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25)
- 2023(14405)
- 2022(11819)
- 2021(10933)
- 2020(8854)
- 2019(19583)
- 2018(19655)
- 2017(35954)
- 2016(19523)
- 2015(21233)
- 2014(20978)
- 2013(19959)
- 2012(17544)
- 2011(15534)
- 2010(16056)
- 2009(15393)
- 2008(15210)
- 2007(13950)
- 2006(12518)
- 2005(11373)
- 学科
- 业(82566)
- 企(75805)
- 企业(75805)
- 管理(74791)
- 济(72771)
- 经济(72668)
- 业经(29313)
- 农(27395)
- 方法(26435)
- 财(26287)
- 中国(21135)
- 技术(20702)
- 制(20054)
- 农业(19404)
- 务(19018)
- 财务(18987)
- 财务管理(18951)
- 理论(17953)
- 企业财务(17866)
- 数学(17739)
- 数学方法(17508)
- 和(15830)
- 划(15812)
- 体(15283)
- 环境(14943)
- 策(14887)
- 地方(14228)
- 技术管理(13643)
- 银(13153)
- 银行(13142)
- 机构
- 学院(268093)
- 大学(255990)
- 管理(105741)
- 济(105590)
- 经济(103286)
- 理学(89328)
- 理学院(88468)
- 管理学(87146)
- 管理学院(86640)
- 研究(81967)
- 中国(67102)
- 京(53978)
- 财(53336)
- 科学(48582)
- 江(44255)
- 农(40623)
- 财经(40385)
- 所(39690)
- 中心(38667)
- 经(36279)
- 业大(35771)
- 州(35405)
- 研究所(35164)
- 范(33996)
- 北京(33931)
- 师范(33675)
- 农业(31119)
- 技术(30927)
- 院(30484)
- 经济学(30335)
- 基金
- 项目(169943)
- 科学(135663)
- 研究(133322)
- 基金(119663)
- 家(101828)
- 国家(100808)
- 科学基金(88994)
- 社会(84158)
- 社会科(79667)
- 社会科学(79648)
- 省(71346)
- 基金项目(63039)
- 教育(61137)
- 划(56922)
- 编号(56470)
- 自然(54592)
- 自然科(53234)
- 自然科学(53224)
- 自然科学基金(52297)
- 资助(45897)
- 成果(45051)
- 创(41912)
- 课题(39673)
- 发(38274)
- 重点(38160)
- 创新(38063)
- 业(36671)
- 部(35461)
- 制(35213)
- 项目编号(34747)
- 期刊
- 济(131608)
- 经济(131608)
- 研究(80321)
- 中国(60281)
- 管理(46445)
- 财(46196)
- 农(39629)
- 教育(37163)
- 科学(33036)
- 学报(32485)
- 技术(28706)
- 农业(26867)
- 业经(26231)
- 融(26094)
- 金融(26094)
- 大学(25982)
- 学学(24146)
- 财经(19709)
- 经济研究(19408)
- 经(17216)
- 业(16468)
- 问题(15740)
- 技术经济(14882)
- 财会(14496)
- 现代(14146)
- 科技(14042)
- 商业(13633)
- 职业(12811)
- 会计(12286)
- 坛(12150)
共检索到417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严子淳 赵桂红
本文以经济转型时期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基础,探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国家战略如何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促进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转型变革与经济稳定发展。文章从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创业联动发展、创新创业意识培育体系、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与区域经济联动这三个视角分别阐述了"双创"如何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新引擎驱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并且就各个视角提出了"双创"生态体系的构建目标与实施路径。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创新创业 创业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兆信 王志强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是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变革的重要方向。从其深层逻辑而言,创业教育具有两个规定性:其逻辑起点在"创业",逻辑重点在"教育"。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构逻辑就是实现"创业性"与"教育性"的融合。同时,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必须体现开放互联与内生成长两个关键特征。就构建路径而言,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必须遵循自发演进的路径,不断调适自身的边界、功能与结构,构造闭环演进的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以实现知识生产—知识扩散—价值创造的完整价值链。
关键词:
高校 创业教育 生态系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远征 倪杰 沈皆希
借助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构建适应“四新”建设需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其涵盖了系统的主体和构成要素、位置与边界、结构与关联、活动与功能等基本要素。从系统构成的不同要素入手,分别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多维目标体系建设“、跨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贯穿全程的课程体系结构设置和数智技术赋能的一体化教学平台建设等进行深入剖析,进而引入我国传统哲学智慧“道法术器势”的理论框架及其辩证关系,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实践路径: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之“道”,强化多维融合的生态体系之“法”,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之“术”,实现实践平台一体化融合之“器”,营造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生态系统之“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易高峰
开发学生的市场意识,形成学生内在的创新创业驱动力。为学生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让大学成为创新创业的"梦想工场"。整合多方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地方本科院校因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办学模式多元等特点,正在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如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盐城师范学院开展基于能力本位的"六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熊毅 杜朝运
