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2)
2023(1867)
2022(1359)
2021(1412)
2020(1014)
2019(2514)
2018(2707)
2017(5128)
2016(2887)
2015(2708)
2014(2646)
2013(2416)
2012(2301)
2011(2048)
2010(2195)
2009(1938)
2008(1888)
2007(1506)
2006(1269)
2005(1226)
作者
(5944)
(4828)
(4785)
(4697)
(3162)
(2366)
(2347)
(1927)
(1898)
(1885)
(1637)
(1626)
(1621)
(1592)
(1563)
(1532)
(1528)
(1482)
(1447)
(1402)
(1228)
(1190)
(1178)
(1168)
(1143)
(1089)
(1079)
(1077)
(1037)
(983)
学科
(5251)
经济(5235)
管理(3838)
教学(3121)
(2617)
理论(2613)
(2467)
教育(2424)
中国(2292)
学法(2245)
教学法(2245)
(1873)
(1835)
企业(1835)
学理(1835)
学理论(1835)
农业(1503)
业经(1446)
(1423)
金融(1423)
(1397)
工作(1362)
(1239)
(1219)
银行(1218)
(1176)
(1170)
方法(1136)
体制(1095)
地方(1043)
机构
大学(29056)
学院(28214)
研究(11296)
(9493)
经济(9167)
中国(8561)
管理(7972)
(6706)
理学(6324)
理学院(6228)
管理学(6096)
(6083)
管理学院(6031)
师范(6028)
科学(5934)
教育(5834)
(5428)
中心(5197)
(5132)
师范大学(5068)
(4969)
研究所(4826)
技术(4751)
职业(4747)
北京(4687)
(4335)
(4227)
(4027)
财经(3492)
职业技术(3411)
基金
项目(17111)
研究(15948)
科学(12612)
基金(10237)
教育(9107)
社会(8502)
(8457)
国家(8326)
社会科(7933)
社会科学(7932)
编号(7789)
成果(7440)
(6946)
科学基金(6562)
课题(6123)
(6048)
(5634)
基金项目(4833)
项目编号(4590)
(4507)
重点(4174)
规划(4169)
(3994)
(3987)
资助(3984)
研究成果(3959)
大学(3939)
(3932)
(3860)
(3857)
期刊
教育(11886)
(11785)
经济(11785)
研究(11576)
中国(9656)
(4298)
技术(4286)
职业(3793)
(3695)
金融(3695)
(3691)
管理(3627)
学报(3196)
图书(3195)
农业(3152)
大学(3014)
技术教育(2776)
职业技术(2776)
职业技术教育(2776)
科学(2721)
书馆(2478)
图书馆(2478)
(2304)
论坛(2304)
学学(2215)
世界(2205)
(2122)
国际(2063)
经济研究(1835)
比较(1729)
共检索到51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戴险峰  
供给侧改革在最近被热议,并常与供给学派经济学相比,我们有必要回顾供给学派及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并厘清相关概念宏观经济学的争议与发展宏观经济学研究周期与增长问题,关注的是产出、就业与通胀等经济总量。因为与政策及各方利益息息相关,宏观经济学始终充满争议。对此,增长模型的创立者索罗是这样总结的:宏观经济学很复杂;宏观经济学背后有很多筹码;宏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海明  何晓贝  
我国政府提出供给侧改革后,美国的供给经济学派常常被用于与供给侧改革进行比较。供给学派兴起于保守主义思想盛行而经济陷入滞胀的70年代,并在80年代主导了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虽然里根时代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并未发挥其宣称的作用,该学派也并未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本文梳理了上世纪美国经济学流派的演变,从美国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保守经济学尤其是供给经济学派兴起的背景及其政策效果和历史评价,并对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和美国的供给经济学进行了区别。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叶澜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是当代中国社会大转型中,一个教育学研究共同体长期自觉探究的产物。近三十年来,该学派以当代中国教育学理论重建为己任,通过理论反思、实践探究、方法论更新、学科元研究等四个重要方面的持续深化与交互生成式的研究,经历了孕育、初创、发展、成形至通化五个阶段,在不断推进的、多维多层的回归与突破中,逐渐生成了富有个性的学派存在形态和独特品质,就教育学与教育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枬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是以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为己任,具有浓郁的中国立场、中国传统和中国气派的教育学。"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系统的理论建构体现了"回归与突破"的学派追求,表现在:研究者自身以及学派群体对已形成的学术自我的超越;研究者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及建设中国教育学派的自觉;研究者自身以及学派群体教育学观的厘清及教育观的重构;研究者深度介入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改革的实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元涛  项玲连  赵妙娴  
以自主自为的方式开展有意识的学派建设是提升学术文化自觉的重要路径。"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提出是对中国教育学科建设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自我担当式的路径设计,是一份把学术小我融入中国教育学本土建设事业的自我加压。学派所主张的生命、实践的内在关联和双向建构,以及自我学术生命实践的变革与理论创生,内蕴了中国传统"以身立学"的学术生命观。学派公开发布的信条,系统回答了学派独特的"教育观""学校观"和"教育学观",反映了学派在长期研究中积淀形成的思想共识和共享价值观。在当前多元价值共生的时代,为学派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态,有助于在一个需要学派、呼唤学派的时代中培育出更多的中国学派,对内培育学者共同体的文化自觉,对外提升中国学术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靖国平  
