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8)
2023(8802)
2022(7360)
2021(6532)
2020(5326)
2019(11827)
2018(11415)
2017(21544)
2016(11843)
2015(13113)
2014(13067)
2013(12737)
2012(11468)
2011(10230)
2010(10442)
2009(9790)
2008(9819)
2007(8834)
2006(7748)
2005(7313)
作者
(34588)
(29144)
(29022)
(27573)
(18312)
(14009)
(13124)
(11201)
(11025)
(10452)
(9987)
(9704)
(9493)
(9319)
(9246)
(8992)
(8806)
(8666)
(8637)
(8298)
(7460)
(7243)
(6978)
(6604)
(6529)
(6514)
(6415)
(6405)
(5829)
(5767)
学科
管理(45463)
(43121)
经济(43047)
(40788)
(35286)
企业(35286)
方法(17610)
(16589)
(15373)
数学(15226)
(15164)
数学方法(15059)
中国(12030)
业经(11172)
(10910)
(10659)
财务(10625)
财务管理(10601)
企业财务(10167)
(10088)
贸易(10077)
(9885)
体制(9549)
(9330)
(8758)
银行(8731)
(8341)
(7887)
供销(7874)
(7824)
机构
学院(171470)
大学(170563)
(70255)
经济(68766)
管理(64999)
研究(56820)
理学(56072)
理学院(55490)
管理学(54578)
管理学院(54272)
中国(43833)
(36140)
(35461)
科学(33944)
(29136)
(28321)
财经(27927)
(26645)
中心(26464)
业大(25691)
研究所(25457)
(25211)
农业(23004)
北京(21964)
经济学(21665)
(21304)
财经大学(20647)
(20564)
(20481)
师范(20251)
基金
项目(115292)
科学(91570)
基金(84922)
研究(82442)
(74629)
国家(74098)
科学基金(63968)
社会(53269)
社会科(50720)
社会科学(50709)
(45225)
基金项目(44368)
自然(42018)
自然科(41066)
自然科学(41058)
自然科学基金(40355)
教育(38666)
(37970)
资助(34774)
编号(31856)
重点(26785)
(26313)
(26047)
成果(25889)
(24387)
(24096)
课题(23059)
创新(22769)
国家社会(22367)
教育部(22341)
期刊
(78124)
经济(78124)
研究(51137)
中国(35091)
(29866)
学报(27358)
(26714)
管理(26677)
科学(25056)
大学(21314)
学学(20344)
农业(18030)
教育(17049)
技术(15940)
(15423)
金融(15423)
财经(14382)
业经(13279)
经济研究(12800)
(12301)
问题(10242)
(9788)
(8318)
(7959)
财会(7917)
科技(7784)
商业(7699)
技术经济(7670)
现代(7643)
理论(7327)
共检索到257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洁  
以产品质量事件为例,指出质量事件的发生与供应链结构特征——系统相关性、信息不对称、双重边际性及合作关系不稳定密切相关,然后构建理想状态和供应链结构特征影响下的两类质量均衡模型,证明低质量类型供应商充斥市场是供应链模式下非最优均衡的必然结果。最后,针对上述供应链结构特征,提出了质量信号传递、基于质量的跨期支付、质量违约触发惩罚和基于质量的收入共享四种机制,从契约签订的前、中、后三个维度约束和激励上游供应商提高零部件和原材料质量,实现供应链整体质量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吕君  
逆向供应链是我国重点发展的回收再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是解决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双重难题的重要途径。首先,针对我国逆向供应链中存在非正规回收商充斥市场的结构不合理现象进行研究,发现主要是由于逆向供应链的信息不对称、产品异质性、环境外部性和资产专用性等特征。其次,在特征分析基础上构建理想状态和逆向供应链特征影响下的均衡模型,研究发现低回收再制造水平的非正规回收商是非最优均衡的结果。再次,研究以逆向供应链前端、中端和后端为逻辑顺序,设计了信息甄别传递、提前延迟、违约惩罚和集聚合作四种激励机制,以激励约束逆向供应链的正规回收再制造行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耿宁  李秉龙  
本文针对频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从产业链结构、信息不对称性与市场非正当竞争角度探讨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根源,通过建立消费者效用和供求均衡模型证明现实中的农产品市场处于低效率的非最优均衡;探讨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技术路径——产业链整合下的标准化运作,从标准化运作的结构调整、标准化与质量信号传递、政府一体化监管三个角度进行农产品质量激励机制设计,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茜  黄晓英  
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常发生,已经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农产品属性决定了买卖双方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首先对产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在激励机制视角下的农产品供给者与监管者、供给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最后得出结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胡莲  
考查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销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一个基于抽样检查策略的产品质量成本效用模型,分析对称信息和非对称信息下销售商向供应商提供的最优激励价格,并讨论抽样检查策略对供应商质量安全努力水平和销售商采购高质量产品意愿的影响,从而为政府、行业和企业进行产品质量管理提供相关建议。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韩亚娟  史保莉  汪建  
