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47)
- 2023(14657)
- 2022(12929)
- 2021(12366)
- 2020(10354)
- 2019(24019)
- 2018(24061)
- 2017(45669)
- 2016(25419)
- 2015(28478)
- 2014(28686)
- 2013(27950)
- 2012(25789)
- 2011(23099)
- 2010(23342)
- 2009(21442)
- 2008(21674)
- 2007(19058)
- 2006(16766)
- 2005(15077)
- 学科
- 济(98390)
- 经济(98276)
- 管理(74928)
- 业(70037)
- 企(61139)
- 企业(61139)
- 方法(43173)
- 数学(36591)
- 数学方法(36039)
- 财(28308)
- 中国(25821)
- 农(24926)
- 学(24764)
- 制(22742)
- 业经(22036)
- 地方(19113)
- 理论(18340)
- 务(18324)
- 财务(18248)
- 财务管理(18204)
- 企业财务(17335)
- 银(16659)
- 银行(16610)
- 贸(16256)
- 贸易(16246)
- 体(16121)
- 农业(16048)
- 易(15769)
- 行(15756)
- 和(15714)
- 机构
- 大学(358565)
- 学院(355327)
- 管理(137641)
- 济(135223)
- 经济(132002)
- 研究(121679)
- 理学(118527)
- 理学院(117096)
- 管理学(114813)
- 管理学院(114144)
- 中国(90663)
- 京(78333)
- 科学(76901)
- 财(65831)
- 所(62083)
- 农(58860)
- 研究所(56380)
- 中心(54750)
- 业大(53979)
- 江(53169)
- 财经(51805)
- 北京(49754)
- 范(48702)
- 师范(48155)
- 经(47022)
- 农业(46089)
- 院(44564)
- 州(42975)
- 经济学(39712)
- 师范大学(38895)
- 基金
- 项目(238931)
- 科学(186525)
- 研究(173067)
- 基金(172123)
- 家(151000)
- 国家(149739)
- 科学基金(127706)
- 社会(106366)
- 社会科(100604)
- 社会科学(100575)
- 省(92770)
- 基金项目(91238)
- 自然(84801)
- 自然科(82796)
- 自然科学(82774)
- 自然科学基金(81284)
- 教育(80727)
- 划(78864)
- 资助(71718)
- 编号(70517)
- 成果(58668)
- 重点(53826)
- 部(52642)
- 发(49719)
- 课题(49606)
- 创(48764)
- 科研(45676)
- 创新(45472)
- 大学(44916)
- 教育部(44791)
- 期刊
- 济(152745)
- 经济(152745)
- 研究(107220)
- 中国(72874)
- 学报(60141)
- 科学(54501)
- 农(53299)
- 管理(53046)
- 财(52101)
- 大学(45456)
- 教育(45084)
- 学学(42543)
- 农业(36442)
- 技术(31541)
- 融(31360)
- 金融(31360)
- 财经(25834)
- 业经(24163)
- 经济研究(23929)
- 经(22087)
- 问题(19538)
- 图书(19298)
- 业(18487)
- 版(17750)
- 理论(17359)
- 科技(17120)
- 技术经济(16430)
- 现代(15982)
- 实践(15787)
- 践(15787)
共检索到531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程子腾 高峰
土地宏观调控作为政府调控土地资源配置、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市场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诠释土地宏观调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内涵,构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土地宏观调控战略框架,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发展时期以全新的视角思考如何对土地宏观调控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满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大局。
关键词:
供给侧 土地宏观调控 战略 设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程子腾 高峰
土地宏观调控作为政府调控土地资源配置、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市场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诠释土地宏观调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内涵,构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土地宏观调控战略框架,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发展时期以全新的视角思考如何对土地宏观调控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满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大局。
关键词:
供给侧 土地宏观调控 战略 设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程子腾 高峰
土地宏观调控作为政府调控土地资源配置、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市场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诠释土地宏观调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内涵,构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土地宏观调控战略框架,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发展时期以全新的视角思考如何对土地宏观调控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满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大局。
关键词:
供给侧 土地宏观调控 战略 设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秦川
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宏观调控不同于西方经济中供给侧管理及宏观政策,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经济基础范畴和上层建筑范畴。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创新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创新宏观调控应遵循市场化导向原则、促进深化改革原则、促进经济发展原则、法治化导向原则。从调控工具和目标看,宏观调控需要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相对平稳宽松的环境。从理念和功能定位看,应扭转调控泛化的理念,功能定位应更聚焦。从政策操作范式看,需增强机制化、透明化等并改善预期引导和管理。在宏观政策操作层面,更加注重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结合、综合协调平衡调控。同时,要注重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和大国政策的溢出回荡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君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既面临着资源诅咒的约束,又面临着制度保障不足、产业弹性不足、要素创新低下等问题,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转型模式,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动力。本文首先在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资源型城市转型驱动作用的基础上,从制度、产业、要素三个维度界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涵。其次,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指导思想,立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目标,以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为支撑,以质量优先、结构优化、和谐共生与改善民生为原则,实现政府、企业、公众多方参与,形成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长效机制,构建以"一个目标、二大支撑、三方主体、四项原则"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框架。最后,从构建制度保障体系、产业结构体系和要素创新体系三个层面设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全面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要求,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昌盛
