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97)
- 2023(12535)
- 2022(10272)
- 2021(9360)
- 2020(7946)
- 2019(17814)
- 2018(18015)
- 2017(34541)
- 2016(19030)
- 2015(20830)
- 2014(20774)
- 2013(20425)
- 2012(18489)
- 2011(16353)
- 2010(16652)
- 2009(15865)
- 2008(16386)
- 2007(14815)
- 2006(13270)
- 2005(12546)
- 学科
- 业(86523)
- 济(80649)
- 经济(80519)
- 企(80279)
- 企业(80279)
- 管理(74995)
- 方法(34034)
- 财(32877)
- 业经(28638)
- 农(26236)
- 数学(25829)
- 数学方法(25623)
- 制(24692)
- 务(23784)
- 财务(23762)
- 财务管理(23727)
- 企业财务(22647)
- 中国(20058)
- 体(18445)
- 农业(18394)
- 技术(17600)
- 体制(16343)
- 策(15485)
- 划(15122)
- 理论(15089)
- 银(15039)
- 银行(15018)
- 行(14279)
- 和(14224)
- 融(13927)
- 机构
- 学院(271987)
- 大学(267840)
- 济(117787)
- 经济(115651)
- 管理(107845)
- 理学(91970)
- 理学院(91085)
- 管理学(89904)
- 管理学院(89366)
- 研究(86917)
- 中国(70991)
- 财(62345)
- 京(55263)
- 科学(49341)
- 财经(47859)
- 农(45129)
- 所(43521)
- 江(43399)
- 经(43392)
- 中心(39382)
- 研究所(38452)
- 业大(37168)
- 经济学(36620)
- 财经大学(35405)
- 农业(35028)
- 北京(34609)
- 州(33183)
- 经济学院(32981)
- 商学(31537)
- 院(31325)
- 基金
- 项目(171592)
- 科学(137796)
- 研究(127394)
- 基金(127269)
- 家(109325)
- 国家(108332)
- 科学基金(95349)
- 社会(84001)
- 社会科(79757)
- 社会科学(79739)
- 省(67242)
- 基金项目(66866)
- 自然(60710)
- 自然科(59314)
- 自然科学(59297)
- 教育(58468)
- 自然科学基金(58352)
- 划(54967)
- 资助(51726)
- 编号(49643)
- 成果(40705)
- 部(39191)
- 创(38993)
- 重点(38311)
- 业(38160)
- 制(37947)
- 发(36018)
- 创新(35578)
- 国家社会(35198)
- 性(35141)
- 期刊
- 济(137401)
- 经济(137401)
- 研究(84716)
- 中国(57028)
- 财(54759)
- 管理(46755)
- 农(42911)
- 学报(37520)
- 科学(36797)
- 融(31242)
- 金融(31242)
- 大学(30109)
- 学学(28786)
- 农业(28528)
- 教育(25791)
- 财经(25377)
- 技术(24227)
- 业经(23658)
- 经(21856)
- 经济研究(21707)
- 问题(17670)
- 业(17111)
- 财会(15660)
- 技术经济(15202)
- 现代(13880)
- 会计(13326)
- 贸(13161)
- 世界(13018)
- 商业(12985)
- 版(12511)
共检索到420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邵志高 吴立源
本文从业绩波动视角论证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制造业为什么要轻资产转型。笔者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是通过调结构以提升效率,这对制造业而言主要是调整资产配置结构以提升企业价值。本文以1990—2016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业绩纵向标准差和业绩横向离散度两种方法度量业绩波动和固定资产占比衡量轻资产运营程度,考察了轻资产运营对业绩波动的单独影响,以及轻资产运营和收入波动对业绩波动的联合影响。研究发现,保持收入波动不变条件下制造企业固定资产占比与业绩波动正相关,且固定资产占比越大,业绩波动对收入波动的反应越敏感。结果表明,制造业轻资产运营降低了企业业绩波动,从而提升了企业价值;制造业调减固定资产配置以实现轻资产转型既契合了供给侧改革"调结构以提升效率"的政策要求,也因为减小业绩波动而提升了自身价值。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方明 蔡彭真
在经济下行背景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基于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制造业供给质量水平,再进一步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制造业供给质量的政策影响与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全国制造业供给质量指数呈上升趋势,尤其2015-2016年上升趋势明显,直观结论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升制造业供给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相较于北方省市,政府干预程度较弱的南方省市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更加敏感;进一步检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制造业供给质量的传导机制,显示中介效应显著。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本文立足广西制造业整体素质不高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要素供给制约瓶颈和不足,从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的四大要素和政府层面设计了推动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广西 制造业 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晓东 陈梁 武子歆
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对我国流通业效率与制造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结果发现:流通业效率对制造业绩效整体而言发挥正向作用。更具体地,零售业对制造业产能调整发挥着积极作用,而批发业效率提升则未对制造业绩效发挥显著作用。在未来持续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高度重视流通业对于有效反馈市场信息、调节上游生产、媒介供需匹配的先导性作用,在继续利用新技术提升零售业效率并发挥其先导性作用的同时,也应着力提升批发业效率及其引导产能资源配置、促进供需匹配的先导性潜能。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流通先导作用 制造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超文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及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影响,近几年老工业基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制造业结构性产能过剩严重,成为制约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瓶颈。以东北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吉林省为个案进行剖析,发现要从根本上破解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结构不协调、供需错位而导致的制造业效率低下、竞争力不强问题,应充分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秋云
制造业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现有的发展模式主要存在产能过剩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居高不下、节能减排压力大等"供给侧"问题。建立绿色制造体系,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制造业绿色转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意愿、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外部压力以及企业具备绿色转型的能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共同作用,是制造业实现绿色转型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造业 绿色转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纪峰
基于我国宏观经济现实背景,中央适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举措,明确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结构性减负、供需协同传导机制构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核心的内涵。本文将传统制造业转型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脚点,通过对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指出我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制度性成本、税费成本、汇率成本、资源成本等方面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基于政府、制造业两个主体维度,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提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五大对策:降低制度性成本,理顺市场价格传导关系;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理清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造业 转型 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纪峰
