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48)
- 2023(18417)
- 2022(15505)
- 2021(14422)
- 2020(12027)
- 2019(27343)
- 2018(27325)
- 2017(52028)
- 2016(28637)
- 2015(31678)
- 2014(31621)
- 2013(31166)
- 2012(28227)
- 2011(25282)
- 2010(25327)
- 2009(23688)
- 2008(23699)
- 2007(20990)
- 2006(18716)
- 2005(17017)
- 学科
- 济(114281)
- 经济(114119)
- 业(101626)
- 管理(95992)
- 企(90675)
- 企业(90675)
- 方法(49243)
- 数学(39263)
- 数学方法(38820)
- 财(38004)
- 农(35445)
- 业经(34717)
- 中国(30000)
- 制(28947)
- 务(25889)
- 财务(25818)
- 财务管理(25777)
- 企业财务(24517)
- 农业(24440)
- 学(22483)
- 地方(21811)
- 理论(21741)
- 技术(21533)
- 体(21195)
- 和(20415)
- 银(19186)
- 银行(19139)
- 贸(19047)
- 贸易(19037)
- 划(18922)
- 机构
- 学院(405300)
- 大学(402740)
- 济(162455)
- 管理(160463)
- 经济(159029)
- 理学(137823)
- 理学院(136325)
- 管理学(134210)
- 研究(133803)
- 管理学院(133437)
- 中国(101935)
- 京(85862)
- 科学(81626)
- 财(80683)
- 所(67094)
- 农(66855)
- 财经(63020)
- 江(61493)
- 研究所(60484)
- 中心(59841)
- 业大(59120)
- 经(57130)
- 北京(54133)
- 农业(52067)
- 范(51921)
- 师范(51418)
- 州(48907)
- 院(48817)
- 经济学(48747)
- 财经大学(46575)
- 基金
- 项目(269682)
- 科学(213189)
- 研究(200081)
- 基金(195560)
- 家(169381)
- 国家(167908)
- 科学基金(145394)
- 社会(126547)
- 社会科(119863)
- 社会科学(119832)
- 省(105909)
- 基金项目(103511)
- 自然(93650)
- 教育(91723)
- 自然科(91439)
- 自然科学(91416)
- 自然科学基金(89817)
- 划(88275)
- 编号(81427)
- 资助(79560)
- 成果(66783)
- 重点(60156)
- 部(59512)
- 创(57929)
- 发(57540)
- 课题(56559)
- 创新(53514)
- 制(52703)
- 国家社会(51848)
- 教育部(51305)
- 期刊
- 济(186270)
- 经济(186270)
- 研究(123507)
- 中国(80063)
- 财(65639)
- 管理(63619)
- 农(62728)
- 学报(61955)
- 科学(57781)
- 大学(47749)
- 教育(46576)
- 学学(45051)
- 农业(42816)
- 融(38166)
- 金融(38166)
- 技术(35851)
- 业经(32145)
- 财经(31752)
- 经济研究(29089)
- 经(27250)
- 问题(23924)
- 业(23754)
- 技术经济(20494)
- 现代(19516)
- 科技(19080)
- 版(19001)
- 理论(18895)
- 商业(18219)
- 财会(18219)
- 图书(17372)
共检索到605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本文立足广西制造业整体素质不高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要素供给制约瓶颈和不足,从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的四大要素和政府层面设计了推动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广西 制造业 转型升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秋云
制造业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现有的发展模式主要存在产能过剩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居高不下、节能减排压力大等"供给侧"问题。建立绿色制造体系,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制造业绿色转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意愿、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外部压力以及企业具备绿色转型的能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共同作用,是制造业实现绿色转型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造业 绿色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秋云
制造业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现有的发展模式主要存在产能过剩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居高不下、节能减排压力大等"供给侧"问题。建立绿色制造体系,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制造业绿色转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意愿、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外部压力以及企业具备绿色转型的能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共同作用,是制造业实现绿色转型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造业 绿色转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超文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及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影响,近几年老工业基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制造业结构性产能过剩严重,成为制约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瓶颈。以东北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吉林省为个案进行剖析,发现要从根本上破解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结构不协调、供需错位而导致的制造业效率低下、竞争力不强问题,应充分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方明 蔡彭真
在经济下行背景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基于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制造业供给质量水平,再进一步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制造业供给质量的政策影响与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全国制造业供给质量指数呈上升趋势,尤其2015-2016年上升趋势明显,直观结论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升制造业供给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相较于北方省市,政府干预程度较弱的南方省市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更加敏感;进一步检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制造业供给质量的传导机制,显示中介效应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邵志高 吴立源
本文从业绩波动视角论证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制造业为什么要轻资产转型。笔者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是通过调结构以提升效率,这对制造业而言主要是调整资产配置结构以提升企业价值。本文以1990—2016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业绩纵向标准差和业绩横向离散度两种方法度量业绩波动和固定资产占比衡量轻资产运营程度,考察了轻资产运营对业绩波动的单独影响,以及轻资产运营和收入波动对业绩波动的联合影响。研究发现,保持收入波动不变条件下制造企业固定资产占比与业绩波动正相关,且固定资产占比越大,业绩波动对收入波动的反应越敏感。结果表明,制造业轻资产运营降低了企业业绩波动,从而提升了企业价值;制造业调减固定资产配置以实现轻资产转型既契合了供给侧改革"调结构以提升效率"的政策要求,也因为减小业绩波动而提升了自身价值。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雷新军 邓立丽
目前,上海制造业发展速度放缓,结构不断优化,迈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制约,"工业地位下降论"一时引发关注。供给侧改革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热词,是打造经济升级版的要求,也对上海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要求。在生产成本上升、发展空间(土地制约)和创新动力不足等重大瓶颈的制约下,上海制造业发展需要突破传统的产业发展思维,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的特性和上海城市发展的目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下,通过"降成本、补短板",寻找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上海 制造业 转型升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雷新军 邓立丽
