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76)
2023(3894)
2022(3127)
2021(3213)
2020(2570)
2019(6193)
2018(5961)
2017(11044)
2016(5678)
2015(6761)
2014(6474)
2013(6736)
2012(6387)
2011(6021)
2010(5717)
2009(5296)
2008(5257)
2007(4368)
2006(3813)
2005(3590)
作者
(15325)
(12891)
(12856)
(12456)
(8300)
(6098)
(5757)
(5152)
(5047)
(4667)
(4438)
(4289)
(4175)
(4112)
(4072)
(4038)
(3837)
(3745)
(3638)
(3299)
(3263)
(3029)
(3020)
(2956)
(2867)
(2853)
(2804)
(2604)
(2574)
(2566)
学科
(34955)
经济(34929)
管理(15034)
方法(14111)
数学(13474)
数学方法(13446)
中国(11494)
(11176)
(8539)
贸易(8534)
(8459)
(7531)
企业(7531)
(6483)
(5361)
地产(5304)
(5304)
房地(5304)
房地产(5304)
(5170)
关系(5112)
(5046)
(4838)
银行(4835)
(4772)
(4625)
金融(4625)
环境(4179)
(4173)
出口(4140)
机构
大学(88272)
学院(84192)
(48918)
经济(48489)
研究(35860)
管理(31281)
中国(29461)
理学(26682)
理学院(26393)
管理学(26236)
管理学院(26072)
(20245)
(19286)
经济学(17795)
科学(17697)
(17401)
财经(16819)
经济学院(16130)
研究所(15961)
(15831)
中心(15245)
北京(13036)
财经大学(12913)
(12603)
科学院(11392)
(11041)
研究中心(10789)
社会(10511)
(9892)
(9875)
基金
项目(55557)
科学(45331)
基金(44961)
研究(40990)
(39543)
国家(39330)
科学基金(33310)
社会(30092)
社会科(28798)
社会科学(28795)
基金项目(22670)
自然(19431)
资助(19315)
自然科(19055)
自然科学(19050)
自然科学基金(18771)
教育(17950)
中国(16177)
(16118)
(15373)
(14926)
国家社会(14607)
编号(13587)
教育部(13225)
重点(12614)
(11946)
人文(11897)
社科(11526)
重大(11525)
成果(11442)
期刊
(48903)
经济(48903)
研究(30053)
中国(16017)
(14178)
科学(12107)
管理(11592)
学报(11108)
经济研究(9810)
(9795)
(9448)
金融(9448)
财经(9210)
大学(9034)
(8580)
学学(8503)
世界(8213)
(8138)
国际(7813)
农业(7128)
问题(7069)
技术(5354)
(4968)
教育(4798)
业经(4715)
统计(4497)
技术经济(4475)
经济问题(4015)
(3901)
贸易(3901)
共检索到129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韩立彬  陆铭  
2003年以来,中国的房价经历了快速上涨。本文从土地的空间配置政策视角出发,研究了2003年后土地供给倾向中西部的政策转变对城市房价上涨的影响。我们发现,2003年以后土地供给相对受限制的城市以沿海地区和内地的大城市为主,而这些城市恰恰是人口流入地。2004-2013年,与土地供给相对放松的城市相比,土地供给相对收紧城市的房价平均要高10. 6%,而且仅仅在土地供给相对收紧的城市出现了房价-工资比率的上升。本研究表明,当前不同城市之间房价的分化,根源在于土地供给在空间上与土地需求不匹配。未来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长效机制应该侧重增加住房需求较大地区的土地供给,减少土地供给在空间上的扭曲。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扶扬   赵娅瑄   刘建丰  
近十年来,我国房价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然而人口流动、土地供给等传统供需因素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房价分化的现象。本文认为,收入不确定性是解释房价区域间分化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投资者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着重刻画了收入不确定性对不同地区房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确定性加速了人口流入地区房价的上升,但也挤出了更多的消费与实体经济。机制分析显示:由于金融不完备性的存在,人们持有的住房资产往往具有“流动性溢价”,住房需求对于预期收益的变化比对当前价格的变化更为敏感。在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人们会预防性地增持住房资产,提高住房资产的预期收益;同时,人口从低线城市向高线城市的集聚也势必会通过传统供需机制增加人们对于优质房产的投资需求。由此,预防性储蓄机制放大了传统供需机制,两者的联合作用大于两者独立作用的联合,扩大了高线城市与低线城市的房价(增速)差距。最后,本文进行了政策分析,分别考察了在“缓解供需矛盾”和“稳定市场预期”两个核心维度上,保障性住房供给、拓宽投资渠道及“房住不炒”预期指引等政策的实行对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些政策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联合效应所带来的房价分化现象,同时也能抑制内需下降及经济脱实向虚的趋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善燊  沈悦  
本文运用FAVAR模型对我国2000年至2010年期间"房价之谜"——利率和住宅价格同向变动现象进行验证,探明原因发现:(1)适应性预期下的住宅投资利润率远超过利率成本,对推动住宅价格上涨起重要作用。(2)与一般工商业贷款比较,优惠的房贷利率使住宅投资具有"比较优势",住宅投资存在"挤出效应"。(3)住宅价格上涨不仅是由"收入拉动"和"成本推动",更具有强劲的"收入差距拉动"效果。扩大的收入差距聚集了购买能力,住宅投资需求被超前集中释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倪鹏飞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住房部门以及宏观货币政策变量,构建了城市间房价关系的理论模型。在实证上,通过基准回归和添加交互项,验证房价分化的影响因素及货币政策影响房价分化的机制。研究发现,住房供需空间错配导致大小城市间房价不断分化,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剧大小城市间房价分化。要想减弱城市间房价的过度分化,政府应建立"人地挂钩"制度并创造其发挥作用的配套条件,让土地及住房的供给与需求在空间上趋向匹配。保持货币政策对住房市场的中性作用,加强金融监管,严格限制资金过多地流向住房市场。采用差异化的土地、金融、财政、税收等政策组合,抵消货币政策等对城市间房价关系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波  王文莉  李祥  