运用Stackelberg博弈分析模型,研究由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和顾客组成的四级供应链的产品质量控制策略问题。分析价格折扣、货款首付比例和延期付款三种激励策略与收益共享契约对供应链产品质量控制的影响,并运用最优化理论求解经销商的最优零售价格、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最优质量水平。结果表明:经销商的零售价格随着收益份额的增大而降低;随着价格折扣的提高,制造商质量水平也会提高,而供应商的质量水平会下降;制造商和供应商的质量水平与货款首付比例和延期付款期限呈反向变化。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上述结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艳   周钰莎  
税收激励是我国促进企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品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大量文献构建企业专利指标研究税收激励对企业创新的作用,但少有文献研究税收激励对企业—产品创新的作用。文章基于工业企业库和海关数据库,借助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使用双重差分法(DID),探究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以及背后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税收激励政策能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其中非国有、市场化程度高和东部地区的企业受政策的影响更大;税收激励政策通过改善企业现金流、减小融资约束、促进市场竞争和提高企业生产率,进而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文章从企业—产品维度评估税收激励政策对创新的影响,为后续促进创新相关税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何誉杰  
对旅游服务供应链中的激励机制的设计思路以及实施策略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提出了信誉度激励、绩效激励、信任激励、信息激励、淘汰激励的手段,以期提高旅游服务供应链整体综合竞争实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本江  徐晨  周雄伟  
针对电子市场中一个再制造商和一个销售商(回收商)组成的二级逆向供应链,分信息对称、只有努力信息不对称即只存在道德风险、努力和能力信息都不对称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并存三种情况,文章讨论了电子产品逆向供应链的契约设计问题,厘清了各种情形下再制造商与回收商的最优契约构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洁  陈功玉  
文章针对供应商产品质量抽检制度中所存在的损耗采购方、供应商收益的弊端,论证了长期的购销关系更利于双方的利益,并且设计了一种基于触发战略的产品质量免检制度,实现了双方收益的帕累托最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靓晨  
当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同时存在销售和回收关系时,存在按照销售、回收活动各自单独激励与按照总收益整体激励两种契约类型,本文在信息对称与不对称两种情形下对这两种类型契约的激励机制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信息对称情形下,两种契约类型的均衡结果完全一致;在信息不对称情形下,对零售商而言,无论采取哪一种契约类型,其分成比例均更高,承担的风险也更大,但对制造商而言,按照销售、回收活动各自收益单独激励契约类型更优;从风险规避的角度看,在信息不对称情形下,制造商的确定性等价收益随零售商/制造商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而递减,零售商的确定性等价收益保持不变,但努力程度、销售量、回收量随制造商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而递增,...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和征  席玉娥  
针对产品服务集成商与产品服务供应商的协调问题,采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收益激励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收益激励策略。研究表明:①在完全信息情况下,当产品服务供应商是风险规避的,产品服务供应商的公平偏好程度与收益激励系数正相关。②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当产品服务供应商是风险规避的,产品服务供应商的努力水平、服务能力系数、服务创新投入程度、服务质量系数与收益激励系数正相关;产品服务供应商的努力成本系数、风险规避系数、外部环境变量的方差与收益激励系数负相关。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建军  赵启兰  
两级物流服务商参与的供应链存在围绕产品质量以及物流服务质量控制的挑战。基于两级物流服务商参与的供应链质量特殊性设计了零售商主导下静态激励与动态激励相结合、个体单独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的质量激励机制。研究表明:零售商对LSI的物流服务质量激励强度将影响LSI对FLSP的物流服务质量激励强度;相比个体单独激励而言,零售商对制造商以及LSI的团队激励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质量努力水平以及零售商的期望收益,且采用个体单独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的质量激励机制并未使得制造商与LSI提高质量努力水平,因此,零售商缺乏提供团队激励的积极性;相比静态激励而言,当激励强度调节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动态激励可以提高制造商的质量努力水平和零售商的期望收益;同时,零售商可通过改变激励强度调节系数来有效激发声誉效应、弱化棘轮效应,从而平衡自身期望收益最大化与整个供应链质量努力水平最大化的目标,也即相比静态激励而言,动态激励机制更具优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雅蓉  王一罡  于金莹  吴思齐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问题。本文针对农产品市场构建农产品供应链的多主体仿真实验,研究市场参与主体(农户、批发商和监管机构)行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以期为"后疫情时代"农产品市场建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提供决策依据。仿真结果表明:市场交易层面,批发商与农产品合作社形成契约型供应链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方面,基于契约关系约束合作社以引导农户的安全生产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合作社将零散的农户整合成集体,有效减少监管成本;市场监管层面,监管机构的监管强度对农户和批发商存在异质性,监管机构对农户监管的效果优于对批发商的监管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