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04)
- 2023(7956)
- 2022(6716)
- 2021(6331)
- 2020(5267)
- 2019(11783)
- 2018(11837)
- 2017(22088)
- 2016(12128)
- 2015(12844)
- 2014(12494)
- 2013(11743)
- 2012(10340)
- 2011(9253)
- 2010(9451)
- 2009(9077)
- 2008(8861)
- 2007(7549)
- 2006(6741)
- 2005(6205)
- 学科
- 济(46076)
- 经济(46024)
- 管理(33508)
- 业(32551)
- 企(28178)
- 企业(28178)
- 方法(19741)
- 数学(17504)
- 数学方法(17317)
- 财(16459)
- 制(13260)
- 中国(12637)
- 农(11579)
- 务(10554)
- 财务(10540)
- 财务管理(10521)
- 企业财务(10182)
- 业经(10169)
- 体(9845)
- 学(9286)
- 融(9077)
- 金融(9076)
- 银(8941)
- 银行(8928)
- 体制(8644)
- 行(8553)
- 地方(7885)
- 贸(7821)
- 贸易(7818)
- 易(7595)
- 机构
- 学院(160806)
- 大学(160100)
- 济(67745)
- 经济(66436)
- 管理(58874)
- 研究(55655)
- 理学(50819)
- 理学院(50250)
- 管理学(49305)
- 管理学院(48978)
- 中国(41528)
- 财(35230)
- 科学(32658)
- 京(32640)
- 所(28052)
- 财经(27215)
- 农(25498)
- 研究所(25263)
- 经(24790)
- 中心(24434)
- 江(23931)
- 业大(22133)
- 经济学(21694)
- 范(20688)
- 财经大学(20427)
- 师范(20412)
- 北京(20385)
- 院(20319)
- 农业(19844)
- 经济学院(19529)
- 基金
- 项目(106368)
- 科学(84505)
- 基金(78146)
- 研究(77861)
- 家(68460)
- 国家(67899)
- 科学基金(58480)
- 社会(50266)
- 社会科(47811)
- 社会科学(47797)
- 省(41257)
- 基金项目(40552)
- 自然(37687)
- 教育(37005)
- 自然科(36872)
- 自然科学(36860)
- 自然科学基金(36236)
- 划(34930)
- 资助(32233)
- 编号(30864)
- 成果(25299)
- 重点(24470)
- 部(23983)
- 创(22648)
- 发(22483)
- 性(22071)
- 课题(21879)
- 创新(21203)
- 国家社会(21192)
- 教育部(20998)
共检索到242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玉梅 王园园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提"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充分考虑国内外环境变迁的背景下提出的政府行动纲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陆续出台,制度变迁以及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和增长方式结构等三大结构的重大调整,对未来中国经济格局将产生深刻影响,为外商投资带来新的机遇,外商投资面临结构性调整。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征信
[作者]
沈琦
推进供给侧改革,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只有供给侧实现了全面的改革,才能真正地与需求侧相匹配,进而实现京津冀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消费回流,建立全球竞争优势,形成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动力。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对城市群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加强供给侧改革,立足供给侧改革是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机遇的核心所在,同时挖掘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机遇。
[期刊] 征信
[作者]
沈琦
推进供给侧改革,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只有供给侧实现了全面的改革,才能真正地与需求侧相匹配,进而实现京津冀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消费回流,建立全球竞争优势,形成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动力。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对城市群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加强供给侧改革,立足供给侧改革是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机遇的核心所在,同时挖掘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机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结构不合理。一方面表现为部分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表现为消费者有效需求不能满足,出现供求不相匹配、供大于求的不平衡现状。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流动性偏好,制造业投资过大、产能过剩,劳动力供给不足、生产成本上升,体制机制僵化、产业政策决策失误,是造成我国当前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市场主体着手,具体来说,就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解为"企业+供给侧+存量"改革和"企业+供给侧+增量"改革,以及"政府-机制"改革和"市场+配置"改革两部分。企业在大力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要化解和预防产能过剩,对低于行业平均发展水平的要破...
