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80)
- 2023(18327)
- 2022(15679)
- 2021(14805)
- 2020(12221)
- 2019(27915)
- 2018(28039)
- 2017(52663)
- 2016(28859)
- 2015(32172)
- 2014(32035)
- 2013(31363)
- 2012(29099)
- 2011(26166)
- 2010(26762)
- 2009(24843)
- 2008(23897)
- 2007(20883)
- 2006(18675)
- 2005(16935)
- 学科
- 济(114980)
- 经济(114853)
- 管理(82139)
- 业(76864)
- 企(64105)
- 企业(64105)
- 方法(46182)
- 数学(38616)
- 数学方法(38148)
- 中国(34699)
- 农(31378)
- 财(30397)
- 地方(27951)
- 业经(27842)
- 学(26729)
- 制(24924)
- 农业(20966)
- 理论(20068)
- 银(19966)
- 银行(19914)
- 贸(19595)
- 贸易(19576)
- 融(19341)
- 金融(19339)
- 行(19112)
- 和(19044)
- 易(18923)
- 务(18725)
- 财务(18642)
- 财务管理(18562)
- 机构
- 大学(403943)
- 学院(403056)
- 济(156818)
- 管理(154957)
- 经济(153198)
- 研究(141057)
- 理学(132594)
- 理学院(131026)
- 管理学(128697)
- 管理学院(127953)
- 中国(106096)
- 京(88687)
- 科学(88545)
- 财(76143)
- 所(72518)
- 农(67819)
- 研究所(65468)
- 中心(63586)
- 江(61475)
- 业大(59790)
- 财经(59528)
- 北京(56300)
- 范(56055)
- 师范(55465)
- 经(54069)
- 农业(52893)
- 院(51393)
- 州(50165)
- 经济学(46525)
- 师范大学(44718)
- 基金
- 项目(270671)
- 科学(211945)
- 研究(198719)
- 基金(194024)
- 家(169962)
- 国家(168490)
- 科学基金(143717)
- 社会(123437)
- 社会科(116875)
- 社会科学(116842)
- 省(106422)
- 基金项目(102485)
- 自然(93463)
- 教育(91491)
- 自然科(91173)
- 自然科学(91148)
- 划(89759)
- 自然科学基金(89511)
- 编号(82136)
- 资助(79734)
- 成果(67847)
- 重点(61308)
- 发(60345)
- 部(59028)
- 课题(57119)
- 创(55917)
- 创新(52187)
- 科研(51582)
- 项目编号(50719)
- 教育部(50313)
- 期刊
- 济(179850)
- 经济(179850)
- 研究(123503)
- 中国(88604)
- 学报(66166)
- 农(61708)
- 科学(59634)
- 财(58948)
- 管理(57553)
- 教育(51131)
- 大学(48891)
- 学学(45358)
- 农业(42562)
- 融(37345)
- 金融(37345)
- 技术(34096)
- 业经(30669)
- 经济研究(29069)
- 财经(28909)
- 图书(25414)
- 经(24813)
- 问题(23028)
- 业(22105)
- 理论(19397)
- 科技(19076)
- 版(18438)
- 技术经济(18420)
- 资源(18290)
- 现代(17826)
- 商业(17758)
共检索到615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朱雅珊 马荣春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介绍审计机关审计档案概况,分析国家审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新特征,建立审计档案开发利用的供给侧概念框架,并进行供需侧分析。结合审计工作实践,阐述审计档案开发利用供给侧价值实现方式,指出当前审计机关审计档案开发利用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并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指出审计档案在供给层次、质量、种类和开放等方面尚未与国家审计的新特征相匹配,提出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审计档案开发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审计档案 开发利用 供给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键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穿"十三五"规划的一条主线,是发展新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内部审计作为国家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同样肩负重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内涵在高校审计中的延伸应用出发,针对高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校审计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适用性,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在高校审计工作中具体运用的方法,为高校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变革,更好地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高校审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覃剑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更需要关心的问题是:城市是好或是坏?是健康或是病态?如何在这个"城市星球"中推动城市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城市发展转型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是城市要素、产业、功能、空间和制度五大维度协同转型的有机统一体。根据世界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城市发展转型将呈现出八大趋势:即城市价值从强调经济价值转向综合价值;城市功能从强调流量集聚转向决策控制;城市实力从强调硬实力转向软实力;城市发展动力从强调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城市空间从强调单体城市转向城市区域;城市联系从强调垂直联系转向网络联系;城市发展路径从强调综合性转向多样性;城市制度从强调优惠政策转向优化营商环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慧琴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保险产业快速发展。但是,当保险业还在致力于改善"销售乱、理赔难"等长期以来的不良形象时,保险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快速增强、保险需求快速提升,如何创新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供给适应消费者需求、提高保险业社会形象已成为当前保险业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概括了江西保险投诉的基本特点,总结了保险公司处理客户投诉、利用投诉资源完善内控制度过程中的问题,并就如何利用投诉资源助推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路径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保险公司 投诉资源 内部管控 保险理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慧琴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保险产业快速发展。但是,当保险业还在致力于改善"销售乱、理赔难"等长期以来的不良形象时,保险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快速增强、保险需求快速提升,如何创新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供给适应消费者需求、提高保险业社会形象已成为当前保险业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概括了江西保险投诉的基本特点,总结了保险公司处理客户投诉、利用投诉资源完善内控制度过程中的问题,并就如何利用投诉资源助推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路径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保险公司 投诉资源 内部管控 保险理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于法稳
