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8)
- 2023(12190)
- 2022(10481)
- 2021(9534)
- 2020(8138)
- 2019(18829)
- 2018(18843)
- 2017(37342)
- 2016(20204)
- 2015(22781)
- 2014(23152)
- 2013(23431)
- 2012(22780)
- 2011(21097)
- 2010(21717)
- 2009(20584)
- 2008(20532)
- 2007(18729)
- 2006(16967)
- 2005(15964)
- 学科
- 济(109547)
- 经济(109453)
- 管理(52752)
- 业(51693)
- 方法(39381)
- 企(38896)
- 企业(38896)
- 数学(34794)
- 数学方法(34555)
- 中国(31164)
- 地方(28101)
- 农(27514)
- 财(22158)
- 业经(21320)
- 学(20585)
- 制(20275)
- 贸(18299)
- 贸易(18286)
- 农业(18228)
- 银(17771)
- 银行(17737)
- 易(17620)
- 行(17168)
- 融(17154)
- 金融(17152)
- 地方经济(16899)
- 环境(14536)
- 发(14426)
- 和(14049)
- 体(13910)
- 机构
- 大学(307705)
- 学院(307533)
- 济(140728)
- 经济(137867)
- 研究(113891)
- 管理(111331)
- 理学(93498)
- 理学院(92346)
- 管理学(90972)
- 管理学院(90377)
- 中国(87962)
- 科学(67020)
- 京(66609)
- 财(64985)
- 所(59777)
- 研究所(53550)
- 农(52357)
- 财经(50482)
- 中心(50347)
- 江(48321)
- 经(45474)
- 经济学(44812)
- 北京(43458)
- 业大(42464)
- 范(41456)
- 师范(41059)
- 农业(40847)
- 经济学院(40188)
- 院(39910)
- 州(38281)
- 基金
- 项目(185901)
- 科学(144780)
- 研究(138056)
- 基金(132430)
- 家(114521)
- 国家(113528)
- 科学基金(95090)
- 社会(88110)
- 社会科(83534)
- 社会科学(83511)
- 省(72930)
- 基金项目(69338)
- 教育(62359)
- 划(61238)
- 自然(57974)
- 自然科(56474)
- 自然科学(56455)
- 编号(56439)
- 自然科学基金(55456)
- 资助(55437)
- 成果(47655)
- 发(46524)
- 重点(42534)
- 部(41754)
- 课题(39954)
- 发展(37954)
- 创(37721)
- 展(37364)
- 国家社会(36222)
- 教育部(35572)
- 期刊
- 济(169923)
- 经济(169923)
- 研究(101414)
- 中国(63748)
- 财(48985)
- 农(48911)
- 学报(45343)
- 科学(42269)
- 管理(41722)
- 融(34752)
- 金融(34752)
- 大学(33998)
- 农业(32703)
- 学学(31967)
- 教育(31024)
- 经济研究(28331)
- 技术(26950)
- 业经(26775)
- 财经(26190)
- 问题(22992)
- 经(22698)
- 贸(18606)
- 技术经济(17605)
- 业(16938)
- 国际(16141)
- 商业(15900)
- 统计(15823)
- 世界(15535)
- 理论(15388)
- 经济问题(14590)
共检索到489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冯远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内外需平衡发展就开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经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随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以及随后欧盟一些国家债务危机的蔓延,内外需不平衡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更加突出。本文从供给结构的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供给结构与内外需平衡发展问题的内在联系;提出产业供给能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产业供给结构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本文认为供给结构是我国内外需平衡发展与否的关键问题,并据此提出我国经济内外需平衡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供给结构 内外需平衡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管汉晖 颜色 林智贤
由于教育对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教育史成为目前国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基于1907-1930年的省级数据研究我国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后教育发展及地区不平衡的决定因素①。研究发现,传统书院与教会学校对现代教育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政治局势与教育发展状况关系密切。在教育普及率与教育质量之间存在权衡,但没有证据显示近代教育如部分西方国家那样存在过分精英化的倾向。地区间教育发展程度差异很大,教育不平衡与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决策分权化及地方官员的政治背景等因素关系密切。以上发现证实了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即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结构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政治结构 教育财政 教育不平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林
我国已是一个经济大国,内需应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外需快速增长给我国央行货币发行与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带来挑战,使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加剧,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也不利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内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做到良性循环。要建立起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必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是我国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为此,文章在分析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进行出口战略性调整,"消解并转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结构均衡 货币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生霞 陈婷婷
文章以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测度方法设计为基础,对缩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具体方案进行了实施效果研究。以全要素生产率(TFP)和人均GDP为研究变量,融合不同测度方法的互补优势,构建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数(EIDI)、Theil-L指数和Zenga指数分别测算了2004—2019年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发现三大地区和全国的经济不平衡呈现先减少后扩大的演变态势,证实了2004—2016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小的研究结论。对Theil-L指数进行分解,发现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是引起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且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对总不平衡的贡献度最大,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次之。进一步研究发现,减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是实现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最优路径,且不平衡程度平均可减少8.24%;缩小区域内差异是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潜在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月卿 李双成
