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8)
2023(10119)
2022(9024)
2021(8814)
2020(7370)
2019(17548)
2018(17878)
2017(34820)
2016(18828)
2015(21095)
2014(21372)
2013(20835)
2012(18801)
2011(16847)
2010(16783)
2009(15488)
2008(15126)
2007(12837)
2006(11568)
2005(10272)
作者
(52306)
(43104)
(42758)
(40969)
(27468)
(20585)
(19672)
(16846)
(16636)
(15504)
(15045)
(14483)
(13749)
(13600)
(13342)
(13267)
(12847)
(12681)
(12404)
(12170)
(10695)
(10578)
(10504)
(9851)
(9734)
(9728)
(9602)
(9591)
(8664)
(8360)
学科
(68387)
经济(68302)
管理(51194)
(48070)
(41391)
企业(41391)
方法(32666)
数学(28287)
数学方法(27979)
(21975)
(20810)
银行(20663)
(19331)
中国(18477)
(18428)
(17817)
业经(15714)
(14748)
金融(14747)
(14697)
地方(13881)
理论(12628)
(12568)
制度(12555)
(12108)
(11613)
贸易(11603)
农业(11565)
(11345)
(11262)
机构
大学(254167)
学院(251098)
管理(103813)
(98169)
经济(95848)
理学(89317)
理学院(88376)
管理学(86992)
管理学院(86528)
研究(83168)
中国(69831)
(54825)
科学(50783)
(47998)
(41124)
(40598)
中心(39250)
财经(37607)
研究所(37425)
(37179)
业大(36691)
北京(35064)
(34224)
(33281)
师范(33003)
农业(31532)
(30927)
(30024)
经济学(28684)
财经大学(28262)
基金
项目(171932)
科学(134728)
研究(128209)
基金(124184)
(107047)
国家(106136)
科学基金(91635)
社会(78596)
社会科(74371)
社会科学(74349)
基金项目(66637)
(66571)
自然(60087)
教育(58933)
自然科(58654)
自然科学(58643)
自然科学基金(57569)
(56202)
编号(53390)
资助(51452)
成果(43654)
(38037)
重点(37766)
课题(36279)
(35850)
(35750)
创新(33284)
项目编号(33143)
教育部(32937)
科研(32718)
期刊
(107169)
经济(107169)
研究(82271)
中国(49358)
(39849)
金融(39849)
学报(37578)
管理(37273)
(36284)
(35644)
科学(35236)
教育(31732)
大学(28724)
学学(26684)
农业(22926)
技术(21463)
财经(18180)
业经(17128)
经济研究(16431)
理论(15367)
(15211)
实践(14395)
(14395)
图书(13975)
问题(13624)
科技(11973)
技术经济(11582)
现代(11489)
(11136)
情报(10580)
共检索到380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蔡则祥  董菁  
银行信贷资金渠道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理论上银行信贷资金应当与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然而现实中却存在信贷资金"空转"、"脱实向虚"的现象,严重背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本文重点梳理分析银行信贷资金渠道"漏、弯、窄、堵"的表现及成因,提出了在供给侧改革导向下如何修复疏通银行信贷资金渠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蔡则祥  董菁  
银行信贷资金渠道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理论上银行信贷资金应当与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然而现实中却存在信贷资金"空转"、"脱实向虚"的现象,严重背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本文重点梳理分析银行信贷资金渠道"漏、弯、窄、堵"的表现及成因,提出了在供给侧改革导向下如何修复疏通银行信贷资金渠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沈缘园  
一、当前农业银行信贷资金计划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自1979年农业银行恢复以来,在信贷资金计划管理体制上经历了从“统收统支、指标管理”到“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管理,再到“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管理两次大的变革。但是,1988年的信贷失控及其1989年实行“双紧”方针和1990年的适当松动银根,都给信贷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德刚  蒋艳  
在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背景下,从理论上分析了银行信贷、投资扩张以及产能过剩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以2009—2014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微观企业层面对投资扩张在银行信贷与产能过剩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信贷总体上会加剧产能过剩,而企业的投资扩张行为在这两者之间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基于此,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高杠杆与高产能的问题是相互联系的,应该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政府治理产能过剩提供了实证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德刚  蒋艳  
在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背景下,从理论上分析了银行信贷、投资扩张以及产能过剩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以2009—2014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微观企业层面对投资扩张在银行信贷与产能过剩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信贷总体上会加剧产能过剩,而企业的投资扩张行为在这两者之间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基于此,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高杠杆与高产能的问题是相互联系的,应该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政府治理产能过剩提供了实证参考。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课题组  
"三期"叠加阶段下如何应对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探索行之有效的信贷经营转型发展思路,是商业银行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立足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实践,着眼于在"三去一降一补"的推进过程中宏观经济环境、银行内部环境出现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思考了商业银行现有信贷经营管理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如何调整、优化,并提出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晓求  宋清华  应展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冉光和  刘世香  
2002年以来,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凸现。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在对流动性过剩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2001—2007年的月度数据,对流动性过剩与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外汇储备增长率和储蓄存款增长率对银行存差增长率都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外汇储备和储蓄存款的不断增加成为促进银行存差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而股票市价总值增长率与银行存差增长率存在着负向的相关关系,股票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缩小银行存差。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应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沈小平  
商业银行应通过"盘活用好"来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应以"盘活用好"为契机,不断进行自身的转型升级,从而打造中国银行业的升级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国务院要求在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下,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切实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和资金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及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这对于确保实现今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发展目标意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许健  张育军  李金柱  
在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之时,改革的关键何在?这是人们颇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从近几年来金融体制改革的成败与得失的反思中,得到一个启示,即金融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关键点在于资金运行机制的再构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董玉华  
一、信贷资金比例管理是实现全面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步骤,是我国专业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比例管理是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国外商业银行(以美国为例)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就开始进行资产管理,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先后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太峰  马海霞  
无论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考察,还是从我国证券市场平稳发展方面来考虑,信贷资金入市都是非常必要的。信贷资金入市的途径可以有以下几种: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对券商实施股票质押贷款;开办个人股票质押贷款和企业股票质押贷款;商业银行为券商提供除自营之外的其他业务贷款;开办股票信用交易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蓝耕云  
怎样认识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金融界曾经经历这样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片面强调银行对国民经济的支持和服务作用;其次又进一步提出监督和反映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视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银行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又提到首要地位上来。从这三个阶段看,认识虽然是不断深化的,但还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没有触及,这就是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长期来存在着的缺乏应有的活力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银行作为调节经济的杠杆,就只能是机械的,僵死的。我们要使银行对经济的调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