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67)
- 2023(6947)
- 2022(5865)
- 2021(5432)
- 2020(4487)
- 2019(9698)
- 2018(9518)
- 2017(17982)
- 2016(9458)
- 2015(10095)
- 2014(9506)
- 2013(8945)
- 2012(7912)
- 2011(6906)
- 2010(6919)
- 2009(6606)
- 2008(6182)
- 2007(5386)
- 2006(4474)
- 2005(3842)
- 学科
- 济(29371)
- 经济(29334)
- 业(27467)
- 管理(26854)
- 企(21423)
- 企业(21423)
- 方法(12842)
- 中国(11490)
- 数学(10995)
- 数学方法(10860)
- 险(10841)
- 保险(10750)
- 财(10578)
- 农(9271)
- 制(8561)
- 银(8523)
- 银行(8510)
- 行(8043)
- 业经(7818)
- 融(7200)
- 金融(7199)
- 务(7141)
- 财务(7132)
- 财务管理(7115)
- 贸(7082)
- 贸易(7079)
- 易(6933)
- 企业财务(6700)
- 理论(6089)
- 农业(5882)
- 机构
- 学院(120580)
- 大学(117255)
- 济(48274)
- 经济(47235)
- 管理(47038)
- 理学(39922)
- 理学院(39579)
- 管理学(38912)
- 管理学院(38699)
- 研究(35636)
- 中国(31937)
- 财(26294)
- 京(23055)
- 财经(20618)
- 科学(20199)
- 经(18859)
- 中心(18016)
- 江(17391)
- 农(17126)
- 所(16415)
- 业大(15684)
- 财经大学(15615)
- 经济学(15325)
- 研究所(14698)
- 州(14236)
- 北京(14173)
- 范(13999)
- 经济学院(13953)
- 师范(13861)
- 农业(13578)
- 基金
- 项目(81584)
- 科学(64725)
- 研究(62020)
- 基金(59396)
- 家(51107)
- 国家(50679)
- 科学基金(44173)
- 社会(40343)
- 社会科(38164)
- 社会科学(38156)
- 省(31854)
- 基金项目(30815)
- 教育(28674)
- 自然(27724)
- 自然科(27108)
- 自然科学(27094)
- 划(26901)
- 自然科学基金(26596)
- 编号(25954)
- 资助(24019)
- 成果(20462)
- 重点(18475)
- 部(18020)
- 创(17670)
- 课题(17472)
- 发(17278)
- 制(16729)
- 国家社会(16724)
- 性(16489)
- 创新(16448)
共检索到177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博 赵绍阳
通过社会保险来应对失能风险是我国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利用多源数据刻画了中国长期护理市场的特征事实,并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分别检验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效果。通过研究发现,需求侧方面的非正式照料是失能人员的主要选择,但随着少子化趋势的加剧,该模式将不可持续;供给侧方面则呈现养老机构床位过剩与专业养老护理员不足的特点,而新增床位的补贴政策和养老护理员的“工资惩罚”是其重要原因。长期护理保险在总体上增加了家庭的非正式照料,但保险给付模式的差异影响了失能人员对正式照料和非正式照料的选择。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对供给侧养老机构数量、从业人员、机构床位数以及入住价格在短期内均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促进长期护理市场发展和优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需求侧效应 供给侧效应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赵曼伊
保险业是金融领域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业的持续发展必然要利用市场机制,遵循供需平衡的经济规律,将作为保险市场重中之重的公众、保险人置于一个供需的天平之上,与再保险人、保险中介人和保险监管机构共同努力,齐心维护保险业的稳态,使保险业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守春 邹国元 左强 吴建新 石岭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以花椰菜为指示蔬菜,以不同施氮处理:常规施肥(CON)、减氮施肥(LNF)减30%氮、常规+填闲(COC)、单施有机肥(OM)、空白(CK)研究花椰菜氮肥供需平衡及可持续性。结果表明,施肥使花椰菜增产2%~14%,LNF和COC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随施氮量增加,氮肥生理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降低,OM最佳;花椰菜氮肥表观利用率为6%~10%,90%~94%的氮肥没有被作物利用,氮肥表观平衡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花椰菜收获后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LNF和COC种能有效减少土壤硝态氮含量。花椰菜果实硝酸盐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Vc含量降低,LN...
