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86)
- 2023(12780)
- 2022(11264)
- 2021(10461)
- 2020(8594)
- 2019(19514)
- 2018(19582)
- 2017(37312)
- 2016(20449)
- 2015(22687)
- 2014(22408)
- 2013(22133)
- 2012(19959)
- 2011(18156)
- 2010(17855)
- 2009(16154)
- 2008(15177)
- 2007(12960)
- 2006(11195)
- 2005(9519)
- 学科
- 济(80185)
- 经济(80103)
- 管理(57836)
- 业(50752)
- 企(42506)
- 企业(42506)
- 方法(35745)
- 数学(30838)
- 数学方法(30450)
- 农(20393)
- 中国(20118)
- 学(19863)
- 地方(19458)
- 财(17856)
- 业经(17491)
- 环境(16849)
- 和(14219)
- 农业(13779)
- 理论(13708)
- 贸(13661)
- 贸易(13655)
- 易(13184)
- 划(12377)
- 制(12366)
- 技术(11685)
- 务(11512)
- 财务(11446)
- 财务管理(11428)
- 教育(10942)
- 地方经济(10923)
- 机构
- 大学(279099)
- 学院(278682)
- 管理(112286)
- 济(106048)
- 经济(103625)
- 理学(97949)
- 理学院(96846)
- 管理学(95071)
- 管理学院(94589)
- 研究(93480)
- 中国(67642)
- 科学(60890)
- 京(59738)
- 所(46843)
- 财(45910)
- 农(43757)
- 业大(43522)
- 研究所(43143)
- 中心(42004)
- 江(39146)
- 范(38409)
- 师范(38076)
- 北京(37788)
- 财经(37527)
- 院(35261)
- 经(34083)
- 农业(33935)
- 州(32233)
- 师范大学(30844)
- 经济学(30434)
- 基金
- 项目(199732)
- 科学(156451)
- 研究(146135)
- 基金(143280)
- 家(125422)
- 国家(124412)
- 科学基金(106439)
- 社会(89860)
- 社会科(85049)
- 社会科学(85028)
- 省(79151)
- 基金项目(76959)
- 自然(70298)
- 自然科(68570)
- 自然科学(68556)
- 自然科学基金(67259)
- 划(66774)
- 教育(66539)
- 编号(60679)
- 资助(58374)
- 成果(47741)
- 重点(44993)
- 发(43373)
- 部(42684)
- 创(41377)
- 课题(41377)
- 科研(38596)
- 创新(38563)
- 项目编号(37220)
- 大学(36778)
- 期刊
- 济(114581)
- 经济(114581)
- 研究(79352)
- 中国(48497)
- 学报(45194)
- 科学(42152)
- 管理(39293)
- 农(38656)
- 大学(33771)
- 教育(33288)
- 财(32604)
- 学学(31662)
- 农业(27386)
- 技术(24239)
- 业经(20747)
- 融(19864)
- 金融(19864)
- 经济研究(18108)
- 财经(16467)
- 图书(16256)
- 科技(14846)
- 问题(14473)
- 经(13954)
- 林业(13882)
- 资源(13733)
- 业(13711)
- 理论(13585)
- 技术经济(12873)
- 实践(12614)
- 践(12614)
共检索到393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田国双 邹玉友
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以及碳汇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开展,如何有效推进森林碳汇供需对接已成为森林碳汇研究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从供需视角出发系统地梳理森林碳汇研究前沿观点与成果。研究表明:森林碳汇发挥经济、社会与生态三重效益,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地区扶贫作用凸显;"京都规则"下森林碳汇需求动力不足,以制度创新助推碳排放企业森林碳汇需求急需探讨;我国森林碳汇供给潜力巨大,森林碳汇供给主体纵向一体化和科学的碳汇计量方法是森林碳汇供给基础条件;森林碳汇市场构建与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问题值得思考。
关键词:
森林碳汇需求 森林碳汇供给 综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维忠 刘胜 杨帆 傅新红
随着碳汇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广泛开展,有关森林碳汇与反贫困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森林碳汇研究普遍关注的议题。本文在回顾森林碳汇扶贫提出背景及其演进历程的基础上,对扶贫视域下的森林碳汇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认为贫困人口受益和发展机会创造、森林碳增汇与扶贫的权衡关系是发掘森林碳汇减贫潜力、深入开展森林碳汇扶贫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
关键词:
碳汇 反贫困 生态补偿 综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维忠 刘胜 杨帆 傅新红
随着碳汇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广泛开展,有关森林碳汇与反贫困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森林碳汇研究普遍关注的议题。本文在回顾森林碳汇扶贫提出背景及其演进历程的基础上,对扶贫视域下的森林碳汇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认为贫困人口受益和发展机会创造、森林碳增汇与扶贫的权衡关系是发掘森林碳汇减贫潜力、深入开展森林碳汇扶贫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
关键词:
碳汇 反贫困 生态补偿 综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梅娟 祖建新 沈月琴
碳交易情景下,森林碳汇将成为林业经营组织(如林业企业、国有林场等)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项重要生态资源,会计系统该如何对这一新型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这是作为核算和监督职能的会计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森林碳汇内涵、林木资产会计、碳排放权会计、森林碳汇计量等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最后从研究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森林碳汇交易会计问题的研究进行述评与展望。
关键词:
碳交易 森林碳汇 会计核算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梁文远 李凌超 刘金龙 龙贺兴
森林转型是指一国森林面积由减少到增加的现象。在全球森林总体持续减少的今天,有必要理解为什么一些国家实现了森林面积的增长。为了总结国际上20多年的森林转型研究的成果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文章梳理了森林转型国家历史经验证据、森林转型产生的路径和目前一般化的理论解释框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探讨了森林转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
森林转型 产生路径 理论解释框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丛之华 万志芳
对近年来国外学者对森林认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着重归纳分析了森林认证的特点、实施的影响因素、森林认证的影响、森林认证与合法性验证、企业社会责任、信任与森林认证关系等方面的成果和主要观点。在评价的基础上指出未来的研究趋势。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邓志高
