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76)
2023(5482)
2022(4420)
2021(4209)
2020(3534)
2019(8226)
2018(8141)
2017(15538)
2016(8209)
2015(8823)
2014(8799)
2013(8423)
2012(7665)
2011(6923)
2010(7380)
2009(7511)
2008(6494)
2007(5592)
2006(5296)
2005(5116)
作者
(20852)
(17355)
(16999)
(16845)
(10973)
(8189)
(7934)
(6841)
(6396)
(6221)
(5959)
(5853)
(5745)
(5621)
(5619)
(5502)
(5081)
(5004)
(4979)
(4678)
(4607)
(4292)
(4024)
(4004)
(3967)
(3963)
(3918)
(3575)
(3541)
(3500)
学科
(32371)
经济(32337)
(25922)
金融(25922)
(22899)
银行(22893)
(22227)
(21990)
管理(20501)
(19559)
企业(19559)
中国(17661)
(14282)
(13129)
方法(12031)
中国金融(11071)
数学(11060)
数学方法(10968)
(9757)
地方(8929)
体制(8837)
业经(8393)
(8265)
(8095)
财务(8081)
财务管理(8066)
企业财务(7836)
产业(6475)
结构(6191)
(6076)
机构
学院(105660)
大学(105525)
(51137)
经济(50157)
中国(39376)
管理(38100)
研究(37597)
理学(31831)
理学院(31521)
管理学(31071)
管理学院(30864)
(28229)
(21708)
(21493)
财经(21240)
银行(20753)
中心(19891)
(19545)
(19321)
(18945)
科学(18736)
金融(18621)
(18131)
经济学(17971)
(16807)
人民(16806)
经济学院(16305)
研究所(16106)
财经大学(16073)
(15960)
基金
项目(64829)
科学(51748)
研究(50388)
基金(47878)
(40285)
国家(39921)
科学基金(34902)
社会(33682)
社会科(32214)
社会科学(32206)
(25047)
基金项目(24560)
教育(23429)
(20524)
资助(20265)
自然(20194)
编号(19876)
自然科(19731)
自然科学(19728)
自然科学基金(19407)
成果(17152)
(15208)
重点(15084)
(14816)
国家社会(14524)
(14296)
课题(14281)
(14128)
(13803)
教育部(13781)
期刊
(56207)
经济(56207)
研究(41108)
(36194)
金融(36194)
中国(23751)
(22392)
管理(14707)
(14495)
学报(12853)
科学(12231)
教育(12185)
财经(11695)
大学(10820)
学学(10188)
(10012)
经济研究(9863)
技术(8230)
业经(8086)
农业(7365)
问题(7152)
理论(6868)
实践(6031)
(6031)
农村(6017)
(6017)
中国金融(5620)
国际(5450)
(5399)
改革(5061)
共检索到180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贾甫  
中国经济下行是全球经济大周期运行背景下的阶段性特征,并非"中等收入陷阱"因素作用的产物。应对的长期方案是进行"供给侧"改革,短期措施是防范实体经济的财务风险。但是,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行为使其信贷投放与商业周期正相关。因此,在经济下行时期,企业实则面临扭曲的信贷约束。据此,本文从商业银行与商业周期的关系、商业银行的两个行为特征和改革实践出发,提出了差异化的金融改革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翔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中国持续性贸易失衡相伴随的重要现象,就是国内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日益突出。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使得中低收入者因占有的社会总产出份额下降而致使其消费和投资能力相对下降,在金融信贷约束下,"过剩"的总产出又难以通过借贷的方式在国内进行消费和投资,最终"被迫"出口到国际市场,因而对贸易失衡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的计量检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理论假说的正确性,即:收入分配差距和金融信贷约束的确是中国外贸失衡的重要促成因素。据此,在中国实施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卓凯  崔维琪  
本文从银行信贷配置扭曲的角度解释了我国金融深化与经济效率负相关的经验现象。金融深化过程中,银行居我国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对社会资金配置功能加强。但由于政府对国有经济的保护和倾斜,使得银行将更多的资金贷给低效经济部门,这种信贷配置扭曲降低了经济效率。根据分析提出了原则性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徐建炜  
"中国式"调息不同于美国、日本的调息。"价"、"量"并举的"中国式"货币政策揭示了利率扭曲与信贷配给的长期共存。只有当利率长期低于市场均衡水平时,控制信贷才能成为有效的资金供给方式。所以,"中国式"调息并不是一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行为,而是标准的管制政策。若想解决问题,仅靠利率市场化是不完全的,缺乏竞争、以风险最小化为主要目标、行政化色彩浓厚的金融机构同样无法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民间金融的存在,部分地解决了管制带来的租值耗散问题,促成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如果不能放开金融部门准入,民间金融机构就会缺乏上进的动力,将长期徘徊于低水平状态竞争,同样不利于中国金融系统的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崔耕瑞  
有效的财政政策安排是实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为此,本文基于我国200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纵向财政失衡、要素市场扭曲对金融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纵向财政失衡会加剧金融波动,同时,税收竞争会强化纵向财政失衡对金融波动的影响,而晋升竞争会弱化该影响。在进一步分析中,本文发现纵向财政失衡对金融波动既存在直接影响,又存在通过要素(资本/劳动力)市场扭曲的间接作用,并且在间接作用中由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所引发的中介效应表现得更为显著。最后,本文依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魏婕  任保平  李勇  
以高投资和低消费为特征的结构失衡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的一大顽疾,其造成的资源错配和经济增长质量问题被广泛诟病。通过横、纵向数据比较分析,本文发现中国投资率和消费率均不在两者的合意区间,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状况明显。基于双重的结构视角,我们采用中国1998—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其失衡原因进行计量检验和分析,发现中国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基本逻辑在于需求与供给层面双重经济结构扭曲:需求层面收入分配结构扭曲(收入分配畸形所产生的总量效应)和供给层面技术结构扭曲(低水平技术供给所产生的结构效应)的共同作用是导致失衡的重要原因。未来对于中国经济失衡的纠偏,其关键是在保增长的前提下进行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特别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贺京同  王辉  
