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49)
- 2023(12062)
- 2022(10543)
- 2021(9666)
- 2020(8495)
- 2019(19354)
- 2018(19628)
- 2017(38425)
- 2016(20984)
- 2015(23718)
- 2014(23476)
- 2013(22972)
- 2012(21358)
- 2011(19475)
- 2010(19696)
- 2009(18871)
- 2008(18773)
- 2007(16752)
- 2006(14810)
- 2005(13380)
- 学科
- 济(87761)
- 经济(87661)
- 管理(57034)
- 业(55468)
- 企(43631)
- 企业(43631)
- 方法(43242)
- 数学(39096)
- 数学方法(38780)
- 农(25276)
- 中国(24598)
- 财(23952)
- 制(20385)
- 贸(18284)
- 贸易(18279)
- 业经(18209)
- 易(17769)
- 农业(16183)
- 学(16150)
- 银(15470)
- 银行(15428)
- 地方(15156)
- 行(14764)
- 融(14441)
- 金融(14439)
- 务(13866)
- 财务(13841)
- 财务管理(13797)
- 体(13720)
- 企业财务(13049)
- 机构
- 大学(302378)
- 学院(302306)
- 济(127832)
- 经济(125240)
- 管理(113449)
- 研究(101487)
- 理学(97371)
- 理学院(96317)
- 管理学(94790)
- 管理学院(94218)
- 中国(77654)
- 京(63183)
- 财(62352)
- 科学(60305)
- 农(51877)
- 所(51783)
- 财经(49041)
- 研究所(46600)
- 中心(46291)
- 江(45479)
- 业大(44441)
- 经(44435)
- 农业(41035)
- 经济学(40475)
- 北京(39949)
- 范(39406)
- 师范(39003)
- 经济学院(36865)
- 财经大学(36274)
- 院(36065)
- 基金
- 项目(193635)
- 科学(151786)
- 研究(142636)
- 基金(140055)
- 家(121621)
- 国家(120611)
- 科学基金(102583)
- 社会(90719)
- 社会科(86043)
- 社会科学(86016)
- 省(75668)
- 基金项目(73479)
- 教育(67538)
- 自然(64922)
- 划(63770)
- 自然科(63429)
- 自然科学(63410)
- 自然科学基金(62322)
- 编号(59058)
- 资助(58474)
- 成果(48695)
- 部(44097)
- 重点(44011)
- 发(41824)
- 课题(40676)
- 创(40126)
- 教育部(38104)
- 创新(37563)
- 国家社会(37550)
- 科研(37363)
共检索到449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小鹰
文章以1996—2016年我国的全国时间序列数据和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DEA基础模型和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全国、30个省份及东中西部的M指数和ML指数。结果显示,无论是从全国、30个省份或各个区域来看,无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明显高于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生产率指数。通过指数分解发现,对于大多数省份来讲,技术进步对TFP增长的贡献高于技术效率。在三大区域中,东部和中部的技术进步对TFP的贡献要大于技术效率的贡献,而西部地区TFP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技术效率。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勇 李忠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通过要素市场化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相对而言,国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较多,而对要素市场化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的研究较少,而与之相关的实证性的分析也较少。文章利用DEA_Malmquist方法对中国各地区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分解为技术进步与配置效率两个方面,通过构建1999-2013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模型,估算了要素市场化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配置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要素市场化对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有较为显著的影响,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勇 李忠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通过要素市场化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相对而言,国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较多,而对要素市场化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的研究较少,而与之相关的实证性的分析也较少。文章利用DEA_Malmquist方法对中国各地区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分解为技术进步与配置效率两个方面,通过构建1999-2013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模型,估算了要素市场化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配置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要素市场化对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有较为显著的影响,金融市场化、引入的外资、劳动力的流动与技术成果市场化对各地区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霞
[目的]探究在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有利于全面了解农业发展状况,为后期农业政策的制定、调整以及农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文章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西南地区5个省(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水平变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地区农业TFP差异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1)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地区农业TFP呈缓慢增长的趋势。通过对不同地区农业TFP结果进行比较,四川省农业TFP有先逐渐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技术进步是影响四川省农业TFP增长的原因;(2)重庆市农业TFP也是呈现波动式缓慢增加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3.54%;贵州省农业TFP近20年来增长速度最快,主要影响因素为技术进步;云南和广西农业TFP也均呈缓慢增长的趋势,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在不同时期对农业TFP的影响有所差异。(3)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地区农业TFP差异有减小的趋势,并且不同地区农业TFP水平具有向各自稳定状态发展的可能性。[结论]我国西南地区农业TFP增长与技术进步具有较高的同步性,因此,制约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农业科技进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必须以市场需求为科研导向,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促进我国西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刚桥 师建华 张庆平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采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方法,以2009-2016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物流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为基础,测算并深入分析了广东省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的变化趋势和区域差异。研究表明:广东省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均呈正增长,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是物流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全要素生产率RD分解指数呈现不同程度波动上升态势,且与物流业增加值增长指数变化趋势保持同步;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区域差异较大,区域发展仍不平衡,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仍有待提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瑞志 向晓梅
