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7)
2023(14663)
2022(12611)
2021(12084)
2020(10180)
2019(23286)
2018(23211)
2017(44435)
2016(24099)
2015(26902)
2014(26973)
2013(26458)
2012(24008)
2011(21611)
2010(21859)
2009(20647)
2008(19401)
2007(16848)
2006(14870)
2005(13388)
作者
(68983)
(57088)
(56544)
(54322)
(36321)
(27454)
(26076)
(22258)
(21895)
(20538)
(19709)
(19281)
(18113)
(18059)
(17963)
(17833)
(16975)
(16811)
(16362)
(16280)
(14153)
(14033)
(13910)
(13041)
(12921)
(12833)
(12705)
(12417)
(11564)
(11179)
学科
(90826)
经济(90717)
(68691)
管理(68407)
(57486)
企业(57486)
方法(42431)
数学(36825)
数学方法(36415)
中国(31371)
(29081)
金融(29080)
(28393)
银行(28345)
(28052)
(27233)
(24565)
(23414)
业经(21381)
(20707)
地方(19696)
(18520)
财务(18451)
财务管理(18411)
企业财务(17642)
理论(17198)
(16088)
农业(15534)
(15529)
贸易(15516)
机构
大学(335270)
学院(332251)
(131627)
管理(131461)
经济(128629)
理学(113123)
理学院(111862)
研究(111721)
管理学(109858)
管理学院(109242)
中国(91808)
(71752)
科学(69138)
(65608)
(55972)
(53239)
中心(52489)
财经(51772)
研究所(51052)
业大(49191)
(48437)
(47102)
北京(45848)
(42730)
师范(42245)
农业(41574)
(40596)
经济学(40152)
(39972)
财经大学(38958)
基金
项目(227060)
科学(178028)
基金(165140)
研究(165016)
(143821)
国家(142624)
科学基金(122680)
社会(103107)
社会科(97738)
社会科学(97712)
(88109)
基金项目(87687)
自然(80802)
自然科(78924)
自然科学(78905)
自然科学基金(77501)
教育(75682)
(74492)
资助(68953)
编号(66628)
成果(54480)
重点(50880)
(50000)
(47526)
(47054)
课题(46046)
创新(43949)
科研(43626)
教育部(43012)
大学(42568)
期刊
(140733)
经济(140733)
研究(103727)
中国(65331)
学报(53907)
(49893)
科学(48622)
管理(47968)
(47407)
(47079)
金融(47079)
大学(40897)
学学(38456)
教育(36853)
农业(31717)
技术(28070)
财经(25487)
经济研究(22622)
业经(21887)
(21645)
理论(17901)
问题(17802)
实践(16438)
(16438)
图书(16218)
(15922)
科技(15463)
技术经济(15335)
(14975)
现代(14742)
共检索到496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淳伟德  肖杨  
本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间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为研究对象,通过FSI方法处理2002. 01~2016.12期间金融市场数据的结果作为样本集,运用4种核函数SVM模型,Logit回归,DDA以及BPNN模型来构建预警模型,并采用F1-Score和AUC对预警模型四个时期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多项式核函数SVM预警模型不仅拥有优越的学习和预测能力,同时能够提前捕捉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信号,进而能为金融风险管理部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模型工具。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立新  李鹏涛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有助于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着眼于我国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效策略。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点包括: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金融结构,服务实体经济;去杠杆,防止资金在金融体系中空转;加强金融产品管理,补齐金融发展短板。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资源与金融机构的供给非均衡,不利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未来要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立法;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措施,保障金融资源高效供给;以市场为导向,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化区域金融改革,解决金融资源供给非均衡问题。
[期刊] 征信  [作者] 尚晓  庞小红  白文梅  张文凯  王亮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逐渐加大。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素的基础上,借鉴相关文献采用的指标,研究其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在关联。首先从房地产行业、金融资源错配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个方面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随后基于2001—201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流动性比率作为描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因素,利用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三种类型对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所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征信  [作者] 尚晓  庞小红  白文梅  张文凯  王亮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逐渐加大。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素的基础上,借鉴相关文献采用的指标,研究其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在关联。首先从房地产行业、金融资源错配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个方面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随后基于2001—201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流动性比率作为描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因素,利用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三种类型对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所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系统性金融风险受环境因素影响程度更大,资本市场环境成为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重要因素。最后就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韩心灵  韩保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存在五大金融风险点,分别为实体经济风险、银行部门风险、政府债务风险、虚拟经济风险和货币风险,这五大风险点共振与联动可能生成系统性金融风险。通过构建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指数与金融压力时期识别模型,实证分析表明实体经济风险、政府债务风险、虚拟经济风险对系统性风险影响较大;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正处在金融压力时期。防控系统性风险应该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把握节奏、综合施策、标本兼治。
[期刊] 预测  [作者] 淳伟德  朱航聪  黎禾森  张鹤立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历来是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探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有效降低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从风险传染视角出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时间为节点,分成三个时间窗口运用ARMA-EGARCH-t模型和EVT-POT模型对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的边缘分布进行建模,随后运用Vine Copula模型分析了金融子市场间相依性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改善程度有限,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降低还不明显。为了更好地凸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适应新发展格局,我国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韩心灵  韩保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存在五大金融风险点,分别为实体经济风险、银行部门风险、政府债务风险、虚拟经济风险和货币风险,这五大风险点共振与联动可能生成系统性金融风险。通过构建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指数与金融压力时期识别模型,实证分析表明实体经济风险、政府债务风险、虚拟经济风险对系统性风险影响较大;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正处在金融压力时期。防控系统性风险应该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把握节奏、综合施策、标本兼治。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汤淳  刘晓星  
