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50)
- 2023(14983)
- 2022(13309)
- 2021(12400)
- 2020(10685)
- 2019(24825)
- 2018(24745)
- 2017(48384)
- 2016(26488)
- 2015(29924)
- 2014(30205)
- 2013(30222)
- 2012(27908)
- 2011(25220)
- 2010(25129)
- 2009(23272)
- 2008(22937)
- 2007(20466)
- 2006(17481)
- 2005(15362)
- 学科
- 济(107003)
- 经济(106884)
- 管理(75975)
- 业(73831)
- 企(61262)
- 企业(61262)
- 方法(53163)
- 数学(46491)
- 数学方法(45980)
- 农(28427)
- 财(27186)
- 中国(26141)
- 学(25860)
- 业经(22447)
- 地方(21110)
- 贸(19815)
- 贸易(19810)
- 易(19227)
- 农业(18780)
- 制(18698)
- 务(17603)
- 财务(17522)
- 财务管理(17484)
- 理论(17448)
- 和(16921)
- 企业财务(16547)
- 技术(16025)
- 环境(15779)
- 银(15712)
- 银行(15642)
- 机构
- 大学(385096)
- 学院(382191)
- 管理(150030)
- 济(149118)
- 经济(145798)
- 理学(130617)
- 研究(129522)
- 理学院(129112)
- 管理学(126732)
- 管理学院(126069)
- 中国(94064)
- 科学(84955)
- 京(82419)
- 农(70571)
- 所(67397)
- 财(66545)
- 业大(62980)
- 研究所(61980)
- 中心(58475)
- 农业(56192)
- 江(55577)
- 财经(53956)
- 北京(51704)
- 范(49994)
- 师范(49401)
- 经(48983)
- 院(46640)
- 州(44998)
- 经济学(44310)
- 技术(40888)
- 基金
- 项目(264927)
- 科学(205927)
- 基金(191214)
- 研究(187125)
- 家(169012)
- 国家(167654)
- 科学基金(141958)
- 社会(115146)
- 社会科(108964)
- 社会科学(108931)
- 省(104412)
- 基金项目(102055)
- 自然(95832)
- 自然科(93571)
- 自然科学(93536)
- 自然科学基金(91864)
- 划(88410)
- 教育(85853)
- 资助(79911)
- 编号(76001)
- 成果(61297)
- 重点(59684)
- 部(57870)
- 发(56180)
- 创(54437)
- 课题(52249)
- 科研(51795)
- 创新(50877)
- 计划(50356)
- 教育部(48662)
- 期刊
- 济(158154)
- 经济(158154)
- 研究(107533)
- 学报(68408)
- 中国(68173)
- 农(62922)
- 科学(60658)
- 管理(52136)
- 财(50553)
- 大学(50074)
- 学学(47293)
- 农业(43340)
- 教育(39250)
- 技术(32373)
- 融(29589)
- 金融(29589)
- 业经(26355)
- 财经(25783)
- 经济研究(25585)
- 业(22858)
- 经(21918)
- 问题(21000)
- 图书(19745)
- 版(19246)
- 技术经济(18868)
- 科技(18801)
- 理论(18348)
- 业大(17573)
- 商业(17307)
- 实践(16875)
共检索到542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戴培超 张容嘉
提升供应链韧性是保障国家供应链稳定和安全的重要途径,面对日益增多的扰动因素,有必要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为构建有韧性的供应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本文基于科学知识图谱思想,通过文献计量,发现供应链韧性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机制机理研究、韧性供应链的设计及风险管理三方面。通过对不同时期研究热点演化趋势研判,可以发现供应链韧性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需要在供应链网络风险识别、韧性供应链分析框架、供应链韧性测度与评估、新技术赋能供应链韧性提升四方面开展进一步探索。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喜才 肖贵华
利用CiteSpace软件全面梳理WOS数据库中1 195篇供应链韧性研究成果,对其发展的总体趋势进行分析,并指出供应链演化趋势可以分为“风险防控”管理阶段(2014年以前)“、冲击化解”管理阶段(2014-2019年)和“网络恢复”管理阶段(2019年以后)三个阶段。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出供应链韧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供应链韧性界定和测度、供应链韧性的作用机制以及供应链韧性的构建三大主题。最后提出了供应链韧性的研究趋势,包括:需要重视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的调控作用,缩小理论研究和现实环境之间的差距;对供应链韧性的风险分析和治理范围必须整合跨学科驱动的供应链韧性研究范式,超越单个环节扩展到整个供应链;国内有关供应链韧性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亟待探索根植中国国情的供应链韧性理论体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瑞鹏 台玉红
利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6.2.R2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当前在区块链技术下供应链可追溯性方面的研究方向和趋势。结果表明:(1)从研究数量的角度看,该领域的研究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开始关注并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供应链可追溯性方面的问题。同时,国家和机构之间也存在着合作网络密度和中心性的差异。(2)从研究热点的角度看,该领域的研究聚焦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农产品供应链和食品供应链。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或方法对该领域进行研究,为后续深化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3)从研究前沿的角度看,研究前沿主要集中于区块链在供应链可追溯性中应用的技术机制以及安全、隐私等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建勋 卢丹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对我们全面把握世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适应国际分工调整的战略需要,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迫切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实基础。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还存在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动态评估机制及治理体系缺乏,产业链供应链断链等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策略是:通过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动态评价机制,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管理体系,加速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本文的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建勋 卢丹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对我们全面把握世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适应国际分工调整的战略需要,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迫切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实基础。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还存在产业基础能力薄弱,缺乏动态评估机制及治理体系,面临断链风险等。鉴于此,笔者认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策略是:通过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动态评价机制,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管理体系,加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数字化转型,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本文的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措施导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阳晓 魏晓 谢花林 陈键
