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12)
2023(4806)
2022(4301)
2021(4031)
2020(3594)
2019(8445)
2018(8656)
2017(18186)
2016(9545)
2015(10587)
2014(10636)
2013(10777)
2012(10325)
2011(9616)
2010(9829)
2009(9205)
2008(9090)
2007(8239)
2006(7529)
2005(6857)
作者
(28888)
(24042)
(23895)
(22754)
(14934)
(11511)
(11108)
(9358)
(8846)
(8503)
(8054)
(7875)
(7629)
(7534)
(7428)
(7301)
(7215)
(7133)
(6992)
(6882)
(6236)
(5937)
(5833)
(5455)
(5307)
(5298)
(5281)
(5144)
(4822)
(4715)
学科
(42758)
经济(42735)
(21716)
管理(21633)
方法(21473)
(19815)
贸易(19806)
数学(19420)
数学方法(19327)
(19271)
(15372)
企业(15372)
中国(13108)
(12062)
(9917)
(9448)
(8262)
(7903)
(7842)
银行(7812)
(7582)
业经(7511)
地方(7341)
农业(6933)
(6839)
金融(6839)
(6773)
关系(6677)
(6674)
出口(6671)
机构
大学(146924)
学院(146021)
(69207)
经济(68075)
管理(52258)
研究(51640)
理学(45139)
理学院(44590)
管理学(43938)
管理学院(43675)
中国(39612)
(31260)
(30840)
科学(30040)
(26880)
财经(25241)
(24963)
研究所(24408)
(22841)
经济学(22705)
中心(21855)
业大(21408)
经济学院(20948)
(20829)
农业(19998)
北京(19685)
财经大学(18752)
(18439)
(18271)
师范(18068)
基金
项目(91296)
科学(71125)
基金(66834)
研究(65995)
(58645)
国家(58230)
科学基金(48148)
社会(42655)
社会科(40691)
社会科学(40681)
基金项目(35431)
(34168)
教育(30194)
自然(30169)
(29552)
自然科(29386)
自然科学(29377)
自然科学基金(28886)
资助(28299)
编号(26514)
(21623)
成果(21538)
重点(21134)
(20440)
教育部(18375)
(18373)
课题(18209)
国家社会(17990)
科研(17671)
人文(17548)
期刊
(72863)
经济(72863)
研究(46099)
中国(22986)
学报(22919)
(21635)
(20869)
科学(20533)
管理(17938)
大学(17225)
学学(16459)
(15547)
金融(15547)
(15182)
农业(14834)
经济研究(14002)
国际(13229)
财经(12555)
业经(12292)
问题(12230)
教育(11007)
(10937)
技术(10406)
商业(8876)
(7368)
贸易(7368)
理论(7362)
(7350)
世界(7326)
技术经济(7305)
共检索到216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万阳  
基于考虑供给因素、结构变化的出口决定模型,采用两方程方法和单方程方法研究了外国GDP、中国GDP、结构变化、汇率与我国17个双边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供给因素、结构变化对我国双边贸易有重要影响,供给因素对我国与美、澳、马、巴、新、泰、加进口及出口的影响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结构变化对我国与德、印、加进口及出口的影响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汇率对中国对15个贸易伙伴国出口与进口的影响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采用出口除进口表示贸易收支做法的单方程方法的研究存在严重错误。经济增长模式对双边贸易有重要影响,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双边贸易不平衡有一定的矫正作用,对改善我国双边贸易不平衡的国别分布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冯明  刘庆  刘淳  
人民币汇率在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讨论中常常被作为攻讦对象。本文运用1995-2009年月度数据,基于贸易引力模型,通过经典的时间序列分析工具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及其它相关因素对中美双边贸易在长期和短期的影响。本文发现:相对于中美两国的实体经济而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很小;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符合"J曲线效应"。另外,加入WTO对于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章家清  林莉  
鉴于我国与东盟水产品的双边贸易额、增长率、市场分布及贸易种类等特点,本文运用修正后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因素进行因素分解和效果分析,认为竞争力因素在中国向东盟出口水产品贸易额增长中发挥了主要效用,其次是需求规模效应,而出口结构的贡献率极低,尤其是产品结构亟需改进;产品需求规模在东盟出口水产品时起到了主要的拉动作用,东盟出口水产品的种类结构适应中国市场是次要推动原因,而竞争力的贡献相对较低。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高健  邓茂杰  
以中国与20个最大贸易伙伴在2005—2011年的双边贸易流量数据为分析依据,建立引力模型,试图寻找影响中国与贸易伙伴双边贸易的因素。研究表明:空间距离、GDP、是否为APEC成员、汇率以及人均国民收入对双边贸易存在显著关联关系,这也是影响当前中国对外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中国在以后的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与APEC成员的经贸往来,特别是深化和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或多边经贸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摘要)RobertC.Feenstra海闻WingT.WooJefreyD.SacsShunliYao在中美所有有争议的经济问题中,没有一个像贸易逆差问题那样令人困惑。中美官方的统计数据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相对其他原因而言,大部分的差异是因为对香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琦  王洪亮  黄瑞玲  
本文分别对中美及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将贸易收支分为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两个层次,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中美双边实际汇率在中美双边贸易收支变动中的影响微乎其微,但中日双边实际汇率在长期中却是中日双边贸易收支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和美国的需求共同影响了中美的双边贸易收支变动,其中美国需求的贸易收支弹性很大。对于中美和中日之间双边贸易收支影响因素的差异,我们主要从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存在差异的部分原因是中美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当地货币定价比例高于中日。本文最后建议目前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外部均衡,并充分发挥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文浩  
