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8)
- 2023(11403)
- 2022(9513)
- 2021(8846)
- 2020(7180)
- 2019(16012)
- 2018(15922)
- 2017(29292)
- 2016(15605)
- 2015(16951)
- 2014(16825)
- 2013(16245)
- 2012(15391)
- 2011(14260)
- 2010(14661)
- 2009(13878)
- 2008(13645)
- 2007(12276)
- 2006(11204)
- 2005(10330)
- 学科
- 济(83903)
- 经济(83830)
- 管理(48955)
- 业(45929)
- 企(41189)
- 企业(41189)
- 方法(28104)
- 数学(23344)
- 数学方法(23123)
- 中国(20685)
- 地方(19823)
- 学(19445)
- 财(17897)
- 业经(17796)
- 技术(16863)
- 制(16759)
- 农(15222)
- 理论(13959)
- 地方经济(13680)
- 融(13434)
- 金融(13434)
- 体(13216)
- 银(13023)
- 银行(13000)
- 行(12609)
- 技术管理(12080)
- 产业(11089)
- 和(10708)
- 体制(10302)
- 策(10300)
- 机构
- 大学(233229)
- 学院(230405)
- 济(106446)
- 经济(104473)
- 管理(86086)
- 研究(84171)
- 理学(73589)
- 理学院(72703)
- 管理学(71610)
- 管理学院(71111)
- 中国(62003)
- 财(50308)
- 京(48265)
- 科学(48132)
- 所(42194)
- 财经(39098)
- 研究所(37985)
- 江(35786)
- 中心(35761)
- 经(35488)
- 经济学(34844)
- 农(32621)
- 范(31305)
- 师范(30994)
- 经济学院(30880)
- 北京(30657)
- 院(29968)
- 财经大学(29101)
- 业大(29074)
- 州(27834)
- 基金
- 项目(145985)
- 科学(117292)
- 研究(108552)
- 基金(107143)
- 家(93028)
- 国家(92247)
- 科学基金(79748)
- 社会(72767)
- 社会科(69147)
- 社会科学(69132)
- 省(57194)
- 基金项目(55657)
- 教育(50477)
- 自然(48906)
- 自然科(47827)
- 自然科学(47813)
- 划(47417)
- 自然科学基金(47059)
- 资助(42611)
- 编号(40950)
- 创(35873)
- 成果(34780)
- 重点(33654)
- 部(32871)
- 创新(32628)
- 发(32409)
- 国家社会(31004)
- 课题(30232)
- 性(28993)
- 教育部(28982)
- 期刊
- 济(127362)
- 经济(127362)
- 研究(80052)
- 中国(49560)
- 财(39381)
- 管理(37896)
- 学报(33905)
- 科学(32405)
- 教育(29488)
- 农(29101)
- 大学(26266)
- 学学(24544)
- 融(23539)
- 金融(23539)
- 经济研究(22097)
- 财经(21551)
- 技术(20757)
- 经(18936)
- 农业(18857)
- 业经(17545)
- 问题(15782)
- 技术经济(13944)
- 科技(12185)
- 贸(11594)
- 统计(11145)
- 策(11016)
- 商业(10874)
- 世界(10738)
- 现代(10384)
- 业(10297)
共检索到363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国华 钟婧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供给侧结构也在逐渐发生改革,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经济学理论和西方供给学派存在较大的差别,必须了解这些理论差别,才能够促进供给侧结构创新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供给结构性理论具有其独特的理论来源以及实践基础,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国华 钟婧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供给侧结构也在逐渐发生改革,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经济学理论和西方供给学派存在较大的差别,必须了解这些理论差别,才能够促进供给侧结构创新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供给结构性理论具有其独特的理论来源以及实践基础,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守义 罗丹 陆振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形成并包含了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具体体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剩余劳动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社会再生产理论、结构性失衡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从"供给侧管理""需求侧管理""制度建设"和"改革本质"这四个方面来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并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来指导具体的改革实践。首先,要增加中国的剩余劳动,进一步释放和增强剩余劳动的活力,为中国的经济转型与长久发展创造动力;其次,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尚植 王怡颖
自中共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有学者从西方经济理论出发对其进行解释,如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和供给学派等,但都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和解释困境,并没有真正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本质和实践逻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本文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原理,基于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分别从生产与消费、生产与交换、生产与分配三个方面解读当前中国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表现与现实困境,从而能够真正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本质。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治经济学 生产关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尚植 王怡颖
自中共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有学者从西方经济理论出发对其进行解释,如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和供给学派等,但都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和解释困境,并没有真正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本质和实践逻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本文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原理,基于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分别从生产与消费、生产与交换、生产与分配三个方面解读当前中国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表现与现实困境,从而能够真正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治经济学 生产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剑辉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是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及论坛成立的好日子,作为全程参与的人员今天站在这个讲坛也是感慨万千,备感欣慰。我们是今年四月份提出筹备这个论坛,九月二十几号经过北京市批准,正式设立机构。因为我在国家开发银行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滕泰