[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保护水土资源,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与关键。通过分析水土资源的环境形势,提出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性建议。[方法]在系统梳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献的基础上,采取水土资源数量、质量两个方面的数据,全面分析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水土资源形势。[结果]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并且呈现出立体化的态势;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产对优质水资源的需求面临严峻挑战;耕地资源占用呈现刚性递增,优质耕地短缺,同时,耕地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结论]基于水土资源视角,提出了6条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环保制度建设,减少对水土资源的污染;坚持质量提升为重点,严守耕地红线;以提高利用效率为重点,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构建循环型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水土资源保护。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于法稳
[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保护水土资源,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与关键。通过分析水土资源的环境形势,提出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性建议。[方法]在系统梳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献的基础上,采取水土资源数量、质量两个方面的数据,全面分析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水土资源形势。[结果]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并且呈现出立体化的态势;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产对优质水资源的需求面临严峻挑战;耕地资源占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炜琳 王瑞波 黄圣男 肖雷 姜茜
[目的]建立一套适用于全国不同地区、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内容和重点任务逐一体现,指导各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分析,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讨论和界定,明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思路。[结果]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构建包括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两种评价方法。[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方向引领和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岩 王政胤
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在于转变经济发展动力由全要素生产率驱动。从产业发展结构角度而言,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方法测算了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地区和时间特征。结论表明,山东省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0.4061,还处于较低水平,整体而言各地级市均值处于0.2-0.4之间,还存在60%-80%的缺口,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地区差异分析表明,各地级市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实现均衡发展十分必要。时间趋势分析表明,山东省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不断递增趋势,发展潜力巨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炜琳 王瑞波 黄圣男 肖雷 姜茜
[目的]建立一套适用于全国不同地区、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内容和重点任务逐一体现,指导各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分析,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讨论和界定,明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思路。[结果]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构建包括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两种评价方法。[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方向引领和底线把控的思想,体现了地区差异、生态类型差异和不同区域在国家主体功能区中的功能定位,具有地区可比性和可操作性,适用于全国不同省份或者同一省份不同地区的评价。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范涛
文章从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角度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阐释,认为改革要解决的重点是资源配置问题,同时兼顾资源利用问题。因此,改革的核心在于减少政府干预,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应完善市场基本制度和基础设施,并在市场尚不完善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好政府与市场各自的优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的关键。资产专用性、政策的不一致性、市场与政府的进退失序与产权保护不完善等问题应引起警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林
文章通过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在体制上不断优化,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在技术上推陈出新,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不断深化,以切实增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体系的服务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服务。
关键词:
城建档案 开发利用 创新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芬
文章以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为例,指出目前福建省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存在专业调整与产业升级发展适应度之间的矛盾、专业人才供给效率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关联度之间的矛盾、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契合度之间的矛盾。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文章提出进行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层面应转变管理方式,分类指导,统筹高职专业集群,对接产业发展规划;高职院校层面应精准办学定位,建立专业动态调控和自律机制,科学制定合理的专业结构调整策略,从而实现高职人力资源供给能力的提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亚静 王飞 石祖梁 高春雨 王红彦 毕于运
[目的]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秸秆资源产出与利用的变动趋势,就如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促进我国秸秆资源利用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利用试验数据检索和定量计算的方法,重点从种植业结构调整、现代种业创新、轮作休耕等任务着手,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秸秆资源与利用产生的影响。[结果]以"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达到2020年规划期目标时,较2015年可减少玉米秸秆产出1 501万t,同时可为地区畜牧业发展提供青贮玉米等优质饲料、且玉米全株青贮通过养殖粪污得以过腹还田;若通过作物育种技术将水稻的经济系数提高0.03,可减少水稻秸秆产出1 360万t;实行耕地轮作休耕能够减少区域秸秆供应量,且随着轮作休耕试点面积的不断扩大,其减少秸秆产出的作用将持续增强。[结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望减少"无效秸秆"产出,减轻秸秆处置压力,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推动解决"小秸秆"带来的"大问题"。未来应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因地制宜调减"高产秸秆"作物改种"低产秸秆"或"零秸秆"作物;在充分发挥作物经济产量潜力的同时,通过积极培育和推广"低产秸秆"型作物品种、优化"低产秸秆"型高产栽培模式等途径控制作物秸秆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