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19)
2023(6639)
2022(5271)
2021(4814)
2020(3922)
2019(8648)
2018(7972)
2017(15735)
2016(8004)
2015(8672)
2014(8531)
2013(8364)
2012(7474)
2011(6484)
2010(6800)
2009(6655)
2008(5570)
2007(4949)
2006(4207)
2005(3943)
作者
(22001)
(18366)
(17780)
(17240)
(11526)
(8768)
(8235)
(6937)
(6803)
(6592)
(6207)
(6018)
(5762)
(5755)
(5738)
(5700)
(5409)
(5232)
(5209)
(5076)
(4485)
(4381)
(4363)
(4141)
(4098)
(4028)
(4003)
(3891)
(3727)
(3648)
学科
(29638)
(29578)
经济(29547)
管理(26391)
(25634)
企业(25634)
(25067)
金融(25066)
(22183)
银行(22177)
(21591)
中国(15668)
方法(13271)
数学(11811)
数学方法(11702)
(11308)
中国金融(11072)
(10074)
(8712)
财务(8684)
财务管理(8671)
企业财务(8396)
业经(8021)
(7946)
地方(7605)
(6519)
供销(6518)
(6189)
贸易(6180)
(6149)
机构
学院(107956)
大学(105547)
(47032)
经济(46094)
管理(40810)
理学(35273)
理学院(34938)
管理学(34400)
研究(34360)
管理学院(34205)
中国(33615)
(23618)
(20753)
科学(19578)
财经(19036)
中心(18501)
(17317)
(17306)
(17079)
金融(16771)
(16653)
(16562)
银行(15987)
经济学(15922)
(15311)
研究所(15202)
(15004)
业大(14752)
经济学院(14521)
财经大学(14517)
基金
项目(74208)
科学(59206)
基金(55477)
研究(53295)
(48183)
国家(47793)
科学基金(41857)
社会(35604)
社会科(34144)
社会科学(34137)
(29586)
基金项目(28512)
自然(26860)
自然科(26349)
自然科学(26342)
自然科学基金(25920)
(24157)
教育(23891)
资助(23214)
编号(20109)
重点(16787)
(16505)
(16297)
(16162)
成果(15641)
(15639)
创新(15473)
国家社会(15373)
科研(14487)
教育部(14216)
期刊
(45503)
经济(45503)
研究(31688)
(28605)
金融(28605)
中国(20280)
(18731)
学报(16636)
(15843)
管理(15289)
科学(14678)
大学(12781)
学学(12462)
财经(9768)
农业(9728)
技术(8697)
经济研究(8613)
(8326)
教育(8128)
业经(7639)
理论(5680)
问题(5585)
商业(5323)
(5156)
实践(5123)
(5123)
财会(5037)
(4941)
中国金融(4920)
国际(4778)
共检索到161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太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其核心是要解决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问题。在新发展阶段,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需要从“点、线、面、体”四个维度综合推进,同时也需要利用金融科技推动供应链金融与供应链的“双链联动”,全面优化金融服务。跳出产业认识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建勋  卢丹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对我们全面把握世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适应国际分工调整的战略需要,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迫切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实基础。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还存在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动态评估机制及治理体系缺乏,产业链供应链断链等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策略是:通过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动态评价机制,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管理体系,加速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本文的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姜长云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现有研究,可以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界定为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或外部冲击时,产业链供应链免于断裂并能较快恢复原状的能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往往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息息相关。要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和政策思维,科学把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方法论,找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着力点,注意发挥深化产业融合的赋能作用,培育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兴奋点。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越  
当前,统筹发展和安全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直接关乎我国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在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与挑战进行系统研判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新时代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的对策建议:第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利用国际循环“延链”“稳链”;第二,构建“以我为主”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积极寻求破解国际围堵的有效路径;第三,破除国内大循环堵点、卡点,立足全国统一大市场赋能“补链”“强链”;第四,加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机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宏任  
围绕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我与大家分享以下看法。一要高度重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建勋  卢丹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对我们全面把握世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适应国际分工调整的战略需要,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迫切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实基础。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还存在产业基础能力薄弱,缺乏动态评估机制及治理体系,面临断链风险等。鉴于此,笔者认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策略是:通过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动态评价机制,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管理体系,加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数字化转型,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本文的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措施导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邱灵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各国高度重视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调整。这将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带来多重影响。对此,应重视供应链“断链”风险、产业链“外迁”风险、高技术“掉链”风险、创新链“脱钩”风险、政策端“壁垒”风险,强化动态监测预警、关键环节根植、自主自立自强、多元开放合作、产业政策转型,不断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萍   何瑞石   宋晓松  
