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12)
2023(5019)
2022(4184)
2021(3992)
2020(3377)
2019(7729)
2018(7791)
2017(14416)
2016(8139)
2015(8677)
2014(8848)
2013(8492)
2012(7726)
2011(6970)
2010(7132)
2009(6517)
2008(6833)
2007(5744)
2006(5026)
2005(4763)
作者
(23275)
(19544)
(19278)
(18911)
(12496)
(9441)
(8815)
(7398)
(7381)
(7056)
(6807)
(6622)
(6475)
(6374)
(6362)
(6053)
(5749)
(5702)
(5666)
(5595)
(5093)
(4865)
(4824)
(4583)
(4532)
(4413)
(4329)
(4083)
(4069)
(3879)
学科
(31968)
经济(31930)
管理(22459)
(21222)
(18119)
企业(18119)
方法(14086)
数学(12585)
数学方法(12412)
(11390)
(10824)
中国(9030)
(8293)
(7968)
(7751)
体制(7378)
业经(6985)
(6860)
银行(6846)
(6717)
金融(6717)
(6585)
财务(6580)
(6569)
财务管理(6564)
企业财务(6332)
结构(6172)
地方(5515)
理论(5057)
(5004)
机构
大学(113709)
学院(111843)
(47473)
经济(46557)
研究(42062)
管理(39592)
理学(33994)
理学院(33539)
管理学(32848)
管理学院(32603)
中国(31288)
科学(25678)
(25379)
(24177)
(21947)
(20648)
研究所(19847)
财经(19327)
中心(18069)
(17659)
(17233)
业大(16905)
农业(16079)
经济学(15638)
北京(15385)
(15286)
(14964)
师范(14739)
财经大学(14592)
经济学院(14026)
基金
项目(74408)
科学(58762)
基金(55123)
研究(52338)
(49337)
国家(48958)
科学基金(41399)
社会(34110)
社会科(32471)
社会科学(32462)
基金项目(28580)
(28185)
自然(27021)
自然科(26412)
自然科学(26402)
自然科学基金(25966)
教育(24794)
(24321)
资助(22924)
编号(19280)
重点(17405)
(17202)
成果(16400)
(15641)
(15531)
(15312)
国家社会(14841)
教育部(14716)
创新(14483)
科研(14443)
期刊
(51805)
经济(51805)
研究(37001)
中国(24380)
学报(20910)
(20794)
(18207)
科学(17992)
大学(15829)
管理(15402)
学学(14978)
教育(14037)
(12556)
金融(12556)
农业(11711)
财经(10543)
(9119)
经济研究(9066)
技术(8798)
业经(7519)
问题(6969)
(6250)
(5846)
统计(5494)
(5161)
业大(5156)
技术经济(5082)
(4940)
科技(4839)
理论(4804)
共检索到172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锐  
"两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言简意赅的凸显了改革的艰巨性,指明了改革的路径。做好供给侧改革的加法,首要命题就是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的占比。虽然目前我国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上升到了50.5%,但与发达国家70%的比重相比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方面要通过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促进升级换代;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育新兴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邱衍庆  罗勇  姚月  
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和必要举措。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是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与推进深层次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契合点。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城市工作结合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公共产品,也存在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主要从需求侧发力,出现中高品质城市供给不足的问题,应该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四个轮子"发力,推进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市规划是引领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既能直接作用于城市的土地因子,又能间接影响城市的劳动力、技术和资本因子。而目前的城市规划存在编制理念滞后、编制类型不够丰富、编制技术有待提升等种种问题,需要运用"加减乘除"的思路推进城市规划编制理念、类型、内容、技术、管理等方面改革,使规划成为促进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推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邱衍庆  罗勇  姚月  
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和必要举措。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是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与推进深层次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契合点。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城市工作结合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公共产品,也存在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主要从需求侧发力,出现中高品质城市供给不足的问题,应该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四个轮子"发力,推进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市规划是引领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俏彬  
一、加快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中国税制转型。必须看到,近期社会上对于"营改增"减税效果的质疑,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究其原因,是因为迟迟没有启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导致地方政府在失去营业税这一税种之后预期不明,不得不以各种方式加紧组织财政收入有关。因此,必须尽快启动中央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健全地方收入体系,从制度上形成地方政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梦博  李世斌  
一、制度供给。第一,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面,政府应大力推行PPP模式。目前地方财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瓶颈。如果我们要增强地方政府服务能力的话,首先应建立统一合理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PPP模式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景泉  马雁  杨延  刘恩专  