通过学派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21世纪需要更加关注教育学的学派建设。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主要靠“立论”,教育学的学派建设主要靠“实证”。真正的教育学学派是在实践中“做”出来的,而不是在书斋里“论”出来的。教育学的学派意识及其实践路向,凸显出教育学研究者以及整个教育学科的主体性,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自立、自为、成熟学科的重要标志。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钟祥财  
判断一种经济理论或学派是否具有历史地位,主要标准是它对社会经济的实际影响,而能够对社会经济产生较大或深远影响的经济理论,必然具有内在的思想价值。供给学派继承的是亚当.斯密的自由竞争思想。在减少税收、增加激励等政策建议的背后,这一学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更深刻和更现实启示是通过深化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形成健康的、可持续的供求关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欢进  
薛暮桥在长达60多年中在中国这样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事经济研究和经济领导工作,他始终立足中国经济实践,开放包容却从不生搬硬套外国的经济理论与经验,在丰富的实践中总结、创立自己的经济理论,在中华民族经济的伟大复兴中奠定了中国经济学派的基石。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肖建强  孙黎  罗肖依  
在西方现代社会理论"实践转向"的大背景下,战略管理研究中兴起了"战略即实践"的视角,将战略实践活动、惯例以及实践者作为核心研究对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战略即实践"学派初步形成。它关注"生活世界",以诠释学中的"筑造"模式和"栖居"模式为本体论基础,重新界定了战略研究中"结构"与"能动性"的关系,扩展了战略研究的边界,并与制度理论、惯例理论、身份理论、叙事理论进行了对话与融合。本文回顾并讨论了这一学派发展的基本脉络、哲学基础、基本原理、应用范例以及发展面临的挑战,指出了它对推动中国本土管理"实践转向"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德平  张坤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知识分子发起救亡图存的乡村建设运动,提出文化失调与重建、平民教育、农民组织化等乡村建设理论,在学术史上被称为“乡村建设学派”。乡村建设学派开展知识教育提升农民的发展能力,建立乡村组织培育农民的公共精神,倡导放足运动解缚女性的身体,施行禁毒禁赌净化乡村的文化环境,推广公益事业改善乡村的设施条件,实现对农民和乡村的双重改造。乡村建设学派为重建社会组织构造、探索乡村建设道路作出重要贡献,但也面临理论与实践的张力、资源条件限制、与农民联结度较弱等局限。当下的乡村建设行动与乡村建设学派的理论和实践具有理论内核的延续性、行动理念的契合性、乡建目标的一致性以及乡建内容的承继性。这也启示我们,乡村建设行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伦理、重建团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行动理念和实践策略,从而推进乡村振兴的高效实施。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多  
杨利慧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神话学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之一,她20多年来致力于推进中国神话学的创新。从1990年代的女娲神话研究,到2000年以后译介域外学术理论并向外介绍中国神话;从开设相关课程并撰写神话学教材,到编纂中国神话母题索引;从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到当代语境下的神话主义探讨……杨利慧的学术实践不仅极大推动了中国神话学的发展,也直接促进了中国民俗学的当代转型。将其神话学思想置于中国民俗学转型的学术史语境中,就会看到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神话研究领域的独特优势与魅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德平  张坤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知识分子发起救亡图存的乡村建设运动,提出文化失调与重建、平民教育、农民组织化等乡村建设理论,在学术史上被称为“乡村建设学派”。乡村建设学派开展知识教育提升农民的发展能力,建立乡村组织培育农民的公共精神,倡导放足运动解缚女性的身体,施行禁毒禁赌净化乡村的文化环境,推广公益事业改善乡村的设施条件,实现对农民和乡村的双重改造。乡村建设学派为重建社会组织构造、探索乡村建设道路作出重要贡献,但也面临理论与实践的张力、资源条件限制、与农民联结度较弱等局限。当下的乡村建设行动与乡村建设学派的理论和实践具有理论内核的延续性、行动理念的契合性、乡建目标的一致性以及乡建内容的承继性。这也启示我们,乡村建设行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伦理、重建团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行动理念和实践策略,从而推进乡村振兴的高效实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根良  束克东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美国经济的崛起过程中,美国学派经济学家对美国的经济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美国成功赶超英法等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功不可没。该学派的核心思想表现为:制造业立国;贸易保护主义;政府的重要作用;高工资战略;教育、智力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同时,美国学派不仅作为技术创新经济学、李斯特经济学说和庞巴维克-费雪资本利息理论的先驱等在经济思想史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而且其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特别是高工资战略对当代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价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元涛  
从2007年到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先后分四辑出版了叶澜教授主编的《"生命·实践"教育学论丛》。其是以推进中国教育学研究,创建富有中国特质的教育学派为核心宗旨的学术性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