大学创新创业存在供需结构错配现象,表现为大学创新创业脱离区域经济的发展;教师注重常规教学缺乏创新创业经验;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亟待提升。建议教师要身体力行创办企业,构建学科交叉与互融递进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大学生应立足创新提高创业质量,通过创业实现创新的商业价值;创新创业要从内部组织到开放协同转变,成为国家创造扩散知识的中心和高效供给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大学生 创新创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维莉 葛鑫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创新创业生态圈内涵及构建要素的研究,从教育生态系统角度,提出了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的路径,包括制订协调统一的发展规划、协同共建"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双创"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双创"实践载体、搭建"双创"成果转换平台以及完善公共服务系统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瑛 舒元 郑贵辉 刘攀 徐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中国未来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源泉。创新创业需要教育的投入和研究的跟进,更需要服务的提升。创新创业需要良好生态系统的构建。"众创、众筹、众扶、众包"是构筑这一生态系统的着力点和发展源。"四众"并非是个割裂的概念,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个融合的闭环。唯有通过"创新—创业—产业"的全链条战略,方能够做到"创客—创业者—企业家—产业家"的全链条培育。如何进行全链条的培育,中大创新谷的启示是要把握和运用好政府、市场、企业三种力量,这将从源头上解决社会创新力的释放,又将为社会持续地创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四众 生态系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蕾
基于系统基模理论,将创新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置于同一个理论框架下,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运行基模,以揭示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放缓及延迟问题。研究发现,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通过政府顶层设计的前瞻性消除负反馈环主体要素制约因子的影响。通过从静态与动态两个层面构建基于创新素养提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运行路径,解决生态系统有效运行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高校双创文化培育、企业技术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支撑引导、原生家庭、校企合作双创实践平台等要素对大学生创新素养养成及提升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经过动态路径反馈分析发现,生态系统中内、外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对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起到正向反馈作用,能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养,该结论又反向证明了在此路径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是有效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和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新常态。创新创业和人才创新是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更是我国战略发展的重要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与人才创新研究成为当前高校的研究重点。姚远、冉玉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一书提出将立德树人全面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中,以教育为载体,解决创新创业活动中各方主体的冲突与矛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向红 周丽琴 康冰心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是多主体单位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教育生态系统,它的成立有利于整合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合力,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审视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其联盟生态系统可分为宏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微观系统,其构建应从宏观层面调整政策导向,强化价值理性,完善顶层设计,提升执行力度,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有效性;中观层面搭建以职业院校为中心、多元主体协同的联盟生态系统治理,增强创新创业智力、资源、信息的聚合力;微观层面搭建以学生成长为主线的创新创业育人平台,通过多方协作形成合力,实现协同育人。
关键词:
教育生态理论 职业院校 创新创业联盟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漆尉琦 薛婧
本文以成都市创新创业情况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成都市创新创业目前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从政府、企业、高校三方面提出相关意见,以期构建成都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进一步营造成都的创新创业氛围。
关键词:
成都 创新创业 政产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润斌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选择。南宁高新区具有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良好经济条件、创新环境和平台基础。文章认为,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重点是要以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制度设计;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增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支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谢志远 戴威 徐倩倩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在新产业革命背景下高校以应用新技术为导向助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地方促进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选择和途径。浙江具有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良好政策条件、创新环境和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以应用新技术为背景,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关键在于把握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中各个要素的协同机制和激发各主体的创新动力,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支撑体系,助力地方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
应用新技术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生态系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秀丽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为农村创新创业打造了可持续生态,也为构建城乡等值化格局提供了现实性指导。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返乡农民工作为研究主体,以农村创新创业作为研究目标,拟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注重乡村振兴的统筹作用、凝聚创新精神的激励作用、发挥返乡农民工的主体作用、强化资本的整合作用以及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等对策建议,以期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岗位不匹配问题,帮助农民工提升返乡创新创业成功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返乡农民工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金兰
当我们的学生出去以后,我们经常说要让我们的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是说出去以后要有竞争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一个很重要的步子,高等教育在这其中的责任是非常大的。要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是人才培养理论,理念上要更新;第二个是路径设计,即应该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