本文采用人均GDP指标,对1978-2002年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动态时序分析,剖析了三大地带经济差距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近20多年来无论是绝对差距、相对差距还是综合差距,三大地带经济区域差异均呈现扩大趋势,尤其是以20世纪90年代初期最为显著。究其原因,除了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外,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强度、对外开放程度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均具有重要影响。为缩小三大地带的经济差距,除加强对中西部的投资建设外,应加快对中西部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中西部的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区域差异 人均GDP 三大地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池仁勇 王楠
文章采用无量纲化的标准差系数方法,实证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区域间物流经济的不平衡演进态势,并采用回归统计模型,研究了其成因。结果发现:我国区域间物流经济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且呈现发散性的演进态势。物流劳动力、物流资本等要素投入规模和效率的区域不平衡,从内在导致了区域间物流经济不平衡,宏观经济、交通设施、市场化的不平衡,是区域物流经济不平衡的外部成因。而从横向来看,不同区域间物流经济不平衡的成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关键词:
区域物流 物流经济 不平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袁菁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日趋明显。本文利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及服务业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特征,且年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长达四年之久,这一结果从总体上阻碍了经济增长。
关键词:
服务业 不平衡度 经济增长 不平衡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洵
结构是一个系统,包括三个要素,即整体性、转换规律和自身调节性。由于结构自身调节机制所带来的某种程度的守恒性和封闭性,使结构变化限制在一定的边界之内;一旦调节机制失控或外部强力干预,则可能导致原有转换规律的变更,进而改变原有结构并形成新结构。因此结构是依循一定转换规律而变化的动态整体。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伟 李绍荣
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区的经济结构对经济的影响,说明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区存在明显的经济结构差异,文中指出东部地区要强调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和金融性的第三产业发展;而在中部地区要强调第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发展;在西部地区要强调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文化和科技,以及军事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且这样的经济结构调整还必须配套性地从西部经济区向东部、中部经济区进行有计划或有规划的劳动力转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秦川
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集中体现为需求、供给、城乡和区域等方面的结构性问题。需求结构不够协调、不够均衡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外需制约日益明显,投资结构和效力偏弱,消费被满足的品质偏低。产业结构偏低端、不配套、不协调等问题比较严重,工业内部核心技术不足导致结构总体偏低端,服务业中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占比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导致结构扭曲风险加大,农业内部生产、经营、流通结构仍偏粗放。城乡差距和贫困问题依然严重,二元分化突出。区域、城乡联动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城市体系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发展不平衡仍突出,并正转为"南北分化"新矛盾。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 新发展理念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卢万青 张伦军
文章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视角分析我国内外需失衡的根本性原因。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远落后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导致我国内需不足。同时,引起我国投资和消费失衡,使我国过剩产品依赖于外需。为此,文章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内外需失衡的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粗放型增长方式下生产规模的不断快速扩张是导致我国内外需失衡的原因,应该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的内外需失衡问题。
关键词:
内需 外需 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志耘 吕冰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资本出现反向流动,针对这种事实,本文对各省资本相对供给程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论是: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导致区域间资本生产率差异拉大,从而使得发达地区对资本的需求远高于欠发达地区,在整体经济尚处于资本稀缺的时期,各地区资本相对供给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即发达地区资本相对供给程度反而低于欠发达地区。这样,通过改善欠发达地区市场条件来缩小地区差距,可能比直接增加欠发达地区资金供给更有效。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资本供给 资本流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远鸿
当前我国经济的内部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储蓄和投资的失衡以及投资和消费关系的不协调上。贸易顺差持续扩大是中国经济内外不平衡的突出特征。引起我国经济内外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宏观政策调整,可以将内外不平衡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但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内外不平衡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多管齐下,努力缓解我国经济内外不平衡问题。
关键词:
内外不平衡 贸易顺差 国际经济失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利昌 罗必良
县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环节,无论在人口数量、所辖地域范围,还是在经济发展中,正在日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广东作为经济发达省份,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与城乡和谐发展目标,想方设法壮大县域经济将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广东不同地区县城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并提出推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县城经济 不平衡性 比较 政策建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陈文成
以构建的区域经济发展三维评价指标体系,作为GIS(地理信息系统)相应粒度多边形的主要属性,建立空间时态数据库.通过定义的相对发展度函数进行指标规范化后,经标准化并虚拟优、劣样品,利用因子分析将之变换为因子得分。在此基础,提出加权闵可夫斯基距离法三维评价模型,引入方差、聚集度等测度不平衡程度,通过序列快照模型等表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格局的动态,根据公因子方差、序相关分析等进行因素诊断与调控。方法应用于福建南平市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研究中,实证表明方法方便、有效。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区域经济 不平衡发展 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