自从2012年笔者发表《新供给主义宣言》以来,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影响日趋扩大。其中,经济观察报5月份发表的《从供给端着手重启经济改革》首次报告了笔者的整体研究框架,而21世纪经济报道的《供给学派的中国药方》则把新供给学派的主张和新一届政府的各项经济结构转型和减少行政审批等经济政策联系起来,认为新届政府政策有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影子,并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本文是"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完整呈现。
关键词:
新供给主义 供给约束 供给抑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那艺 贺京同 付婷婷
在我国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提高直接税比重已成为调整现行税收结构的重要方向。据此,本文基于实验宏观经济学方法,以生命周期跨期选择模型为基本模型,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不同税收结构对居民消费路径与福利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税收结构中的直接税比重与居民福利水平存在一种类似于倒U型的关系,即较低的直接税比重与较高的直接税比重都会损害居民的长期福利,而当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重相接近时,居民可获得较高福利水平,且这一实验结论未随被试者的学习效应而发生改变。其政策启示是,尽管我国当前的直接税比重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偏低,但在优化税收结构的过程中应把握好直接税比重的提升力度,确保直接税与间接税在整体上维持相对接近的比例范围,从而实现居民福利水平的稳定与提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丹 王守义
伟大的经济理论孕育在伟大的经济实践中,伟大的经济实践又必须由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来支撑和发展,当前我国的经济改革措施集中体现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章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作为研究对象,在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微观的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宏观的马克思制度演化理论到中观的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三个不同视角,对我国目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和隐藏在改革思路背后的理论逻辑进行再思考,这种再思考目的是为了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和路径,找到思考问题的着眼点,从而更进一步、更深层次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文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运用其经济危机理论、按比例发展规律和社会再生产理论论证了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进而提出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寻找资源配平新的实现方式;结构调整与结构性改革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亡羊补牢,而后者是防患于未然;市场的决定作用必须伴有政府更好的协同作用,这个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市场事后作用的事前导向、过程控制、边界约束和修补矫正;科学高效的规划管控体系,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一种重要理论探索和伟大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密 刘秉镰
本文跳出市场和政府之争,在传统供需平衡模型中引入退出价格和饱和需求等新假设,通过消费结构和住房属性的异质性处理、二元市场的均衡分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学理论解释。主要观点是:中国式产能过剩是商品和住房二元市场叠加的饱和需求式过剩。普通商品市场的"饱和需求陷阱"和住房市场的"投资偏好陷阱"是关键制约点。这使得需求刺激政策在饱和需求式过剩中失灵,并通过二元市场的"劣驱良"效应,引发经济"脱实向虚"的趋势。应通过二元市场的联动式调控,形成以供给方向和供给对象的结构性调整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密 刘秉镰
本文跳出市场和政府之争,在传统供需平衡模型中引入退出价格和饱和需求等新假设,通过消费结构和住房属性的异质性处理、二元市场的均衡分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学理论解释。主要观点是:中国式产能过剩是商品和住房二元市场叠加的饱和需求式过剩。普通商品市场的"饱和需求陷阱"和住房市场的"投资偏好陷阱"是关键制约点。这使得需求刺激政策在饱和需求式过剩中失灵,并通过二元市场的"劣驱良"效应,引发经济"脱实向虚"的趋势。应通过二元市场的联动式调控,形成以供给方向和供给对象的结构性调整为重点的供给侧结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余斌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其主要表现是增长速度的下降,从高速转为中高速。虽然中国经济的总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但是,人均产值和收入还很落后,到我国人均产值达到世界第二,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如果说,扩大内需是在供给的产品不变的前提下,为这些产品增加需求,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改变供给的结构来满足外溢的需求,把消费能力留在国内。当然,通过创新来提供新的产品也可能满足另外一些潜在的需求,开拓出新的市场空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汉斌 武彦斌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由以往高速增长逐步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基于此,党中央审时度势,顺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时代呼唤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十三五"时期的中国经济巨轮持续平稳的扬帆起航助力前行。考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应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唯有此,才能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国情出发正确解读和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进把准脉搏、找准方向。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威 董德福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精髓,是新时期政治经济学说的核心概念,是引领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方法解决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现阶段的时代特征,进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进行正确的梳理和分析,才能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供需矛盾,为实现新常态下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