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78)
2023(9664)
2022(8058)
2021(7718)
2020(6255)
2019(13944)
2018(13940)
2017(26441)
2016(14144)
2015(15453)
2014(14950)
2013(14223)
2012(12775)
2011(11515)
2010(11966)
2009(11343)
2008(11063)
2007(9758)
2006(8980)
2005(8273)
作者
(36213)
(29999)
(29956)
(28858)
(19333)
(14240)
(13717)
(11520)
(11403)
(10977)
(10152)
(9926)
(9634)
(9524)
(9469)
(9196)
(8998)
(8757)
(8660)
(8583)
(7482)
(7221)
(7131)
(6896)
(6767)
(6729)
(6704)
(6664)
(5978)
(5872)
学科
(49233)
经济(49160)
管理(42618)
(41318)
(35222)
企业(35222)
(17504)
(16852)
中国(16728)
(15901)
方法(15287)
业经(13837)
(12656)
数学(12325)
数学方法(12091)
地方(11048)
农业(10993)
(10778)
银行(10776)
(10709)
贸易(10702)
(10699)
(10451)
(10434)
(9556)
金融(9555)
理论(9246)
(9176)
财务(9152)
财务管理(9134)
机构
学院(188230)
大学(184013)
(80232)
经济(78472)
管理(72665)
研究(64791)
理学(61469)
理学院(60807)
管理学(59962)
管理学院(59541)
中国(50736)
(42606)
(38096)
科学(34647)
财经(31524)
(30932)
(30152)
中心(29714)
(28612)
研究所(27245)
(25826)
师范(25647)
(25367)
北京(24282)
经济学(23914)
(23889)
(23614)
财经大学(23160)
业大(21991)
经济学院(21331)
基金
项目(117182)
研究(94264)
科学(93853)
基金(83937)
(71048)
国家(70372)
科学基金(61310)
社会(60144)
社会科(56890)
社会科学(56881)
(45779)
教育(44158)
基金项目(42599)
编号(40295)
(38247)
自然(36624)
自然科(35771)
自然科学(35762)
自然科学基金(35130)
成果(34587)
资助(33683)
课题(28512)
重点(26495)
(26450)
(26429)
(25477)
(25300)
(24785)
项目编号(24666)
国家社会(24484)
期刊
(98310)
经济(98310)
研究(64078)
中国(42640)
(33250)
管理(30022)
教育(28832)
(24745)
(23211)
金融(23211)
科学(22393)
学报(21133)
业经(17621)
大学(17524)
技术(16336)
农业(16137)
学学(16117)
经济研究(15943)
财经(15828)
(13763)
问题(12015)
(11018)
国际(9729)
现代(9529)
(9332)
论坛(9332)
改革(8911)
(8911)
职业(8880)
商业(8818)
共检索到301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隆文  傅慧芳  
在当前人口新常态背景下,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直接决定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质量,依托老年人健康促进实现健康老龄化是一项全民性保健的社会系统工程。面对当前在健康的公共政策、支持性环境和社区行动、精神文化建设与社会参与等供给侧方面的不足,今后老年人健康促进需要从制度设计、社会协同以及精准回应等方面入手,通过构建老龄友善社会、安排健康政策、打造治理型供给结构,依托政策促进、服务供给与健康管理三大体系,为我国健康老龄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震  
文章利用2002年在中国8个省份进行的父母-子女配对调查数据,应用联合方程模型,对这两种效应同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子女生活照料对老年人健康具有显著的选择效应和促进效应。在选择效应未被分离时,促进效应被严重误估。在分离选择效应以后,子女向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照料的促进效应才得以凸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金宝  
文章基于对中国老年教育现状和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现状的研究,运用积极老龄化观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分析了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对如何依托老年教育体系构建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机制提出了设计和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牛犁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经济运行缓中趋稳,预计全年GDP将增长6.7%左右,可以实现预期调控目标。展望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仍然疲弱,一些国家大选、反全球化逆流和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复苏的影响加大;国内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牛犁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经济运行缓中趋稳,预计全年GDP将增长6.7%左右,可以实现预期调控目标。展望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仍然疲弱,一些国家大选、反全球化逆流和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复苏的影响加大;国内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新  李毅  
