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61)
2023(17535)
2022(14998)
2021(14189)
2020(11658)
2019(26831)
2018(27069)
2017(50826)
2016(28105)
2015(31048)
2014(31281)
2013(30354)
2012(27832)
2011(25032)
2010(25305)
2009(23284)
2008(23152)
2007(20367)
2006(18027)
2005(16263)
作者
(79450)
(66021)
(65553)
(62730)
(42068)
(31696)
(29770)
(25542)
(25112)
(23870)
(22559)
(22415)
(21163)
(20970)
(20671)
(20351)
(19520)
(19489)
(18990)
(18899)
(16603)
(16302)
(15970)
(15204)
(14868)
(14779)
(14664)
(14622)
(13416)
(13066)
学科
(104150)
经济(103997)
管理(86344)
(80180)
(70382)
企业(70382)
方法(45529)
数学(37852)
数学方法(37376)
(31428)
中国(29958)
(27482)
(27089)
业经(26070)
(24832)
理论(21961)
技术(21532)
地方(20111)
(19723)
银行(19668)
(19188)
财务(19113)
财务管理(19072)
(19056)
(18780)
(18607)
金融(18604)
企业财务(18171)
农业(17788)
(17737)
机构
大学(392657)
学院(389269)
(152093)
管理(151174)
经济(148589)
研究(131470)
理学(130145)
理学院(128629)
管理学(126411)
管理学院(125661)
中国(98192)
(84348)
科学(80871)
(75831)
(65860)
(60686)
研究所(59660)
财经(59031)
(59013)
中心(58959)
业大(56465)
北京(53647)
(53526)
(53026)
师范(52489)
(48108)
(47321)
农业(47178)
经济学(46140)
财经大学(43988)
基金
项目(262683)
科学(206821)
研究(195094)
基金(188875)
(164357)
国家(162942)
科学基金(140041)
社会(122131)
社会科(115612)
社会科学(115586)
(103415)
基金项目(99724)
教育(91435)
自然(89899)
自然科(87758)
自然科学(87733)
(86865)
自然科学基金(86201)
编号(79323)
资助(76848)
成果(66628)
重点(59093)
(58157)
(57489)
课题(56465)
(55223)
创新(53062)
(50595)
教育部(50241)
国家社会(49896)
期刊
(170357)
经济(170357)
研究(120599)
中国(82824)
学报(62186)
(60084)
管理(58919)
科学(56666)
(54957)
教育(54748)
大学(47670)
学学(44313)
农业(37297)
(35919)
金融(35919)
技术(35435)
财经(29719)
业经(26890)
经济研究(26882)
(25483)
问题(21552)
图书(20419)
(19914)
科技(19852)
理论(18734)
(18376)
技术经济(18296)
现代(17259)
实践(16934)
(16934)
共检索到584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曹芳  陆卫明  
2015年11月,习近平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后,国内理论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性改革"的现实背景、内涵和外延、理论贡献、影响因素、实践路径等都进行了较深入论述。该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并提出了尚待深化的问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明全  
"课程综合化实施"并不是具体的某一种实施课程的方式或方法,而是中小学校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而在学校层面上推进课程建设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是课程改革和实践创新的产物,体现了我国教育工作者在课程实践形式和课程实施方式领域的新探索。课程综合化实施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它致力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从而体现出整体主义的价值追求。课程综合化实施的三条基本路径是:三级课程整合;跨学科教学设计与整合;主题性课程单元设计与实施。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袁利平  杨阳  
施瓦布在亚里士多德、杜威等的思想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实践"概念,使"实践"具有实践智慧、实践理智以及塔木德式实践的意涵。施瓦布"实践"概念的真实意蕴主要体现在探究、抉择、审议以及实践兴趣等层面。在施瓦布实践课程观中,实践课程的本质属性主要体现在真实性、探究性、过程性与情境性等方面。施瓦布实践课程建立的根本旨趣在于追寻实践兴趣,发展生活智慧与课程智慧,进而提升个体的爱与心灵并重建课程价值。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任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消除潜在的系统性经济风险,平稳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审时度势、精准研判,创造性地设计了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顶层安排的提出与实践不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内容,而且为成功实现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目标提供了实践支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志峰  
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由注重强调市场需求的"有没有"向注重供给的"好不好"方面的转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理论内涵,是解决经济发展"滞胀"的有效对策,与需求侧管理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做好"转型、创新和改革"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永兵  
新历史主义之"新",在于它是一种将历史文本化,用文化阐释的方式解读历史的理论,它关注的重心不再是由实在事件构成的"历史",而是由话语符号构成的文本和贯穿于文本之中的"文化",因而对其更为准确的描述应是"历史文化主义"。相对于原来带有实证主义色彩的历史主义而言,它将一种对于文学而言的外在性历史视角,转化为文化场域内历史文本与文学文本的互文关系。这种研究方法一方面通过将历史文本化,历史首先被视为一种文本的建构而非客观的存在,动摇了历史叙述中那种根深蒂固的语言透明性,使外在性的历史以"文本—文化"的方式转化成了内在性的历史;另一方面通过在文学文本和历史文本之间建立起互文关系,将形式方法扩展到了文化领域,将原有的文学文本之间的互文转化成了一种文学与历史之间的"跨文体互文",新历史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研究方法的纯内在性。这种泛文本化的思想方法为文化研究开辟了道路,形成了一种文化诗学、历史诗学。但这种文本化的方式依然存在着两方面的困境:其一是使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二元对立的否定性结构更为显著;其二是使"历史"被抽空了丰富性的内核,成了空洞的概念。新历史主义的这种困境也是文学理论尝试以二元对立的共时性结构来批判实证主义、经验主义,重建一种文本自律性的理论体系这一尝试的最终困境。新历史主义使文学理论走到了"文学之外",却没能使文学研究以一种新的方式真正地走到"文化之外"、"文本之外",新历史主义者依然没能走出杰姆逊意义上的"语言的牢笼",将一切泛文本化实际上否定了文学有任何超越文本之外的现实价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洪华  
