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92)
- 2023(8331)
- 2022(7141)
- 2021(6768)
- 2020(5852)
- 2019(13962)
- 2018(13689)
- 2017(25864)
- 2016(14189)
- 2015(16390)
- 2014(16493)
- 2013(16711)
- 2012(15833)
- 2011(14537)
- 2010(14350)
- 2009(13578)
- 2008(13659)
- 2007(12171)
- 2006(10381)
- 2005(9510)
- 学科
- 济(66189)
- 经济(66135)
- 管理(36153)
- 业(34907)
- 方法(32489)
- 数学(29602)
- 数学方法(29418)
- 企(26517)
- 企业(26517)
- 中国(19168)
- 农(17893)
- 贸(16189)
- 贸易(16184)
- 易(15847)
- 财(14697)
- 学(12507)
- 制(11542)
- 业经(11483)
- 农业(10921)
- 地方(10194)
- 银(9976)
- 银行(9950)
- 融(9616)
- 金融(9614)
- 行(9586)
- 和(9189)
- 环境(9090)
- 务(8449)
- 财务(8434)
- 财务管理(8406)
- 机构
- 大学(214867)
- 学院(210951)
- 济(98465)
- 经济(96811)
- 管理(78796)
- 研究(78734)
- 理学(68118)
- 理学院(67288)
- 管理学(66288)
- 管理学院(65889)
- 中国(60644)
- 科学(46580)
- 京(45981)
- 财(42273)
- 所(40780)
- 农(39303)
- 研究所(37295)
- 中心(35494)
- 财经(34409)
- 经济学(32261)
- 业大(31867)
- 经(31529)
- 农业(31521)
- 江(29704)
- 北京(29703)
- 经济学院(29290)
- 院(27287)
- 范(26746)
- 师范(26508)
- 财经大学(25699)
- 基金
- 项目(138933)
- 科学(109248)
- 基金(103656)
- 研究(99479)
- 家(91501)
- 国家(90855)
- 科学基金(76150)
- 社会(64842)
- 社会科(61609)
- 社会科学(61589)
- 基金项目(54327)
- 省(50583)
- 自然(48390)
- 自然科(47300)
- 自然科学(47283)
- 自然科学基金(46494)
- 教育(45213)
- 划(44315)
- 资助(43212)
- 编号(38769)
- 部(32954)
- 重点(31899)
- 成果(31733)
- 发(30483)
- 创(28711)
- 中国(28410)
- 国家社会(28266)
- 教育部(28057)
- 科研(27215)
- 创新(27105)
- 期刊
- 济(101953)
- 经济(101953)
- 研究(62716)
- 中国(39064)
- 农(35108)
- 学报(34943)
- 财(31820)
- 科学(31686)
- 管理(26883)
- 大学(25681)
- 学学(24216)
- 农业(24012)
- 融(18797)
- 金融(18797)
- 经济研究(17945)
- 财经(17402)
- 教育(17243)
- 技术(16533)
- 经(15096)
- 贸(14586)
- 业(14345)
- 问题(14301)
- 业经(14237)
- 国际(12687)
- 世界(12626)
- 理论(11773)
- 技术经济(11326)
- 统计(10699)
- 实践(10471)
- 践(10471)
共检索到312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满德 刘娟伶 刘 超
伴随近年玉米进口的快速增长,我国已由玉米净出口国逆转为净进口国。分析表明,我国玉米进口正经历由供需驱动向价格驱动转变;2009年国内玉米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供需结构性矛盾特别是为稳定市场预期驱动了进口增长;但自2012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出现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国外玉米价格优势则驱动着我国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进一步增加。伴随2016年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国内玉米价格逐渐与国际价格接轨,未来我国玉米不会出现大量进口现象。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慧 钟钰
2020、2021年我国玉米进口规模突破进口配额后仍大幅增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近期数据的分析表明,在进口玉米不具有价格优势下我国玉米进口量仍大幅增加,玉米饲用消费增加是导致玉米进口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在中长期我国玉米产不足需和以制度型开放为标志的更高水平开放背景下,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国内市场供给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重点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加大支持力度,稳定玉米播种面积;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玉米单产水平;优化配方结构,促进饲料中玉米减量替代;深化国际合作,加强饲料粮进口来源多元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艳涛 秦富
本文先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中国玉米进口量与国际市场价格存在同向变化的现象,然后运用市场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分别对中国玉米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相关性、中国玉米进口量与国际市场价格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玉米期货市场与国际玉米期货市场之间不具备短期协整关系,只具备单向引导关系,国际玉米期货市场引导我国玉米期货市场,反之不成立。第二,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国际玉米价格对国内玉米进口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国内玉米进口量对国际玉米价格的影响程度,二者之间存在非对称性。最后,为提高中国玉米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提出促进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发展、提高玉米产业集中度以及实施进口多元化战略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玉米进口量 国际玉米价格 相关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婷婷 李文娟
