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62)
2023(13361)
2022(11643)
2021(11345)
2020(9558)
2019(22070)
2018(22545)
2017(42613)
2016(24008)
2015(27102)
2014(27383)
2013(26130)
2012(24146)
2011(21931)
2010(22197)
2009(20501)
2008(20368)
2007(17996)
2006(16173)
2005(14268)
作者
(67237)
(55507)
(55187)
(53009)
(35774)
(26650)
(25279)
(21802)
(21288)
(20296)
(19190)
(18668)
(17783)
(17689)
(17337)
(16977)
(16850)
(16567)
(16085)
(15858)
(14027)
(13793)
(13497)
(12764)
(12616)
(12424)
(12402)
(12346)
(11364)
(10982)
学科
(85665)
经济(85554)
管理(68865)
(60804)
(51538)
企业(51538)
方法(37455)
数学(31971)
数学方法(31441)
中国(24759)
(24445)
(23367)
(19725)
业经(19592)
(19575)
地方(17793)
理论(17035)
农业(15719)
(15452)
贸易(15444)
(15332)
教育(15242)
(15007)
(14828)
(14374)
银行(14337)
(13736)
(13698)
财务(13665)
财务管理(13632)
机构
大学(331553)
学院(327920)
管理(128124)
(124329)
经济(121158)
研究(111512)
理学(109748)
理学院(108508)
管理学(106416)
管理学院(105811)
中国(82928)
(71894)
科学(69633)
(60782)
(56389)
(51256)
研究所(51049)
中心(50376)
(50171)
(48652)
师范(48285)
业大(47710)
财经(46815)
北京(46364)
(42449)
(40885)
(40463)
农业(39771)
师范大学(38498)
技术(36067)
基金
项目(217402)
科学(169625)
研究(164292)
基金(153645)
(132424)
国家(131223)
科学基金(112333)
社会(99014)
社会科(93592)
社会科学(93565)
(85456)
基金项目(81025)
教育(78040)
自然(72866)
(72063)
自然科(71025)
自然科学(71010)
编号(69938)
自然科学基金(69695)
资助(64120)
成果(59856)
课题(49143)
重点(48342)
(48163)
(46092)
(44389)
项目编号(43000)
教育部(41363)
大学(41342)
创新(41188)
期刊
(142499)
经济(142499)
研究(102983)
中国(70745)
教育(53323)
学报(50867)
管理(48051)
(46526)
科学(45977)
(45688)
大学(38785)
学学(35038)
农业(32232)
(29803)
金融(29803)
技术(29470)
业经(22957)
图书(22876)
财经(22515)
经济研究(21307)
(19211)
问题(17995)
理论(16679)
(16158)
书馆(15752)
图书馆(15752)
实践(15394)
(15394)
科技(15378)
技术经济(15130)
共检索到500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清森  
供给侧改革打破了以往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优化调整的改革思路,将改革的位置前移,简言之,就是从供给一侧针对相应的需求开始改革,将相关工作做到前面。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也都针对自身实际,从供给侧开展了相应改革,高等教育也未能置身事外。就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而言,其核心和目的是要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科学、公平、全面共享,而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资源的核心,更是备受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在当前高等教育开展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资源如何进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教育资源的科学化、最佳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学义  
高校师资的合理配置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取得进展的保证。作者针对我国高校目前师资配置方式落后、科研人员配置不当以及人才队伍薄弱等问题,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理论指导、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原则为依托,提出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合理配置师资、实施全员聘任制以及师资全社会共享等适应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配置模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海洋  袁鹏  苏振东  
人才是高校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但在我国为数众多的优秀研究人员得不到与其能力相称的职位。本文认为产生这种资源配置扭曲的原因是新教工加入导致决策者的利益稀释效应和职位冲击效应。在精英治理机制下,以上两种效应比较严重。因为科研精英既是人事决策者,又是受人事决策冲击最大的在位者。简单多数票原则可以有效减少以上两种低效率,并使组织发展更加稳健。此外,增量改革、提高决策者进入门槛是易于实施的替代办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磊  
长期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形成的资源导向,促使人、财、物等要素向工业和城市聚集,农业资源被大量挤占或挪作他用,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目前,我国农业资源配置领域存在城乡分配失衡、资源价格扭曲、部门收益悬殊等问题,为化解资源配置低效率带来的农业发展障碍,实施供给侧改革必须针对农业资源利用新形势,积极转变资源配置方式,优化资源供给结构,以满足农业领域对资源配置的新要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磊  
长期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形成的资源导向,促使人、财、物等要素向工业和城市聚集,农业资源被大量挤占或挪作他用,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目前,我国农业资源配置领域存在城乡分配失衡、资源价格扭曲、部门收益悬殊等问题,为化解资源配置低效率带来的农业发展障碍,实施供给侧改革必须针对农业资源利用新形势,积极转变资源配置方式,优化资源供给结构,以满足农业领域对资源配置的新要求。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密  刘霞辉  
本文以劳动价值论和古典—马克思增长分配曲线为理论基础,以古典—马克思工业时代、新古典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历史变迁为背景,通过资源配置的框架从单一变量到双元变量,同质性劳动拓展为异质性劳动,交换价值的形成从外生到内生的三层递进分析发现,时代的演进是供给侧根据不同市场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的创新来破除需求侧制约的过程。主要结论有三个。第一,市场条件是引发供给侧变化的主导变量。从古典—马克思工业时代到新古典工业时代再到互联网时代,市场条件正从超额需求转向饱和需求,这种结构变化决定了交换价值将取代使用价值成为资源配置的关键方式。第二,在新古典交换价值偏向型逻辑下,供给侧主要依靠价格这一量的外在形式指导生产,然而随着饱和需求的出现,价格越来越难以解决外生于生产环节的事后资源配置风险。第三,互联网是偏向事前交换价值的资源配置方式,可以有效将供给侧的认知性劳动内生化于价值决定过程,提前解决供给对象、供给内容和供给数量的精准认知,破除供给侧价格对需求侧快速变化响应滞后的制约。当前互联网对传统业态的颠覆式冲击已经彰显互联网认知性劳动超越工业时代的价格进行资源配置的趋势,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深刻理解这一时代变迁,摆脱单纯以价格等技术参数为先导的传统西方工业经济资源配置束缚;回归劳动价值论,加快释放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认知性劳动活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道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潜  刘鹰  李妙玄  
