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9)
- 2023(10401)
- 2022(8564)
- 2021(8010)
- 2020(6502)
- 2019(14974)
- 2018(14746)
- 2017(27664)
- 2016(14758)
- 2015(16432)
- 2014(16514)
- 2013(16423)
- 2012(15496)
- 2011(14259)
- 2010(14347)
- 2009(13414)
- 2008(13123)
- 2007(11360)
- 2006(10532)
- 2005(9978)
- 学科
- 济(86489)
- 经济(86418)
- 管理(38228)
- 业(34967)
- 方法(30409)
- 数学(27618)
- 数学方法(27447)
- 企(27347)
- 企业(27347)
- 中国(23038)
- 地方(19012)
- 财(17377)
- 农(16814)
- 制(16303)
- 学(16034)
- 业经(15141)
- 贸(14267)
- 贸易(14259)
- 易(13894)
- 地方经济(13444)
- 融(12945)
- 金融(12945)
- 体(12901)
- 银(12537)
- 银行(12520)
- 行(12171)
- 农业(11224)
- 环境(10874)
- 体制(10010)
- 产业(9938)
- 机构
- 大学(222106)
- 学院(218791)
- 济(111968)
- 经济(110272)
- 研究(88176)
- 管理(77322)
- 中国(67455)
- 理学(65814)
- 理学院(64975)
- 管理学(64071)
- 管理学院(63621)
- 财(50614)
- 科学(48805)
- 京(47473)
- 所(45058)
- 研究所(40734)
- 财经(39708)
- 经济学(38132)
- 中心(37077)
- 经(36394)
- 农(34559)
- 经济学院(34084)
- 江(31750)
- 院(31292)
- 北京(31007)
- 财经大学(29689)
- 范(28181)
- 业大(27902)
- 师范(27890)
- 农业(26729)
- 基金
- 项目(139594)
- 科学(111508)
- 基金(105503)
- 研究(101313)
- 家(93101)
- 国家(92451)
- 科学基金(78203)
- 社会(69544)
- 社会科(66289)
- 社会科学(66274)
- 基金项目(53874)
- 省(50013)
- 自然(47742)
- 自然科(46686)
- 自然科学(46672)
- 教育(46161)
- 自然科学基金(45937)
- 资助(44247)
- 划(43227)
- 编号(36439)
- 部(33373)
- 重点(32392)
- 发(31671)
- 国家社会(31336)
- 成果(30706)
- 中国(29406)
- 教育部(29056)
- 创(28264)
- 性(27913)
- 人文(27084)
- 期刊
- 济(127945)
- 经济(127945)
- 研究(77506)
- 中国(45846)
- 财(38502)
- 学报(33660)
- 科学(32090)
- 管理(31496)
- 农(31103)
- 大学(26024)
- 学学(24698)
- 融(23892)
- 金融(23892)
- 经济研究(23468)
- 财经(22071)
- 农业(20808)
- 教育(20586)
- 经(19353)
- 技术(17939)
- 问题(17050)
- 业经(15872)
- 贸(15703)
- 世界(14685)
- 国际(14178)
- 技术经济(12470)
- 业(11886)
- 统计(11881)
- 经济问题(10474)
- 策(10099)
- 经济管理(9633)
共检索到348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芳 朱雅玲
2015年中国GDP增速降至6.9%的25年新低,消费贡献率则创下66.4%的15年新高;一方面经济产能过剩、增长动力和支撑力不足;另一方面1.2亿人次的境外旅游和1.5万亿元的消费外流,两方面综合作用折射出有效供给不足、结构失衡、供需错配是中国经济减速下行的重要根源。所以,强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挖掘需求侧蕴藏的消费潜力,双管齐下、不可偏倚地推进供需双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内外形势、政策初衷、内在动力、实施契机的内在逻辑,也是新常态下实现中高速增长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红驹 汪川
2015年,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通过灵活运用货币金融政策,中国成功抵御金融风险;财政政策加力增效,经济增长平稳减速;生产部门物价低迷,但避免了消费领域通货紧缩;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动力。2016年,全球经济有望继续缓慢复苏,但经济周期错配格局将加大经济下行风险。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需要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并从供需两端共同发力,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的目标,保证经济增长运行在中高速的合理区间。
关键词:
国际经济周期错配 供给侧改革 中高速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树成
本文提出,在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的背景下,如何把握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幅度,是宏观调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关注了近期宏观调控中的三个重要命题:"稳中有为"、"合理区间"、"中高速增长",并进行了相关的量化探讨。本文最后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与其守住"下限",不如把握"中线"。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宏观调控 合理区间 中高速增长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朱剑红 陆娅楠
马年开局,新意暖人。一个数字备受瞩目:全国31个省份中,22个调低了今年的GDP增长预期目标,"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已凝聚为社会共识。一个决定振奋人心: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8个子项。这是本届政府第五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按照三中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波
文章选取了我国31个省份2012—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对我国金融体系效率、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消费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2)金融体系的效率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也较大程度地推动了经济发展。(3)如果再叠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消费需求的提升作用,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等金融改革,那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显著。
关键词: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消费需求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学能 卢盛荣
