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67)
- 2023(18919)
- 2022(15919)
- 2021(14846)
- 2020(12878)
- 2019(29070)
- 2018(29361)
- 2017(56254)
- 2016(30586)
- 2015(34141)
- 2014(33803)
- 2013(33153)
- 2012(30180)
- 2011(27025)
- 2010(27273)
- 2009(26091)
- 2008(26059)
- 2007(23314)
- 2006(20611)
- 2005(18978)
- 学科
- 济(124283)
- 经济(124112)
- 业(105064)
- 管理(100029)
- 企(91841)
- 企业(91841)
- 方法(56651)
- 数学(47009)
- 数学方法(46443)
- 财(41176)
- 农(38450)
- 业经(34941)
- 中国(33100)
- 制(31606)
- 务(27287)
- 财务(27228)
- 财务管理(27173)
- 企业财务(25773)
- 农业(25740)
- 贸(23324)
- 贸易(23308)
- 易(22707)
- 银(22113)
- 体(22106)
- 银行(22073)
- 学(22021)
- 技术(21662)
- 理论(21312)
- 地方(21148)
- 和(21103)
- 机构
- 学院(434006)
- 大学(430555)
- 济(180243)
- 经济(176543)
- 管理(170418)
- 理学(145677)
- 理学院(144205)
- 管理学(141813)
- 管理学院(141010)
- 研究(139493)
- 中国(112751)
- 财(90276)
- 京(90019)
- 科学(82954)
- 农(71566)
- 财经(70377)
- 所(69779)
- 江(67346)
- 中心(66573)
- 经(63692)
- 研究所(62440)
- 业大(61507)
- 北京(56438)
- 农业(55937)
- 经济学(55216)
- 范(53539)
- 师范(52968)
- 州(52840)
- 财经大学(51911)
- 院(50586)
- 基金
- 项目(280687)
- 科学(222609)
- 研究(207271)
- 基金(204929)
- 家(177122)
- 国家(175618)
- 科学基金(152254)
- 社会(132187)
- 社会科(125328)
- 社会科学(125296)
- 省(110324)
- 基金项目(107980)
- 自然(98069)
- 教育(96050)
- 自然科(95803)
- 自然科学(95778)
- 自然科学基金(94077)
- 划(91982)
- 编号(84973)
- 资助(83760)
- 成果(69065)
- 重点(63296)
- 部(62610)
- 创(60454)
- 发(60012)
- 课题(57873)
- 创新(55991)
- 制(54778)
- 国家社会(54604)
- 科研(54366)
- 期刊
- 济(203333)
- 经济(203333)
- 研究(129214)
- 中国(83559)
- 财(74282)
- 管理(66782)
- 农(65636)
- 学报(61905)
- 科学(58970)
- 大学(48083)
- 融(47126)
- 金融(47126)
- 学学(45396)
- 农业(43652)
- 教育(43645)
- 技术(39633)
- 财经(35566)
- 业经(35147)
- 经济研究(31984)
- 经(30557)
- 问题(26958)
- 业(24934)
- 技术经济(22682)
- 贸(21621)
- 理论(21307)
- 统计(21238)
- 财会(20577)
- 商业(20470)
- 现代(20308)
- 版(19812)
共检索到654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边菲斐
当前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分行业比较研究制造业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从而得出中国未来各行业生产产品的趋势。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行业 供给侧改革 产品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边菲斐
当前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分行业比较研究制造业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从而得出中国未来各行业生产产品的趋势。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行业 供给侧改革 产品结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方明 蔡彭真
在经济下行背景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基于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制造业供给质量水平,再进一步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制造业供给质量的政策影响与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全国制造业供给质量指数呈上升趋势,尤其2015-2016年上升趋势明显,直观结论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升制造业供给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相较于北方省市,政府干预程度较弱的南方省市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更加敏感;进一步检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制造业供给质量的传导机制,显示中介效应显著。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震 沈坤荣
我国已经进入高成本生产时代。有效降低企业综合生产成本,有利于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创新企业用工模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化解低效产能、建立智慧型物流系统、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同时,有关部门要在优化政策制定实施、推动发展动力转换接续、促进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等方面做好跟进实施,努力营造企业降成本的长效机制和制度环境。
关键词:
降成本 制造业企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震 沈坤荣
我国已经进入高成本生产时代。有效降低企业综合生产成本,有利于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创新企业用工模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化解低效产能、建立智慧型物流系统、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同时,有关部门要在优化政策制定实施、推动发展动力转换接续、促进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等方面做好跟进实施,努力营造企业降成本的长效机制和制度环境。
关键词:
降成本 制造业企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本文立足广西制造业整体素质不高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要素供给制约瓶颈和不足,从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的四大要素和政府层面设计了推动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广西 制造业 转型升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邵志高 吴立源