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联系和理论逻辑,然后基于2003-2017年的数据测算了广东省制造业整体及低、中、高技术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投入产出组合效率,进一步分析广东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力问题和产业发展的供给端困境,最后提出提高广东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行路径。以期为广东省深化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思路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宋汉光 周豪 何振亚 余霞民 陈科 俞佳佳
本课题从产能过剩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的角度出发,认为由于市场配置要素功能的失灵,导致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从而使得经济发展中的供给和需求错配,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行业和产业间没有得到最优配置,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最终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优化供给结构,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实现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产能过剩 全要素生产率 对称性金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宋汉光 周豪 何振亚 余霞民 陈科 俞佳佳
本课题从产能过剩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的角度出发,认为由于市场配置要素功能的失灵,导致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从而使得经济发展中的供给和需求错配,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行业和产业间没有得到最优配置,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最终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优化供给结构,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实现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产能过剩 全要素生产率 对称性金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莎莉 张平竺 游家兴
本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以税收调查数据为切入点,使用前沿计量方法估计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发现中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契合了改革的初衷;同时也发现税收优惠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有正向激励作用,但过度的税收优惠反而会助长企业"惰性",影响其研发和创新的主动性。基于以上研究,本文针对如何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出政策性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税收优惠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孟强 叶冲
本文基于2000年至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时间序列数据,测算了全国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了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通过误差修正模型(ECM模型)进行估计检验,结果显示:正规金融的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向影响。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颜冠鹏 冉启英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供需关系结构性失衡问题不断加剧,"供需错位"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重大障碍。本文阐释供给侧改革的基本逻辑,通过测算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证实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剖析政府官员晋升、土地户籍管理、金融监管、税收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弊端,并从制度创新视角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实现供给侧改革中"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经济目标。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全要素生产率 制度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颜冠鹏 冉启英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供需关系结构性失衡问题不断加剧,"供需错位"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重大障碍。本文阐释供给侧改革的基本逻辑,通过测算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证实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剖析政府官员晋升、土地户籍管理、金融监管、税收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弊端,并从制度创新视角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实现供给侧改革中"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经济目标。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全要素生产率 制度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丽娟 黄莹
“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流通业作为高耗能产业需要进一步实现效率提升的动能转换。因此,本文通过构建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模型探究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值及分解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值在未考虑碳排放情况下贡献度大于考虑碳排放情况下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显著的“自东向西,自南向北”阶梯式递减过程。基础设施水平、运输能力、从业人数、创新能力对我国流通业绿色要素生产率均呈显著正相关,而经济水平与城镇化水平要素对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碳中和 流通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碳排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彬
文章以我国2007年具有企业集团背景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检验了股权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股权制衡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股权集中与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最终所有者拥有上市公司的所有权、控制权均与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保持股权结构一定程度的制衡,有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企业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福建省厦门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洪和平 张毅 刘万年 赵宇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注"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重点任务,并着力通过调整供给结构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的提出,被视为是党中央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开出的"处方"和重要战略布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即推动资本、劳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