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60)
- 2023(14801)
- 2022(12498)
- 2021(11632)
- 2020(9694)
- 2019(22541)
- 2018(22521)
- 2017(42898)
- 2016(23218)
- 2015(25764)
- 2014(26116)
- 2013(25703)
- 2012(23749)
- 2011(21724)
- 2010(22190)
- 2009(20661)
- 2008(20397)
- 2007(18958)
- 2006(16539)
- 2005(14381)
- 学科
- 济(98304)
- 经济(98223)
- 管理(65659)
- 业(65128)
- 企(50410)
- 企业(50410)
- 方法(42996)
- 数学(37202)
- 数学方法(36546)
- 农(36503)
- 中国(25460)
- 地方(25183)
- 农业(24282)
- 业经(23235)
- 财(21804)
- 学(20032)
- 技术(19598)
- 制(18062)
- 理论(17023)
- 环境(16274)
- 贸(15399)
- 贸易(15388)
- 和(14830)
- 易(14823)
- 银(14220)
- 银行(14191)
- 融(13585)
- 金融(13582)
- 行(13512)
- 划(13285)
- 机构
- 学院(332515)
- 大学(326351)
- 济(128717)
- 管理(127728)
- 经济(125539)
- 理学(109740)
- 理学院(108431)
- 研究(107487)
- 管理学(106230)
- 管理学院(105581)
- 中国(82502)
- 京(69116)
- 科学(68874)
- 财(58207)
- 农(57811)
- 所(53981)
- 江(52863)
- 中心(51622)
- 业大(49718)
- 研究所(48963)
- 范(46942)
- 师范(46530)
- 财经(45771)
- 农业(44169)
- 北京(43435)
- 州(43044)
- 经(41146)
- 院(38857)
- 经济学(38371)
- 师范大学(36845)
- 基金
- 项目(219940)
- 科学(173034)
- 研究(163269)
- 基金(155909)
- 家(135024)
- 国家(133799)
- 科学基金(115181)
- 社会(102102)
- 社会科(96435)
- 社会科学(96411)
- 省(90825)
- 基金项目(83296)
- 教育(75354)
- 划(74528)
- 自然(73580)
- 自然科(71744)
- 自然科学(71729)
- 自然科学基金(70411)
- 编号(68378)
- 资助(63186)
- 成果(54805)
- 重点(49549)
- 发(49333)
- 创(49099)
- 课题(48041)
- 部(46713)
- 创新(45155)
- 科研(41649)
- 国家社会(41204)
- 大学(40526)
- 期刊
- 济(149773)
- 经济(149773)
- 研究(92070)
- 中国(68629)
- 农(56076)
- 学报(48894)
- 科学(47648)
- 财(45442)
- 管理(44427)
- 教育(40122)
- 农业(37301)
- 大学(37248)
- 学学(34832)
- 技术(31868)
- 业经(28835)
- 融(28768)
- 金融(28768)
- 经济研究(21835)
- 财经(21197)
- 问题(19803)
- 业(18908)
- 经(18277)
- 技术经济(17450)
- 版(17324)
- 统计(17244)
- 资源(17009)
- 图书(16993)
- 科技(16989)
- 策(16732)
- 商业(15791)
共检索到491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钰瑜
供给侧改革在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佛山乡村文化资源丰富,不仅具有特定地域的文化属性,也具有产业属性,蕴含着无限的文化生长空间和市场拓展空间。生态建设与乡村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佛山乡村经济的增长动力。通过调研掌握佛山乡村文化资源内涵,应用创新理论,寻找合适的、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文化资源,为实现真正的产业化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艳
乡村生态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的产业,其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已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渠道。重庆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发达,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已经初现规模。但由于重庆整体经济水平在全国处于中游,加上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占去政府财政支出的大部分,因此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项目面临资金短缺和管理不善的困境。BOT模式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又被称为"特许经营权",是指政府将"特许经营权"下放给私营企业,允许其参与建设和运营公共设施项目,并通过经营和管理获得利润回报的一种营销运作模式。BOT形式适用于我国当前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斯雯 郑小松 赵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带来了新契机。本文从"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下构建乡村生态旅游平台的背景入手,分析"互联网+"时代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优势,探究构建乡村生态旅游平台的策略,以期促进"互联网+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
生态旅游 “互联网+” 精准扶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晓慧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旨在改变日益突出的农村发展问题。作为一个综合性国家决策,新农村建设从经济、政治、社会、文明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就是一个重要内容。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不仅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的概念逐渐获得了国际社会主要舆论的支持,关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中国政府大力发展低碳乡村旅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中国政府对推广低碳乡村旅游展开的措施,分析低碳视域下乡村旅游的功能建设与发展模式。
关键词:
低碳 乡村旅游 功能建设 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的概念逐渐获得了国际社会主要舆论的支持,关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中国政府大力发展低碳乡村旅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中国政府对推广低碳乡村旅游展开的措施,分析低碳视域下乡村旅游的功能建设与发展模式。
关键词:
低碳 乡村旅游 功能建设 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琪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热衷于个性化的旅游消费,因此对旅游产品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乡村旅游业面临着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亟需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出发,通过加强制度供给与塑造行为范式予以解决。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乡村旅游 发展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花林 刘黎明 李蕾
本文在分析乡村景观的特点和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意义基础上,提出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基本类型,初步探讨了开发乡村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乡村 生态旅游 类型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宁
自2015年以来乡村旅游迅速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热点,然而纵观大量乡村旅游项目与产品,却存在同质化严重、发展动力不足及缺乏创新等问题。特色小镇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基于特色小镇视域下,乡村旅游可借鉴成功的特色小镇经验,结合国家政策引导和地域特色,创新乡村旅游项目与产品,推动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特色小镇 乡村旅游 创新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惠明
如何把少数民族地区的潜在优势转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和旅游市场优势,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保障措施。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民族地区 开发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卫 何蓓婷
旅游产业园是旅游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产业集群形态。旅游产业园作为新事物,其实践发展领先于理论研究。虽然旅游产业园在国内已有所发展,但对其认知尚处于探索阶段。相思谷旅游产业园有机融合当地农业和旅游业的要素,充分释放农业中蕴含的巨大旅游潜力,以农业推动旅游业开发,旅游业拉动农业生产,成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联动效应的典范,相思谷旅游产业园建立"公司+农户+网站"创新开发模式,并秉承"生态文明"的理念,采取"内嵌式保护开发"创新创建模式和"复合农业立体展示"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旅居业"融合发展,从而促进新
关键词:
美丽乡村 旅游产业园 乡村旅游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琳
近些年,我国农村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有效带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许多产业的发展面临转型,乡村旅游营销方式也发生转变,旅游微博成为乡村旅游信息传播的新模式,并呈现出新的传播特点。旅游微博具有受众广、信息传播快、传播范围广、传播量大等优势,是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业如何运用旅游微博创新营销模式成为探索的重点。本文在概述乡村旅游和旅游微博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探索旅游微博+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信息传播新模式的特点、现状及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琳
近些年,我国农村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有效带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许多产业的发展面临转型,乡村旅游营销方式也发生转变,旅游微博成为乡村旅游信息传播的新模式,并呈现出新的传播特点。旅游微博具有受众广、信息传播快、传播范围广、传播量大等优势,是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业如何运用旅游微博创新营销模式成为探索的重点。本文在概述乡村旅游和旅游微博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探索旅游微博+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信息传播新模式的特点、现状及发展策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钱春霞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不断加深,当今旅游正在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并表现出较快的发展速度。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生态旅游成为人们较为青睐的选择。为此,本文就县域经济视角下如何开发乡村生态旅游项目进行探讨。
关键词:
乡村 生态旅游 项目 开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承财 周悦月 钟林生 何玉春
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构建乡村生态旅游模式有助于保护北京生态涵养区的乡村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可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及其综合效益。首先辨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生态旅游的概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从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剖析北京乡村生态旅游的特点。最后,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选择樱桃沟村、长城国际文化村、柳沟村为典型案例,构建乡村生态农旅模式、乡村生态文旅模式、乡村生态食旅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