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0)
- 2023(11120)
- 2022(9355)
- 2021(8551)
- 2020(6832)
- 2019(15500)
- 2018(15452)
- 2017(29037)
- 2016(15767)
- 2015(17273)
- 2014(17560)
- 2013(17364)
- 2012(16627)
- 2011(15464)
- 2010(16023)
- 2009(14826)
- 2008(14718)
- 2007(13144)
- 2006(12264)
- 2005(11691)
- 学科
- 济(89456)
- 经济(89381)
- 管理(40285)
- 业(38461)
- 企(29926)
- 企业(29926)
- 地方(26165)
- 方法(25983)
- 中国(25503)
- 数学(22520)
- 数学方法(22349)
- 农(20182)
- 业经(18770)
- 制(17716)
- 学(17356)
- 财(17063)
- 地方经济(16178)
- 融(15218)
- 金融(15218)
- 银(14829)
- 银行(14805)
- 行(14466)
- 农业(13714)
- 体(13247)
- 发(12802)
- 贸(12159)
- 贸易(12149)
- 易(11622)
- 环境(11347)
- 产业(11215)
- 机构
- 学院(233195)
- 大学(232324)
- 济(108644)
- 经济(106499)
- 研究(93455)
- 管理(80701)
- 中国(70546)
- 理学(67295)
- 理学院(66376)
- 管理学(65322)
- 管理学院(64847)
- 科学(54276)
- 财(50829)
- 京(50809)
- 所(49010)
- 研究所(43865)
- 农(40131)
- 中心(39896)
- 财经(38517)
- 江(37456)
- 经济学(35058)
- 经(34862)
- 北京(33346)
- 院(33166)
- 范(32901)
- 师范(32537)
- 业大(31322)
- 经济学院(31050)
- 农业(30736)
- 州(29753)
- 基金
- 项目(143341)
- 科学(112606)
- 研究(105938)
- 基金(102548)
- 家(89929)
- 国家(89133)
- 科学基金(74924)
- 社会(69019)
- 社会科(65555)
- 社会科学(65539)
- 省(56337)
- 基金项目(52850)
- 教育(47997)
- 划(47225)
- 自然(45615)
- 自然科(44490)
- 自然科学(44475)
- 自然科学基金(43713)
- 资助(42437)
- 编号(40989)
- 发(37540)
- 成果(34816)
- 重点(33487)
- 部(31780)
- 课题(30942)
- 发展(30557)
- 展(30077)
- 创(29275)
- 国家社会(29180)
- 性(28625)
- 期刊
- 济(137199)
- 经济(137199)
- 研究(82887)
- 中国(55463)
- 财(38339)
- 农(38231)
- 学报(35997)
- 科学(33783)
- 管理(33575)
- 教育(28576)
- 融(28464)
- 金融(28464)
- 大学(27464)
- 学学(25861)
- 农业(25431)
- 经济研究(23428)
- 财经(20836)
- 技术(20805)
- 业经(20802)
- 经(18241)
- 问题(17598)
- 贸(13495)
- 业(13215)
- 技术经济(12937)
- 世界(12895)
- 国际(12158)
- 商业(11493)
- 经济问题(11253)
- 统计(11121)
- 改革(11044)
共检索到387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陈 屈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生产端供给结构改革入手,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各种结构性因素,释放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呈现的新特点,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中国经济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和难题。文章提出,要深刻领会"十三五"时期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转变深层次原因,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在逻辑,从要素配置、农业转型、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和防范风险等方面提出新举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发展方式 新举措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嘉懿 李家祥
"十三五"期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发展主线,是适应国际经济环境新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要求。发展主线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原因主要在于,结构性调整是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只有实现有效的改革才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面临发展观念、条件及制度等方面的障碍,需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改革,推进"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步发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伟民
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对2016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更重要的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重点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供给侧改革的思想,从形势的判断、问题的诊断、工作的思路,到重点任务、改革举措、重大原则,提出了逻辑严谨、系统完整、方向明确、操作性强的一揽子方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问题导向的思想方法,作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旭
我国经济战略调整与实施的过程,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还需要科学理解和移植发达国家的经验。不能超越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将发达国家的经验当成我国经济改革的前提。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具体实施,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中的重要实施环节,必须夯实支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才能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才能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转换中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旭
我国经济战略调整与实施的过程,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还需要科学理解和移植发达国家的经验。不能超越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将发达国家的经验当成我国经济改革的前提。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具体实施,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中的重要实施环节,必须夯实支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才能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才能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转换中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裴长洪 刘洪愧
