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29)
2023(7639)
2022(6100)
2021(5843)
2020(4852)
2019(10924)
2018(10607)
2017(19950)
2016(10725)
2015(11638)
2014(11624)
2013(11047)
2012(10109)
2011(9130)
2010(9436)
2009(9167)
2008(8307)
2007(7195)
2006(6545)
2005(6176)
作者
(29908)
(25000)
(24505)
(24050)
(15922)
(12023)
(11392)
(9675)
(9412)
(8947)
(8594)
(8366)
(8132)
(8121)
(8007)
(7846)
(7288)
(7248)
(7132)
(7025)
(6423)
(6113)
(6050)
(5725)
(5716)
(5684)
(5586)
(5238)
(5211)
(4941)
学科
(41148)
经济(41097)
(31061)
管理(29545)
(27042)
企业(27042)
(26039)
金融(26039)
(23391)
银行(23378)
(22718)
中国(19389)
方法(16654)
(16167)
(16046)
数学(14827)
数学方法(14690)
中国金融(11198)
(10986)
业经(10599)
(10533)
(10418)
财务(10400)
财务管理(10377)
地方(10208)
企业财务(10114)
体制(9756)
(8797)
理论(7629)
产业(7438)
机构
大学(145451)
学院(144983)
(63563)
经济(62272)
研究(52176)
管理(51930)
中国(46385)
理学(44525)
理学院(43972)
管理学(43182)
管理学院(42887)
(34214)
(30182)
科学(30159)
(26414)
财经(26276)
中心(25298)
(25052)
(23967)
研究所(23886)
(21929)
经济学(21546)
业大(20257)
财经大学(19949)
(19932)
金融(19594)
经济学院(19475)
农业(19358)
北京(19189)
(19164)
基金
项目(95251)
科学(75703)
基金(70650)
研究(68926)
(61914)
国家(61391)
科学基金(52790)
社会(45416)
社会科(43298)
社会科学(43286)
(36981)
基金项目(36799)
自然(33578)
自然科(32871)
自然科学(32861)
自然科学基金(32337)
教育(32084)
(30986)
资助(29192)
编号(26017)
重点(22299)
成果(21808)
(21646)
(20776)
(20646)
(20218)
国家社会(19524)
创新(19379)
课题(19056)
教育部(18903)
期刊
(68703)
经济(68703)
研究(49018)
(32808)
金融(32808)
中国(31900)
(27232)
学报(24064)
(22759)
科学(21328)
管理(20245)
大学(18651)
学学(17753)
教育(16398)
财经(14236)
农业(13839)
(12237)
经济研究(12135)
技术(10881)
业经(10334)
问题(8798)
理论(7406)
(6873)
(6673)
(6519)
实践(6462)
(6462)
商业(6404)
技术经济(6361)
国际(6225)
共检索到230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厉以宁  
第一个问题,任何片面地主张刺激需求或者刺激供给都具有短期效应。我们知道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讲,调需求是必要的,调供给也是必要的。但如果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或者调供给,或者调需求,那就会造成后遗症,对经济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在这里首先要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货币政策制定究竟根据什么?你根据什么来制定货币政策?这是关系到整个金融的一件大事情。我们不妨先做个历史的回顾,经济学中最早的是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通行
关键词: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厉以宁  
第一个问题,任何片面地主张刺激需求或者刺激供给都具有短期效应。我们知道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讲,调需求是必要的,调供给也是必要的。但如果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或者调供给,或者调需求,那就会造成后遗症,对经济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在这里首先要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货币政策制定究竟根据什么?你根据什么来制定货币政策?这是关系到整个金融的一件大事情。我们不妨先做个历史的回顾,经济学中最早的是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通行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黄益平  
现在经常提一个词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金融改革在新时代的最新要求。金融改革已经进行了40年,主要涉及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当前的金融改革局面?中国金融改革40年,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市场化改革。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40年的改革,就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这是改革的大方向,但在金融领域存在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既然是市场化的改革,为什么我们还是看到非常普遍的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各种干预和监管?第二,为什么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夏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是中央首次在顶层设计层面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直指金融业深层次问题,突出了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金融工作的科学指引和行动纲领。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领域资源供给体系中的主体,金融总资产比重达80%以上,但金融服务的供给长期存在一些结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钟钢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支持,同时也为金融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作为我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为供给侧改革做好综合金融服务,是应尽的使命和职责,同时,开行也将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开展,取得支持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孙国峰  
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单靠金融"量"的扩张已无法满足实体经济多层次、多元化、多类型的金融需求,难以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量"的过度扩张还会导致经济结构不平衡加剧、催生经济金融泡沫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推进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低效金融供给,增加有效、高效金融供给,改善金融结构,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金融供给满足实体经济金融需求的能力,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具体而言包括五大任务:稳总量、调结构、防空转、控风险、补基础。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孙国峰  
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单靠金融"量"的扩张已无法满足实体经济多层次、多元化、多类型的金融需求,难以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量"的过度扩张还会导致经济结构不平衡加剧、催生经济金融泡沫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推进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低效金融供给,增加有效、高效金融供给,改善金融结构,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金融供给满足实体经济金融需求的能力,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具体而言包括五大任务:稳总量、调结构、防空转、控风险、补基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欣欣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此,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开了序幕,并不断深化推进。2019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权飞过  王晓芳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经济环境,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研究了金融创新选择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影响。笔者利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金融创新、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及推动经济增长并无显著作用;利用银行博弈均衡模型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发现,只有进行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及降低项目监督成本的金融创新才能够有效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提高资金供给效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进而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王娟  王思瑶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不断激化,各国供需发展失调,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停滞甚至消殆状态。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严峻的结构性失衡,呈现产能过剩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为从根源上探索影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因素,研究调查了京津冀地区2 082名农行职员对供给侧结构性影响因素的评价,结果显示金融服务质量和低碳金融是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因素,探讨其如何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提供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权飞过  王晓芳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经济环境,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研究了金融创新选择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影响。笔者利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金融创新、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及推动经济增长并无显著作用;利用银行博弈均衡模型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发现,只有进行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及降低项目监督成本的金融创新才能够有效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提高资金供给效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进而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边俊杰  刘明迪  
我国经济已走到了依靠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提高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提升的重要关口。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互动有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文章基于知金互动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构建出一个包括一个主线、两个闭环、五个关键环节的理想机制。通过挖掘各环节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产学研用金"联动创新机制、构建以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条件的服务交易平台、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创新知识产权资本化模式、完善知识产权应用转化机制等建议,以促进产业升级并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姚余栋  王赓宇  
发展养老金融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其直接回应了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涉及国家宏观经济金融体系的发展;其次,养老基金投资本身就是证券投资基金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来看,发展养老金融需要有多种模式和产品的有效供给;还需要贯彻创新理念,需要政府和市场的通力合作;养老金融需要被纳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系统工程中。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洪维智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对金融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从总揽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统筹国内外政治经济大势,深刻把握金融发展规律,切实立足我国金融业发展实际,将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我国金融改革实践的探索有机结合,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涛  李浩民  
伴随着我国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积累的风险日益凸显。为了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增强金融系统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必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涵包括:防范和化解两个风险、优化调整四个体系、强化三个监管基础、推动三个维度改革开放、处理好四个方面的辩证关系。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大重点任务是防风险、调结构、强监管、促开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增加资本市场制度供给、补充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大力创新金融产品体系、重构政策传导的金融微观基础等方面着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