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19)
- 2023(16962)
- 2022(14367)
- 2021(13511)
- 2020(11443)
- 2019(26234)
- 2018(25868)
- 2017(50032)
- 2016(26854)
- 2015(30046)
- 2014(29886)
- 2013(29574)
- 2012(27522)
- 2011(24800)
- 2010(24691)
- 2009(22936)
- 2008(22653)
- 2007(19962)
- 2006(17043)
- 2005(15357)
- 学科
- 济(115250)
- 经济(115141)
- 管理(76784)
- 业(75113)
- 企(59754)
- 企业(59754)
- 方法(53018)
- 数学(47261)
- 数学方法(46671)
- 农(32535)
- 中国(32033)
- 财(29545)
- 业经(24104)
- 贸(23448)
- 贸易(23439)
- 易(22871)
- 地方(22419)
- 学(22076)
- 制(21535)
- 农业(21500)
- 务(18044)
- 银(18011)
- 财务(17981)
- 银行(17980)
- 财务管理(17942)
- 行(17215)
- 技术(17201)
- 环境(17116)
- 企业财务(17065)
- 融(17060)
- 机构
- 学院(383876)
- 大学(383433)
- 济(167494)
- 经济(164384)
- 管理(149982)
- 研究(131429)
- 理学(129888)
- 理学院(128512)
- 管理学(126322)
- 管理学院(125605)
- 中国(100348)
- 京(80096)
- 科学(78607)
- 财(75072)
- 所(65655)
- 农(63127)
- 中心(61058)
- 财经(60270)
- 研究所(59799)
- 业大(56073)
- 江(55601)
- 经(54921)
- 经济学(52570)
- 北京(50306)
- 农业(49731)
- 范(48388)
- 师范(47862)
- 经济学院(47546)
- 院(47456)
- 财经大学(44885)
- 基金
- 项目(260021)
- 科学(206768)
- 基金(192165)
- 研究(188088)
- 家(167896)
- 国家(166582)
- 科学基金(143623)
- 社会(121892)
- 社会科(115867)
- 社会科学(115840)
- 基金项目(100623)
- 省(99791)
- 自然(93028)
- 自然科(90939)
- 自然科学(90912)
- 自然科学基金(89376)
- 教育(86458)
- 划(84740)
- 资助(79840)
- 编号(74172)
- 成果(59792)
- 部(58744)
- 重点(58663)
- 发(56577)
- 创(54264)
- 国家社会(51532)
- 课题(51379)
- 创新(50877)
- 教育部(50551)
- 科研(50238)
- 期刊
- 济(175913)
- 经济(175913)
- 研究(110390)
- 中国(70903)
- 学报(58651)
- 财(57765)
- 农(56802)
- 科学(55308)
- 管理(54859)
- 大学(44977)
- 学学(42559)
- 农业(38916)
- 教育(35363)
- 融(35090)
- 金融(35090)
- 技术(34410)
- 经济研究(30006)
- 财经(29812)
- 业经(28224)
- 经(25790)
- 问题(23609)
- 业(21240)
- 贸(21043)
- 统计(19947)
- 技术经济(19562)
- 策(18192)
- 国际(18109)
- 版(17846)
- 世界(17801)
- 理论(17061)
共检索到559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晟婷 周晓唯 李娟伟
产业政策可以从供给侧影响企业的投资和产品生产,也可以从需求侧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行为,两者都能促进或抑制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并对市场结构产生影响。供给侧产业政策和需求侧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作用路径和方式不同而具有异质性,另一方面由于是同向的(都是促进或抑制)而具有协同性,且对于不同的产业这种异质性和协同性可能存在差异。基于环保产业的政策敏感性,以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作为供给侧产业政策因子,以环境规制作为需求侧产业政策因子,采用2007—2017年中国环保产业的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由于是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生产行为而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提升环保产业的产出增长和市场集中度,但政策强度效应递减趋势明显(政策耐受效应);环境规制由于是通过增加需求促进产业发展而需要在一段时间后才能产生明显的产出增长促进效应,但规制强度的加大不会带来政策效应的减弱;同时实施税收优惠、金融扶持和环境规制具有比仅实施单项政策更优的政策效应,对产出增长的促进更大,并能中和产出对供给侧产业政策的耐受效应,熨平税收优惠带来的市场集中度较大波动。因此,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不能忽视对需求侧政策的使用和优化,应充分利用供给侧和需求侧产业政策的异质性和协同性对产业发展进行全方位的调控,并注意各项政策的适度性与匹配性,以寻求和实现最优政策组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茅宁莹 彭桂花
政策间的有效协同有助于充分发挥产业政策体系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针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特性,利用战略地图思维工具,确定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目标及战略实现路径,为产业政策系统的逻辑划分提供依据;并结合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明确政策子系统中各战略要素,对各子系统政策的协同作用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认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要始终依托于产业发展的目标与战略,政策间的综合作用与相互协调应受到监管者的足够重视;此外,应认识到只有产业自身的动力要素才能带动其发展的良性循环,政府过于直接的干预可能会带来长期负面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夏畅
基于系统动力学,采用化整为零的思路,分析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因素和产业集群企业的内部因素,将总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产业集群经济发展子系统、产业集群第三方物流需求子系统和产业集群第三方物流满足子系统。对每个子系统进行了因果关系分析,并绘制了每个子系统的因果关系图和流图,通过对子系统的分析,总结出总系统的因果关系,绘制出总系统的因果关系图和流图。最后以广东省中山小榄专业镇为实例,通过Vensim仿真表明产业集群区域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有需求,并计算出了该模型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最优数量。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广慧 姜英兵
