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62)
2023(19255)
2022(16455)
2021(15577)
2020(12825)
2019(29339)
2018(29172)
2017(55071)
2016(30032)
2015(33528)
2014(33469)
2013(32766)
2012(30338)
2011(27662)
2010(27799)
2009(25584)
2008(25011)
2007(21855)
2006(19515)
2005(17599)
作者
(85577)
(70882)
(70459)
(67118)
(45282)
(33924)
(32073)
(27628)
(26896)
(25408)
(24184)
(24057)
(22622)
(22572)
(22179)
(21838)
(20957)
(20707)
(20270)
(20202)
(17853)
(17458)
(17069)
(16175)
(15915)
(15882)
(15808)
(15614)
(14396)
(14078)
学科
(125142)
经济(125005)
管理(82927)
(79664)
(65591)
企业(65591)
方法(49739)
数学(42335)
数学方法(41880)
中国(38418)
(34330)
业经(29698)
(29548)
地方(29131)
(25904)
(25761)
(24262)
贸易(24245)
(23554)
农业(22643)
(21602)
银行(21557)
(20813)
(20583)
金融(20581)
理论(20053)
(19467)
技术(19159)
环境(18878)
(18097)
机构
大学(421812)
学院(420804)
(174306)
经济(170679)
管理(161292)
研究(151237)
理学(138288)
理学院(136680)
管理学(134466)
管理学院(133680)
中国(113944)
(91402)
科学(91085)
(80413)
(76503)
研究所(69459)
(68089)
中心(66646)
财经(63224)
(62336)
业大(59852)
北京(58732)
(58243)
师范(57702)
(57614)
(54778)
经济学(53086)
农业(52998)
(50478)
经济学院(47662)
基金
项目(280807)
科学(221306)
研究(208477)
基金(203021)
(176946)
国家(175458)
科学基金(149875)
社会(132084)
社会科(125168)
社会科学(125140)
(108224)
基金项目(106457)
教育(95889)
自然(95217)
自然科(93003)
自然科学(92981)
(91731)
自然科学基金(91326)
编号(84798)
资助(83389)
成果(70290)
重点(63298)
(63180)
(62423)
课题(59596)
(58479)
国家社会(54600)
创新(54525)
教育部(53795)
科研(52865)
期刊
(198599)
经济(198599)
研究(132312)
中国(87770)
学报(65001)
(63339)
管理(61960)
科学(61268)
(59750)
教育(53614)
大学(49401)
学学(46023)
农业(43751)
(40773)
金融(40773)
技术(35988)
业经(32963)
经济研究(32624)
财经(31192)
(26975)
问题(25779)
(23428)
图书(22140)
(21302)
技术经济(19939)
科技(19698)
世界(19504)
理论(19288)
现代(19116)
商业(18875)
共检索到641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奕信  
供给侧改革是中国调整产业结构、谋求经济增长的新思路。供给侧改革赋予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多发展机遇和利好政策,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无效供给过度和有效供给不足。文章认为,以供给侧改革推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做到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兼顾;构建资源流通和共享机制,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以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导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课题组  肖兴志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理论界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学者们根据中央领导的讲话和国务院近期颁布的指导方针,将含义分为战略性和新兴性两部分,并赋予其性质上的诠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背景,借鉴社会各界的主流观点,本文认为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需分别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生新  
中小企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现存的资本壁垒、规模经济壁垒、制度性壁垒和技术壁垒又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文章认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把握好进入产业的时机;创新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破除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壁垒并提升竞争水平;营造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体制与政策环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肖兴志  韩超  赵文霞  邓菁  齐鹰飞  曹志来  郭晓丹  万丛颖  李姝  王建林  王岭  王雅洁  李少林  
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通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是当前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从产业升级的发展模式与升级的实现形式出发,论述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讨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及其形成路径。根据中国实践,讨论中国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并对低碳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了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玉忠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涉及国家根本竞争力、国家安全、国家战略目标实现,影响国家政治地位的产业。本文在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后,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统筹处理好国家与地方、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产业规划与科技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并就具体策略给出相关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政  
中国自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践,既积累了新的经验,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总结和研究。《中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跟踪研究》是东北财经大学肖兴志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及我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郝玉峰  
<正>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简称战新产业)是企业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选择。一、推出战新产业百强榜单初衷2019年,中国企业联合会(简称中国企联)在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的同时,推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榜单,主要有两方面背景。1.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度重视结构优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胡振虎  胡以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变过度依靠资源、能源和劳动投入的经济发展模式。2010年9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谯薇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本文在分析和研究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以及归纳和总结其可借鉴的经验的基础上,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制定专项规划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科学制定和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政策;形成和完善激励补偿机制,发挥政府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重视人才培养;科学布局专业化产业园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迎春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准公共性、外部性及高风险性特点决定其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市场失灵。政府需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合理的公共政策选择,针对市场失灵的不同情况进行调节、规范和制约。本文将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引导、激励、服务和规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昌林  王君  姜江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发展规律(一)科学内涵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而目前尚处于成长初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去年10月底创业板推出,举世瞩目,尤其是海外,因为创业板英文名字是CHINEXT,意思是中国的未来,已经被视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向绿色经济的风向标。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创业板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我国资本市场20年不断深化服务实体经济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朱敏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以及国际竞争格局的不断变化,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稳增长"与"调结构"的两难问题日益突出。历史经验和理论研究均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通过自身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能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凌捷  
创新是实现中国"十三五"发展目标的重要原则和重要战略,是突破中国经济发展瓶颈、解决中国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创新起着关键变量的作用,它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促进供给与需求平衡。面对中国创新制度保障不足、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偏弱、创新驱动战略协同性和系统性不强等问题,以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改革必须完善创新驱动的统筹协调机制、实施以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战略、建立健全创新驱动战略的保障制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吕政  
经历了30多年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转型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长期可持续发展。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经济危机都蕴藏着巨大机遇,孕育着科技革命的种子,催生重大技术突破,形成新的产业与增长方式。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