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68)
- 2023(13205)
- 2022(11384)
- 2021(10307)
- 2020(8929)
- 2019(20038)
- 2018(19632)
- 2017(38325)
- 2016(20952)
- 2015(23192)
- 2014(22965)
- 2013(22641)
- 2012(21048)
- 2011(19201)
- 2010(19201)
- 2009(18018)
- 2008(17621)
- 2007(16068)
- 2006(13795)
- 2005(12404)
- 学科
- 济(90563)
- 经济(90462)
- 管理(56371)
- 业(54720)
- 企(44192)
- 企业(44192)
- 方法(38547)
- 数学(33556)
- 数学方法(33221)
- 农(25342)
- 中国(22660)
- 财(21598)
- 地方(21216)
- 业经(20096)
- 学(18764)
- 制(18376)
- 贸(16707)
- 贸易(16703)
- 农业(16365)
- 易(16164)
- 银(13394)
- 银行(13342)
- 融(13277)
- 金融(13275)
- 和(13129)
- 体(12941)
- 理论(12862)
- 产业(12836)
- 务(12824)
- 环境(12804)
- 机构
- 学院(300117)
- 大学(298274)
- 济(125057)
- 经济(122547)
- 管理(112184)
- 研究(103291)
- 理学(97196)
- 理学院(96013)
- 管理学(94305)
- 管理学院(93723)
- 中国(76088)
- 科学(64541)
- 京(62029)
- 财(55955)
- 农(54089)
- 所(52994)
- 研究所(48296)
- 中心(47317)
- 业大(46389)
- 江(45251)
- 财经(44804)
- 农业(42736)
- 经(40499)
- 范(39985)
- 师范(39563)
- 经济学(39158)
- 北京(38419)
- 院(37243)
- 州(35678)
- 经济学院(35544)
- 基金
- 项目(202584)
- 科学(159330)
- 研究(147014)
- 基金(146135)
- 家(128122)
- 国家(127088)
- 科学基金(107984)
- 社会(93887)
- 社会科(88999)
- 社会科学(88972)
- 省(80733)
- 基金项目(77778)
- 自然(68941)
- 划(67883)
- 自然科(67319)
- 自然科学(67300)
- 教育(67267)
- 自然科学基金(66143)
- 编号(59540)
- 资助(58759)
- 成果(48345)
- 重点(46673)
- 发(45755)
- 部(44543)
- 创(42691)
- 课题(41426)
- 创新(39932)
- 国家社会(38901)
- 科研(38883)
- 教育部(37838)
共检索到434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许德友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并没有改善,产业政策与支柱产业也在不断更替,因此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与产业梯度的要素比较优势也在不断转化。要素梯度的背后潜藏着供给侧一定的灵活性,意味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利用梯度比较优势提升要素供给的灵活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激发产业与区域的要素梯度优势,是挖掘经济增长新潜力的重要手段。在不同的产业、区域中,劳动力和土地的要素空间梯度差异最为显著,通过设置量化指标,测度区域与产业维度内这两种要素的梯度比较优势变化,进而探讨如何依据要素梯度比较优势从区域层面和产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伯强 黄光晓
我们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梯度发展模式下的中国区域碳排放空间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区域碳排放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和空间收敛特征,而且由于现有梯度发展模式强化了空间集聚效应,导致中国区域碳排放呈现"俱乐部收敛"的特征。进一步我们分析了未来中国区域碳排放份额的变化趋势,指出政府在下一步减排政策的制定中应把握区域碳排放的演化趋势,通过建立碳交易市场或碳税等区域碳排放平衡机制,才能更加公平有效地实现中国碳减排目标,同时更好地促进中国区域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
碳排放 梯度发展模式 空间计量经济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汪文卿 刘晓峰
从国外产业发展规律来看,产业及企业随着国内不同区域要素优势的变化而转移,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看,要素价格的上涨和资源消耗的不断上升,使得我国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空间呈缩小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凭借自然条件以及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在部分初级生产要素上,较东部地区形成了相对优势;在高级生产要素方面也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新形势下,扬长避短的实现加工贸易相关产业梯度转移,不仅能为东部腾出产业升级空间,更能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的相对要素优势,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要素禀赋 加工贸易 梯度转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熊必琳 陈蕊 杨善林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晓芳 胡冰
通过从供给侧视角研究扩展的索罗模型、变异系数及重力模型对我国近20年要素变化趋势及各区域要素的差异化进行跟踪研究。结论认为:(1)资本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技术和劳动要素则作用有限,制度要素是减小经济增长阻力的关键。(2)区内各要素投入差异长期存在,但资本及制度要素的区间差异缩小,东部地区已开始向创新驱动转型。除技术和劳动要素外,其余要素均不同程度的向内陆转移。(3)制度要素受技术与人力资本要素的牵引,表现出向东部地区逐步转移的过程。从沿海到内陆,其差异与经济增长轨迹由背离趋于一致,而技术要素则呈相反特征。故我国应通过平衡区内要素差异、加速区间要素流动,提高创新要素贡献度三方面进行调整...
