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2)
2023(9331)
2022(7794)
2021(7344)
2020(6101)
2019(13526)
2018(13456)
2017(24525)
2016(13173)
2015(14094)
2014(13529)
2013(12562)
2012(11162)
2011(10068)
2010(10209)
2009(9875)
2008(9665)
2007(8198)
2006(7385)
2005(6623)
作者
(34174)
(28527)
(28515)
(27123)
(18220)
(13505)
(12924)
(10985)
(10850)
(10210)
(9840)
(9726)
(8986)
(8905)
(8848)
(8780)
(8371)
(8349)
(8324)
(8143)
(6992)
(6886)
(6885)
(6683)
(6495)
(6398)
(6390)
(6079)
(5702)
(5546)
学科
(42605)
经济(42528)
(36612)
管理(34812)
(28137)
企业(28137)
中国(16829)
方法(16156)
(15407)
(14357)
(14292)
数学(13554)
数学方法(13327)
(12003)
银行(11988)
(11479)
业经(11375)
(10986)
保险(10895)
(10881)
金融(10879)
农业(10162)
(9560)
(8958)
贸易(8955)
(8926)
理论(8923)
(8748)
技术(8269)
(8113)
机构
学院(172626)
大学(170898)
(68425)
经济(66968)
管理(64319)
研究(58851)
理学(54535)
理学院(53914)
管理学(52860)
管理学院(52522)
中国(48765)
(37176)
(35489)
科学(35081)
(28994)
财经(28267)
中心(27279)
(27150)
(26425)
研究所(26175)
(25748)
(23617)
师范(23401)
业大(22976)
北京(22442)
(21503)
经济学(21341)
财经大学(21180)
(21065)
农业(20944)
基金
项目(114040)
科学(90849)
研究(87564)
基金(82220)
(71218)
国家(70574)
科学基金(60750)
社会(55580)
社会科(52443)
社会科学(52431)
(44680)
基金项目(42663)
教育(40574)
(38061)
自然(37759)
自然科(36899)
自然科学(36884)
自然科学基金(36226)
编号(36158)
资助(32727)
成果(30297)
重点(25971)
课题(25520)
(25141)
(25083)
(24456)
创新(23423)
(23339)
(23097)
国家社会(23083)
期刊
(78759)
经济(78759)
研究(57131)
中国(37948)
(28307)
(25973)
学报(24669)
管理(24106)
科学(24055)
(23595)
金融(23595)
教育(23593)
大学(19337)
学学(18082)
农业(17067)
技术(14106)
业经(14002)
财经(13682)
经济研究(12936)
(11723)
问题(9439)
科技(9240)
(8562)
(8390)
论坛(8390)
(8304)
理论(8275)
(8071)
现代(7713)
实践(7448)
共检索到266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亚青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科技保险肩负着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的历史使命。然而,科技保险试点10年来,依然面临需求低迷与供给不足并存的发展困境。其主要根源在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失灵、"跛行"的财政支持政策不能形成有效激励以及不成熟的行业环境制约。要想走出这一困境,仅仅从需求方着力是远远不够的。科技保险的正外部性和科技保险市场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决定了必须从财政支持、产品创新、机制创新、中介培育及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供给侧改革。为此,提出应当构建供需并重的差异化财政支持机制、加大与需求侧相匹配的科技保险产品供给、创新科技保险契约模式及运行机制、搭建科技保险中介服务和信息支持平台等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祎黎  聂邦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样需要供给侧改革,在教育主体、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运行模式及保障机制等方面亟待完善。应以精准供给为关键支点,立足供给侧视角,着重廓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模式三个层面的现实困境,提出以优化教育生态、提升资源质量、实现资源精准供给为着力点,探索创新创业教育"AFL"分层模式,推进"四微"项目实践,打造"无缝学习"平台策略,多点发力突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韩笑  
去产能是当前我国政府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以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博弈论构建企业去产能困境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去产能博弈的纳什均衡,发现企业的最优策略为不去产能。引入政府调控参数对去产能博弈模型开展进一步探讨与分析,研究发现,当调控参数达到一个阈值时,该博弈的纳什均衡将从原来的不去产能转变为去产能,此时,整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英华  
农村产业融合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各地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既有成就,也存在一系列问题。立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以山东省T市为例,对农村产业融合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原因,并从地方政府、农村、农业多个层面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为加快我国农村产业融合,进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倩  
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并缓解农业资源环境压力,有必要尽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我国农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农业产业发展向着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鉴于此,建议做好如下工作:树立大市场理念,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新农业科技机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倩  
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并缓解农业资源环境压力,有必要尽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我国农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农业产业发展向着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鉴于此,建议做好如下工作:树立大市场理念,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新农业科技机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柳亚琴  赵国浩  