基于2006—2015年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数据,系统考察了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劳动力需求并无显著影响。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对国有企业劳动力需求发挥显著抑制作用,而对非国有企业劳动力需求发挥有效促进作用。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主要通过要素替代效应与产量扩大效应两种机制实现。进一步研究表明,环保产业政策支持总体上加大了企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但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薪资水平整体无显著影响,对国有企业劳动力薪资水平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对非国有企业劳动力薪资水平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拓展了企业劳动力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丰富了环境规制的经济后果研究,为进一步理解环境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喜民 刘客 刘晓君
现今煤炭市场供大于求,行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煤炭企业为了度过难关,正在大力开展产业协同的实践,急需在理论上回答企业多元化的产业协同效应问题。本文基于系统建模的思想,构建了煤炭集团的多元化产业协同效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各产业板块内部及产业板块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构建各产业板块利润子系统以及集团总体利润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神华集团为例,通过调节各产业之间的内部交易量对所建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加大集团内部各产业间的协同程度,集团的整体绩效都会显著地增加,其中,煤炭与铁路的协同效应最为明显、煤炭与电力间次之,后续依次为煤炭与港口、煤炭与航运、电力与煤炭。据此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清子 王振振 王立剑
环保产业是连接环境与经济的桥梁,是"十三五"时期国家的重点建设内容,为更有效地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有必要对众多环保产业政策工具进行比较。本文基于国外经验及中国实际构建了中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分类的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和三类六项政策工具的1995-2014年数据构建GRAVAR模型,通过测度政策工具对环保产业的重要程度及影响比较环保产业多项政策工具。研究得出:在促进环保产业发展三类政策中,科技政策工具最优、经济政策工具次之、法制政策工具最弱。其中,科技政策工具中代表成果的细分工具在六项细分工具中排名第五;经济政策工具作为经济手段,其与环保产业的关联程度高于另两类行政手段与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秦晓钰 曲越 刘国亮 夏友富
根据海关HS编码将进出口消费品细分为十二大类、28章,基于不同的进口需求弹性,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用GTAP模型对中国消费品进口关税下降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总体一般均衡效应的研究表明,进口关税的下降给中国消费品的进口带来了较大的提升,服装鞋帽和家纺制品是增幅最大的部门,交通用具、文化娱乐行业则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消费品进口规模增加的同时也带动了一定程度的出口增加,增幅最大的是家用电器部门;与此同时,中国整体进口规模有了较大的程度的增长,社会福利增加,产生近1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GDP整体增速有所放缓。基于不同进口需求弹性的效应异质性研究表明,在进口关税下降的冲击下,进口需求弹性较大的消费品部门的进口规模增长幅度远高于进口需求弹性较小的消费品部门;进口增加所带来的出口增长幅度也更大,对国内消费品部门产出的冲击也更加明显;总体来看,进口需求弹性较大的消费品部门对于中国整体进出口增长的影响更大,同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贸易逆差,给GDP增长带来了轻微的冲击,但是对社会福利的提升远高于进口需求弹性较小的消费品部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翁启伟 杨方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投融资结构和优化流通结构等多个视角,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释放经济活力。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流通产业的重要性程度不断提升,其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作用越来越明显,并且从供应链优化的视角促进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进而带来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本文以区域GDP总量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以区域流通产业产值增量为解释变量,并以山东省2017-2021五年间流通产业的相关面板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项,构建一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区域经济增长和流通产业之间的协同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流通产业产值增量与区域GDP总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两者之间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协同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进澳 卢新元 孙冰悦 王一洲