自然因素和人类行为等各种不确定风险背景下,国土空间面临的生态风险威胁日益突出。构建韧性国土空间是提高区域生态风险治理的新思路,如何从吸收、恢复或转换能力等方面提升国土空间生态韧性,是国土空间生态风险治理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在梳理国土空间生态韧性的概念内涵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国土空间生态韧性的理论框架、测度模型、研究需求等内容进行了总结。基于此提出了三个国土空间生态韧性的重点研究方向:(1)提出以机理解析为支撑,实现生态韧性的动态测度的新突破;(2)以社会-自然过程耦合为引领,推动多要素、多层次、多目标的机制研究;(3)以生态修复为导向,加强多学科融合和探索国土空间生态韧性应用模式等研究内容,以期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新的途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涵 胡晓蕾 刘素倩
打造具有韧性、安全、稳定和畅通的供应链体系已成为诸多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从供应链韧性角度考察供应链安全问题,讨论了供应链韧性的概念及测度,以不利外部冲击下的供应链受损程度、恢复程度以及恢复时间来识别供应链韧性。在此基础上,基于WIOD的ICIO表,本文从中间品贸易视角测度了我国总体及部门层面的供应链对外依存度和供应链韧性。结果发现:我国供应链在进口端以及工业品部门高度依赖国外,容易面临供应链风险,但整体上比其他国家的供应链具有更强的韧性。据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建立政府和企业联动的供应链安全管理体制;以核心技术创新促进供应链自主可控;拓宽国内市场以内循环增强供应链韧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二震 戴翔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与中间品的供给保障有关。在全球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中间品贸易对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美西方国家采取“断供”“断链”等手段,企图将中国排挤出高科技产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体系。由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中间品缺乏可替代性或者可替代性相对较弱,美西方的“卡脖子”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产生严重影响。一方面,我们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尽快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高水平开放密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提升“扎根”全球产品内分工的能力,并通过不断扩大中间品供给的来源空间,加快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多元化,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国内配套能力,以及深化开放层次,为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链 中间品贸易 韧性 安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媛媛
本文采用2011-2021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物流发展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物流发展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数字物流发展对东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提升效果较为明显,对西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影响相对较弱;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物流发展通过促进产业升级这一条路径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产生正向影响。最后,就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姜长云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现有研究,可以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界定为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或外部冲击时,产业链供应链免于断裂并能较快恢复原状的能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往往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息息相关。要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和政策思维,科学把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方法论,找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着力点,注意发挥深化产业融合的赋能作用,培育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兴奋点。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宏任
围绕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我与大家分享以下看法。一要高度重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越
当前,统筹发展和安全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直接关乎我国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在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与挑战进行系统研判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新时代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的对策建议:第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利用国际循环“延链”“稳链”;第二,构建“以我为主”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积极寻求破解国际围堵的有效路径;第三,破除国内大循环堵点、卡点,立足全国统一大市场赋能“补链”“强链”;第四,加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邱灵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各国高度重视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调整。这将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带来多重影响。对此,应重视供应链“断链”风险、产业链“外迁”风险、高技术“掉链”风险、创新链“脱钩”风险、政策端“壁垒”风险,强化动态监测预警、关键环节根植、自主自立自强、多元开放合作、产业政策转型,不断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链 产业安全 新发展格局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赵霞 许雅雯 徐永锋
打造富有韧性的供应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数字化在提高组织应对环境冲击的韧性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供应链上企业间相互依赖,意味着企业数字化受到其所嵌入供应链网络中相依的其他组织数字化水平的影响,因此,只有链上企业数字化协同发展才能有效发挥数字技术抵御外部冲击的效能。利用2011—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和投入产出数据定量测度数字化协同和供应链韧性,基于资源依赖和社会网络理论,从资源和关系整合的角度探讨数字化协同影响供应链韧性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样本期内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协同指数不断提升;数字化协同显著增强了供应链韧性;企业和行业特征的异质性比较表明,数字化协同对大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竞争度较低行业、资源和技术密集企业的供应链韧性促进作用更大;机制检验表明,资源整合在数字化协同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关系整合的中介作用不明显。此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收入较为稳定、企业对数字化战略认同度高和政府补助力度较大的情境下,数字化协同促进供应链韧性增强的作用得以更好发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丹 闫军 周宇航 旷光莲
对供应链韧性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和归纳,总结了有关供应链韧性定义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供应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维度、评价指标体系筛选方法及韧性水平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建议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