我想通过如何理解中央政策这样一个逻辑串起我今天的观点。第一,为什么中央如此强调从供给侧来推进改革。大家知道其实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常态判断以后,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了一个全面的阐述,但是现在一年过去了,我们也到过很多地方,跑了很多省市去做调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刘晓光
2016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在持续探底中开始呈现企稳的迹象,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并不存在"硬着陆"的可能。2016年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现象,充分说明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依然面临四大方面的问题: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还没有完全找到;二是稳增长政策并没有缓解宏观经济深层次问题;三是短期产出与中期潜在产出的负向强化机制、超国民收入分配所带来的"消费—投资"困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对收益下滑所带来的进一步"脱实向虚"三大新难题已经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摆脱持续探底困境的核心障碍;四是当前宏观经济的短期企稳构建在大规模政策宽松和泡沫化房地产复苏之上,还没有形成持续复苏的基础。2016年下半年,中国宏观...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探底企稳 深层次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杰 王立勇
宏观调控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运行机制的重要主成部分,其主要调控目标在于熨平经济周期波动,并将通货膨胀率稳定在目标范围之内。客观评价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有助于政府反思调控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不恰当行为,不断改进宏观调控水平,更好地实现调控目标,这对于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宏观调控目标实现的角度,基于宏观调控损失函数建立了一个新的理论模型,并使用可变参数模型对"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中强调的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两大目标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行动态估计,从而定量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立 刘雪燕 李世刚
2012年9月份,我国经济自去年以来持续趋缓的走势终于出现转变,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都表现出回升的势头,10月份的经济增长更是延续并扩大了这种回升的势头。供给方面的表现亦同,9月份和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连续两月回升;同时,工业企业利润的降幅也大大缩小。当前,经济回升是否是趋势性的回升,回升的势头能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易宪容
十九大提出的双支柱调控框架不仅是未来国家金融政策的新框架及新战略,也是国家金融稳定的准则。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实质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来界定信用扩张的可能性边界。在成熟的市场体系下,以利率规则为基础的货币政策才能够既维持金融稳定又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宏观审慎政策是在利率机制弱化的情况下,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政策选择。它是用规则的方式来界定信用扩张的可能性边界,但是否能够适应未来金融市场发展还不确定,需要实践检验。对于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尽管宏观审慎政策显得特别重要,内容也丰富,但同样是货币政策有效价格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的产物。因此,确立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的重心,应该放在加快金融市场价格机制(利率及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上。这样,以利率规则为基础的货币政策体系才能建立,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才具有科学性、稳健性及前瞻性,才能够真正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那艺 贺京同 付婷婷
在我国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提高直接税比重已成为调整现行税收结构的重要方向。据此,本文基于实验宏观经济学方法,以生命周期跨期选择模型为基本模型,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不同税收结构对居民消费路径与福利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税收结构中的直接税比重与居民福利水平存在一种类似于倒U型的关系,即较低的直接税比重与较高的直接税比重都会损害居民的长期福利,而当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重相接近时,居民可获得较高福利水平,且这一实验结论未随被试者的学习效应而发生改变。其政策启示是,尽管我国当前的直接税比重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偏低,但在优化税收结构的过程中应把握好直接税比重的提升力度,确保直接税与间接税在整体上维持相对接近的比例范围,从而实现居民福利水平的稳定与提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密 胡清元 边杨
"十四五"时期,我国内需升级速度将不断加快,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势在必行。当前,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存在四元困境,即内需挤占、内需抑制、内需外流及内需分割等结构性问题所引发的供需主体、对象、质量和空间等错配,急需在供需适配体系的逻辑框架下调整创新结构、投入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在这一逻辑框架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需要以企业投资需求矫正、政府投资需求引导、对外贸易需求转向、城乡消费需求充分释放为关键支撑,从供给侧的创新结构性改革、投入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性改革和空间结构性改革四大路径进行系统应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尚航
面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困境,我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针政策,长期来看,是为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短期来看,是要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经济下滑压力过大、部分产业产能过剩、消费者需求与企业供给的结构性扭曲等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不能忽略需求侧的宏观政策,短期内达到改革的目标需要宏观政策的积极配合。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新常态 宏观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晓芳
根据世纪之交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和推进两个“三年目标”——用三年左右时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金融制度的要求,宏观调控政策导向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战略性调整阶段,从治“热”转向增“温”,从降速转向增速,从控制总量转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正确把握新的金融宏观调控导向,确保“经济增长率达到8%,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3%以内”,促进两个“三年目标”的实现,具有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张斌
本文首先辨别了减税与减税政策之间的差别,进而分析了我国结构性减税目前应有的政策定位和作为一项中长期政策的定位,认为结构性减税政策本身更多地侧重于结构调整而不是扩大总需求,因此更适合作为结构调整而不是宏观调控的工具使用,而由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长期性,结构性减税政策也应作为中长期税制改革的目标存在。
关键词:
宏观调控 结构调整 结构性减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