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39)
- 2023(14281)
- 2022(12067)
- 2021(11275)
- 2020(9484)
- 2019(21015)
- 2018(21083)
- 2017(40820)
- 2016(22489)
- 2015(24995)
- 2014(24640)
- 2013(24156)
- 2012(21967)
- 2011(19900)
- 2010(20302)
- 2009(19272)
- 2008(18960)
- 2007(17010)
- 2006(15368)
- 2005(14055)
- 学科
- 济(87487)
- 经济(87359)
- 业(70908)
- 管理(63933)
- 企(49776)
- 企业(49776)
- 农(47815)
- 方法(33319)
- 农业(31519)
- 数学(28986)
- 数学方法(28696)
- 中国(28293)
- 财(26903)
- 制(26832)
- 业经(25305)
- 体(18922)
- 银(17986)
- 银行(17963)
- 行(17252)
- 贸(16863)
- 贸易(16853)
- 易(16528)
- 地方(15842)
- 学(15798)
- 融(15684)
- 金融(15680)
- 务(15255)
- 财务(15224)
- 财务管理(15184)
- 体制(14995)
- 机构
- 学院(316500)
- 大学(311620)
- 济(135284)
- 经济(132581)
- 管理(118853)
- 研究(106117)
- 理学(102113)
- 理学院(101087)
- 管理学(99504)
- 管理学院(98927)
- 中国(83377)
- 财(67573)
- 农(65261)
- 京(64403)
- 科学(61223)
- 所(53305)
- 财经(52098)
- 农业(50012)
- 中心(49138)
- 江(48847)
- 业大(48452)
- 研究所(47504)
- 经(47295)
- 经济学(41753)
- 范(40632)
- 北京(40217)
- 师范(40199)
- 财经大学(38410)
- 州(38189)
- 经济学院(37735)
- 基金
- 项目(203446)
- 科学(161400)
- 研究(155045)
- 基金(147473)
- 家(127198)
- 国家(126025)
- 科学基金(108150)
- 社会(100265)
- 社会科(94743)
- 社会科学(94721)
- 省(80789)
- 基金项目(77606)
- 教育(71927)
- 划(66680)
- 自然(66460)
- 自然科(64890)
- 自然科学(64871)
- 编号(64136)
- 自然科学基金(63758)
- 资助(59121)
- 成果(53121)
- 部(46843)
- 重点(45920)
- 发(44850)
- 课题(44647)
- 制(43933)
- 创(43399)
- 性(42057)
- 国家社会(41582)
- 创新(40470)
- 期刊
- 济(157477)
- 经济(157477)
- 研究(98448)
- 中国(68687)
- 农(66739)
- 财(52282)
- 学报(46630)
- 农业(44569)
- 科学(43651)
- 管理(43235)
- 教育(38106)
- 大学(37101)
- 融(36633)
- 金融(36633)
- 学学(35165)
- 业经(30801)
- 技术(26603)
- 财经(26475)
- 经济研究(24176)
- 经(22821)
- 问题(22169)
- 业(21501)
- 版(16064)
- 贸(15761)
- 农村(15575)
- 村(15575)
- 世界(15573)
- 技术经济(14939)
- 农业经济(14764)
- 经济问题(14682)
共检索到484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会新 张立富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期间,我国制造业、建筑业及服务业等为提供优质有效的产品与服务,急需提升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促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文章基于前期学者的研究,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定义,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角度出发,通过李克特五分量表法的统计,识别出农民工就业能力的14条构成因素,并构建出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模型,这为农民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间提升就业能力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也为政府与用人单位的决策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会新 张立富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期间,我国制造业、建筑业及服务业等为提供优质有效的产品与服务,急需提升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促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文章基于前期学者的研究,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定义,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角度出发,通过李克特五分量表法的统计,识别出农民工就业能力的14条构成因素,并构建出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模型,这为农民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间提升就业能力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也为政府与用人单位的决策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傅航
在经济发展的不断影响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我国职业教育的体制上。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能有有效地提高农民工的技术水平,能够帮助新生代农民工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本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策略进行研究,为如何更好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人群在城市中的职业转化率提供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羚 郑爱翔 赵建伟
提升人力资本进而优化劳动力配置是劳动力要素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劳动力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终身职业能力开发体系,既是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为此,文章从运行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终身职业能力体系,并突出"终身"的概念。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倪洪兴
入世以来,我国农业高度开放,与世界的关联度不断提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相互作用不断加深。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论是总量平衡还是结构调整,不论是农业增效还是农民增收,不论是业态创新还是发展动能换挡,都不能不考虑国际市场的因素,不能不考虑世界农业和国外农业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在全球视野下来谋划、在国际竞争中求发展、在统筹两个市场中保稳定保增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亓乐秋 王东红 鲁永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调整结构,矫正要素配置,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农业本身作为供给侧,亟待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上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本文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形势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点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要素、培育方式和培育内容,明确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丰富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型职业农民 农民培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璐 裴旭 张淑林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分析了研究生教育调控机制的现状,认为以需求侧为主导的研究生教育调控机制带来了供需错配、质量危机、文化趋同等问题,应推进研究生教育调控机制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主动服务需求型的调控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应由管理向治理转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培养单位应由他律向自律转变,走以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市场、社会、个人等应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激发多元主体的巨大活力。
关键词:
供给侧 需求侧 研究生教育 调控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宏如 李群 彭伟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转型已是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制造2025"都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基于多学科的方法,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构建了供给侧改革视阈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转型结构模型。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创新整体治理机制,建构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心理资本,增强"人"的要素有效供给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冯守东 刘建明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思考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功能定位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及其理论要义,对现行税制进行梳理,分析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税制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税制改革 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新蕾
2018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聚焦"三农"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设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目标,本文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探讨了农民科技素养提升的意义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农民科技素养提升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 新型职业农民 科技素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方明 蔡彭真
在经济下行背景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基于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制造业供给质量水平,再进一步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制造业供给质量的政策影响与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全国制造业供给质量指数呈上升趋势,尤其2015-2016年上升趋势明显,直观结论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升制造业供给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相较于北方省市,政府干预程度较弱的南方省市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更加敏感;进一步检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制造业供给质量的传导机制,显示中介效应显著。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金福
提升区域适切性历来是地方本科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题中要义。地方本科高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使命,对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瞩目的贡献,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适切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从自身入手,在供给侧上发力,主动采取供给侧改革的系统化、结构化、创新性的思维,自觉根据地方经济社会的期望和需求调适自己的办学行为,从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科学研究等全方位转型与创新,不断提升地方本科高校的区域适切性。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 供给侧改革 适切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昌平 汪连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中、后的不同阶段,就业面临着不同的转换特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我国就业形势面临着新增就业岗位减少、落后产业职工转移、对专业型创新型人才需求增加、新型就业人群增加等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关系到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继续推行"双创"政策;发挥政府、高校和市场的合力,不断优化人才供给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好去产能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安置工作。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中国劳动就业 就业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汪晓梅 姚凤阁
我国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在对农业经济增长逻辑不断深入认识和发达国家农业发展改革经验借鉴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农村工作主线。农业供给侧改革释放了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信号,为加速我国农业结构优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指明了方向。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粮食主产区肩负着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和安全的重责,研究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作用突出。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改革历程基础上,从农民收入构成入手,找出粮食主产区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粮食主产区 农民收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果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与关键。而建立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机制,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在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提出了构建农产品生产与流通协调机制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