本文结合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面向着力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着力提高职业教育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从职业教育的现代体系结构、专业布局结构、课程体系结构、师资培养培训、国际化进程、信息化教学,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建设等方面,探讨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素供给与制度供给的方法与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江宁  陈贞吉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稳定经济增长的重点是解决结构问题,解决结构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发力,从供给侧解决结构问题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案,也是推动全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案,对政治经济学理论具有原创性贡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厉以宁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市场是牵动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但政府要发挥引领作用、规划作用和调节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动力,让企业成为独立经营的产业主体并不断成长,技术创新、增加就业、维持物价基本稳定、促进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等,同样都是改革的目标,这就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转变观念,如企业和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创新理念等;要关注消费变化,以准确把握结构性调整的方向;要改变宏观调控的方式,重在预调、微调、结构性调,有重点地因地精准"滴灌";要特别鼓励创新、创业,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群慧  
本文梳理出了一个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逻辑和分析框架,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由于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结构性矛盾而产生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下问题所进行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可以拆解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应"问题—原因—对策"逻辑线路,问题突出表现在"供给侧",问题本质和根源是"结构性"矛盾,问题解决的对策是"改革"。本文认为,从经济结构视角具体划分为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来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可以实现理论性、系统性和现实指导性的折衷。本文从该视角入手,在归纳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并进一步从企业、产业和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厉以宁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市场是牵动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但政府要发挥引领作用、规划作用和调节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动力,让企业成为独立经营的产业主体并不断成长,技术创新、增加就业、维持物价基本稳定、促进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等,同样都是改革的目标,这就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转变观念,如企业和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创新理念等;要关注消费变化,以准确把握结构性调整的方向;要改变宏观调控的方式,重在预调、微调、结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卫兴华  
中国的GDP增速从2012年开始回落,告别了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正式进入了中高速发展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确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关键。因此,准确把握其内涵和本质非常重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与"三驾马车"一脉相承,需要政府大有作为,做到统筹兼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供需结构和市场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从需求来说,既有内需不足,也有需求外溢,海外疯狂扫货时有发生;从供给来说,传统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的同时,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在外需不足、内需不旺,传统的需求管理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的当下,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需要供给和需求共同发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义平  
回到西南财经大学,我感到既高兴,又亲切。见到了那么多老师、领导、同事,使我感到仿佛回到当年在西南财经大学读书的时光。在西南财经大学上学的那段时间,可能是我人生中最为轻松的时光。当我翻看自己已发表的论文时,发现1992年时我在西南财大就发表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斌  吴振宇  
经过持续多年的高增长,总量约束规律作用显现,我国需求增速明显回落。与此同时,受发展水平、人口年龄结构、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需求结构发生趋势性变化。然而,供给侧受多重因素影响,总量和结构调整缓慢,导致供需失衡,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增速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超越供给学派的思想,着力消除制约供给调整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推动供需再平衡,促进中国经济在新的中高速平台上稳定增长。当前,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基础上,应在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和扩大开放等领域加大供给侧改革实施力度。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卢锋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结合实际经济情况深化对这一决策客观依据与科学内涵的认识,进一步把政策着力点聚焦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在具体落实方面,要更加重视提升供给系统效率及其对市场变动的响应能力,重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的引领作用,把长期和短期更好地结合起来,在保持必要经济增速的同时更加重视培育与夯实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后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