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50)
2023(6570)
2022(5597)
2021(5236)
2020(4374)
2019(9973)
2018(9990)
2017(18649)
2016(10423)
2015(11075)
2014(10955)
2013(10190)
2012(9306)
2011(8418)
2010(8684)
2009(8365)
2008(8424)
2007(7559)
2006(6868)
2005(6582)
作者
(26170)
(21801)
(21634)
(21013)
(14017)
(10245)
(9892)
(8311)
(8299)
(7914)
(7578)
(7306)
(7151)
(7125)
(7022)
(6779)
(6396)
(6308)
(6282)
(6238)
(5549)
(5311)
(5188)
(5093)
(4954)
(4872)
(4860)
(4838)
(4317)
(4275)
学科
管理(36577)
(33760)
经济(33677)
(29680)
(25946)
企业(25946)
(17221)
(15877)
(11464)
中国(11217)
(10996)
方法(10717)
体制(10030)
业经(9643)
数学(8820)
数学方法(8718)
财政(8607)
(8037)
银行(8025)
(7901)
(7873)
财务(7856)
财务管理(7824)
(7732)
金融(7730)
(7704)
国家(7620)
企业财务(7468)
(7237)
税收(6905)
机构
大学(137103)
学院(136166)
(58122)
经济(56881)
管理(50694)
研究(46852)
理学(42839)
理学院(42410)
管理学(41902)
管理学院(41621)
中国(36786)
(35343)
(28306)
财经(25533)
科学(24523)
(23109)
(22654)
(21947)
中心(21281)
研究所(19660)
经济学(18899)
财经大学(18864)
(18508)
北京(17892)
(17625)
师范(17472)
(17028)
(16869)
经济学院(16862)
业大(16195)
基金
项目(85798)
科学(68607)
研究(67953)
基金(62692)
(53123)
国家(52627)
科学基金(45811)
社会(44883)
社会科(42501)
社会科学(42494)
(33042)
基金项目(32307)
教育(32102)
编号(27539)
(27479)
自然(26518)
自然科(25894)
自然科学(25888)
自然科学基金(25460)
成果(24796)
资助(24694)
(24096)
(20185)
课题(20105)
重点(19497)
(19246)
国家社会(19179)
(18408)
教育部(18176)
(18019)
期刊
(71107)
经济(71107)
研究(48465)
中国(34462)
(30583)
管理(21159)
教育(20049)
(18268)
学报(17725)
科学(16859)
(16501)
金融(16501)
大学(14986)
学学(13883)
财经(13824)
(11827)
经济研究(11434)
农业(11343)
技术(11168)
业经(10661)
问题(8859)
改革(7086)
(7086)
(6978)
财会(6841)
会计(6710)
理论(6475)
(6277)
(6191)
现代(6125)
共检索到221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成丹  
随着我国传统经济增长动力逐渐丧失,需求刺激已难解当前经济困局,经济发展面临第三次动力转型。为此,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中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明决策层对我国经济发展现况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方向也逐渐清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铮  
我国改革的逻辑是地方政府、生产者和消费者三大主体激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我国并不是新的话题,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正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果,其核心是构建地方政府、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激励机制,发挥各类角色在经济建设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以商品经济为导向的改革历程,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改革政策极大释放了压抑已久的个体激励。首先,从1980年起,中央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宇昕  余兴厚  汪亚美  
能否有效地引导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偏好,将转移支付资金真正投向最能满足居民需要的重点民生领域,关键取决于转移支付制度是否具有激励效应。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受到天然的财政纵向失衡和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两大约束影响。为有效提高地方政府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激励地方政府在提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努力程度的同时,又尽可能地避免对转移支付资金产生过度的依赖,致使其陷入软预算约束的"激励陷阱",就必须在转移支付的激励机制政策设计中嵌入应有的约束机制。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潘峰  西宝  王琳  
针对环境规制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通过构建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给出了中央政府激励地方政府的最优契约形式,考察了最优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因素,着重分析了环境规制相关因素对最优激励契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对经济增长的重视度、中央政府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度、地方政府的风险偏好、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能力、经济增长方差、污染减排量方差、环境规制执行成本以及环境规制经济成本都会影响最优激励契约的确立。中央政府应根据自身对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结合地方政府的不同属性,确立或调整最优激励方案。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陆明涛  
"把地方政府行为激励做对"是中国政治经济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中国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放入一个委托-代理模型进行考察,其中中央政府以追求经济产出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地方政府则以追求由奖惩系数加权的财政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现有的分权制度和分税制改革为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行为激励,使地方政府有动力不断追求资本引进和积累,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变迁进程的推移,如何重塑地方政府行为激励机制,是中央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中央政府要将培育人力资本和鼓励企业研发创新作为政策目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英东  刘涛  