本文在理论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因素,例如制度变革、结构调整、产能过剩、人口结构等嵌入模型的分析框架,在对1993—2015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对2016—2040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预测。研究表明,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走低的原因主要是潜在增长率本身的下降,应该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潜在增长率;在基准情景和悲观情景下,2016—2020年的平均潜在增长率分别为6.9%、6.5%;2021—2025年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顾锋娟
本文基于要素、制度与经济增长的逻辑框架,剖析了中国过去38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实质是通过开放、激励与基础设施的投资实现了要素的积累、制度的优化、企业运行成本的降低,进而提升了中国以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竞争力。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所导致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下滑。提高要素效率和降低非要素性制度费用是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也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供给侧机构性改革 路径选择 经济增长逻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8月22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央视举办的中国经济大讲堂上表示,中国经济明年以后,将会从中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增速预计在5%至6%之间,但是增长率的下降是完全符合规律的,被国际经验所证明的。但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基数不断变大,尽管增速下降,每年的新增量仍然是全球最大的。
关键词:
刘世锦 中高速增长 中速增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登峰
坦率地说,我没资格在这里对唐杰教授这本涵盖内容非常丰富的书做任何评论,只能说是谈一谈读后感。该书的后记里面说,这是一本从微信群里走出来的书,但是从我跟唐杰教授学习这么多年的经历来看,这应该是唐杰教授多年积累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的一个阶段总结,只是微信群里的观点碰撞激发了唐杰教授将多年的成果用专著形式做了一个集成。该书中的许多观点,唐杰教授早在在2009年和2010年的时候就提出来了,2010年底唐杰教授出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魏鹏
面对国际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以及内部的经济下滑压力,传统的需求端的要素驱动模式已难以为继,我国必须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完成实现十三五规划的经济转型要求。本文选取2004-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论证了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结论表明要素投入难以促进经济中长期增长,供给侧结构创新改革是大势所趋。文章分别从政府制度创新、供给主体创新和市场创新多角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政策建议组合。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经济转型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靳涛 陶新宇
中国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经济增长率趋于下降,很多学者都提到了中国"结构性减速"问题。那么,中国的结构性问题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呢?是不是所有发达国家都曾经历"结构性减速"这一门槛呢?本文借助国际比较,尝试从结构视角对中国经济减速的背后逻辑进行探讨。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的投资消费结构、外贸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结构都存在僵化和失衡等问题,而原来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这必定造成增长率下降问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济结构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所以,应从世界经济增长的共性中找出中国经济增长的个性,并努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摆脱结构性羁绊,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性增长。
关键词:
结构性羁绊 国际比较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坤荣 滕永乐
本文通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历史尺度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尺度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面对可能出现的"结构性"减速风险,中国经济亟需重构增长的动力机制。应形成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以要素效率提升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产业结构升级为路径,以体制改革为保障的新增长动力机制。为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进程,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国经济发展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结构性减速 动力机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邵宇
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靠传统的刺激投资和出口等需求侧的政策是不够的。当前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供给侧的改革,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以互联网改造传统制造业,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同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以提升有效要素供给的总量和质量,提高潜在增长率,改善供给侧。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新常态 中国经济 结构调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小琼 贾培瑶 刘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为使产品供给数量与质量更符合消费者需求,促进形成结构更趋合理、保障更为有力的产品供给。以河北省为例,首先分析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探讨了河北省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最后则针对性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小琼 贾培瑶 刘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为使产品供给数量与质量更符合消费者需求,促进形成结构更趋合理、保障更为有力的产品供给。以河北省为例,首先分析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探讨了河北省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最后则针对性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