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1)
- 2023(12632)
- 2022(11121)
- 2021(10815)
- 2020(8909)
- 2019(20995)
- 2018(21235)
- 2017(41387)
- 2016(22678)
- 2015(25524)
- 2014(25803)
- 2013(25104)
- 2012(23097)
- 2011(20948)
- 2010(21243)
- 2009(19713)
- 2008(19573)
- 2007(17050)
- 2006(15550)
- 2005(14147)
- 学科
- 济(88077)
- 经济(87953)
- 管理(66561)
- 业(62408)
- 企(53142)
- 企业(53142)
- 方法(37986)
- 数学(31873)
- 数学方法(31364)
- 农(25307)
- 财(24701)
- 中国(24489)
- 制(20819)
- 业经(20692)
- 学(19415)
- 地方(17792)
- 理论(17246)
- 农业(16300)
- 贸(15887)
- 贸易(15882)
- 银(15545)
- 银行(15513)
- 易(15416)
- 策(15288)
- 行(14825)
- 和(14798)
- 务(14466)
- 财务(14396)
- 财务管理(14365)
- 融(14249)
- 机构
- 大学(320771)
- 学院(318975)
- 济(128262)
- 管理(128009)
- 经济(125260)
- 理学(109681)
- 研究(108606)
- 理学院(108510)
- 管理学(106722)
- 管理学院(106132)
- 中国(82350)
- 京(69292)
- 科学(65225)
- 财(63363)
- 所(54632)
- 研究所(49040)
- 财经(48861)
- 中心(48430)
- 江(48072)
- 农(47357)
- 北京(44840)
- 经(44227)
- 业大(44176)
- 范(44072)
- 师范(43778)
- 院(39316)
- 州(39027)
- 经济学(37317)
- 农业(36362)
- 财经大学(36037)
- 基金
- 项目(208103)
- 科学(163445)
- 研究(158029)
- 基金(149211)
- 家(127951)
- 国家(126797)
- 科学基金(109105)
- 社会(97389)
- 社会科(92041)
- 社会科学(92017)
- 省(80557)
- 基金项目(78597)
- 教育(73298)
- 自然(69919)
- 自然科(68193)
- 自然科学(68179)
- 划(67813)
- 自然科学基金(66933)
- 编号(66483)
- 资助(62345)
- 成果(56498)
- 部(46562)
- 课题(46193)
- 重点(46164)
- 发(44040)
- 创(42785)
- 项目编号(40918)
- 教育部(40366)
- 创新(39697)
- 大学(39332)
- 期刊
- 济(148511)
- 经济(148511)
- 研究(103769)
- 中国(62110)
- 管理(48139)
- 财(47723)
- 学报(45370)
- 农(43737)
- 科学(43105)
- 教育(43034)
- 大学(35008)
- 学学(32302)
- 融(32152)
- 金融(32152)
- 农业(29665)
- 技术(27770)
- 业经(24043)
- 财经(23968)
- 经济研究(22599)
- 经(20438)
- 问题(19431)
- 图书(17750)
- 理论(17059)
- 实践(15522)
- 践(15522)
- 技术经济(15181)
- 现代(14958)
- 贸(14616)
- 科技(14400)
- 业(13982)
共检索到485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新柠
本文从供给和需求关系的角度出发,综合阐述了供给侧改革相关理论来源和发展过程,针对国内市场供给侧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指出国内中低端供给较多而相应需求逐渐减弱,高端供给不足但需求却逐年增加的市场现状。在分析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供给侧改革需要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制度、着重注意供给管理、借鉴国外经验与中国特色并重和政策选择等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供给侧 需求侧 改革 政策选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康宁
该文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实际应用,从理论层面和政策分析角度作了多方面的论述。现实中国由于有效供给不足而导致大量需求处于闲置,供给侧改革核心在于扩大有效供给,而扩大有效供给的关键在于优化供给结构,优化供给结构的前提又在于完善生产要素供给。虽然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两者不可偏废,但改革近期重点是在供给一端;在厘清供给侧改革与供给经济学不同边界的同时,也要善于保持一个更加开放的心怀,积极吸收国外相关学说理论的合理成分以及政策实施的成功经验。文章还从不同的角度对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实施应用作了相应的分析和阐述,重点强调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减税的作用。
关键词:
供给侧 改革 政策选择 市场机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翀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的思想已成为我国政府制定政策的指导。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形成了短期的需求和供给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主张。需求管理强调通过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来调节总需求,供给管理强调通过放宽管制和减少税收来调节总供给。但是,从长期来看,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都是供给侧的因素,它们包括科学技术、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产业结构、经济体制等。我国正在经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时期,短期的需求管理无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只有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加快人力资本积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是,在短期内,我国政府还需要通过适度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增加货币供给等需...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连太平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双引擎,必须加强协调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多年来我国财政政策主要着力于需求端,通过影响投资拉动有效需求,但是边际效应正在逐步递减。当前我国财政政策支持供给侧改革仍然面临着较多制约因素,尤其是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及新增债券的规模持续扩大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支持供给侧改革的比较分析,综合研究我国目前财政政策发力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慧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越来越大,产能过剩、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需求管理已经失去效力,与之对应的供给侧改革逐渐凸显作用。供给侧改革是应对当前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不是供给学派的思想实践,也不是对"里根经济学"的原版复制,而是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产业结构的长期调整,短期措施和长期政策的结合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需求管理 实现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慧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越来越大,产能过剩、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需求管理已经失去效力,与之对应的供给侧改革逐渐凸显作用。