本研究使用中国健康长寿调查2005年的数据,对中国老年人健康的性别差异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使用二分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男女老年人在主观与客观健康指标即自评健康和日常活动能力上的差异,及其健康与社会经济因素和肌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各种因素后自评健康上性别的差异基本消失了,而在日常活动能力上仍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老年人要差于男性老年人。此外,社会经济变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而且模式也并不统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惠敏  张福仁  张镇  赵欢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挥老年教育对老年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心流体验”和生命质量、主观幸福感提升具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河北老年大学2338例老年学员的调查分析,发现老年教育可有效激发老年学员获得深刻的心流体验,且老年学员的身心健康和心流体验显著正相关。因此,将“心流理论”引入老年教育研究,不仅为老年教育促进老年学员身心健康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和数据支撑,也为“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新模式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琴  谭娜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探讨健康与老年人劳动供给之间的关系尤为必要。健康是一个多维度的指标,度量人们的健康状况是一个难点。健康状况通过影响人们的劳动生产率以及对闲暇的偏好从而影响到老年人的劳动参与和劳动时间,同时退休反过来又影响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对此,通过了解多种度量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指标,梳理国内外健康与老年人劳动供给的相关文献,阐述了估计健康与劳动供给二者因果关系时所遭遇的内生性来源以及克服内生性问题所采用的不同的研究方法,最后分析了研究健康与老年人劳动供给这一问题隐含的政策意蕴以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琴  雷晓燕  赵耀辉  
本文选择高血压作为健康测度变量,运用CHNS四期追踪数据,探讨了健康对农村和城市的中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由于疾病可能存在的内生性,本文用患高血压之前的钠盐摄入量作为工具变量。我们发现患高血压对城市中老年人劳动供给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农村人没有显著的影响。而且我们发现,城市的效果几乎全部来自较低教育程度的蓝领工人,这可能主要是因为拥有养老保障的体力劳动者容易在高血压影响下产生退休意愿,而这个现象在同样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村劳动力中并不存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瑞媛  马丽华  
作为社会共同体重要组成部分的老年人的主体性缺失是导致他们社会参与不足的关键要素。为了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美国老年教育的功能早就从"福利救济"转向了"赋权增能",将老年教育视为塑造与强化老年人主体性的社会活动。在外部法律政策、教学管理机制以及社会环境的保障下,美国老年教育激发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意识、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资本与能力,催生了他们持续参与社会的意愿与行动。这也为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维林  钟栎娜  
从2000年至2021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10.2%上升到18.7%,自2022年起,1962年之后的第二次婴儿潮将引致我国老年人口持续15年激增,"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快速迈入中度老龄社会(1)。因此,人口老龄化总量大、速度快、不平衡是未来几十年中国发展的基本国情和趋势,也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全面、深刻、广泛的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琳  范艺馨  杨莹  严程棋  曾娟  钟志平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通过干预措施提升步行距离阈值,是促进身体活动并提高健康水平的可行路径。基于日志数据,运用行为序列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可得:30min是健康视角下老年人步行距离极限阈值,5min、15min为步行距离拐点,依此将老年人划分为短距离、中距离和长距离3组;活动目的地数量、个体特征、健康状况、建成环境感知和社会关系存在组别差异;心理健康、朋友关系、休闲性步行活动空间满意度是影响步行距离阈值的主要因素。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齐武  
依据经济新常态的主要内涵和特征,采用企业调研的方法分析当前房地产行业面临的行业吸引力、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然后,提出依法加快土地市场化进程、改善行政审批效率、加大行业科研投入、深化房地产财税政策改革、引导企业主动调整经营战略等建议,以促进新常态下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高鹏  杨翠迎  周彩  
医养结合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CHARLS2015和2018两期数据,以2016年确立国家级医养结合服务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对于老年人健康养老的影响。研究发现:(1)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自评,优化了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水平,并显著促进了慢性病管理与门诊就诊随访概率,但对老年人身体机能和精神健康层面的改善并不明显。(2)服务效果受到老年人的个体因素(年龄、性别、收入、婚姻状况等)与代际因素(居住区域、子女个数、是否有子女照料、子女受教育程度等)的异质性影响。(3)机制检验方面,体检、日间照料、上门巡诊、娱乐活动服务等显著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自评,优化了慢性病管理和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水平,提升了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水平。文章研究认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应当重新梳理其主体行为逻辑,逐步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关联制度衔接,构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机制与需求多维度衔接的动态调整机制,弄清不同层次人群在医养结合服务中的现实需求,打破制度壁垒,提高资源与政策制度的衔接能力。文章的研究为进一步形成医养结合的基本制度,推动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璐  
为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应当区分养老服务中生活服务和医疗服务,加强医疗服务及医疗服务前端的健康促进和后端的康复护理服务,为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