教师专业化发展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它既是教师自身职业生涯成长的重要阶段,又是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教师教育资源配置与专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针对当前高校教师在专业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障碍和问题,从内外两个层面深入剖析合理配置教师教育资源对于其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对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和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进行有效探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范涛  
文章从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角度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阐释,认为改革要解决的重点是资源配置问题,同时兼顾资源利用问题。因此,改革的核心在于减少政府干预,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应完善市场基本制度和基础设施,并在市场尚不完善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好政府与市场各自的优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的关键。资产专用性、政策的不一致性、市场与政府的进退失序与产权保护不完善等问题应引起警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扬  
2019年年初,中央集中阐述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这是自2015年下半年启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整体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决定,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通过金融结构的调整、通过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来提高劳动、土地和资本的配置效率,推进技术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藉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潜在增长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需明确金融同实体经济具有共生共长、彼此依赖的关系,将优化金融结构、管理好金融风险、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以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等作为金融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周冬祥  
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区与经济落后的城市郊区农村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型城市是我国大城市中的普遍现象。以此为基础的城市教育也存在着教师资源配置两极分化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制约城市教育的均衡化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实行"全市统筹、分级管理"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全市统一教师工资水平,推动全市教师合理流动,就可以有效地化解城市教师资源两极分化问题,实现全市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翟志成  罗明姝  
本文从经济理论的视角 ,描述了教师资源配置的最优均衡 ,深层次地揭示了根源于中国独有的“二元结构”下教师配置和素质的缺陷及其原因 ,以及优化的根本途径 ,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都进行了新颖和有益的探索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娟  刘澍  
21世纪以来,公办图书馆建设数量增长过快,总数庞大,开始出现资源过剩的风险。与此同时,公办图书馆资源网络体系、服务质量考评体系、资源整合体系等资源配置制度未成型。文章建议我国应在《公共图书馆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图书馆法,并将图书馆资源配置纳入法律规制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立国  赵婉妤  
基于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的微观数据,综合运用Probit、Tobit、OLS方法从企业层面实证检验产能过剩对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并运用IV-Probit、IV-Tobit、2SLS法控制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产能过剩造成了信贷资源配置的扭曲;采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表明,信贷资源错配情况在政企关系紧密、企业位于产能过剩行业和企业位于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时更为严重。鉴于此,应重视产能过剩的潜在金融风险,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银行部门应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政府部门要明确自身的行为边界,以纠正信贷资源错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大海  闫金玲  韩立民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三者之间基于利益关系的博弈,是我国耕地保护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本文以沿海盐碱荒地农业开发为例,指出现行耕地保护制度在耕地可持续供给和跨区域空间优化方面存在不足,提出应以现行制度为基础,以跨区域耕地指标交易市场建设为主要手段,实施耕地供给侧改革。针对沿海盐碱荒地农业开发"省地、省水、不省钱"的特点,以及基层政府和农户开发积极性不高的实际,强化市场对耕地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机制建设引导发达地区基层政府和现代农业法人加入沿海盐碱荒地农业开发,实现多方"共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大海  闫金玲  韩立民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三者之间基于利益关系的博弈,是我国耕地保护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本文以沿海盐碱荒地农业开发为例,指出现行耕地保护制度在耕地可持续供给和跨区域空间优化方面存在不足,提出应以现行制度为基础,以跨区域耕地指标交易市场建设为主要手段,实施耕地供给侧改革。针对沿海盐碱荒地农业开发"省地、省水、不省钱"的特点,以及基层政府和农户开发积极性不高的实际,强化市场对耕地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机制建设引导发达地区基层政府和现代农业法人加入沿海盐碱荒地农业开发,实现多方"共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