目前,上海制造业发展速度放缓,结构不断优化,迈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制约,"工业地位下降论"一时引发关注。供给侧改革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热词,是打造经济升级版的要求,也对上海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要求。在生产成本上升、发展空间(土地制约)和创新动力不足等重大瓶颈的制约下,上海制造业发展需要突破传统的产业发展思维,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的特性和上海城市发展的目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下,通过"降成本、补短板",寻找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上海 制造业 转型升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郭威 盛继明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业与制造业缺乏深度融合,未能形成良性循环,呈现出多重失衡特征,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金融供给配置结构失衡、金融供给期限结构失衡、金融供给方式结构失衡、金融供给主体结构失衡、金融供给阶段结构失衡和金融供给政策衔接失衡。进入新发展阶段,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和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意愿和能力,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体系,保障政策实施效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纪峰
基于我国宏观经济现实背景,中央适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举措,明确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结构性减负、供需协同传导机制构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核心的内涵。本文将传统制造业转型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脚点,通过对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指出我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制度性成本、税费成本、汇率成本、资源成本等方面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基于政府、制造业两个主体维度,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提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五大对策:降低制度性成本,理顺市场价格传导关系;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理清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造业 转型 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纪峰
基于我国宏观经济现实背景,中央适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举措,明确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结构性减负、供需协同传导机制构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核心的内涵。本文将传统制造业转型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脚点,通过对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指出我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制度性成本、税费成本、汇率成本、资源成本等方面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基于政府、制造业两个主体维度,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提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五大对策:降低制度性成本,理顺市场价格传导关系;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理清政府与企业关系,降低企业负担;加大创新投入,转变传统制造业发展方式;改善供给结构,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造业 转型 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一 李友倩
当前全球钢铁行业形势不容乐观,主要钢铁企业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钢铁市场需求放缓的双重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着阶段性产能过剩、结构性供需矛盾、技术研发能力弱及产业集中度低等多方面突出问题。本文旨在从问题入手,分析当前钢铁行业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依据分析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君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既面临着资源诅咒的约束,又面临着制度保障不足、产业弹性不足、要素创新低下等问题,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转型模式,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动力。本文首先在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资源型城市转型驱动作用的基础上,从制度、产业、要素三个维度界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涵。其次,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指导思想,立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目标,以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为支撑,以质量优先、结构优化、和谐共生与改善民生为原则,实现政府、企业、公众多方参与,形成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长效机制,构建以"一个目标、二大支撑、三方主体、四项原则"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框架。最后,从构建制度保障体系、产业结构体系和要素创新体系三个层面设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全面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要求,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晓东 陈梁 武子歆
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对我国流通业效率与制造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结果发现:流通业效率对制造业绩效整体而言发挥正向作用。更具体地,零售业对制造业产能调整发挥着积极作用,而批发业效率提升则未对制造业绩效发挥显著作用。在未来持续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高度重视流通业对于有效反馈市场信息、调节上游生产、媒介供需匹配的先导性作用,在继续利用新技术提升零售业效率并发挥其先导性作用的同时,也应着力提升批发业效率及其引导产能资源配置、促进供需匹配的先导性潜能。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流通先导作用 制造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于法稳
[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保护水土资源,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与关键。通过分析水土资源的环境形势,提出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性建议。[方法]在系统梳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献的基础上,采取水土资源数量、质量两个方面的数据,全面分析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水土资源形势。[结果]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并且呈现出立体化的态势;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产对优质水资源的需求面临严峻挑战;耕地资源占用呈现刚性递增,优质耕地短缺,同时,耕地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结论]基于水土资源视角,提出了6条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环保制度建设,减少对水土资源的污染;坚持质量提升为重点,严守耕地红线;以提高利用效率为重点,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构建循环型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水土资源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