一、经济新常态、新理论(一)在经济新常态中开创新局面"十二五"期间,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重大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指标均得以实现或超额完成,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十二五"期间,虽然面对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我国经济仍然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第一,我国经济年均增速达到7.8%,远高于世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月 徐永慧
本文采用生存模型考察结构性改革对经济体由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阶段转变的影响。研究发现:转型概率曲线呈倒U型,拐点为进入效率驱动阶段后的19-20年,14-19年为实现阶段性转变的高峰期,此后转型概率由上升转为下降,意味着当经济体在效率驱动阶段停留过长时间后会加大转型的困难;贸易部门、行政管理体制与金融部门改革对于转型具有显著正效应,产品市场规制与劳动力市场改革的效应不确定;顺序效应检验发现两条改革路线,一是贸易部门-行政管理体制-金融改革的路线,二是贸易部门-产品市场规制-劳动力市场改革的路线,采取上述两条改革路线有助于尽快实现由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各经济体设计结构性改革路线时应借鉴国际经验并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调整。
关键词:
结构性改革 创新驱动 效率驱动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沈坤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关键词:
结构性改革 经济结构 增长动力 一带一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德祥 张从青 戴维 陈丽娟
文章首先追溯了国内外"供给经济学"理论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演变历史,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意义和现实背景。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区域经济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改革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最后对新常态经济下区域经济供给侧改革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供给经济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保华
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指引下,我国的水利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通过水利经济的增长而促进国家经济水平迈向新的台阶,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在发展水利经济的过程中更是要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并在新时期下寻求水利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将时代发展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在水利经济发展中,积极推进智库建设,让我国水利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凸显中国特色,打造中国品牌,为发展经济,提高服务质量为首要任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周小亮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则,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经济发展新动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这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必须着力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思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思路,应综合经济学说史中的不同理论加以探讨,深入研究我国生产方式与经济结构变革的历史演化特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围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核心问题,通过探究体制改革、结构性问题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将技术、制度、公平等不同动力解说有机统一起来,来构建一个适合中国转型特征并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解释力的理论分析框架,将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戴翔 张为付
传统国际分工条件下外贸通常被理解为"需求侧",然而,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发展外贸其实更多的是融入全球生产体系所表现出的"外在流转",故而发展外贸的深层次问题,本质上属于参与全球生产即"供给侧"问题。外贸的基本内涵和范畴,也随即演化为既包括传统进出口也包括要素跨境流动等在内的"大外贸"。当前,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简单地将中国纳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来发展对外贸易的传统方式遭遇了巨大挑战,亟待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而究其实质,就是要转变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方式。其中,适应乃至引领当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戴翔 张为付
传统国际分工条件下外贸通常被理解为"需求侧",然而,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发展外贸其实更多的是融入全球生产体系所表现出的"外在流转",故而发展外贸的深层次问题,本质上属于参与全球生产即"供给侧"问题。外贸的基本内涵和范畴,也随即演化为既包括传统进出口也包括要素跨境流动等在内的"大外贸"。当前,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简单地将中国纳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来发展对外贸易的传统方式遭遇了巨大挑战,亟待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而究其实质,就是要转变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方式。其中,适应乃至引领当前全球价值链发展变化的新趋势,才能在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中更好地实现上述"转变",这客观上要求在"大外贸"内的各领域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新华 马万里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推进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是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治本之策。基于主要目标、重点领域和推进方式,探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厘清改什么、怎么改的核心问题,有助于理解和认识为什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强 朱兰
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入了中高速增长,这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历了从注重数量到数量质量并重、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由低级向高级非连续性缓慢演变过程。鉴于此,该文结合危机前后供给与需求结构失衡问题,从后发优势视角剖析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思路和关键,并抓住转变投资驱动发展模式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