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60)
2023(8126)
2022(6272)
2021(5795)
2020(4392)
2019(9616)
2018(9149)
2017(16787)
2016(8670)
2015(9799)
2014(9837)
2013(9384)
2012(8311)
2011(7241)
2010(7670)
2009(7552)
2008(6388)
2007(5949)
2006(5267)
2005(4887)
作者
(23548)
(19198)
(18956)
(18186)
(11981)
(9111)
(8699)
(7464)
(7213)
(7135)
(6442)
(6387)
(5947)
(5933)
(5916)
(5841)
(5647)
(5561)
(5435)
(5380)
(4755)
(4669)
(4494)
(4447)
(4385)
(4321)
(4319)
(4257)
(3880)
(3799)
学科
(31094)
(30773)
经济(30744)
管理(29593)
(26332)
企业(26332)
(24831)
金融(24829)
(22357)
银行(22354)
(21736)
中国(18045)
(11497)
(11373)
中国金融(10941)
(10629)
业经(10432)
方法(9707)
地方(9348)
(8415)
财务(8380)
财务管理(8357)
农业(8184)
数学(7962)
企业财务(7943)
数学方法(7846)
理论(7484)
技术(7011)
(6545)
供销(6539)
机构
学院(118394)
大学(111785)
(46683)
经济(45473)
管理(43272)
理学(36038)
理学院(35725)
中国(35497)
管理学(35171)
研究(35110)
管理学院(34960)
(24280)
(22773)
中心(19554)
科学(19481)
(19228)
财经(18685)
(17532)
银行(16956)
(16734)
(16701)
(16465)
(15973)
(15808)
金融(15457)
(15142)
经济学(14719)
北京(14615)
技术(14554)
研究所(14388)
基金
项目(73502)
研究(60240)
科学(57622)
基金(49958)
(41417)
国家(40966)
社会(37035)
科学基金(36011)
社会科(35196)
社会科学(35190)
(31619)
教育(27271)
编号(26451)
基金项目(25171)
(24728)
成果(21555)
自然(20328)
资助(20135)
自然科(19855)
自然科学(19851)
自然科学基金(19506)
课题(18737)
(17564)
(17344)
项目编号(16613)
(16493)
重点(16421)
创新(16078)
(15981)
(15616)
期刊
(54348)
经济(54348)
研究(37252)
(28966)
金融(28966)
中国(28299)
(20250)
管理(17242)
教育(17011)
(15342)
学报(13141)
科学(12827)
技术(12731)
大学(10837)
业经(10758)
学学(10051)
农业(9326)
财经(8926)
经济研究(8578)
(7657)
(6956)
论坛(6956)
科技(6922)
财会(6705)
理论(6538)
职业(6439)
问题(6278)
实践(6053)
(6053)
商业(6049)
共检索到192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霜  魏苗苗  于辉  
实体产业链与金融供给端在融合过程中一直摩擦不断,严重阻碍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进一步纾困解忧,金融科技的发展为缓解这一融资“痛点”打开了新格局。本文从跨企业关系角度对供应链金融中129组“融资需求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方(核心企业)—资金提供方(商业银行)”脉络关系进行梳理,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考察了三大融资主体对提升供应链融资的组态效应及其多重路径。研究发现:单一方融资参与者金融科技对供应链融资的作用有限,需三大融资主体秉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理念,共同激发金融科技联动效应——供应链融资高水平情境唯一组态为核心企业和商业银行共驱型,而低水平情境呈现非中小企业引领型、核心企业主导型与商业银行主导型三种组态。进一步研究发现,就提升供应链融资体量而言,组态特征为商业银行主导型;就缩短供应链融资周期而言,组态特征为三方低态协同型;就降低供应链融资成本而言,组态特征为三方协同型。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羽  郑联盛  
供应链金融作为产融结合的重要模式,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和金融脱实向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国家层面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比如,2020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八部委出台《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虹含  汪存华  
区块链技术作为创造信任的新模式,其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的技术特性恰好可以为供应链金融解决痛点提供技术方案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的优势高度契合自平安银行1999年尝试供应链金融业务并创新推出"1+N"和"自偿性贸易融资"以来,我国供应链金融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同时,区块链自2008年以来也获得广泛应用。得益于政策支持,"供应链金融+区块链"(下称"双链")快速融合,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为代表的银行及以BATJ为代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赵娟  
金融科技是由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底层技术应用带来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极为契合产业链金融质量与效率变革需求。通过分析产业链金融升级相关理论及金融科技赋能产业链金融升级的核心机理,探究在金融科技支撑下形成的蚂蚁集团、美团金服、苏宁金融产业链金融生态等一系列典型应用场景,发现金融科技赋能产业链金融升级仍面临监管体系尚不完备、技术瓶颈显著、主体协同不足等挑战。由此,立足于产业链金融升级实际,提出推进“赋能”顶层设计、打造“赋能”技术创新体系、探索“赋能”主体协同发展模式,为新时代金融科技赋能产业链金融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丁洁   童元松   王光伟  
绿色供应链金融是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供应链的有机融合,作为推动产业链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金融工具,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多省市为此开展绿色专项行动。目前我国绿色供应链金融存在精准识“绿”难、高效审“绿”难、持续测“绿”难、用心助“绿”难等痛点,而区块链技术可赋能绿色识别、绿色风险管理、绿色监测、绿色服务,解决绿色供应链金融发展痛点。为了助推绿色供应链金融可持续发展,我国需要推进环境信用体系建设以优化绿色金融生态,建立区块链应用架构以提升服务效率,引入监管沙盒机制以提高监管科技水平,创新绿色供应链金融产品。另外,我国还需要构建“区块链+绿色供应链金融”标准化体系,建立绿色供应链金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区块链技术法律框架,同时,需要金融机构与区块链科技企业合作共建区块链平台为赋能绿色供应链金融铺路架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黄育新  
供应链金融作为连接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键枢纽,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保通、稳链、纾困等环节以及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日益提升。本文以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上的创新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云服务和人工智能等科技赋能,探讨商业银行建立统一供应链真实信息信用平台,进而精准监控和自动匹配全链条资源,形成人工智能模式的资金闭环,高效率地实现自动化授信,以此助力我国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生产要素供应稳定、安全高效;助力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供应链核心及上下游企业获得高效、低成本资金,确保企业稳定持续性经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常晶  