基于我国宏观经济现实背景,中央适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举措,明确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结构性减负、供需协同传导机制构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核心的内涵。本文将传统制造业转型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脚点,通过对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指出我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制度性成本、税费成本、汇率成本、资源成本等方面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基于政府、制造业两个主体维度,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提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五大对策:降低制度性成本,理顺市场价格传导关系;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理清政府与企业关系,降低企业负担;加大创新投入,转变传统制造业发展方式;改善供给结构,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造业 转型 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秋云
制造业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现有的发展模式主要存在产能过剩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居高不下、节能减排压力大等"供给侧"问题。建立绿色制造体系,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制造业绿色转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意愿、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外部压力以及企业具备绿色转型的能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共同作用,是制造业实现绿色转型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造业 绿色转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炜 高帅雄 周潮
2002年以来中国上游行业的价格水平大幅度波动,需求侧层面的外部冲击是引起上游行业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那么,来自供给侧层面的因素又在上游行业的价格波动中起到何种作用呢?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网络构建了包含多个生产部门在内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发现,上游行业内部存在较强的"价格自循环"效应,"价格自循环"效应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使得上游行业的整体价格水平对冲击的反应更加敏感。此外,上游行业拥有较强的市场势力。较强的市场势力与"价格自循环"效应相互叠加,进一步放大了上游行业价格对外部冲击的敏感程度,造成上游行业价格大起大落。价格的大起大落容易扭曲资源配置并对经济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政府通过清理过剩产能、市场退出等形式实现改革目标的同时,应当更加关注上游行业内部的市场势力变动,切实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防止上游行业市场势力重新增长,防止其与"价格自循环"效应重新叠加造成价格大幅波动,避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遭到破坏。同时,在应对价格波动方面,政府也应注重对供给侧的调节,弱化"价格自循环"效应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炜 高帅雄 周潮
2002年以来中国上游行业的价格水平大幅度波动,需求侧层面的外部冲击是引起上游行业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那么,来自供给侧层面的因素又在上游行业的价格波动中起到何种作用呢?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网络构建了包含多个生产部门在内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发现,上游行业内部存在较强的"价格自循环"效应,"价格自循环"效应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使得上游行业的整体价格水平对冲击的反应更加敏感。此外,上游行业拥有较强的市场势力。较强的市场势力与"价格自循环"效应相互叠加,进一步放大了上游行业价格对外部冲击的敏感程度,造成上游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太平 佘正昊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带来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过剩的产能会导致较低的技术效率以及较低的资源配置效率,为此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但是目前的效果并不显著,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依旧严峻。本文对中国制造业的市场竞争程度与产能利用率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能利用率与市场集中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U"型关系,即随着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升,该行业的产能过剩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故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增强市场的开放程度,加强市场集中程度,提高优质企业兼并力度,促进现有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行业的有效供给。同时,淘汰落后产能,从制造业增量与存量两个角度对制造业进行去产能。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郭威 盛继明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业与制造业缺乏深度融合,未能形成良性循环,呈现出多重失衡特征,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金融供给配置结构失衡、金融供给期限结构失衡、金融供给方式结构失衡、金融供给主体结构失衡、金融供给阶段结构失衡和金融供给政策衔接失衡。进入新发展阶段,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和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意愿和能力,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体系,保障政策实施效果。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董婷婷
目前,我国二线城市发展尚处于爬升期,该阶段二线城市的社会舆情和群众生活包括二线城市价格均应以稳定为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在于优化供求关系,实现市场有效疏通。在分析当前我国二线城市价格波动趋势的基础上,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二线城市价格波动的联动关系。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彪 林琳 吴俊锋
构建了包含家庭、厂商、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四部门的DSGE模型,设置了企业生产行为、产能利用水平、商业银行金融支持行为和经济波动等变量,对我国企业产能水平和经济波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在研究中,一是考虑了跨期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二是增加了金融支持要素考察产能水平与经济波动的关联。得到以下结论:技术进步将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原始动力;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行为能够影响企业产出,提高经济增长水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产业转型升级在初期将经过沉淀积累过程,产能水平和产出在沉淀积累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供给结构失衡条件下的技术进步将引发过剩产能和经济失调;在没有新技术和产业调整的初始阶段,盲目增加信贷供给,会引发产能过剩;货币政策调控只能增加短期产出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