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19)
2023(13114)
2022(10560)
2021(9432)
2020(7736)
2019(17580)
2018(17455)
2017(33791)
2016(18222)
2015(20701)
2014(20524)
2013(20465)
2012(18899)
2011(17047)
2010(17194)
2009(16083)
2008(15863)
2007(14240)
2006(12224)
2005(10794)
作者
(52410)
(43875)
(43814)
(41582)
(27825)
(21051)
(20359)
(17143)
(16376)
(15644)
(14753)
(14673)
(13894)
(13694)
(13496)
(13476)
(13404)
(12857)
(12723)
(12551)
(10713)
(10702)
(10494)
(9937)
(9881)
(9841)
(9733)
(9502)
(8840)
(8746)
学科
(73863)
经济(73795)
管理(52655)
(50855)
(39355)
企业(39355)
方法(32035)
数学(26774)
数学方法(26496)
(22448)
业经(21537)
中国(20730)
(19138)
(15862)
贸易(15856)
(15384)
地方(14903)
农业(14883)
(14700)
(14455)
产业(13565)
(13236)
理论(12790)
(11940)
银行(11916)
(11416)
(11184)
金融(11181)
(11149)
财务(11115)
机构
学院(260549)
大学(259636)
(103066)
管理(100924)
经济(100629)
理学(86534)
理学院(85564)
管理学(84111)
研究(83994)
管理学院(83577)
中国(64257)
(54339)
科学(52108)
(48083)
(43396)
(42298)
中心(40914)
(40232)
研究所(38276)
财经(38025)
业大(37814)
(36166)
师范(35839)
(34399)
农业(34220)
北京(33876)
(32724)
经济学(31719)
(29981)
经济学院(28931)
基金
项目(175063)
科学(136714)
研究(131826)
基金(124264)
(107468)
国家(106493)
科学基金(90860)
社会(83300)
社会科(78774)
社会科学(78749)
(69525)
基金项目(65598)
教育(60092)
(58081)
编号(56745)
自然(56185)
自然科(54747)
自然科学(54727)
自然科学基金(53715)
资助(49395)
成果(46667)
重点(39233)
(38910)
(38125)
课题(37430)
(36796)
项目编号(34832)
国家社会(34323)
创新(34179)
科研(33510)
期刊
(113973)
经济(113973)
研究(71398)
中国(51807)
学报(40468)
(39279)
(37795)
科学(35549)
管理(34783)
教育(30019)
大学(29576)
学学(27032)
农业(26472)
图书(22630)
技术(22423)
(22322)
金融(22322)
业经(20720)
财经(18244)
经济研究(18196)
书馆(16576)
图书馆(16576)
(15842)
问题(15099)
(14708)
商业(12953)
(12910)
(12596)
技术经济(12455)
理论(12328)
共检索到385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完颜邓邓  童雨萱  
采用文献调研与网络调查法,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为对象,从供需匹配视角分析其服务方式,发现有基于用户群体划分的分众服务、面向用户个体的个性化服务、基于需求变化的动态服务、应用可视化技术的资源查找服务、基于众包的参与式创新服务。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应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供需反馈机制并融合新兴技术,保证资源供给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辨别需求的共性及个性,确保服务供给有效性;实现多渠道公众参与,提升供需匹配精准度。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唐义  
[目的/意义]了解我国社会公众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需求情况,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实践提供依据和动力。[方法/过程]在对调查对象、调查目的、时间精力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采用专业的网络调查平台对我国社会公众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分析。[结果/结论]社会公众获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目的呈现出多样化特征;社会公众需要通过不同平台获取文化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应将档案馆的资源纳入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范畴,构建"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资源获取平台。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杨蕾  
选取了世界数字图书馆、欧洲数字图书馆Europeana等六个国外典型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通过网络调研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归纳了各项目为平衡著作权人、资源整合方、终端用户等各方利益所采取的版权清理、法律声明、保护公有领域、使用创作共用许可协议、合理利用孤儿作品等知识产权策略。并就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如何加强知识产权风险控制、有效保障公共利益空间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肖希明  刘巧园  
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实践和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已经历了合作共建阶段、资源共享阶段和知识共享阶段。进入21世纪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研究受到特别重视。国外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广泛,主要涉及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必要性、整合方式、整合技术、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研究特点主要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日益受到重视,注重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管理,关注新兴技术在资源整合中的应用,元数据标准成为研究新热点。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我国应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中的合作机制、元数据标准、新技术应用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强研究。图1。参考文献5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杨德林  夏青青  马晨光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转移平台与互联网结合起来。由于线上技术转移平台的技术转移效率会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结果,使之成为学者和业界人士越来越关注的研究问题。从网络平台的特点出发,选取技术供需文本匹配为指标,分析在线技术转移平台的效率问题。运用文本表示模型和相似度计算模型,以2013年至2015年中国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的技术供需文本为样本,计算并评价技术供需文本匹配和语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平台的供需文本匹配度较低,技术供需双方存在显著的语言差异,且语言差异与供需文本匹配存在显著的负相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金芮  肖希明  