关键词:
氮 硝酸盐 平衡 产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菡 单菁菁 苗婷婷
聚焦公共安全视角下城市应急物流问题,从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层面探究深度不确定性背景下应急物流供需所面临的市场失灵问题,以及不同发展阶段应急物流的供需平衡关系与优化配置问题。研究发现:在危机时期和后危机时期,应急物流都会出现供需失衡现象,但存在根本性差异。危机时期通常表现为供不应求,面临供给弹性弱、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后危机时期则通常表现为供过于求,面临已投入资源再配置效益低的问题。当市场在应急物流资源配置中难以发挥决定性作用时,政府应在供给侧和需求侧采取统筹配置方式。基于研究结论,从公共安全治理角度提出优化应急物流资源配置、提升应急物流保障水平、促进城市智慧物流发展的应对策略。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文钰 孙灵燕
当前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脱实向虚、金融乱象等现实问题,金融供需不平衡凸显,严重制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本文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重要目标,发现目前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金融需求的真实变化,探讨金融供给存在的结构性扭曲,进而基于金融供需平衡视角,探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
金融供需 不平衡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殷伟 于会娟 韩立民 朱文东 郇晓萌
立足食物种类和食物营养双视角审视区域食物供需平衡是践行大食物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尝试。文章采用食物种类核算方法和食物营养转化模型测算了沿海地区11省份8类食物和3种营养成分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在此基础上探究食物种类和食物营养的供需平衡状况,并融合对比2种视角差异,进一步探索沿海地区食物供给和需求结构调整的路径。研究发现:(1)生产方面,沿海各省份均有生产量较大的食物种类,山东、江苏和河北营养生产量较大,福建、海南、天津和上海营养生产量较小。(2)消费方面,广东、山东、江苏、河北和浙江的食物种类消费和营养消费量均较大,人口是带动食物消费量的第一大因素。(3)种类供需平衡上,沿海地区蔬果和水产品产量充足,食用油则严重不足;山东、河北和辽宁在多种食物上有大量盈余,广东则大量缺额。营养供需平衡上,沿海地区蛋白质供需状况好于热量和脂肪,但总体来看,营养自给能力并不乐观且叠加营养不平衡问题;营养盈余主要集中在山东和江苏,缺额主要集中在广东。(4)沿海地区要在供给端遵循“固强补弱”和需求端“提倡健康饮食与减少食物浪费相结合”的原则来调整食物供需结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莫骄 李新平
护理保险源自西欧。荷兰最早在1968年建立了护理保险,1993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实施了地域护理改革,引入了护理服务,1994年德国将护理保险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国家护理保险的对象既包括失能老年人也包括身体残疾或智力残疾的儿童。这些国家实施护理保险的宗旨是通过细心周到的护理服务,保持人有尊严的生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长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谭砚文 汪晓银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一阶预测模型和马尔柯夫链对未来我国棉花的供需总量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较长时间内我国棉花市场存在着较大的供需缺口,因此在WTO框架下,需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依赖国际棉花市场,满足国内棉花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关键词:
棉花供需 灰色系统模型 马尔科夫链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盈华
长期护理保险中长期测算的理论依据不足,预测效果差别大。本文提出“保障适度”分析框架,解析参保密度、受益广度、保障充分度、待遇慷慨度和居民保障度等五个核心要素,采用财务平衡模型,预测筹资率及其变化。研究发现,各参数“低方案”下筹资率不高,2023~2042年筹资率为0.11%~0.17%,但受益面过窄;受益广度“高方案”对筹资率的影响最大,2023~2042年筹资率为0.47%~0.64%;多个参数同时“高方案”下,2023~2042年筹资率为0.74%~1.24%,移除受益广度后筹资率为0.16%~0.33%;延长受益广度向“高方案”的过渡期,可明显降低筹资率上升幅度,“20年过渡”下2023~2042年筹资率为0.16%~1.24%,“50年过渡”下筹资率为0.16%~0.66%。据此建议尽快形成“保障适度”共识,注重提待扩面的优先次序,并平衡好扩大受益面与筹资能力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保障适度 财务平衡 筹资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罗明忠 林玉婵 柯杰升
农村人口生育能力并未得到充分释放,赡老压力是重要原因。本文基于代际资源竞争视角,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四期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实施对农村子代生育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第一,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实施对农村人口存在生育促进效应,能促进农村子代的生育行为;第二,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实施的农村人口生育促进效应存在异质性,对将互联网视为重要信息渠道、主要从事农业和收入低于中位数的农村子代的生育行为影响更大;第三,代际向上照料支持减少和赡老经济负担降低是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实施促进农村子代生育行为的重要机制。因此,优化包容性生育政策,须考虑家庭赡老压力;科学总结农村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实施经验并扩大实施范围,以充分释放农村家庭可用于抚育子女的经济资源和时间资源;妥善处理正式照料和非正式照料二者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啟仁 吴绍永 叶承辉
