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09)
- 2023(15417)
- 2022(12390)
- 2021(11460)
- 2020(9210)
- 2019(20318)
- 2018(20349)
- 2017(38726)
- 2016(21185)
- 2015(23529)
- 2014(23141)
- 2013(22238)
- 2012(20085)
- 2011(18086)
- 2010(18491)
- 2009(17345)
- 2008(16784)
- 2007(15413)
- 2006(13948)
- 2005(12411)
- 学科
- 济(79697)
- 经济(79595)
- 业(69171)
- 管理(63440)
- 企(48341)
- 企业(48341)
- 农(48151)
- 农业(31822)
- 方法(25863)
- 中国(25282)
- 业经(24755)
- 财(21515)
- 数学(21372)
- 数学方法(21077)
- 制(19844)
- 地方(17604)
- 贸(17553)
- 贸易(17539)
- 易(17135)
- 策(16990)
- 银(15099)
- 银行(15078)
- 学(15038)
- 体(14765)
- 行(14535)
- 发(14024)
- 理论(13455)
- 融(13137)
- 金融(13129)
- 技术(12992)
- 机构
- 学院(294073)
- 大学(285058)
- 济(121870)
- 经济(119277)
- 管理(114388)
- 研究(98648)
- 理学(98080)
- 理学院(97140)
- 管理学(95574)
- 管理学院(95027)
- 中国(77726)
- 农(63412)
- 京(59248)
- 科学(57658)
- 财(56378)
- 所(48716)
- 农业(48506)
- 中心(46823)
- 江(46818)
- 业大(46245)
- 研究所(43728)
- 财经(43500)
- 经(39406)
- 范(38404)
- 师范(38027)
- 州(36683)
- 北京(36337)
- 院(35469)
- 经济学(34928)
- 经济管理(32408)
- 基金
- 项目(192334)
- 科学(152713)
- 研究(147496)
- 基金(138159)
- 家(119149)
- 国家(118032)
- 科学基金(102041)
- 社会(94014)
- 社会科(88685)
- 社会科学(88667)
- 省(77171)
- 基金项目(71511)
- 教育(67162)
- 自然(63283)
- 编号(63176)
- 划(63126)
- 自然科(61892)
- 自然科学(61879)
- 自然科学基金(60776)
- 资助(54950)
- 成果(51522)
- 发(43330)
- 课题(43250)
- 重点(42865)
- 部(42314)
- 创(40262)
- 国家社会(38490)
- 性(37934)
- 制(37706)
- 创新(37380)
共检索到452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詹帅 金珊珊
针对农产品供给质量与高品质消费需求不匹配,供需结构不对等,供需数量不均衡,市场价格不稳定等商品化问题,采用演化博弈与系统动力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供应链视角下农产品高质量商品化多元主体行为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当生产商、物流商及零售商进行农产品高质量商品化的收益与成本之差大于不进行农产品高质量商品化的收益时,有助于供应链上主体向实现农产品高质量商品化的方向演化;2)协同收益分配系数的合理设定对博弈结果具有积极影响,更有益于博弈系统达到稳定状态,而农产品高质量商品化的投入成本和“搭便车”收益对演化博弈结果具有消极影响;3)完善主体收益共享制度,利用数字化技术强化供应链全链条信息共享,完善农业扶持政策,加强政府动态监管等措施能够有效推动农产品高质量商品化的多元主体协同,实现农产品质量提升、附加值提升、效益提升、品牌提升等多重目标,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彦艳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环节复杂,参与主体众多,各环节的价值增值潜力不同,本文从价值链视角深入分析农产品供应链的价值增值环节,构建产品管理、需求管理和流通管理三位一体的农产品供应链集成优化框架模型,并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提出农产品供应链集成优化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价值链 农产品供应链 集成优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继连
在较长一个时期内,我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低;改革以来,农产品商品化进程加快,当前农产品综合商品率已近72%,但粮食的商品率仍不足30%,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的商品化水平处于“成长阶段”,为进一步加快我国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本文提出了按照从业特长和相对优势,分化现有农户和村(组),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民之间的社会分工、促进农民之间的商品交换和农产品商品化的推进策略以及具体的操作措施。
关键词:
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商品率,农民社会分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山宝
本文以宜宾农产品为例,指出农产品应从"传统的流通"向"供应链的营销"转变,这种转变是基于供应链的视角去创新农产品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
关键词:
供应链 营销策略 农产品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姚冠新 徐静
针对由单一生产商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组成的两级农产品供应链,将农户和销售商之间的契约形式按照利益攸关度分为强弱两种约束关系,强约束在弱关系约束的基础上引入了缺货惩罚和滞销补偿因子,通过对产出不确定条件下两种供应链模型的比较,证明了从保障供需平衡角度出发强利益约束更有利。然后从生产补贴视角分析了政府分别采取定额补贴和系数补贴法对农户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并得到了最佳补贴系数。结果表明,若政府实际补贴大于或小于最佳补贴系数时,对农户生产决策有放大或收缩效应。
关键词:
农产品供应链 农产品供给 生产补贴 博弈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李保勇 马德青 戴更新
针对由一个生产商和一个销售商构成的动态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在农产品质量可识别的市场环境下,考虑了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利他偏好行为。利用贝尔曼连续型动态规划理论求解得到了完全自利、销售商利他、生产商利他、自产自销四种模式下的最优策略及效用。分析发现:随着消费者质量识别程度的提升,生产商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的意愿增强,有助于形成农产品供应链高质高价的理想局面;销售商利他和生产商利他两种情形下的农产品质量水平和成员效用都要优于完全自利情形,且对方成员的利他偏好行为对自身更有利,说明了利他偏好行为具有正向的社会属性,对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自产自销型企业的系统整体效用最高,能够在质量识别程度较差或价格敏感程度较高的市场环境中确立高质低价的竞争优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磊 李万明 刘晓琳 朱秋鹰