新形势下国内化石能源市场正处于"需求强度减弱期、过剩产能消化期、环境制约强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同时可再生能源有效供给量不足。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减少煤炭使用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以及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诉求,以应对气候变化和雾霾治理为背景,厘清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提炼新常态下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则和目标,并从管理体制、技术创新和政策保障三个层面提出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蔡运荃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顶层法规设计的模糊与滞后、合作博弈中集体理性的畸变与失真、工具主义的抬头与兴盛等多方面问题。高职教育质量的长期诟病与落后教育观念的历史沿袭、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需求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诉求未曾引起重视、功利思潮的渗透蔓延与受教育者的自我矮化,是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鉴于此,高职校企合作应从宏观层面重视政府主体责任,灵活市场调节作用;从中观层面畅通合作共赢渠道,拓展跨界育人平台;从微观层面强化使命担当意识,加速人本主义回归。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园  
人口老龄化下应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但养老服务供给数量不足、供给结构错位以及产业链处于较低层次等现实困境,制约了养老服务产业化进程。本文构建了供给侧视角下养老服务产业化路径,即:市场化阶段,形成市场机制导向下的"适应-倒逼"式供需互动,对接供需数量;规模化阶段,形成技术创新导向下的"创造-反馈"式供需互动,匹配供需结构;集群化阶段,形成服务链-产业链导向下的"引导-驱动"式供需互动,提高供给能力。主要政策建议:产业市场化阶段,以PPP模式推动养老服务市场机制运行;产业规模化阶段,以技术创新催动养老服务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业集群化阶段,以产业链延伸和服务链协同打造新型现代服务业重要支柱。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盛和泰  
以供给侧改革视角为前提,本文分析绿色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保险助力绿色转型的路径,并对未来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实现绿色发展、创造绿色价值,既是环境资源约束下全球共同的价值取向,也是新常态下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以绿色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亚明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当下,这一命题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最后关头,由于贫困政策递减效应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双重影响,传统的扶贫思路亟需转变成供给侧改革理念,以适应新形势、运用新机制和激发新动力。本文通过挖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精准扶贫内涵,结合以往扶贫教训和贫困地区资源独特优势,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精准扶贫的内在关联性,分析了当前扶贫工作忽视"供给侧"质效并偏离需求的困境,解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精准扶贫成功实践的两大模式,在此基础上,指出: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入手,借助供给侧改革提高扶贫精准度,这是完成扶贫攻坚重大任务、补齐"三农"工作短板、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肖榆蔓  
关键词: RST  OP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亚明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当下,这一命题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最后关头,由于贫困政策递减效应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双重影响,传统的扶贫思路亟需转变成供给侧改革理念,以适应新形势、运用新机制和激发新动力。本文通过挖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精准扶贫内涵,结合以往扶贫教训和贫困地区资源独特优势,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精准扶贫的内在关联性,分析了当前扶贫工作忽视"供给侧"质效并偏离需求的困境,解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宇  唐亚阳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面临家庭供给能力弱化,政府供给不足,市场供给失灵等诸多困境,亟需进行供给侧改革。这既是有效应对"银发浪潮",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客观要求和关键举措,也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使然和应有之义。这就要求,变革供给理念,构建协同供给体系,优化供给结构,不断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鹏  杨霞  时晨晨  
从中国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工业和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两架马车,而能源分为石油、天然气、煤炭。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石油、天然气大部分依然靠进口,煤炭自然而然成为我国能源的主力军,然而由于过去煤炭的利用效率低下,导致煤炭过度开采,资源浪费量过大,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然而近10年来,随着中国签订"巴黎协议"、博鳌论坛的召开,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中国能源正面临全面转型升级。本文首先说明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定义以及提出原因、内容。基于中国煤炭的现量特点,本文接着阐述了全球煤炭开采企业的产量比较,有了煤炭的产量自然要涉及到煤炭的消费,本文从中国煤炭消费量,世界各个国家的煤炭消费量和中国各能源产量的占比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由于中国的煤炭产量效率不高,现仍旧需要大量进口,所以研究近几年来我国的煤炭进口量就显得有必要了,本文研究了2013年到2018年上半年的煤炭进口量。通过比较各年份的煤炭进口量的大小,可以知道近些年来中国的对于进口煤炭数量的政策导向。针对所列出的数据来说明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煤炭能源的困境,并针对这些困境来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