企业供应链稳定是推进经济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而自由贸易试验区以金融开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制度创新为抓手,是畅通供应链内外循环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企业供需平衡的视角,采用多期DID模型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企业供应链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自贸区建设显著抑制了企业供应链风险。在采用多种方法检验后,该结论仍稳健;自贸区建设通过增加企业外源融资、减小企业成本粘性和降低客户集中度形成长链效应,进而削弱供应链风险;以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战略定位的自贸区,其风险降低效应更为显著。自贸区建设不仅对小型或弱竞争力型企业的风险抑制效应更为明显,而且对位于供应链运营发展低水平城市的企业风险抑制作用更大。本文验证了自贸区建设对企业供应链风险的抑制效应,为我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供应链韧性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永勋 李先德
粮食安全关系到中国稳定与发展和国际贸易秩序。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基于2016—2018年各省份常住人口、农产品消费量、农业数据及相关参数,采用生态足迹和水足迹评价方法,在只考虑食用和再生产消费且不考虑地区耕地质量差异的条件下,核算各省份农产品自给的水土资源需求,评价中国省域水土资源承载力状态。结果显示:(1)中国现有耕地资源总量可满足自身耕地总需求(前者是后者1.81倍),但省际差异大,东部沿海省市耕地不足。(2)农业可用水资源总量亦可满足农业可持续生产需求,但区域严重不平衡,华北平原与宁夏水资源赤字严重,而青藏高原地区、长江以南省份农业可用水资源丰富。(3)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制约了中国农业的粮食生产潜力,不考虑环境净化用水,水土资源匹配状态可满足全国粮食自给需求;但考虑环境净化用水,中国粮食难以实现自给,承载力赤字达33715.50万人。以资源环境可持续为导向,未来中国应从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产业与人口转移、农产品进口和农业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解决中国农产品需求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董迎 张豫军 马淑萍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又是同时涉及农业和纺织工业两大产业的重要商品。长期以来,棉花供需矛盾多次困扰我国,目前已上升为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为了积极寻求解决棉花问题的根本出路,有必要首先对我国棉花供需的总量状况做出基本的分析和判断。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棉花供需平衡的方式是“堵住两头”,即由政府直接控制生产和居民消费。同时生成了一套相当配套的体制以及能与之配合操作的政策措施,保证了从棉花生产到棉纺织品消费这一系统内的相对平衡与稳定。与此同时也付出了资源和产品长期短缺的代价。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原有封闭的棉花供需系统,由两端开始松动、开放,但在棉花流通方面,仍靠计划经济中...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綦鲁明 张永军
推进初级产品供需平衡对我国应对外部冲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提高国家发展规划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初级产品供需平衡取得诸多有益经验,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应坚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价值量平衡、供应与能力条件平衡的基本原则,通过提高自给率,强化生产消费节约,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保供,维护国际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形成我国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提升现代物流保障能力,提高初级产品供需平衡的创新性、协调性和安全性,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关键词:
初级产品 供需平衡 新发展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希刚
198 0年以来 ,中国的粮食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 ,达到了粮食供需的基本平衡。但随着农业政策的变化 ,粮食生产出现了三次较大的波动 ,特别是 2 0 0 0— 2 0 0 3年间 ,粮食总产量连年快速下降 ,供需缺口加大。在粮食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和国家政策支持下 ,2 0 0 4年又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粮食总产量增长时期。中国未来粮食的总需求量是刚性的 ,到 2 0 2 0年大概需要近 6亿吨原粮 ,而国内生产量则是变量。在有利于粮食持续增产的政策引导下 ,国内粮食产量的增长可以做到供需基本平衡。但从总体上看 ,中国今后基本上是粮食净进口格局 ,而且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如果适当增加小麦和玉米的进口量...
关键词:
中国 粮食生产 粮食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