[目的] 从气象、生产投入、社会经济、技术进步、政策五个方面对玉米生产的驱动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明确不同驱动因素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程度。[方法] 采用埃塔平方法(η~(2))对1978-2018年玉米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对全国和两大主产区建立全因素模型和局部因素模型群,测算各组因素的贡献份额。[结果](1)在全国全时段模型群中,技术进步因素对我国玉米生产的独立贡献份额最大,为2.71%,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因素次之,而政策因素的贡献份额最小。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中,贡献份额最为突出的是由气象、生产投入、社会经济和技术进步四大因素组成的模型,对我国玉米生产交互贡献了19.78%。(2)在全国分时段模型群中,社会经济因素的贡献份额始终最大,对全国玉米的贡献作用最为显著。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中,气象、生产投入、社会经济和技术进步因素组合模型的交互贡献份额在除20世纪80年代外均表现为最大,而1980时段气象、社会经济、技术进步和政策因素的交互贡献份额最大,为10.28%。(3)在分区域全时段模型群中,北方春玉米区的气象因素独立贡献份额最大,政策因素最小,而黄淮海夏玉米区的生产投入因素独立贡献份额最大,技术进步因素最小。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中,北方春玉米区的气象、生产投入、社会经济和技术进步因素的交互贡献份额最大,而黄淮海夏玉米区的生产投入、社会经济、技术进步和政策因素的交互贡献份额最大。[结论] 在全国全时段中,技术进步、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玉米生产影响显著,气象和政策因素的影响效应在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中有所削弱;在不同时段中,社会经济、技术进步因素的驱动作用始终较大,其中社会经济的驱动作用最为显著;不同区域受驱动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要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玉米生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毛爽 高庆鹏 朱丰超
近年来,中国玉米消费需求逐渐增大,进口量不断提高,未来玉米进口可能成为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预测了中国未来玉米的进口需求状况,通过分析世界主要玉米贸易国的生产和需求,对于未来国际市场对中国玉米进口的适应性作出了判断,为未来制定玉米进口政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玉米进口 国际市场 适应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慧燕 岳云娇 陆丽萍
中国不仅是玉米消费大国,也是主要的玉米生产国。通过测算相对依赖系数,分析得出中国对美国和乌克兰的相对依赖系数较高。通过测算出口产出弹性得出,美国玉米可依赖度较低,过度依赖美国玉米,风险较大,而乌克兰可依赖度较高,玉米供给的风险较低。但是中国还需寻找其他玉米进口来源地,分散风险。在中国玉米进口的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中,墨西哥、印度、俄罗斯、缅甸、泰国的可依赖度较高,可以适度增加自上述国家的玉米进口量。中国应进一步采取合理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加大对玉米生产和加工的投入,提高科技水平;加快推动玉米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
玉米 相对依赖系数 可依赖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绍熹 刘帅
本文采用重心理论分析了中国三大平原玉米种植面积、单产的时空差异和生产集中度的区域分布特征以及生产重心的变化轨迹。基于2001—2019年的数据,计算了三大平原12个省份的玉米区位熵指数,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索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三大平原的玉米生产重心经历了从东北平原到华北平原再到东北平原的转移;自然因素、经济发展、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政策都是影响玉米生产布局的重要因素,其中政策的影响最大。因此,建议政府针对主产区制定差异化政策,保障玉米种植的效益,同时继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促进玉米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常明 王西琴 贾宝珍
在中国粮食生产与水资源分布日益不平衡的背景下,提高灌溉用水效率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的战略需要。本文运用投入导向型DEA和面板Tobit模型,探究了2008—2017年中国稻谷、小麦和玉米的灌溉用水效率的时空特征和驱动因素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稻谷、小麦和玉米灌溉用水效率均有较高提升空间,其中稻谷和小麦在研究期内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而玉米则呈现倒"U"型趋势。空间分布方面,玉米各主产区的灌溉用水效率基本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问题为效率值波动较大;而稻谷和小麦主产区中,华南双季稻区、北部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灌溉用水效率及增长幅度较低。进一步的驱动因素分析表明,资源环境的变化更易驱动玉米灌溉用水效率;现有节水灌溉条件下农田水利设施对不同粮食作物灌溉用水效率的驱动方向和作用程度差异较大;经济社会发展对3种粮食作物灌溉用水效率均有较大驱动力。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对因地制宜制定实施粮食水资源管理政策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森培 赵颖文 许钰莎 胡旭 李晓