根据中国的研究现状,介绍森林认证的内涵及动力机制,论述森林认证的理论基础,分析森林认证对森林经营、各相关利益主体、林产品贸易等的影响;指出目前中国森林认证面临着市场动力不足、认证环境不优、原料来源不洁、认证过程失信等挑战;并提出建立自己的森林认证体系,实现多重国际互认,借森林认证促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梁文远 李凌超 刘金龙 龙贺兴
森林转型是指一国森林面积由减少到增加的现象。在全球森林总体持续减少的今天,有必要理解为什么一些国家实现了森林面积的增长。为了总结国际上20多年的森林转型研究的成果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文章梳理了森林转型国家历史经验证据、森林转型产生的路径和目前一般化的理论解释框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探讨了森林转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
森林转型 产生路径 理论解释框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煜莹 洪燕真 杨小军 林伟星 陈婕 林晓芸 江海艺
森林生态治理体系的完善是森林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条件。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性探索一直受到多学科领域众多专家的关注,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实现森林资源优化、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由于森林系统的特殊性及复杂性,森林资源的可持续供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森林治理与林业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背景下,梳理与总结森林生态治理的研究,对未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付诸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文章将从森林生态治理的概念及演化出发,总结相关理论支撑与方法体系,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梳理森林治理在行动主体、政策制度及效益评估等方面研究成果,发现当前森林生态治理文献在研究内容上尚存在盲点和不足之处。基于当前局限提出未来在治理主体方面的研究应逐渐向主体间的互动机制转变,注重治理理论在实践中的适用性交融、本土化提升,强化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式探索,进一步丰富森林政策与地方制度关系的研究,建立现代森林治理效益的综合评估框架等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潘瑞 沈月琴 杨虹 何佳渝
首先,在梳理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森林碳汇的相关概念、森林碳汇的计量方法、森林碳汇的效益。其次,阐述了中国森林碳汇市场需求不足的现状。再次,对森林碳汇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其中,企业森林碳汇需求主要受内部特征因素、外部动力因素和市场机制三大因素影响;社会公众需求主要受个人特征因素、主观意识因素和外部条件因素三大因素影响。最后,提出要加强森林碳汇需求方面的研究等建议。
关键词:
森林碳汇 需求 影响因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周光 龙飞 祁慧博
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碳库,其碳汇能力俨然成为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主要措施,如何准确地估算森林碳汇价格对于森林碳交易市场的完善以及森林碳汇能力的发挥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中国1990—2018年林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通过自相关检验与多重共线性检验并结合岭回归分析方法推导出森林碳汇价格的核算方程,运用此价格核算方程估算了中国1990—2018年的森林碳汇价格。研究发现:中国1990年的森林碳汇价格为8.422元,而到了2018年其价格已经上涨到387.282元,年均增长率为14.56%,年均价格为120.294元。森林碳汇价格总体上随着时间以及投入要素的变化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但也存在一定的波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译 杨帆 曾维忠
研究目的是对森林碳汇扶贫的模式创新进行总结、凝练,以期为进一步的实践工作提供借鉴。采用文献回顾、案例分析等方法展开研究。森林碳汇项目兼具应对气候变化和扶贫双重功能。为发掘森林碳汇减贫潜力,"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以拓展社区功能为基础,以推动贫困农户有效参与和受益为核心,以推动森林碳汇项目开发利益相关者由参与主体向扶贫主体转变为重点,探索了"农户主体型"和"集体经济主导型"两种精准扶贫带动模式,不断推进生态贫困区森林碳汇扶贫集成与示范,提升了项目扶贫开发的平台作用和聚合效应。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注重社区参与,不断发挥社区农户的主体作用;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升项目开发的扶贫效应。完善了扶贫资源整合、贫困人口参与和监测评估考核"三位一体"的益贫机制,有效推动了以"真扶贫、扶真贫"为导向的应对气候变化与减贫双赢目标实现。"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为深化森林碳汇扶贫实践提供了可复制、可迁移、可落地的创新模式和经验借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西宁 赵亮 尹云鹤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的地理分布与生态过程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已有模拟方法中,林窗模型和全球植被动态模型由于考虑了气候作用下植被的演替与更新等机理,能较为合理地模拟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的瞬态响应,是目前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全球植被动态模型以植物功能类型(PFTs)表示区域森林植被组成,通过模拟PFTs比例的变化来反映森林地理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通过回顾上述两类模型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模型在模拟研究森林地理分布及生态过程中,对过去和未来气候变化的潜在响应方面的应用,并针对模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应在动态模型多尺度研究、加强模型对非气候因子的描述、模型间比较、多源遥感数据与模型同化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罗仙仙 亢新刚
从核心概念出发,介绍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方法,比较国内外森林资源清查体系特点,同时分析了世界主要林业发达国家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现状。在分析中国森林资源监测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中国森林资源监测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形势对监测工作的需求,指出中国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的发展趋势和建设目标为监测内容多样化、监测周期年度化、监测技术标准化、监测手段一体化和监测信息共享化。参41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云行 马莉祯
森林资源产权交易一般指林地使用权与林木所有权的流通转移。根据森林资源产权交易现状,从森林资源产权市场建立的必要性、流转形式、流转的保障、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个方面概述了相关研究内容,并提出森林资源产权交易尚需在交易平台的构建、政策法规研究,尤其是多主体趋势下森林资源产权交易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森林资源 产权 交易 研究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