工匠之师的提出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工匠精神传播的客观要求,符合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是"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继承与发展。工匠之师是传统"工匠"与"师"角色的继承与发展,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师角色,重塑了新时代教师形象。工匠之师代表了一种角色期待,是产教融合的统一体,内蕴了一种理想人格。传承工匠精神、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不仅是工匠之师的时代使命,而且贯穿于自身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始终。工匠之师的培育过程也即理想人格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盛朝迅  黄汉权  
本文首先对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体系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两者的理论基础、内在关联和现实特征,并对当前制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体系瓶颈障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体系的总体思路和措施建议,认为应围绕"一个体系、五大支柱"的要求,完善激励制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强化中间环节建设,夯实人才要素支撑,培育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安排。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盛朝迅  黄汉权  
本文首先对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体系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两者的理论基础、内在关联和现实特征,并对当前制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体系瓶颈障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体系的总体思路和措施建议,认为应围绕"一个体系、五大支柱"的要求,完善激励制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强化中间环节建设,夯实人才要素支撑,培育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安排。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金保华  刘晓洁  
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是在要素领域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符合现代大学发展的理论逻辑,也是对当前高校转型要求的现实呼应。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失衡、质量欠佳、办学效益较低、创新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以供给侧为突破口,通过调整与优化要素配置,在理念、机制、资源、技术等层面全面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最终建立起能够引领时代发展与进步的高等教育体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健  汪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鲜明的价值旨趣。领悟这三个方面及其内在联系,必将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健  汪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鲜明的价值旨趣。领悟这三个方面及其内在联系,必将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葛洪义  
法律的实践属性指向法律活动中人的行为选择的正当性,促使人们在善恶、是非之间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是法律正当性的集中体现。围绕法律的各种认知活动,形成有助于人们做出正确选择的具有普遍性的客观知识,限制了选择中的任性与恣意,但认知并不能代替选择,知识是客观的,选择是主观的;知识可以限定选择的范围,但主体的选择并不完全依赖知识。从实践的角度看,法律活动的主体只能是具有丰富生命力的现实的人,而不是法律。在普遍性与特殊性、法律与事实之间,人是沟通的主体,将法律的实现等同于围绕法律而展开的实践活动,会导致人的主体性的缺失,使法律活动成为机械的物理运动。普遍性来自于特殊性、必然性来自于偶然性,法律活动的正当性,来自于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基于内心自觉而形成的有关正当行为的普遍性观念。法律不能背离常识,法律人应该能够并善于坚守人的底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黄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于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旨在形成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在经济增速回落态势下,通过企业主体和政府主导,以创新驱动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以市场检验作为衡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与否的标准,发挥政府和企业两者的协同效应,对于化解产能过剩、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硕颖  黄爱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在于针对需求变化改善供给结构,实现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针对这一内涵来分析"互联网+"实践可以发现:就"互联网+"的总体模式而言,"纯信息类+资本运作"扭曲社会资金的分配,且与实体经济的基础设施关联不大,应当避免并加以规制;就流通环节B2C业态的商业模式而言,能够为供应链创造价值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比纯平台模式更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生产环节的"互联网+"指导思路而言,"互联网+工业"立足于互联网,强化海外设计中心对本土产业链条的控制,反而会恶化国内的供给结构,应该鼓励"工业+互联网"——立足于工业,把互联网视为传统工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客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