关键词:
供给侧 需求侧 供给学派 边际消费倾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任奕嘉
在世界经济陷入深入调整期,"逆全球化"趋势渐增,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近几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亮点,而国有企业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国有企业自身面临着企业效率低、活力小、发展模式固化等问题的同时,还需要应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变化以及西方发达国家限制性政策增加的挑战。作为一个历史过渡性的制度安排,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渐进式地解决国有企业自身的问题,并给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新的机遇。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混合所有制改革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大楷 杨辉 杨晔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继续推进,其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产品种类及服务水平等都会不可避免带来一系列冲击,对商业银行来说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论文从商业银行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与机遇,并建议商业银行从以下几方面转型:由传统单一的"存贷汇、类授信"产品和有形服务向具有高适配性的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转型;由以往依赖次级债、可转债资本工具向创新资本工具转型;信贷方向由传统产能过剩行业向新兴产业转型。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汤淑梅
作为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投资领域的信托公司,应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信托制度优势,积极开展股权信托投资实现自身业务转型。本文梳理了信托公司股权信托投资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应完善现有法规政策,建立有利于开展股权信托投资的体制机制,并加强宣传和投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梦博 李世斌
一、制度供给。第一,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面,政府应大力推行PPP模式。目前地方财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瓶颈。如果我们要增强地方政府服务能力的话,首先应建立统一合理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PPP模式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景泉 马雁 杨延 刘恩专
本文结合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面向着力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着力提高职业教育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从职业教育的现代体系结构、专业布局结构、课程体系结构、师资培养培训、国际化进程、信息化教学,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建设等方面,探讨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素供给与制度供给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素供给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江宁 陈贞吉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稳定经济增长的重点是解决结构问题,解决结构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发力,从供给侧解决结构问题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案,也是推动全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案,对政治经济学理论具有原创性贡献。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厉以宁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市场是牵动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但政府要发挥引领作用、规划作用和调节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动力,让企业成为独立经营的产业主体并不断成长,技术创新、增加就业、维持物价基本稳定、促进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等,同样都是改革的目标,这就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转变观念,如企业和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创新理念等;要关注消费变化,以准确把握结构性调整的方向;要改变宏观调控的方式,重在预调、微调、结构性调,有重点地因地精准"滴灌";要特别鼓励创新、创业,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宏观调控 创新 创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群慧
本文梳理出了一个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逻辑和分析框架,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由于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结构性矛盾而产生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下问题所进行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可以拆解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应"问题—原因—对策"逻辑线路,问题突出表现在"供给侧",问题本质和根源是"结构性"矛盾,问题解决的对策是"改革"。本文认为,从经济结构视角具体划分为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来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可以实现理论性、系统性和现实指导性的折衷。本文从该视角入手,在归纳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并进一步从企业、产业和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厉以宁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市场是牵动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但政府要发挥引领作用、规划作用和调节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动力,让企业成为独立经营的产业主体并不断成长,技术创新、增加就业、维持物价基本稳定、促进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等,同样都是改革的目标,这就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转变观念,如企业和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创新理念等;要关注消费变化,以准确把握结构性调整的方向;要改变宏观调控的方式,重在预调、微调、结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宏观调控 创新 创业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卫兴华
中国的GDP增速从2012年开始回落,告别了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正式进入了中高速发展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确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关键。因此,准确把握其内涵和本质非常重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与"三驾马车"一脉相承,需要政府大有作为,做到统筹兼顾。
关键词:
新常态 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 三驾马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供需结构和市场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从需求来说,既有内需不足,也有需求外溢,海外疯狂扫货时有发生;从供给来说,传统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的同时,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在外需不足、内需不旺,传统的需求管理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的当下,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需要供给和需求共同发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