本文从业绩波动视角论证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制造业为什么要轻资产转型。笔者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是通过调结构以提升效率,这对制造业而言主要是调整资产配置结构以提升企业价值。本文以1990—2016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业绩纵向标准差和业绩横向离散度两种方法度量业绩波动和固定资产占比衡量轻资产运营程度,考察了轻资产运营对业绩波动的单独影响,以及轻资产运营和收入波动对业绩波动的联合影响。研究发现,保持收入波动不变条件下制造企业固定资产占比与业绩波动正相关,且固定资产占比越大,业绩波动对收入波动的反应越敏感。结果表明,制造业轻资产运营降低了企业业绩波动,从而提升了企业价值;制造业调减固定资产配置以实现轻资产转型既契合了供给侧改革"调结构以提升效率"的政策要求,也因为减小业绩波动而提升了自身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秋云
制造业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现有的发展模式主要存在产能过剩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居高不下、节能减排压力大等"供给侧"问题。建立绿色制造体系,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制造业绿色转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意愿、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外部压力以及企业具备绿色转型的能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共同作用,是制造业实现绿色转型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造业 绿色转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太平 佘正昊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带来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过剩的产能会导致较低的技术效率以及较低的资源配置效率,为此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但是目前的效果并不显著,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依旧严峻。本文对中国制造业的市场竞争程度与产能利用率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能利用率与市场集中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U"型关系,即随着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升,该行业的产能过剩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故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增强市场的开放程度,加强市场集中程度,提高优质企业兼并力度,促进现有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行业的有效供给。同时,淘汰落后产能,从制造业增量与存量两个角度对制造业进行去产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岩
中国要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必须在制造业开展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使制造业内涵发生根本性变化,急需大量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应用型人才的智能结构包括横向的智能要素及纵向的智能层次,智能要素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智能层次则可以分为基础、胜任、发展三个层次。
关键词:
制造业 供给侧改革 智能结构 应用型人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秋云
制造业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现有的发展模式主要存在产能过剩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居高不下、节能减排压力大等"供给侧"问题。建立绿色制造体系,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制造业绿色转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意愿、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外部压力以及企业具备绿色转型的能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共同作用,是制造业实现绿色转型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造业 绿色转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雷新军 邓立丽
目前,上海制造业发展速度放缓,结构不断优化,迈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制约,"工业地位下降论"一时引发关注。供给侧改革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热词,是打造经济升级版的要求,也对上海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要求。在生产成本上升、发展空间(土地制约)和创新动力不足等重大瓶颈的制约下,上海制造业发展需要突破传统的产业发展思维,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的特性和上海城市发展的目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下,通过"降成本、补短板",寻找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上海 制造业 转型升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雷新军 邓立丽
目前,上海制造业发展速度放缓,结构不断优化,迈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制约,"工业地位下降论"一时引发关注。供给侧改革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热词,是打造经济升级版的要求,也对上海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要求。在生产成本上升、发展空间(土地制约)和创新动力不足等重大瓶颈的制约下,上海制造业发展需要突破传统的产业发展思维,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的特性和上海城市发展的目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下,通过"降成本、补短板",寻找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上海 制造业 转型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蕊 李根 李安林 喻海东
文章探讨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构建2003—2016年制造业26个子行业的半参数平滑系数模型,对生产函数参数变量和非参数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集约型增长方式对我国制造业拉动作用非常显著,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持续,外向型增长方式具有发展潜力,应实施具有大国综合优势的新出口导向型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