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6)
- 2023(11634)
- 2022(9601)
- 2021(9111)
- 2020(7177)
- 2019(16086)
- 2018(16174)
- 2017(29088)
- 2016(16567)
- 2015(18301)
- 2014(17948)
- 2013(16935)
- 2012(15054)
- 2011(13659)
- 2010(13919)
- 2009(12736)
- 2008(12393)
- 2007(11201)
- 2006(10114)
- 2005(8955)
- 学科
- 济(56805)
- 经济(56732)
- 农(49372)
- 业(48391)
- 管理(38753)
- 农业(33021)
- 企(28373)
- 企业(28373)
- 中国(21416)
- 业经(21358)
- 制(16536)
- 方法(15574)
- 财(15230)
- 地方(13342)
- 数学(12703)
- 数学方法(12487)
- 农业经济(12472)
- 体(12278)
- 发(11806)
- 理论(11447)
- 教育(10862)
- 策(10115)
- 技术(10093)
- 贸(10067)
- 贸易(10060)
- 发展(10054)
- 展(10031)
- 银(9895)
- 银行(9887)
- 易(9805)
- 机构
- 学院(215421)
- 大学(202550)
- 济(82472)
- 经济(80424)
- 管理(77274)
- 研究(71342)
- 理学(65521)
- 理学院(64847)
- 管理学(63649)
- 管理学院(63239)
- 中国(55836)
- 农(51703)
- 京(42356)
- 科学(41967)
- 财(38988)
- 农业(38736)
- 江(36427)
- 所(35653)
- 业大(35253)
- 中心(34137)
- 范(32520)
- 师范(32263)
- 研究所(31556)
- 财经(28969)
- 州(28493)
- 技术(27812)
- 职业(26712)
- 北京(26303)
- 经(26174)
- 省(25701)
- 基金
- 项目(136321)
- 研究(112078)
- 科学(107578)
- 基金(93178)
- 家(79260)
- 国家(78309)
- 社会(68648)
- 科学基金(67086)
- 社会科(64314)
- 社会科学(64302)
- 省(58116)
- 教育(53974)
- 编号(51911)
- 基金项目(48856)
- 划(46697)
- 成果(41959)
- 自然(38857)
- 自然科(37859)
- 自然科学(37854)
- 自然科学基金(37112)
- 课题(36554)
- 资助(35507)
- 发(32261)
- 年(31470)
- 重点(30972)
- 农(30476)
- 部(29877)
- 性(29802)
- 创(29263)
- 制(28702)
- 期刊
- 济(106781)
- 经济(106781)
- 研究(63691)
- 农(57811)
- 中国(57671)
- 教育(41068)
- 农业(38888)
- 财(30628)
- 学报(29786)
- 科学(28119)
- 业经(25499)
- 管理(25141)
- 大学(24369)
- 技术(24260)
- 融(22674)
- 金融(22674)
- 学学(22610)
- 业(17874)
- 职业(16937)
- 农业经济(14946)
- 农村(14884)
- 村(14884)
- 问题(14446)
- 经济研究(14073)
- 财经(13492)
- 版(13080)
- 经(11729)
- 技术教育(11530)
- 职业技术(11530)
- 职业技术教育(11530)
共检索到342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邵萌
本文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针对我国农村地区的情况,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以及促进其职业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并从多个层面讨论了该群体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认为应以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为主,以农民思想观念教育为辅助,加大职业能力专项资金的合理投入,注重职业能力提升的组织和管理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尚平 张涛 曹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合理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村职业教育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境的相关对策:转变办学观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专项培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义伦
[目的]在国家为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而大力推行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层出不穷,亟待解决。[方法]文章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途径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面临的问题,剖析其就业影响因素与就业方式,并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出建议。[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竞争力弱,且社会保障和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完善是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经历、年龄、求职成本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因素;农村劳动力就业方式更倾向于通过亲人或朋友介绍。[结论]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现状,提出完善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管理机制、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义伦
[目的]在国家为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而大力推行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层出不穷,亟待解决。[方法]文章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途径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面临的问题,剖析其就业影响因素与就业方式,并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出建议。[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竞争力弱,且社会保障和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完善是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经历、年龄、求职成本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因素;农村劳动力就业方式更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枫 雍飞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关乎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两项战略目标。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导致经济市场出现严重的资源配置不当现象,严重制约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从而减缓农村发展的进程。当前农村正呈现出严重的青年劳动力外流现象,老龄化、空心化等社会问题也日益激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则成为农村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劳动力 农村 就业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俊良 刘飞
中国选择的赶超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造成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排斥,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造成了经济增长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偏离,乡镇企业以及外向型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当中国进入经济周期调整与结构转型从而产生了巨大就业压力的时候,金融危机的发生加剧了就业压力,尤其影响了严重依赖外向型加工制造业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力。由此,必须从一个较长时期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依赖于将经济发展转移到就业优先的模式上来,并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匹配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升级与国内产业结构转型的匹配。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业 经济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志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正在建设小康社会并逐步实现健康城镇化。健康城镇化应该是社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本文以健康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对转移剩余劳动力具有影响的因素,进而提出转移剩余劳动力的策略。
关键词:
健康城镇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布俊峰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助于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改善就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职业教育在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农村劳动力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职业教育与实际需求脱节,职业教育经费短缺,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指导不足。建议在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深化职业教育制度改革,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实现创新。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剩余劳动力 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淼 张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也影响中国城镇化发展和整个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的研究,界定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概念内涵,找出提高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对策,运用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法和理论依据,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充分就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业能力 提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怡然 李治兵 董法尧
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是促进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对阿坝州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现状及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发现: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大,二三产业吸纳能力弱,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较大困难。结合阿坝州州情,在分析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加农民受益面;提升劳动力文化素质,努力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推进旅游产业振兴,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通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边作为 龚贤
审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所面临的严重的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问题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有着积极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解决人力资源困局的重要举措,通过推进就业提高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以达到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结构,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 剩余劳动力 就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骏
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之一。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只有确立城镇化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加强小城镇建设,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小城镇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丹
本文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及新型城镇化这一重要背景入手,研究在此背景之下中国产生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及其就业问题。本文以农村电商的发展为突破口,从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遇到的发展瓶颈,以及在新时期农村电商的发展出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未来农村电商将成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路径之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谢莉 刘昭云 杨载田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素质偏低,转移难度大。休闲农业兼具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双重特征,可以促进为旅游业服务的有机农业、高科技农业、特色种植和养殖农业、设施农业及其他农产品加工工业、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发展,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强,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广阔的就业门路。但中国休闲农业产业的继续发展壮大,也有赖于着力培养新一代高素质农民和构建休闲农业各参与主体多赢的一体化格局。
关键词:
休闲农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钟德友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创造出了城乡多元主体共赢效应,所以理应以此为动力,将受益主体自发启动的诱致性制度创新和政府实施的强制性制度创新相结合,开辟多元主体围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密切合作进行制度创新的路径,突破过去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仅仅依靠受益最明显的转移农民或城市政府孤立行动其收效欠佳的局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