【目的】探析中国玉米供需的耦合时空演变规律和机理,为调节区域粮食供需平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空间洛伦兹曲线的集中化指数、重心模型、空间重叠性及莫兰指数,从整体和区域两个角度探讨了2000年以来中国玉米供需形势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和动态耦合过程。【结果】(1)中国玉米供需总量实现了紧平衡—总体宽松—紧平衡的转变。玉米产量以2015年为转折点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特点,稳定在2.6×10~8 t。玉米消费量表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2021年达到2.88×10~8 t。(2)中国玉米生产和消费的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地理聚集特征在不断增强,供给区域的集中化程度高于消费区域。(3)中国玉米生产和消费重心呈现向东北方向迁移的趋势,轨迹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两者距离表现为偏离—波动—聚拢的动态变化过程。(4)中国玉米生产与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但不同省份的玉米生产与消费则表现出具有明显差异性的空间集聚特征。【结论】中国玉米供需空间匹配性逐年增强,其耦合特征变化与居民消费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政策和工业、畜牧业发展进程等表现出一致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芙蓉
当前,玉米逐步成为我国进口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大宗农产品之一。如何掌握玉米进口的国际定价权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研究了我国玉米进口的数量和价格,探寻如何在玉米进口量激增的背景下提升我国进口玉米定价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玉米进口价格 国际定价权 玉米期货交易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伟 秦富
文章选取2000-2011年玉米价格月度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效应函数以及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省份玉米价格的传导效应,研究表明:主要省份玉米价格之间存在着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主要省份玉米价格冲击对本省玉米价格的波动最为明显,持续时间也较长,对于其他省份的影响则相对较弱;主销省份价格波动对于其他省份玉米价格波动所产生的影响高于主产省份,既是主产省,又是主销省的省份对于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明显高于主产省或主销省的影响。
关键词:
玉米价格 传导效应 VAR模型 方差分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金鑫 潘彪 田志宏
本文建立中国饲料粮进口三元边际的联立方程模型,将价格因素和国内需求因素纳入同一研究框架识别饲料粮进口快速增长的主导因素及其影响进口总量的路径。结果表明,中国饲料粮进口增长主要是由国内外价差驱动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助推了价差的扩大,并对中国进口饲料粮的价格上涨形成示范效应。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使得畜产品消费增长,引致的饲料粮需求是渐进增长的,并未构成当前饲料粮进口激增的动因。双边自贸区的建立通过降低进口价格和扩大贸易的产品范围引起了中国饲料粮进口总量增长,降低双边贸易成本有利于扩展饲料粮进口的广度、防范国际贸易风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福霞 徐江川 青平
本文构建包含要素价格增强项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运用我国1984—2015年14个省份小麦生产的投入产出与价格数据,测算我国小麦生产技术进步率,评估各要素体现式技术进步对总技术进步的贡献度,识别技术进步的主要诱因。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我国小麦生产的技术进步率总体偏低,年均速率仅为0. 91%,其中,劳动体现式技术进步速率最大。对其诱因的分析发现,样本期内我国小麦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驱动力是农业公共投资,要素价格诱导的贡献相对较小;但随着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其对小麦生产的技术进步诱导作用日益凸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蔡海龙
2010年中国玉米进口猛增,全年玉米进口量超过1996—2009年进口总量,13年来首次出现玉米净进口。由于玉米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玉米进口激增,引发了业界对玉米产业安全和产业发展问题的高度关注。本文在归纳总结20lO年中国玉米进口变化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进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并对后期玉米市场走势进行了展望,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玉米 进口 形势 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