文章在公平偏好视角下研究"企业+农户"两级认证农产品供应链双边决策行为,以及公平偏好对双边主体和供应链整体效用的影响。以生产理论和Stackelberg博弈理论为基础,构建FS模型表示企业的效用函数,在Matlab7.0平台上对模型演化结果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发现,传统视角和公平偏好视角下,企业和农户的最优努力水平与认证农产品的订购价格呈正比;随着企业公平偏好程度的增加,农户的努力水平降低、效用增加,供应链利润分配更加公平。以传统视角为参照点,当公平偏好系数β0.4时,供应链的整体投入降低、效用增加,打破了"企业+农户"的合作困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心敏 闫秀霞 付开营 乔静
考虑到生鲜农产品新鲜度随时间衰减的特性及需求受价格和新鲜度的影响,本文以双渠道供应链上的生鲜农产品为研究对象,构建新鲜度关于时间的衰减函数以及新鲜度与保鲜成本之间的函数,利用博弈理论从同一渠道不同供应链主体之间协同、不同渠道之间价格协同的多维协同视角,对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的生鲜农产品定价策略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渠道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上架时间不仅对本渠道销售价格产生影响,也对另一渠道销售价格产生交叉影响;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与渠道销售价格呈正相关,且新鲜度对本渠道销售价格的影响大于另一渠道;消费者类型不同对于价格和新鲜度的选择也不同,当新鲜度低于某一水平时,将促进另一渠道销售价格的提高。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推论结果。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闯
<正>近年来,随着全渠道零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开始关注全渠道模式下的供应链整合问题。全渠道模式下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强调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全渠道能力为支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农产品供应链成员间的协调与协作,它本质上体现为以全渠道营销逆向驱动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过程。推进全渠道模式下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不仅有助于从微观层面破解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信息流断裂、集约化程度低、需求响应性差等现实问题,而且有助于从宏观层面支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产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维霞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产品传统"推式"供应链及现状的分析,指出了传统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存在的问题。然后讨论了如何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技术运用到了农产品产业化的过程当中,进行农村供应链的构建、运作、管理,来说明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改造提供了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
供应链 农产品 整合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沈铁松
"互联网+"行动计划给农产品供应链带来了发展机遇。本文阐述了"互联网+"内涵及其对农产品供应链组织形态演变的影响,通过分析"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的业态特征,提出了"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商业生态圈构建的主要策略,最后针对当前农产品电商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秀娟 杨洁辉
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与演化经济学,从农产品供应链的独特性出发,构建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模式-交易特征-治理模式"的分析框架,探索在不同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模式下,交易特征分异化对治理模式的动态调节机理。这为解释农产品供应链的低效运营和高交易成本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也为建立农户利益分享机制与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临风
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进程需要引入供应链管理的思想,通过整合农产品供应链化配置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产销失衡,稳定农产品价格,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本文从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出发,在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动因与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实施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策略,以期对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产品供应链 整合 策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雅蓉 王一罡 于金莹 吴思齐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问题。本文针对农产品市场构建农产品供应链的多主体仿真实验,研究市场参与主体(农户、批发商和监管机构)行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以期为"后疫情时代"农产品市场建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提供决策依据。仿真结果表明:市场交易层面,批发商与农产品合作社形成契约型供应链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方面,基于契约关系约束合作社以引导农户的安全生产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合作社将零散的农户整合成集体,有效减少监管成本;市场监管层面,监管机构的监管强度对农户和批发商存在异质性,监管机构对农户监管的效果优于对批发商的监管效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坤 陈皓天 方威
研究零售商多元理性对农产品供应链最优定价策略和企业社会责任投入与分担决策的影响。针对由农产品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农产品供应链,在零售商多元理性情境下,分别探讨供应商与零售商主导时农产品供应链的最优决策问题。研究表明:1)零售商经济理性情境下,农产品供应商多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农产品供应链整体和各成员利润的提高,当零售商作为主导时,零售商成本分担较多但是固定,供应商的社会责任投入更多。当供应商作为主导时,零售商会提高成本分担比例,供应商多承担社会责任的收益更明显。2)零售商生存理性情境下,农产品零售商对消费者剩余关注程度的增大会带来农产品零售商最优成本分担比例增加,激励供应商多承担社会责任,对供应商总是有利的,零售商会通过让利的方式提升消费者满意度。3)零售商社会理性情境下,虽然零售商提高了成本分担比例,却不能激励供应商多承担社会责任,农产品零售商的公平关切对供应商总是不利的,在供应商主导时对农产品零售商有利,在零售商主导时对农产品零售商自身效用有利,对经济利益不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