[目的 /意义]针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在合作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国外公共数字文化整合项目进行调查,探讨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管理体制模式及特点,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管理体制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 /过程]运用文献调查、网络调查等方法,对欧美发达国家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进行调查分析,归纳其管理体制模式,分析其对于我国的适用性。[结果 /结论]根据调查结果,将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管理体制概括为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的多类型机构参与模式、跨机构专门性组织的综合持续管理模式、以成员自发组织的局部单位管理模式、基于共同项目成立的跨地域组织联盟模式以及合作机构全面结合模式等5种主要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培培  朱小川  王伟  
采用问卷调查和POI数据,分析2020年上海市公共服务功能设施的居民需求与供给差异,计算各街镇的功能设施供需匹配效率。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特征居民对公共服务功能设施的需求偏好存在明显差异。上海市公共服务功能设施供给错配情况普遍存在,呈现出服务资源供给过剩和供给不足的问题。根据资源错配情况将上海市街镇分为15种公共服务设施组合类型,从供给布局、供给信息和供给主体三个方面提出治理策略,为社区生活圈的更新与功能设施空间供给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永勋  李先德  
粮食安全关系到中国稳定与发展和国际贸易秩序。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基于2016—2018年各省份常住人口、农产品消费量、农业数据及相关参数,采用生态足迹和水足迹评价方法,在只考虑食用和再生产消费且不考虑地区耕地质量差异的条件下,核算各省份农产品自给的水土资源需求,评价中国省域水土资源承载力状态。结果显示:(1)中国现有耕地资源总量可满足自身耕地总需求(前者是后者1.81倍),但省际差异大,东部沿海省市耕地不足。(2)农业可用水资源总量亦可满足农业可持续生产需求,但区域严重不平衡,华北平原与宁夏水资源赤字严重,而青藏高原地区、长江以南省份农业可用水资源丰富。(3)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制约了中国农业的粮食生产潜力,不考虑环境净化用水,水土资源匹配状态可满足全国粮食自给需求;但考虑环境净化用水,中国粮食难以实现自给,承载力赤字达33715.50万人。以资源环境可持续为导向,未来中国应从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产业与人口转移、农产品进口和农业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解决中国农产品需求问题。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旻   董邦国  
在人口高龄化、失能化、慢性病化等趋势下,健康养老越发重要,构建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康养服务,对推进健康老龄化、康养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社区康养服务发展的疾病扩张、压缩假说与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了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康养服务需求、社区康养服务供给现状、社区康养服务的供需失衡状况、社区康养服务的供需失衡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社区康养服务的发展路径,为优化社区康养服务、推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名姿  陈东平  
本文基于契约理论,在供需不匹配的视角下,形成完备分类的概念性分析框架,并利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t模型估计农地流转中的供需不匹配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地块不匹配是农地流转供需不匹配的主要表现形式,制度约束也是制约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农地流转缔约的可能性与地块面积显著正相关,农户认知中的农地产权完整度、村组集体组织统一流转等制度特征对化解农地流转供需不匹配问题有显著作用。现阶段,由于地块不匹配问题难以通过农户间的农地流转解决,因此化解农地流转供需不匹配问题需要创新农地流转制度安排。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凡琳  
聚焦青年流动人才不同阶段的需求与城市资源供给问题,基于供需匹配视角构建关于青年人才选择的“需求压力—供给状态—行为响应”分析框架,结合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探究青年人才居留选择动因,提出新时代城市人才政策的优化思路。研究表明,青年人才居留意愿受不同阶段需求与城市资源供给间匹配程度的影响,初期取决于购房压力,中短期受福利政策影响,长期则更关注环境因素与心理需要;且青年人才居留动因在不同地区存在异质性。由此提出提升城市资源供给与青年人才需求的适配度、推进住房与户籍政策逐步脱钩、提升城市生态人文环境的普惠性与包容性、因地制宜制定人才政策等政策性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肖希明  完颜邓邓  
文章分析了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是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必然选择,认为推进公共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进程、促进公共文化机构合作、扩大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建设、构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的标准化、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方式是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路径,而政策、管理、资金、人才是以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保障条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翟凤茹  
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调研天津市19所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开通、利用平台开展读者服务情况。研究结果与结论:(1)14所高校图书馆(73.7%)开通微信服务;订阅号8所(57.1%),服务号6家(42.9%);(2)11所高校图书馆公众号(78.6%)完成微信认证;(3)各馆微信公众平台功能集中在群发消息、客服服务、自定义菜单和自动回复;(4)各馆完善公众号基本服务的同时,应增强利用新平台开展个性化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肖希明  曾粤亮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以公民为服务对象、以追求公共利益为目标、强调服务的理念、明确责任的复杂性与重要性以及提倡新型的管理模式五个方面。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具有一定的关联,其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资源整合的借鉴意义包括整合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变革传统服务理念、完善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法规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合作五个方面,而在实践中也应当注意国情与体制、理论与实践、公民自身意识问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涛  
供应链组织的自我更新,以及在整合重构中达成的动态能力,是衡量现代企业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学术界对企业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研究均基于既定的供应链结构和组织,其很少考虑供应链整合方式对动态能力的影响。鉴于此,文章立足于流通供应链整合框架下动态能力的表现及影响因素,以我国流通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结构模型的动态能力评价模型,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模型的信度与效度。研究表明,流通企业供应链动态能力包含关键物流能力、物流服务能力和边界跨越能力三个维度。实现流通供应链结构和价值的整合,必须实现供应链企业之间协同发展,并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动态能力提升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