)
(11642)
(10872)
(10575)
(10222)
(9920)
(9746)
(9637)
(9503)
(9364)
(9074)
(8822)
(8789)
(7955)
(7449)
(7363)
(6971)
(6963)
(6883)
(6827)
(6806)
(6281)
(6161)
学科
(42808)
经济(42759)
管理(36381)
(33318)
(26933)
企业(26933)
方法(20875)
数学(18453)
数学方法(18256)
(12886)
中国(12433)
(11404)
(11214)
业经(9496)
(9381)
贸易(9380)
(9175)
(8941)
财务(8936)
财务管理(8924)
企业财务(8622)
教育(8501)
(8235)
理论(8113)
农业(7987)
技术(7894)
(7724)
银行(7687)
(7279)
(7205)
机构
大学(177054)
学院(171167)
(66235)
经济(64944)
管理(62220)
研究(59478)
理学(55162)
理学院(54458)
管理学(53278)
管理学院(52986)
中国(41841)
科学(39173)
(37013)
(36591)
业大(31589)
(30248)
农业(29796)
(29596)
研究所(28234)
中心(26874)
财经(24712)
(24450)
(23922)
师范(23535)
(22812)
北京(22448)
(21472)
经济学(20938)
农业大学(20302)
师范大学(19170)
基金
项目(124787)
科学(98047)
基金(91766)
研究(84905)
(83404)
国家(82682)
科学基金(69669)
社会(55425)
社会科(52571)
社会科学(52554)
基金项目(49021)
(48693)
自然(47249)
自然科(46237)
自然科学(46219)
自然科学基金(45447)
(42359)
教育(41251)
资助(36453)
编号(31690)
重点(28856)
(27804)
(26658)
(25368)
成果(25297)
大学(25068)
科研(24827)
计划(24769)
创新(24691)
教育部(23600)
期刊
(63500)
经济(63500)
研究(48723)
学报(37124)
中国(33907)
(31815)
科学(30161)
大学(28191)
教育(26622)
学学(25685)
(23214)
农业(21695)
管理(21500)
(13485)
金融(13485)
财经(12684)
(12316)
经济研究(12049)
技术(11776)
(10850)
业经(10597)
(10276)
业大(10189)
科技(9179)
问题(8726)
农业大学(8701)
商业(7761)
(7210)
技术经济(7098)
资源(7093)
共检索到241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陶塑  何瑾  杨经纶  刘海燕  
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个体真实性问卷和大学生诚信价值观问卷,对43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都对个体的诚信价值观起负向预测作用,依恋回避的预测作用更强;安全型依恋者对诚信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显著高于不安全型依恋者;个体真实性部分中介了依恋回避对诚信价值观的负向预测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丽丽   章政  
大学生群体诚信价值观养成需要制度性建设,以“硬约束”为抓手构筑诚信管理“高压线”,形成诚信价值观培育的常态化机制。基于20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借鉴市场信用监管和社会信用治理领域所形成的信用管理理念、机制,对高校诚信管理推进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建设所存在的信用记录与评价原则、校内校外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大学生信用评价与否等三大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数据管理和隐私保护、高校诚信价值生态培育、大学生信用修复体系建设等政策进行了展望研究。
[期刊] 征信  [作者] 申源源  
马克思主义诚信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诚信观具有鲜明的内涵,包含侧重批判资本主义的“伪道德”,强调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重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诚信观对青年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信仰、信念、信心、信用的培育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诚信责任感、诚信认同感、诚信荣誉感和失信危机感。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倬  韦正翔  
当代西方价值观指的是自20世纪40、50年代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流行的主流的价值观念。在这些国家里,也存在着多国文化,但是这些多国文化只是存在于边缘地带,其主流的价值观是自由主义的价值观。这些主流的价值观主要包括自由、平等、民主和多元化等。中国的大学生们在理解这些价值观的时候有望文生义的泛化理解的倾向。在说明当代西方价值观的本意的基础上,说明了在中国的大学生中,这样的价值观是如何被泛化的,最后通过社会保障、价值导向的转变、学习的系统化和信仰的确立这几个方面,说明了怎么样才能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可卫  
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诚信缺失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经济生活、求职择业及网络空间等方面。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有社会、学校的客观影响,也有家庭及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世忠  
诚信是伴随着人类语言的产生而来的人的品行和价值观,它不仅是人类共有的价值观,而且是人类社会有序发展、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文章的目的是通过揭示诚信的价值,论证会计职业群体应具备的核心价值观,凸显诚信在会计职业群体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人类交往信息的溯源与会计逻辑的梳理,从诚信的来源、诚信的逻辑、诚信的社会价值和诚信的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会计的逻辑就是诚信的逻辑、诚信应当成为我国会计职业群体核心价值观的观点。这对于树立和强化人们的诚信意识,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完善法规制度的思想基础,改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月芬  
"诚信缺失"作为消极心理的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群体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文章揭示诚信缺失对于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干预措施,旨在指导大学生自觉抵制诚信缺失的情况,建立和健全诚实守信的心理与人格品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洪伟  王炳成  陶敏  
通过对山东省23所高校1600余名在校大学生(含一年级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确定了校内利益分配、个人期望、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和恋爱5个因子,构建了影响大学生诚信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并验证了上述各因子对大学生诚信的影响及其各因子之间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个人期望与大学生诚信之间正相关是显著的,社会环境和恋爱与大学生诚信之间负相关是显著的,而校内利益分配和网络环境对大学生诚信影响不显著,但是网络环境通过恋爱因素间接影响大学生诚信。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远  陈万明  朱广华  
近年来,大学生在就业诚信方面的问题凸显,影响了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度,最终影响大学生群体的良性就业。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及方法,在对有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数据、归纳整理,三级编码分析,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诚信的要素。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就业诚信的因素集中为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用人单位5个维度18个范畴;进一步关联分析得出,可用提升大学生就业水平这一核心范畴来增强大学生就业诚信度,统领其他范畴。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学生就业诚信体系的理论结构模型,提出了相关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两个柜子摆在楼道拐角处,上面放满了方便面、矿泉水等商品,包装袋上贴着价格标签,旁边只有一个收钱的箱子……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河南农业大学宿舍楼内开设的无人售货摊,考验着大学生的诚信。这是河南农大林学院大四学生尹世祥开设的无人看守零食售卖点。"与街面上那些自动售货机需要先投币后取物不同,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于洪良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和进步的基础。高等院校应该是社会诚信的首善之地,大学生也应该是诚信的楷模典范。近年来,山东经济学院不断完善"诚信教育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唐昆雄  孙树文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风气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贵州在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和实证分析表明,社会风气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赵雷  
采用自编的测量工具,对当代大学生的保护性价值观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保护性价值观可以归结为身体保护、品德修养、环境保护、人际交往和公共利益五个基本类型。根据保护性程度的强弱进行排序为人际交往>身体保护>环境保护>公共利益>品德修养。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保护性价值观既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又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影响,反映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分层的社会关系结构。同时,当代大学生的保护性价值观还显现出"重关系"、"轻品德"的趋势,亟需加以正确引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