从理论上分析了在晋升激励和财政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行为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同时,基于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民工市民化增长率、晋升激励和财政激励指标,采用静态OLS和动态GMM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以往的晋升激励机制和财政激励机制不利于农民工市民化,财政激励会强化晋升激励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阻碍作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还具有自我弱化的趋势。需要通过转变政府官员考核机制,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关系,健全地方政府的财力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动力机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英东  刘涛  
从理论上分析了在晋升激励和财政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行为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同时,基于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民工市民化增长率、晋升激励和财政激励指标,采用静态OLS和动态GMM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以往的晋升激励机制和财政激励机制不利于农民工市民化,财政激励会强化晋升激励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阻碍作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还具有自我弱化的趋势。需要通过转变政府官员考核机制,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关系,健全地方政府的财力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动力机制。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黄德林  郭诗卉  
任何行为的背后必然是以内在动机和外在激励为基础的,完善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取得实质进展的关键环节。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了优化地方政府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激励机制的内在逻辑,得出了地方政府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资源配置的扭曲,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以及财政监管的失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路径。
[期刊] 预测  [作者] 张蕾  
5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持续的增长率,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4%。中国经济无论从总量还是增速上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增长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并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之谜"。本文选取了政府行为激励模式这一角度,由此来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首先分析了自分权改革以来政府行为的激励机制,随后指出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在增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表明在后发展时期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依靠政府行为模式的转变,即政府职能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到提供公共服务上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桂丽  
随着我国科技期刊的迅速发展和编辑人才管理需求的提升,期刊社越来越广泛地认识到编辑人才资源的重要性。编辑人才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激发编辑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编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促进期刊社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推动中国科技进步。而开发、利用好编辑人才资源,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编辑人才激励机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军胜   张玉倩   杨璐  
<正>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在人,薪酬激励机制建设是关键环节。新质生产力与薪酬激励机制存在何种内在联系,现行薪酬激励机制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如何加快培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薪酬激励机制,是摆在各级管理者面前必须努力破解的难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小亮  李三希  陈彦斌  
本文试图从理论层面探讨以往政府控房价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并且从重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的视角提出构建房价调控长效机制的新思路。本文构建了以中央政府为委托人、以地方政府为代理人、包括促增长和控房价两项任务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以往控房价效果欠佳的主要逻辑在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侧重于经济增长,忽视了对房价的考核,导致地方政府缺少控房价的激励。不仅如此,在经济面临较为严峻的下行压力时,中央政府本身也缺乏控房价的激励,导致其出台的政策缺乏连续性和可置信性,这进一步弱化了地方政府控房价的激励。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房价调控长效机制的两点建议:一是将房价增速纳入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并且注重体现"因城施策"的调控思路;二是中央政府应该将房价调控独立于宏观调控,以确保中央政府控房价政策的长期稳定性和可置信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冰洋  毛捷  吕寅晗  
理论分析说明,在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地方政府的利益目标与整体经济目标存在激励不相容现象,其理想的商品房投资规模总是高于中央政府的预期,而其理想的保障房投资规模总是低于中央政府的预期。因此,地方政府往往积极干预商品房市场的运行,而在保障房建设方面却缺乏激励。实证检验结果说明,地方政府重视房地产业发展带来的财政利益,是房地产业投资扩张的重要原因。要促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必须从调整政府激励机制入手,其措施包括营业税税目分享改革、土地出让制度改革、调整保障房中政府分级责任机制和改变增值税分享办法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郑建新  
近年来,湖南严格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守住底线、改革创新、精准施策"的指导思想,结合省情实际,并与世界银行合作,借鉴国际先进治理经验,实施政府性债务管理改革的系列政策措施,既有针对性地解决举债约束不严、债务风险居高不下等现实问题,又积极探索构建打基础、管长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一)实事求是地清理政府性债务存量。摸清债务底数是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基础和出发点。湖南严格区分政府债务与企业债务的边界,客观真实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