利用四种风险测度建立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体系,基于模糊评价方法与基分类器构建集成分类算法,结合孤立森林对风险的分类预警系统性金融风险,并深入分析预警指标的特征重要性及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静态及动态影响。研究表明:集成分类算法是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数据降维能够进一步提升预警精度且更适用于对极端尾部事件的预警,而滞后期及分类数目的增加则会明显降低预警准确性。预警过程中,股票市场、外部市场及银行体系指标具有较高的特征重要性,这些指标在极端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时期以股市的高位波动及利差收窄为主要特征,同时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还具有明显的时变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肖争艳  任梦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关于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新闻文本大数据构建了媒体风险感知这一主观指标,结合股票、债券、货币和外汇等金融子市场风险指标,使用CISS方法合成了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RP-SRI),并将RP-SRI与只包含金融子市场风险指标的金融压力指数(FSI)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媒体风险感知与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之间存在单向的非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说明媒体能够捕捉政策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的微小变化,媒体风险感知对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有传染效应。其次,就经济稳定问题而言,加入媒体风险感知的RP-SRI对经济下行风险爆发概率的识别能力相较于FSI要更强,可以更好地预测经济下行风险。最后,就金融稳定问题而言,RP-SRI可识别系统性金融风险迅速积累状态,实现预警金融风险的目的。本文丰富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体系,有助于监管部门及时进行金融市场风险防控和舆情管理,维持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大庆  
近年来,国际金融形势十分严峻,金融灾难频繁发生,给各当事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破坏金融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因而,它引起了各国政府特别是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视。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模型。通过该模型和一些数据的整合,可以预测金融系统性风险,这对于宏观调控与审慎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金霞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系统面临的最重要也是最严重的风险之一,对其的预警与防范的研究已经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含义与特征为切入点,分别以封闭经济环境和开放经济环境两种环境为背景,系统地梳理了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因素,极其影响途径和相应的预警机制;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等几个方面回顾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究,对当前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进行了评点,并对在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金霞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系统面临的最重要也是最严重的风险之一,对其的预警与防范的研究已经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含义与特征为切入点,分别以封闭经济环境和开放经济环境两种环境为背景,系统地梳理了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因素,极其影响途径和相应的预警机制;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等几个方面回顾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究,对当前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进行了评点,并对在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星星  
文章运用沪深300指数期货与现货市场的1分钟高频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格兰杰检验、脉冲响应分析两市场间的波动关系,量化研究股指期货对系统风险的反应时间领先现货市场对系统风险的反应时间。由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波动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到,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大幅领先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从而得到了一种利用股指期货价格波动预警现货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机制,并为使用股指期货预警现货市场的系统风险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的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白鹤祥  
本文编制了我国影子银行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准确识别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分析影子银行基于资产负债表渠道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机制。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构建了以影子银行为中心节点的金融机构间网络模型,得出三种不同集中度金融机构间网络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损失的VaR和ES值,对我国影子银行违约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测度。基于此,划分了"绿色可控区"、"橙色预警区"和"红色风险区"三类级别的系统性风险区间,构建了以影子银行资产规模/GDP为核心,同时考虑经济增速和货币环境的风险预警指标,并以美国次贷危机前后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占GDP比重作为参照系,得出我国金融业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区间值,并据此提出加强对影子银行管理与隔离、做好影子银行风险识别与监测、将影子银行纳入广义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建立影子银行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彦斌  随晓芹  刘哲希  
历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一个经济体的过度负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根源,它会引发资产泡沫从而加剧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因此,如何事前地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过度负债,提供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相较于杠杆率这一常用的预警指标,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含有资产泡沫和融资约束的宏观模型,系统论证了"杠杆率/投资率"是更好的预警指标。随后,本文基于41个代表性经济体1991—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验证。(1)"杠杆率/投资率"上升会显著放大杠杆率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更容易引发资产泡沫风险;(2)杠杆率上升不一定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概率显著增加,但如果同时出现了"杠杆率/投资率"上升的情况,那么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概率会显著增大。2012年以来,中国开始出现"杠杆率/投资率"持续扩大的情况,需要高度警惕。未来,中国要打好防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不仅要在"结构性去杠杆"上下功夫,还要通过提振民间投资需求等手段有效降低"杠杆率/投资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