2003年以来,中国城市房地产销售价格相对租赁价格的更快上涨,形成了城市房价租金"剪刀差",使房价泡沫固化。针对中国城市房价租金"剪刀差"之谜,本文从居民住房买租选择机制入手构建了购房者与租房者的住房消费选择模型,运用2000—2010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做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由于居民住房买租选择更倾向于购房居住,促使城市房价租金比升高。在适应性预期下,房价租金比下降;在理性预期下,房价租金比上升。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引发城市房价租金比升高的主要因素。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对城市房价租金比变动的影响力最大。因此,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高同裕  陈虎城  
近年房价快速上涨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场的调查发现: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开发商过度追求超额利润,而供求缺口扩大、开发成本上升、信贷增长较快、房价上涨预期、利益集团博弈等也是加速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稳定房价需采取综合性措施,既要在土地、税收和信贷政策等方面加以引导,也要提高房地产市场透明度,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特别是,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利润率回归到合理水平。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高善文  
中国中小城市的房地产去库存将在2018年基本完成,这一转折标志着经济运行基本正常化,并将对大类资产市场产生重要影响。2009年-2011年中国经历了全面的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和泡沫化,这刺激了供应的过度增长,并随后导致库存的大量积累。由于过去2-3年的努力,重点城市库存基本已经完成去化,其他中小城市的库存水平仍然偏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永刚  
本文针对中国房价是否具有泡沫进行了测度。首先,将中国与国外21个国家2003~2012年房价年增长率进行了对比,发现中国房价增速较快。其次,选取房价收入比、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房地产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长率/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增长率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待开发土地面积/本年土地购置面积等五个测度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与国外部分国家相比,中国房价增速过快;中国房价收入比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房价标准;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断提高;中国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较快;房地产开发企业"囤地"意图比较明显。因此,中国房价泡沫还是比较明显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成日  
中国很多城市的住房价格在过去的几年里持续飙升,引起诸多方面的关注,存在许多不同的解释。文章分析影响住房价格的种种原因和可能,认为中国城市住房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开发的资金运作模式。由于绝大多数开发商的资金运作是滚动式开发,预售制是其保障。金融上,房地产资金的滚动式开发需要不断上升的房价作为其资金保证。也就是说,开发商一定要让房价不断上涨,才能极大地促使广大消费者“争先恐后”地“先付款,后提货”式地购房,以保持其资金流的顺畅。由于预售制在过去近十年来为中国城市发展和房地产业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经济增长、就业、投资等,这极大地增加了中央在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方面的难度。总之,解铃还需系铃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田秋生  朱晖  
房价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探讨2016年中国房价为什么出现新一轮上涨、政府为什么担心房价下跌、现阶段中国房价为什么上涨过快并始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等问题;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房价仍然会总体上涨,房价上涨压力会向二线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二线城市转移。为此,房地产调控应针对房价地区分化现象,实施差异化的住房政策;针对住房需求结构变化,优化住房供给结构;针对住房市场交易结构变化,调整房地产调控的重点领域。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朱富强  
当前国内房价的居高不下与收入差距的拉大密切相关,但现代主流经济学却基于伦理自然主义而将这种现状合理化。其实,住房本身是社会大众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具有公共品的特性,从而不能简单地放任市场机制来加以配置。各国政府从房地产中获得了大量的财政收入,这不仅违背税赋的支付能力原则,也使"住者有其屋"这一理想离现代社会越来越远。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高善文  
过去五年中,中国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几轮调控,但其房价始终高歌猛进。本文从需求层面分析重点城市房价上涨之谜,认为从城镇化到都市化是产生房地产需求的重要因素。过去五年中,中国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调控,力度不断加码,但其房价始终高歌猛进。2016年以来这一势头在二线靠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高善文  
本文在分析测算居住用地供应比例的基础上,指出土地供应缺乏竞争性,加剧了市场的扭曲,进一步助推了房价。在土地供应层面,中国城市建成区之中用于居住用地的比例显著低于国际水平。在不同城市中,供地意愿也有很大的差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供地意愿更低,但中小城市的供地意愿相对较高。2012年以来,人口集中流入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同时由于这些城市供地意愿较低,产生了明显的房价上涨压力。从供应层面上来看,中国大陆的房地产市场,与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最根本的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慈向阳  宣国良  
关于我国目前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状况,各界对此反映不一。本文对中国房价的影响因素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东  杨易  
文章以中国近十多年房地产市场供给现实为基础,将供给划分为土地供给、增量供给和存量供给三种形式来分析供给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宏观经济环境下,增量供给和存量供给对房价的影响显著,土地供给对房价的影响较微弱。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三种不同供给形式的调控政策,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