[目的/意义]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加速知识组织与服务变革演化,人智协同知识创新逐渐成为推动知识生成式“涌现”的重要引擎。因此,识别人智协同知识创新机制的核心要素,挖掘其影响关系与作用规律,对进一步提高人智协同知识创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计算机作为社会行动者”范式,构建了人智协同知识创新的研究框架,并尝试根据模拟实验的知识流动规律设置相关变量参数,对人智协同知识创新机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人智协同知识创新系统包括“人类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任务环境”三个子系统。其中,知识外部化水平和知识解释化水平是通过促进知识转化进一步驱动人智协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人智信任可以通过调节人智协同水平提高知识创新量,此外,知识创新阈值对人智协同知识创新也具有一定约束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宋凌云 王贤彬
本文构造中国省区产业政策与二位码产业增长指数相匹配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产业政策是否具有显著的产业增长效应,并考察政策效应的产业异质性。实证发现:第一,地方产业政策总体上存在显著的产业增长效应;第二,产业政策的增长效应具有产业类型异质性,其是由政府在不同类型产业中的信息完备程度差异造成的。这意味着,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过程中,需要关注其在具体产业中的信息完备程度。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闫振坤 袁易明
以当前供给侧改革的政策背景和深圳市725家工业企业的调查分析,从实证的角度剖析了当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产业政策调整的基本方向。从产业政策调整的工具性维度来看,"降成本"和"补短板"应该成为当前产业政策调整的基本关注点。从产业政策调整的目的性维度来看,当前的产业政策仍是以"挑选赢家实现赶超"为主体的产业政策,未来加快向"建构市场机制"转换将成为产业政策调整的主要选项。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产业政策 调整取向 调查分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景海 黄晓凤
本文拟探究产业政策适合的范围和空间尺度。政策选项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是选择垂直干预瞄准特定企业和部门,抑或水平干预聚焦影响产业发展的一般性条件;第二,是定位于特定地区来发展集群,抑或空间中性,除非绝对必要否则普适所有地区。本文构建空间异质性-选择效应-动态演进的分析框架,基于此提出:空间是异质性的,产业必须要落实到某一具体地区(或区域),这带有重要的结构意义和政策选择收益;地区经济发展必须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比较优势;市场失败和系统失败致使产业政策呈现重要演化性质。于是,集聚政策和水平干预是有效的产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空间异质性 选择效应 动态设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景海 黄晓凤
本文拟探究产业政策适合的范围和空间尺度。政策选项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是选择垂直干预瞄准特定企业和部门,抑或水平干预聚焦影响产业发展的一般性条件;第二,是定位于特定地区来发展集群,抑或空间中性,除非绝对必要否则普适所有地区。本文构建空间异质性-选择效应-动态演进的分析框架,基于此提出:空间是异质性的,产业必须要落实到某一具体地区(或区域),这带有重要的结构意义和政策选择收益;地区经济发展必须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比较优势;市场失败和系统失败致使产业政策呈现重要演化性质。于是,集聚政策和水平干预是有效的产业政策工具。
关键词:
产业政策 空间异质性 选择效应 动态设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极星 周京奎
采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研究产业政策对企业(职工)收入效应的影响及内在作用路径,并探讨在产业政策资源重配下企业职工收入动态的变化。研究发现,不同产业政策对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效应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即存在产业政策异质性,同一产业政策对不同类型企业(企业规模、企业成长阶段及国有股权比例)工资收入效应的影响也存在明显差异,即企业异质性;产业政策通过行业激励来促进企业工资收入提高的效果好于激励单个企业;产业政策在地区-行业间的资源配置离散程度越高,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的扩展边际比集约边际提升效应越明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异质性 收入效应 资源重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姜英兵 崔广慧
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特征与环境保护的正外溢性特征,使企业缺乏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亟需政府积极干预。自2006年起,中央政府专门在"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中加入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构成了环保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环保产业政策究竟能否发挥环境治理效应?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转型经济时期政府发挥"扶持之手"的作用。有鉴于此,文章以2006—2015年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为微观样本,以中国30个省区为宏观样本,基于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视角,系统考察环保产业政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立足于时期异质性与地区异质性,阐释了环保产业政策环境治理效应发挥差异性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在环保产业政策支持下,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有利于抑制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对工业废水排放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对环境治理效果具有时期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即不同时期/区域内,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对同一工业污染物排放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研究将微观企业行为与宏观生态环境相结合,不仅为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为环保产业政策环境治理效应的发挥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廓清了生态环境改善的微观环保投资结构图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