供给侧改革是应对当前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不是供给学派的思想实践,也不是对"里根经济学"的原版复制,而是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产业结构的长期调整,短期措施和长期政策的结合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需求管理 实现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亚清 魏志华 赵娟 王明溦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需求侧刺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中国政府适时地将宏观调控的重点由需求侧转向以往被忽视的供给侧。本文从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数据出发,分析了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地,本文在借鉴国外供给侧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基于财税政策视角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改革的顶层设计提出了相应建议。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的现实依据,并为政府部门合理运用财税政策实现改革目标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亚清 魏志华 赵娟 王明溦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需求侧刺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中国政府适时地将宏观调控的重点由需求侧转向以往被忽视的供给侧。本文从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数据出发,分析了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地,本文在借鉴国外供给侧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基于财税政策视角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改革的顶层设计提出了相应建议。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的现实依据,并为政府部门合理运用财税政策实现改革目标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政策框架》课题组 马晓河 郭丽岩 付保宗 李大伟 刘现伟 卞靖 关博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表现在供求两侧,但根源和实质在供给侧,而供给侧主要矛盾是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必要也是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三个方面解决供给问题,即要素的集约节约化供给、产品的有效优质供给和制度的有效供给,其中制度供给是重中之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理论基础、实践背景、制度环境、政策手段、动力机制上与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着本质不同,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供给与需求、长期与短期、政府与市场、国际与国内等四对重要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要使其扎实落地,重点要抓好两个关键点:一是能否在传统增长动力衰退之时,尽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实现新旧增长动能有效接续;二是能否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有效制度供给,为新的增长动力打造新引擎。为此,应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科技创新体制、财税金融体制以及相关基础性制度等五个方面的改革。同时,还要以扩大开放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江涛 李旭鸿 曹春建
3D打印作为创新技术,在当前我国注重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进程中,将会优化供给侧的结构、提升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是供给侧改革强有力的动力之一。本文首先解析了3D打印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从理论上阐明了3D打印对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全球3D打印市场发展现状、借鉴了3D打印技术和产业形成新供给的国际经验;最后在对我国3D打印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发展3D打印、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晓丽 刘圣中
现有文献中从公共政策角度研究供给侧改革政策的成果比较少。因此,本文试图运用多源流理论框架分析我国目前提出的供给侧改革背后的多重推动因素,探究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在政策推出过程中发挥的影响作用,从而为对这一政策的理解和实施提供更深层的知识支持。
关键词:
多源流理论 供给侧改革 政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晓丽 刘圣中
现有文献中从公共政策角度研究供给侧改革政策的成果比较少。因此,本文试图运用多源流理论框架分析我国目前提出的供给侧改革背后的多重推动因素,探究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在政策推出过程中发挥的影响作用,从而为对这一政策的理解和实施提供更深层的知识支持。
关键词:
多源流理论 供给侧改革 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政策框架》课题组 马晓河 郭丽岩 付保宗 李大伟 刘现伟 卞靖 关博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表现在供求两侧,但根源和实质在供给侧,而供给侧主要矛盾是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必要也是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三个方面解决供给问题,即要素的集约节约化供给、产品的有效优质供给和制度的有效供给,其中制度供给是重中之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理论基础、实践背景、制度环境、政策手段、动力机制上与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着本质不同,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供给与需求、长期与短期、政府与市场、国际与国内等四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斯琴高娃
供给侧改革逐渐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调整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社会各界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注格外密切,其中,研究界也对供给侧结构的重视也逐渐多了起来,一系列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当然,这些研究成果中有切入病根的良药,也有不见疗效的药方,可见,我国还没有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系统的有效的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能够从理论、具体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方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思考。
关键词:
结构性改革 理论逻辑 实施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斯琴高娃
供给侧改革逐渐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调整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社会各界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注格外密切,其中,研究界也对供给侧结构的重视也逐渐多了起来,一系列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当然,这些研究成果中有切入病根的良药,也有不见疗效的药方,可见,我国还没有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系统的有效的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能够从理论、具体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方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