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低迷的宏观需求结构失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认为,要素价格扭曲,一方面激励了投资扩张,另一方面恶化收入分配结构,进而导致消费低迷。加快要素市场改革和改善要素价格扭曲对解决我国宏观经济需求结构性失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卓凯  
金融深化过程中 ,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对社会资金配置功能加强。但由于政府对国有经济的保护和倾斜 ,使得银行将更多的资金贷给低效经济部门 ,这种信贷配置扭曲降低了经济效率。应采取一定措施加以解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斌斌  许斌  黄小勇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离不开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我国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下,信贷配置扭曲必然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以我国200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空间关联效应明显;信贷配置扭曲在阻碍本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升级的同时,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且会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升级与合理化升级产生严格为正和严格为负的溢出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晓龙  冉光和  郑威  
本文利用1999—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测算金融要素扭曲指数和外部融资依赖程度的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GMM方法,从融资约束的角度考察了金融要素扭曲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要素扭曲显著抑制了中国高技术企业创新投资的增长,且这种创新抑制效应在金融要素扭曲程度越高的地区越明显;地区经济的外部融资依赖越高,金融要素扭曲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投资的抑制效果越显著,说明金融要素扭曲通过加剧融资约束抑制了高技术企业创新投资的增长。因此,进一步推动金融要素市场发展,对于缓解高技术企业创新活动融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国强  
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构成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机制。目前,我国面临投资膨胀、消费低迷和出口依赖的动力结构失衡局面,其中制度约束是根本原因,必须从收入分配、投资结构优化和外贸机制方面进行制度矫正。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简泽  徐扬  吕大国  卢任  李晓萍  
基于中国12个代表性产业企业层面的数据,本文考察了金融市场的不完全对企业间资本配置的扭曲和总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发现,与劳动力的配置相比,中国制造业部门存在严重的资本扭曲:生产率低的企业过多地使用了资本,而生产率高的企业过少地使用了资本。微观层面的资本扭曲引起了资本、劳动和产出的配置与企业间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的偏离,进而造成了微观层面企业间的资源错配和产业组织的扭曲。进一步的计算试验发现,资本扭曲引起的企业间的资源错配造成了总量层面实质性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最后,在控制劳动力市场特征的基础上,本文发现,除了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以外,资本扭曲还内生于金融部门信贷配置的非市场化,尤其是银行信贷配置对国有企业的偏向。这些结果表明,推进金融部门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是优化制造业部门的产业组织和改善实体经济微观层面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仁祥  吴光俊  
通过搜集中国2000—2017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面板OLS和差分GMM模型分析金融深化、劳力资本扭曲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的本地效应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深化显著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劳力资本扭曲抑制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金融深化与劳力资本扭曲交互项结果表明,劳力资本扭曲对金融深化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效果是非线性的,即在劳力资本扭曲严重的地区,金融深化反而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而在劳力资本扭曲较轻的地区,金融深化促进产业升级效果更显著。进一步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发现不考虑空间因素会低估金融深化和劳力资本扭曲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学伟  王一舒  
信贷扩张是产生经济周期的主要动因。在"去凯恩斯主义"的背景下,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ABCT)为解释这一困惑提供了新的视角。文中理论部分指出银行信贷扩张使得高资本密集型行业挤压了低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投资,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实证部分根据投入产出表将行业分为上面两类,采用PVAR模型检验银行贷款对两类行业的投资、负债、研发支出和利润的影响。实证结果一方面验证了理论分析结论,另一方面为中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目标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学伟  王一舒  
信贷扩张是产生经济周期的主要动因。在"去凯恩斯主义"的背景下,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ABCT)为解释这一困惑提供了新的视角。文中理论部分指出银行信贷扩张使得高资本密集型行业挤压了低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投资,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实证部分根据投入产出表将行业分为上面两类,采用PVAR模型检验银行贷款对两类行业的投资、负债、研发支出和利润的影响。实证结果一方面验证了理论分析结论,另一方面为中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目标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