关键词:
供给侧 驱动要素 要素结构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约翰·丹尼尔 李薇
当代在线学习发展源于工业革命的技术。当时,为大规模制造更为廉价的好产品,人们使用了新的方法和机器。技术打破了早年间阻碍人们大规模地以低成本获得优质教育的"铁三角"定理1。函授教育及其后以多媒体为基础的开放远程学习(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ODL)为数百万人带来了灵活性学习(flexible learning)。目前的在线技术已经为中等后教育带来了不同维度的更大的灵活性。机构应该着意探索这些新的灵活性,着力创造让学习更为深入、让学习成果更为有效的机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满平
一、导论 近10年来,国际、国内产业结构和产业转移的特点和发展动向除了呈现规模扩大化、结构高度化、方式多样化外,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产业转移呈现区域内部化。从国内情况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但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演进,而且还存在着区域内、区域外之间产业结构的重组和转移。另一方面,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已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友国
本文从梯度转移理论出发,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提出了产业转移模式的判别方法,识别了集聚、扩散、承接、回流、替代等五种产业转移模式。应用上述分析框架对长江经济带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2002年至2015年优势产业转移在江苏、浙江、江西、四川以集聚型模式为主,在上海、安徽、湖北以扩散型模式为主,在其余省市主导模式不明显。劣势产业转移在多数省市都以回流型模式为主,但安徽和江西约有一半劣势行业的转移表现为承接型模式。各省市绝大多数行业的转移模式与其优势产业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这意味着产业转移模式渐进性地对长江经济带产业梯度优势的重构产生了显著影响。
关键词:
产业转移模式 梯度优势 长江经济带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龚晓菊 刘祥东
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是中国东西部协调均衡发展的可靠途径,本文在总结目前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产业梯度系数得出西部十省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再基于各省产业的基础情况和与东部地区的相对产业梯度系数,确定西部各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梯度系数 优势产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笑楠 王克林 张明阳 张伟 凡非得
在ARCGIS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 3.3的支持下,分析了喀斯特区域广西环江县不同人类活动强度样带1988年和2005年2个时期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以及2005年研究区4种主要景观类型的格局特征随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环江县景观分布不均匀,林地是研究区的基质景观类型;在景观水平上,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降低,样带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降低,形状复杂程度升高,景观斑块的分布趋于集中;在景观类型水平上,研究区4种主要的景观类型在梯度带中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格局的变化特征,其中,各景观类型的面积比重、破碎度和分维数随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趋势较为明显,聚集度和连通性的梯度变化幅...
关键词:
广西 喀斯特 人类活动强度 景观格局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魏敏 李国平
梯度推移理论认为,高梯度地区产业总是在不停地向低梯度地区推移。我国东、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差距,近年来,尽管出台了许多区域优惠政策,但区域经济水平差距依然很大,梯度推移现象不明显。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东、西部地区在梯度推移过程中存在着劳动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极化式聚集,从而导致梯度推移粘性。
关键词:
区域 梯度推移 粘性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炳良
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以优先发展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为特点的经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政策倾斜使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的资金回报率大大高于其他地区,对国内外资金形成强大的吸引力。然而,全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安增军 刘琳
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各国或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会促进彼此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又会反过来推动它们之间的产业转移。为此,文章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梯度转移的阶段性特征来考察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现实基础,进而对我国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互动机理及其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推动我国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兴中
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相辅相成,劳动力流动和资本流动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是相反的,劳动力流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一个国家内部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地带间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存在劳动力流动规模大、趋势强,资本反向流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不畅等特点和问题。要顺利实现我国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需要合理引导区际要素流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东、西部间的梯度转移。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资本流动 产业梯度转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蕊 熊必琳
本文改进了现有的产业梯度系数方法,并利用其绘制了全国31个省市26个行业的产业区域梯度表,从阶段特征、地域特征和转移方式三个方面对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国内区域产业转移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梯度系数 梯度分布 战略构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