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加快推动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一环。新时期,我国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锻铸工作在科技研发、产业自主可控、联农带农能力、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产业结构缺失、产业创新能力弱化、基础要素供给不足和分工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对此,应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结构,突破农业要素供给制约,健全农业产业分工协同体系,构建农业安全与韧性管理机制,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向更加完善与稳定的方向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实现农业产业安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梦娜   李立亚  
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生存分析模型,从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对供应链韧性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国际化程度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并考察供应链结构中的供应商复杂性和顾客复杂性对国际化程度与供应链韧性之间的调节效应。通过对126家上市汽车零部件企业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在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方面均表现不佳;而供应商复杂性能够作为一种有效措施提高供应链抵御能力;顾客复杂性对供应链抵御能力具有负向影响;同时,两方面复杂性对供应链韧性中的恢复能力调节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于民营企业,位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供应链抵抗能力造成了更明显的负向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陆蓉   吕静   王怡靓  
党组织引领是中国企业的独特优势,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各级党组织网络是否在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上发挥了独特作用?与考察单一企业党组织引领作用的研究不同,文章提出党建生态群概念,探讨了党建生态群如何通过独特的信息渠道来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研究发现,党建从纵向和横向维度构成生态群,上下级党组织的纵向关联通过政策信息传递渠道来提升供应链韧性,企业间党组织的横向关联通过非公开信息传递和技术信息溢出渠道来提升供应链韧性。上述“公转带动自转”的党建生态群的作用路径在不同产权性质、不同社会网络中心度和供应链不同位置样本的对比分析中得到验证:以国有企业和社会网络中心度较高的企业为基点的党建生态群对上下游企业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较强,起到了“利他”作用;而以非国有企业和社会网络中心度较低的企业为基点的党建生态群对自身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较强,起到了“利己”作用;党建生态群对上下游企业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以位于供应链中游的企业为主。文章展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建生态群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也为如何发挥政府作用来提升供应链韧性提供了中国经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树山   谷城  
提升供应链韧性是保障国民经济稳健循环的基础,而供应链数字化为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了新契机。文章基于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利用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供应链数字化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可以促进供应链韧性,而信息渠道、产品竞争力渠道和内部控制渠道是供应链数字化影响供应链韧性的重要传导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供应链数字化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主要存在成熟期企业、产业链下游和营商环境优势区;进一步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可以提高供应链抵抗力和供应链恢复力,但对供应链恢复力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同时,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也伴随着供应链管理效率的损失。文章的结论为打造数字供应链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华   陶铮   杨雨东  
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组织韧性成为企业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的关键能力。聚焦供应链金融这一依托实体经济交易活动的创新融资工具,旨在深入探究其在增强组织韧性中的独特作用及其内在机理。通过对2011年至2022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与公告文本数据的分析,识别采用供应链金融的样本,考察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组织韧性的影响,揭示内在过程的合作创新机制。实证分析支持了供应链金融能增强组织韧性的假设,验证了供应链金融是撬动企业合作创新从而提升组织韧性的重要杠杆,并且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普惠金融环境的发展都会强化供应链金融的提升作用,东部地区企业供应链金融采用对组织韧性的提升作用显著大于非东部地区企业。研究结论拓展了构建企业组织韧性的机制范畴,丰富了供应链金融在现代企业治理与安全发展层面的作用。企业应充分认识供应链金融增强组织韧性的关键作用,重视合作创新对组织韧性的推动作用,不断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效率,进一步加强组织合作,发挥供应链金融对组织韧性的积极影响。金融机构和政府相关机构应根据地区与场景异质性调整供应链金融策略,提高普惠金融供给制度的完善程度,运用各类制度协同多方主体,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投入并不断完善升级,筑牢金融服务与合作创新的基础,全方位助力企业的组织韧性成长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英杰  
本文选用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物流、供应链弹性与流通产业链韧性的互动关系,旨在引导流通行业合理利用数字物流提升供应链弹性与产业链韧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中的内部弹性、客户端弹性、供应端弹性,以及产业链韧性间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正向检验,说明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流通产业链韧性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考虑产业链韧性调节作用情况下,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的回归系数有所增大,表明较强流通产业链韧性下数字物流有助于提升供应链弹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宏斌   张玥杨   李圆圆  
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的实施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供应链韧性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以中国2009—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的方法,从提质增效的视角考察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通过创新质量跃升效应和运作效率优化效应两条路径提升供应链韧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企业处于成长期、行业竞争程度较高以及市场行业协会支持力度较大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对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效果更大。本文为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对中国如何提高供应链韧性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树山   谷城   张佩雯   董旭达  
提升供应链韧性是国民经济稳健循环的基础,亦是保障经济社会长期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2010—2020年我国地级市和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智慧物流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慧物流提高了供应链抵抗力和供应链恢复力,即智慧物流可以显著促进供应链韧性提升,而扩大企业市场战略布局、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供应链效率则是重要影响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市场地位低企业、产业链下游、交通条件便利以及智慧物流空间联系强度高地区的企业,智慧物流对供应链韧性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拓展了智慧物流效应的研究范畴,为我国政府优化智慧物流政策和提升供应链韧性提供了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