随着我国"互联网+"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正逐步成为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多重主体共同参与的复杂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作用,成为企业新的资金来源渠道,但能否得到资金支持完全取决于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能力。由于核心企业在现有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难以获得所需要的利益,缺乏参与动力,因此,需要对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再创新,以解决当前供应链金融发展痛点。针对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困境,通过供应链金融与金融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可实现供应链自金融模式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晓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是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重要服务模式,对实体经济有着强大的赋能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交易真实性无法验证、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及风险不可控等制约。区块链技术日益成熟,在解决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痛点上具有天然优势,能够实现供应链金融体系的信用穿透,保障交易真实性,降低交易成本,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防控金融风险。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面临制约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依托,基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链条企业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翔  
区块链技术可作为金融领域创新及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质量经济转型的关键。区块链技术所内生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特征与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交易机制及运营方式均存在互补性和匹配性。但区块链技术本身存在一系列缺陷: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运作及网络安全依赖于底层共识机制;其灵活性与适应性不足,难以满足金融科技创新需求;非对称加密技术效率低,存在破解可能性。推动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发展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行业标准,更好地与供应链金融融合,完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法律法规,加强区块链技术监管。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宋华   韩思齐   刘文诣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和创新问题是近些年来理论界和实践界关切的重大课题。本文从信息处理理论的视角出发,对金融科技平台的技术架构、组织网络结构、基于信息处理和传递的协调与风险控制机制进行分析,探索金融科技平台如何帮助金融机构提高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能力,从而推动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的实现。通过案例研究,本文发现,金融科技是供应链金融得以实施的关键因素,数字化平台能够基于特定的技术手段和供应链各方数据对企业贸易背景真实性进行风险评估,并利用其在信息网中的中心位置进行风险控制,为金融机构提供借方真实、透明、可追溯的实时信息,由此阐明了金融科技平台信息处理能力与差异化供应链金融模式及风险控制要求之间的匹配问题。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理论框架,并为解决供应链金融中信息不对称、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李俞嘉  
当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业务正不断向纵深发展,对内部审计机构以审计力量促进业务安全稳健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特点和风险进行梳理,结合审计案例,针对性探究内部审计部门应关注的重点领域,提出供应链金融业务审计方式的创新与工作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合营  
隐私计算技术的兴起,源自数据要素市场对于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的双重需求。在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迫在眉睫的今天,秉承开放共赢态度、开展同业或跨业合作是必然趋势,如何在保证数据隐私要求的前提下,破除数据孤岛、打破数据壁垒、完成安全多维度的数据融合,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隐私计算技术也就此应运而生。近年来,政策层面对于数据融合的战略布局与隐私安全的高度重视,不仅为隐私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提出了规范和要求,而且也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指引。在行业层面,隐私计算技术已成为各国科技公司竞相争夺的热门赛道,未来有望成为数据信息市场化的基础设施。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薛宏立  
中国式现代化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目标,要求金融定位转向既要“共性”更要“个性”,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通过实践金融生物多样性原则、风险分层丰富财富管理供给、信用分层打通货币传导渠道、推进绿色金融建设ESG投资体系等重塑助力全要素生产率目标提升的金融方案,更加扎实地推进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荣  
区块链技术赋能下,供应链金融将为核心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金融服务,并利用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企业,将单个参与者不可控风险,转变成供应链整体风险可控的过程,进而实现供应链总体利益最大化目标。可通过创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通过信用机制引导等,加快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春花  董千里  
传统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合同违约风险、票据造假现象,且企业信用不能跨级传递,融资成本较高,依然没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痛点问题。本文借助区块链等新技术,从大数据入手,首先建立一个基于供应链全流程的可视化数据体系,为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奠定基础。然后,详细分析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的作用机制,明确分布式账本技术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如何达成各主体的信任共识、数字凭证如何完成多级信用传递、共识原理如何防范票据造假、智能合约如何保障按时履约和效率提升。最后,设计区块链赋能的SCF新模式,明确其总体架构,梳理其运作流程和运作主体,促进供应链金融的落地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