中美农产品贸易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不断发展。文章引入贸易结合度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系统地分析了两国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但我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化的基本现状,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发现影响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因素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和经济一体化等。最后预测了未来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可爱  周申  任希丽  王奎倩  
本文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考察中美双边贸易结构变动对我国能源消耗的影响,将贸易中结构性因素的能耗效应分解为贸易结构变动的能耗效应、单位产出能耗实物量变动的能耗效应和投入产出系数变动的能耗效应。结果显示,1998~2009年中美17个细分行业双边贸易是净输出能源的,而贸易中结构性因素变动总体上是朝着节约能源的方向发展的,尤其是2007年我国推行出口节能政策以来,双边贸易结构朝着有利于节能降耗的方向转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邢予青  
本文基于中国(指中国大陆地区,下同)与51个贸易国家和地区之间的1993-200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加工贸易在中国双边贸易平衡中的作用,以及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1)在此期间中国每年的贸易顺差,都来自于加工贸易;(2)中国的加工贸易呈现明显的区域偏好——在2008年77%的加工贸易进口来自于东亚经济体,但是只有29%的加工贸易出口面向东亚经济体;(3)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的出口和进口都具有负面影响——人民币实际升值10%,不仅会使中国加工贸易出口下降9.1%,也会导致加工贸易进口下降5.0%.因此,人民币的适度升值对于中国加工贸易以及整体贸易平衡的改善作用有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冯宗宪  李祥发  
文章通过建立中美两国TV-FAVAR模型,考察了中美经济因素、人民币-美元实际汇率波动对中美贸易差额等主要经济变量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美元实际汇率升值在降低出口增速的同时,对进口增速也具有弱的负向冲击;美国经济因素对中国向美出口的影响,在中国加入WTO和次贷危机前后具有较大差异,且在次贷危机之后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分析认为,人民币-美元实际汇率不是导致中美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美国经济增长引致的需求增加是中美贸易差额的重要原因,但在次贷危机后又有新的变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姜茜  李荣林  
本文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cointegrating VAR)、误差修正模型(VEC)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研究人民币对美元双边实际汇率、人民币多边汇率变化与中美双边进、出口及贸易差额的关系,并在模型中引入供给弹性和政策变量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是影响中美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以改善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其效应在短期内即可显现,但对双边进、出口的影响则取决于人民币对美元双边实际汇率变化与多边汇率变化的综合比较,两国经济增长均将扩大我国对美出口和美、中贸易逆差,而贸易政策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骆许蓓  
重力模型广泛应用于双边贸易的研究。然而,该模型的重要解释变量之一距离的定义却是学术界争议的焦点。通常,学术界使用“直线距离”作为运输成本的近似衡量标准。但是,这一近似衡量标准往往不能很好地反映重力模型中的“排斥力”因素。本文将对重力模型中几种距离的定义展开讨论,除直线距离外,本文还引入了实际距离(区分海运距离和陆运距离)。此外,综合运输网络密度对运输成本的影响,笔者进一步提出“调整距离”的概念。本文通过计量经济方法比较了各种距离概念在重力模型中作为“排斥力”衡量标准的优劣程度,对传统重力模型进行了改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潘向东  廖进中  赖明勇  
本文采用假设因素检验模型对 2 0 0 2年 1 33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双边贸易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分析 ,发现对双边贸易影响最大的制度因素不是交易国的经济制度 ,如贸易政策、货币政策等 ,而是交易国影响企业运行费用的制度和正式约束的法律制度 ,如工资政策、黑色市场交易、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程度、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等。在此基础上 ,本文定量地测定了制度因素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对中国制订贸易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孔炯炯  
本文采用两个进出口相似性指数EIS及COS指数来衡量我国商品结构,分析基于SITC一位数和两位数分类商品的结构特点,结果显示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进出口相似性普遍高于与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相似性,且商品分类越细化,相似性程度越低;同时,将EIS与COS指数分别引入引力模型考察我国商品结构与双边贸易流量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商品结构对双边贸易流量具有统计上显著为正的影响作用,成为仅次于出口国收入水平和人口规模的重要解释变量,而且对于我国而言,COS指数的解释能力比EIS指数更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史朝兴  顾海英  
本文根据中国双边贸易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了改进,应用改进后的引力模型研究了加入WTO对中国双边贸易增长的贡献,并探讨了其它因素对中国双边贸易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WTO对中国与WTO成员之间的双边贸易增长贡献了19.6%,贸易伙伴GDP增长、中国GDP增长、贸易伙伴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APEC的贸易制度安排、香港和新加坡的转口贸易等因素都对中国贸易增长有显著正面影响,而运输成本则是阻碍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